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并不是一個會猶豫的人,或許這也是每一個能成就大事者的共同點之一。
當他確定了一件事之后,他便會為此而開始努力。
于楊堅而言。
當前的局勢十分的艱難。
“那便是劉氏不要的天下,他來要!”
楊堅在北漢內的權勢無人可擋。
尤其是在確定此事之后,他又進行了一系列的拉攏。
將整個朝政都把控在了他一人身上。
而就在這一切落定之后——
他立刻便以托孤大臣的身份,宣令昭告天下。
——廢帝!
四方驚震!
天下大亂至今,這還是第一次出現有外姓之人廢劉氏天子。
這對于整個天下的影響都是難以想象的。
一時之間,四方謠言四起。
但楊堅卻絲毫都不在乎這一切,立刻扶持了一個傀儡天子上位。
除此之外他更是讓人散布起了謠言。
“金刀缺刃,天命歸關隴。”
“劉氏已失天命!”
各方謠言四起。
楊堅不斷讓人宣誓著這一切,讓人歌頌著他的功德與不凡。
天下大亂至今,很多東西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對于天下人而言。
眼看著天下大亂至今都不能平定,難道就真的有人不會去想這些問題嘛?
這是必然的!
只不過礙于讖緯迷信無人敢說這一切罷了。
而當這一次有人提起此事之時,所造成的影響亦是難以想象。
什么劉氏拋棄了顧氏,違背了中祖劉備所立下的誓言,已經被上天拋棄等等謠言四起。
而隨著這件事漸漸傳開。
楊堅的聲望更是水漲船高。
就在次年。
楊堅絲毫都不猶豫,立刻開啟了自己的篡國之路。
——大漢隋王!
當這個名頭被冠以楊堅之身時。
金刀之讖終是有所動搖!
自昔年漢高祖劉邦斬白馬起誓,詔令天下“非劉氏稱王者,天下共誅之”至今。
除卻王莽篡漢的那段時間。
這還是第一個外姓之人稱王!
楊堅也毫無任何的意外,立刻被劉姓諸侯所關注并針對!
可這又能如何?
對于楊堅而言,當他選擇走到這一步之時。
他便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楊堅為何敢這樣做?
那就是因為劉氏已經漸漸沒有了人心。
在天下人都在比爛的時候,他就是能夠稱尊!
面對四面八方前來要共同攻打他的劉氏諸侯,楊堅沒有任何的畏懼。
這仿佛就是一個導火索。
于天下而言。
若是劉氏知足后能夠平掉楊堅,那金刀之讖將再次落實。
但若是楊堅能扛住這一切。
甚至能再進一步。
那金刀之讖恐怕是要徹底的結束。
變局已然出現。
這一戰,注定驚天動地。
倒并不是說這一戰打的有多么激烈,而是對于整個九州的意義。
楊堅確實太猛了。
或許真的是因為劉氏諸侯們已經習慣了身份帶來的優勢。
他們的能力就完全不足以和楊堅相比。
劉氏子弟確實過的太舒服了。
這些年的混亂,更是加劇了這一點。
只要他們姓劉。
能與劉氏的皇帝扯上關系,那他們便有著競逐天井下的資格。
各家也會將他們當成上賓。
在這種情況之下,劉氏子弟能夠走到今天根本就不奇怪!
楊堅幾乎是以雷霆之勢掃盡了漢的劉氏諸侯,多年的安穩終是讓劉氏在這一刻食下了苦果。
顧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視著這一切,平靜的心緒終是稍起波瀾。
除了觀察楊堅之外。
他同樣也在關注著顧氏。
并未出乎他的預料,隨著楊堅的逐漸起勢,已經平庸了多年的顧氏子弟也終于是有了改變!
截至今日,其實顧易已經能夠大致感覺出這股修正對于顧氏的壓制。
就從一開始來看。
他當初操控著顧嘯為顧氏起勢。
雖然是加速了劉秀的統一進程,但在綜合來看他只是在順勢而為,并未改變歷史的大是大非。
所以顧氏并未遭受到壓制。
顧康、顧晟這些個子弟的才能都是十分驚人。
而隨著顧康整治天下田地,顧晟平定西域掃平匈奴。
這一次的影響遠遠超過顧嘯的順勢而為。
然后顧氏子弟便遭受到了壓制。
顧良這一代便極為平庸。
隨著顧氏的影響力逐漸衰弱趨于常態,才再次到了顧熙這一代的起勢。
但就算是這樣。
顧熙當初都面對著早夭的危機。
但從現在的情況來看,當初的壓制其實都不算致命。
——直至顧琛三興大漢。
此舉可謂是直接將顧氏的壓制提升到了極限,也唯有顧琛在世之時能抗住一切的壓力,顧氏才會出現人才。
隨著顧琛離世。
顧氏的衰弱已經開始蔓延。
若非是顧易親自操控,甚至就連顧燁那一代恐怕都難以起勢。
這一切都符合著游戲注意事項之中的“改變越大,修正的力度越大。”
想著這些。
顧易不由得搖了搖頭,但卻也并未慌亂。
這條路注定十分艱難。
要想持續輝煌,這終究是顧氏要面臨的一切。
他現在要做的——
就是幫助顧氏子弟一臂之力!
