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第53章 大唐變天,顧靖立威(求月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53章 大唐變天,顧靖立威(求月票)

第53章 大唐變天,顧靖立威(求月票)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28日  作者:魚羽漁鈺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魚羽漁鈺 | 操控祖宗 | 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自這一日起,整個大唐朝堂的氣氛都徹底變了。

無形的陰霾籠罩于朝堂上下。

所有人都在關注儲君之位。

但無論幾十再怎么關注,對于此事亦是無人敢提,無人敢參與。

顧磊被顧靖放了出來。

他自是又去勸了李承乾,希望他能跟李世民認錯,并做出保證。

但李承乾的態度卻仍是那般堅定。

按照他的話來說——

只要李世民廢太子的旨意一下,他立刻便會自盡在長孫皇后的靈前,以安李世民的心。

如若不然,他日新君繼位之后他定會造反。

李世民一直都難以做出選擇。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整個大唐那種蒸蒸日上的氣氛竟似乎也有了一些停滯。

這也是必然現象。

儲君乃是國本,無論在任何封建王朝之中,儲君不穩都注定了人心難安。

這種氣氛甚至都傳到了朝堂之外。

也不知是從哪走漏了消息。

天下之中竟也漸漸流傳出了關于“儲君”之位的謠言,致使各地人心接連動蕩。

沒辦法,李世民的年紀太大了。

縱使天下百姓再怎么希望李世民能夠長命百歲,但他們卻也清楚。

人哪有長生之說?

這就是文化急速發展所帶來的影響,顧康的學問本就對九州的影響極大,如今更是影響非凡。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百姓們才會愈發的擔憂此事。

畢竟隋朝的例子才過去多久?

誰能不怕?

如今大唐的擔子要遠遠超過大隋,更不會有人愿意如今的好日子受到一絲的影響。

整個朝野上下,一片動蕩。

而李世民的身體也在這種高壓之下不斷的變差。

整整十日——

他都沒有放出任何的消息。

李世民甚至都沒有上朝,這還是自他登基以來的頭一遭。

也好在大唐目前的政治體系還算是安穩,百官各司其職之下倒也并未影響到政事。

但顯然,無形的風暴正在暗中慢慢集聚。

所有人都十分清楚,大唐要發生一件大事了!

太極殿。

顧靖應詔而來。

其實到了這種時候,人們自然而然的便會想到顧氏。

昔年顧熙為大漢所做的一切。

到了如今已然被稱之為了圣人之舉,但可惜的就是顧氏不可能重新走回老路,去干涉大唐的國本。

李世民也清楚這一點。

所以這段時間以來,也從未讓顧氏做些什么。

也只是在這一日才召見了顧靖。

太極殿內,死寂無聲。

顧靖隨內官行至天子寢宮,甫一踏入殿門,腳步便生生釘在原地,瞳孔驟縮。

御榻之上,哪里還有半分昔日天可汗的威儀?

只見李世民滿頭華發,如霜似雪,面容枯槁,不見一絲血色。

短短十余日,竟似被抽走了數十年光陰,形銷骨立,氣息微弱得仿佛下一刻便要隨風散去。

“陛下!”

顧靖喉頭一哽,那聲呼喚帶著無法掩飾的驚痛,眼中瞬間盈滿了深切的憂懼。

沒錯,是憂懼。

就連他都不敢想象李世民若是在這種情況下突然身死,整個大唐會變成什么樣。

且不說繼位之人是誰,大唐都多半便會迅速分裂。

這是一定的。

“安之…近前來。”

龍榻上傳來一聲低喚,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那眼神,雖深陷于病容,卻依舊如古井深潭,幽邃難測。

顧靖不敢遲疑,疾步趨至榻邊,聲音因憂急而發顫:“陛下,您的龍體……”

“朕…大限將至矣。”未待他說完,李世民已平靜截斷。

那語氣淡漠,竟無一絲對死亡的惶懼,仿佛在陳述一件尋常之事。

“陛下——!”

顧靖心神劇震,撲通一聲重重跪了下去,額頭觸地,“萬望陛下珍攝圣體!天下…天下離不開陛下啊!”

顧靖此言,字字泣血,發自肺腑。

“死生之事,朕何懼哉?”李世民聲音雖輕,卻字字清晰。話音未落,他竟強撐著支起身,目光越過顧靖,投向虛空深處,似自語,又似最后的囑托:

“然——朕可死,社稷不可亡!”

那斬釘截鐵的語氣,仿佛在向無形的命運宣戰:

“放心。江山未穩,后繼未定……”

“朕,定會撐住!”

“起來吧。”

顧靖依言起身,在帝王示意的榻邊坐下。

看著這近在咫尺的帝王,莫名的心緒瞬間便涌了上來,就連顧靖的眼眶不由得也都有些紅了。

時光終是太過無情,縱使是天大的英雄也擋不住時間的流逝。

李世民確實是一個偉大的皇帝。

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或是有一些過錯,但人孰無過?

從一個帝王的角度而言。

李世民無論是從文韜武略而言,亦或是功績也罷,再或是能夠走到今天還保持著自己的初心,便已經說明了他的不凡。

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帝王,如今終也是到了垂垂老矣的時候。

思緒至此,顧靖不由得便低下了頭,默默擦去了打轉的淚水。

“國事當定,不可再猶豫。”

李世民并未去管顧靖的動作,就這樣默默的看著他,說出了自己這些時日來的判斷:“太子固執,雖有能,但卻亦是偏激。”

“他若繼位魏王必死,無人可擋。”

“屆時——”

“我大唐后世皇族兄弟相爭萬難阻擋。”

或許是因為他面對的是顧氏子弟,李世民也沒有絲毫的隱瞞,將自己的想法完全說了出來。

這是一定的。

玄武門;東宮與魏王相爭。

大唐已經有連續兩代人陷入了這種怪圈。

如不加以干涉,后世的子弟爭斗絕對不會少。

人性如此,無人可以阻攔。

顧靖眼神微微一變,并未開口多說什么。

“莫覺著朕此言突兀。”李世民的聲音低沉而疲憊,仿佛承載著千鈞重負,“太子……肖似朕當年。”

他頓了頓,眼中掠過一絲痛楚,緩緩道:“前些時日,他曾言:若朕廢黜其位,他即刻便赴昭陵自絕;若留其位,他日……必反!”

那字字句句,如刀似戟。

“這般心性,”李世民重重嘆息,帶著無盡的失望,“如何托付這萬里江山?”

他疲憊地閉了閉眼,再睜開時,只剩下冰冷的決斷:“至于魏王……更是不堪其用!”

后悔已然無用,李世民已經接受了現實。

這也是他將顧靖召來的原因。

“你覺著當如何處置二人?”李世民再次睜眼看向了顧靖。

殺,自是不可能殺。

這可是他自己的兒子。

而且到了如今,李世民也明白這其中有著自己的過錯。

他現在就是要找出一個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李泰倒是還好。

主要問題就是李承乾。

他嫡長子的身份擺在那里,再加上這種心性以及他說出的話,就像是在逼著李世民狠下心一般,已經成了李世民的一塊心病。

聞言,顧靖的表情也是不由得變了變。

看著眼前這形似枯槁的帝王,他沉默了良久,最后才終是下了決心,沉聲說道:“前些時日嶺南曾送來消息。”

“稱——大船即將鑄成。”

“太子殿下曾與先父學習兵法,先父夸贊其天賦極高。”

“雖有足疾,但或可為一方統帥。”

“陛下可讓太子出海。”

“若太子殿下當真有能,定可為海外開創基業。”

——出海!

這是當前最合適的選擇。

李承乾的性子無論是去到哪里,等到李世民崩世之后,都一定會造反。

除非是真的殺了他!

而出海則不同,大海無邊無際,危機四伏。

這也是顧氏即將要踏足的領域。

是當前最好的處理方式。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表情頓時就復雜了起來。

他雖然老了。

但是也能瞬間明白這其中的得失,哪怕明知道這是最好的抉擇,但內心也忍不住的發顫。

這可是他的嫡長子啊。

前往大海?

那豈不就是九死一生?

李世民確實保持住了初心,踏海之事他也一定會做,但人又豈能免得了私心呢?

人向來就是如此。

無數的思緒不斷閃過,李世民頓時便沉默了下來,難以做出抉擇。

“陛下,以太子的性格”

“若得知此事。”

“定會毫不猶豫的答應。”

顧靖低著頭,再次開口說道。

他并未說的那么直接。

但李世民也明白他的意思。

就像是當初他對李淵的想法一般,他想通過自己的能力來讓李淵后悔。

顯然,他確實是做到了。

以李承乾的性子,自是不會有半分猶豫。

李世民眼眶再次泛紅,深深嘆口氣,忽地擺了擺手。

“你且去吧。”

“著你提領御史臺,查辦近日諸事。”

“凡有不遵法度者——”

“絕不饒恕。”

話鋒忽轉朝政。

顧靖沉默片刻,目光微動,朝李世民拱手道:“臣告退。”

“還請陛下保重龍體!”

兩人皆未明言太子人選,卻已心照不宣。

太子不可立,魏王亦不成器。

余下人選,便只剩晉王李治。

李世民雖然子嗣眾多。

但可為儲君者,其實也只有這三人而已。

晉王李治素有仁厚之名,說穿了,性子偏軟。

李世民此舉,分明是要借此事助顧靖在朝中速立威嚴。

他已在為身后事鋪路了!

顧靖顯然是知道李世民想要什么。

也正是因為如此。

他下起手來,更是沒有半分的仁慈可言。

這種事其實也唯有顧氏可做。

緊抓吏治。

無論是換做任何一個家族來做這件事,都注定會樹敵無數。

顧氏同樣也是如此。

但與其他家族不同的是,顧氏并不害怕這些。

如今顧氏靠的是天下人的敬仰。

與九州綁定的好處就在于此,無論是任何人想要動顧氏,都必須要付出天大的代價。

顧氏雖然身處朝堂旋渦中心,但又與其他人完全的不同。

——朝堂巨震。

顧靖下起手來十分的果斷。

御史臺這些年來一直都是在被顧氏執掌,只不過是缺少一個觸發權罷了,手中本就有著太多太多的消息。

此次出手,自是可以讓所有人感到膽寒。

一個個蟄伏極深的貪官污吏紛紛落網,其中不乏勛貴重臣。

顧靖鐵面無私,未留半分情面。

期間,李世民終是重返朝堂。他力排眾議,壓下無數彈劾奏章,向群臣昭示了不容置疑的態度。

至此——

滿朝文武皆已洞悉:天子的時日無多了。

他是在為身后江山鋪路。

這頭遲暮的雄獅,在余威尚存之際,勢必要為繼任者廓清荊棘,留下忠臣輔佐。

顧靖的威望持續攀升。

他在軍中的聲望已經足夠了。

高句麗一戰,顧靖早已名滿天下。

如今,就是在朝堂之內。

也唯有顧氏子弟能夠得到這種待遇,能讓一個帝王甘心為其營造聲望。

甭說是其他家族化,甚至就連宗室可能都會有所防備。

但這就是顧氏。

一代代人所積累下的東西,是無論任何家族都無法比肩的。

就連李世民剛剛登基之時大唐內部都沒有這么多的風波,這還是貞觀朝來頭一遭如此。

整個御史臺全部調動。

天天都有官員被殺。

群臣無不膽寒,生怕被牽扯出了什么罪名。

而就在這種情況之下,關于儲君的問題也終是被抬了出來。

李世民沒有和任何大臣商量,直接下了圣旨。

廢李承乾儲君之位。

廢李泰魏王,降為遼東郡王,封地即是高句麗防線那一帶,李世民決議遷徙百姓,將那一帶融入九州。

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驚天霹靂!

哪怕朝堂局勢早已是人心動蕩,但對于這一道旨意群臣亦是無不駭然。

可卻無人敢對此多說些什么。

哪怕就連那些平日里看起來毫無任何顧忌的諫臣,在此時都已經有些怕了,也唯有一些不知道實情的士子敢于議論,覺著此事不妥。

畢竟李承乾可是嫡長子。

但他們也終是無法改變什么。

短短數月時間之內,整個大唐迅速變天,沒有生出任何的動蕩。

九嵕山下。

李承乾并未登山,只默然矗立于山腳。

這座山巒,長眠著兩位于他至親至重之人:

長孫皇后;顧泉。

此刻,他眼眶微紅,神情卻異常堅定。顧磊默立一旁,臉上亦籠著幾分悵然。

微風拂過,撩起兩人的發絲,輕揚不息。

李承乾靜默了良久。待頰邊淚痕漸干,他忽地屈膝跪地,向著巍巍山巒行下大禮。

“母后,先生”李承乾輕聲低語,唇角扯出一絲不屑的弧度,“他們,不過是仗著你們不在了罷了。”

那笑意更深,眼神卻愈加沉凝。

“兒臣雖已非儲君,無緣承繼大統,但也決計不會辱沒您二位的顏面!”

顧靖說的不錯。

李承乾不可能拒絕這一次的機會。

甚至當聽到了這個消息之時,李承乾還感覺自己身上的擔子更輕了一些,遠比做那什么所謂的儲君時更加自在。

李世民為大唐奠定的根基太過深厚堅固。

他要出去重新打造一番功業,一個并不需要靠著任何人,自己親手建立起來的功業。

就如,昔年的李世民一般!

(Ps:求月票,這個月更新確實軟了,身體小毛病太多了,實在也是沒辦法了,等調養調養之后定會徹底恢復更新。)


上一章  |  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