打開家族面板,顧易認真的觀看著一個個家族子弟的才能。
他主要關注的自然是相繼出世的第十七代子弟。
相比于前人們的屬性。
這一代子弟的屬性有著明顯的提升。
大部分人的長處都有著七十點左右,這在前幾代已經算是最優秀的人了。
時隔多年——
顧氏似乎終是有了人才井噴的現象。
雖然他們的才能無法與顧康、顧晟、顧熙等幾個最優秀的子弟相提并論。
但卻也極為的不凡。
顧易所關注的自然是族中最為優秀的子弟。
他并不打算親自出手。
當今的歷史正是關鍵變局之時,顧氏的影響也隨著這么久的時間而逐漸降低。
他若是出手,倒是可能會再次讓顧氏達到巔峰。
利用現代的一些知識。
讓整個九州的再次邁出一步。
但只要他出手之后,顧氏定會再次遭受到難以想象的壓制。
到那時成就點特消耗殆盡,若是家族子弟平庸,可就真的難以改變了。
顧易需要考慮的是大局。
仔細的看了一眼,顧易立刻便注意到了一人。
這是顧氏這一代最為優秀的子弟。
名為顧煜。
內政:79;外交:70;政治:81;統帥:73;武力;63
雖然無法與他之前關注的幾人相比。
但于現在的顧氏而言,他的屬性已經十分全面了。
當然——
顧易也不會眼睜睜看著。
他之前已經簡單了解過后續的歷史,他若不出手的話這顧煜亦是難以改變些什么。
在接下來的大勢之后。
他這樣的能力,也不足以重新支撐起顧氏。
“抽獎!”
這一次,顧易沒有絲毫的猶豫,直接便在心中喚出了抽獎。
他現在的成就點已經接近八十萬。
顧易這一次更是沒有留手。
只保留了五十萬的成就點,將剩下的成就點全都消費了出去。
這是他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在能確保自己一次操控機會的基礎上,為通靈玉這種道具也留下了一些成就點。
下一瞬間,一連串的提示便立刻在顧易的眼前閃了出來。
抽獎成功。
恭喜玩家獲得:凡級道具——凡級道具——藥到病除符咒.氣力符.
一連串的道具由低到高依次閃過。
到了現在,其實顧易對于一切道具的要求也沒有那么高了。
哪怕是最普通的凡級道具。
對于顧氏這種需要輝煌萬世的家族而言,同樣也是底蘊,都能在關鍵時刻起到很大的作用。
凡級道具亦然。
不過他還是想要抽到破壁卡長壽卡這種類似的道具。
無他,這些道具太香了!
只要自己選擇好培養對象,不僅僅能夠大幅度提高顧氏的影響,同樣也能給他帶來可觀的成就點回報。
但可惜的是.
這游戲的抽獎系統就像是某鵝一般。
越是想要越是不出。
恭喜玩家獲得:玄級道具——好運卡專注卡.靈機一動卡
恭喜玩家獲得:玄級道具——屬性卡
(玄)屬性卡:使用后,可選擇為家族子弟增加一點屬性.
恭喜玩家獲得:地級道具——洛書協律器。
(地)洛書協律器:特殊道具,使用之后可選擇融入家族子弟之中,均衡其屬性,在關鍵之時可降低其他屬性增加其所需屬性,家族子弟死亡后自動解除融合!
當前幸運值:79
一連串的提示。
顧易自然是注意到了最后的地級道具,眼神忽地凌厲。
洛書協律器?
與先前的幾個地級道具不同。
無論是通靈玉也好,亦或是璇璣算籌也罷。
這兩個地級道具都屬于輔助類型,而這一次道具的效果則更加直接!
能夠調節屬性。
在特殊時刻將自身的其他屬性調整到所需的屬性上。
這道具的作用可就大了啊!
雖然顧易知道,這種調節肯定是有著限制。
但這也無法彌補它的作用!
這東西能夠直接將一個普通的子弟提高到頂尖!
一瞬間,甚至就連顧易的呼吸都不由得急促了一瞬。
這東西絕對是極品道具!
對于顧氏長遠的發展來看,其作用簡直是難以想象!
細細統計了一圈此次獲得的道具。
除卻一些基礎的道具之外,于目前最為有作用的還是兩張屬性卡以及這次的洛書協律器。
短暫的考慮了一下后。
顧易還是選擇為顧煜提升了一下統帥屬性。
并直接將洛書協律器融入了顧煜體內,包括能夠有機會提高上限的靈機一動卡。
在當前的情況之下。
他還沒有多余的道具能夠覆蓋到整個家族之上。
竭盡全力培養一個最為頂尖的人才,才是收益最大的。
巨鹿。
伴隨著顧易心念一動。
一個玉環于冥冥之中出現,直接便融入到了顧煜的體內。
下一瞬間。
那還是個嬰兒的顧煜似乎也感覺到了什么,猛然睜開了雙眼,伸出小手看著什么都沒有的天空,竟直接笑了起來。
時間匆匆而逝。
楊堅的名頭于整個天下愈發的響亮。
——大漢隋王。
這個名號能夠帶來的壓迫感,甚至都超越了那些劉姓諸侯。
三年!
他只花費了三年,便掃平了北漢之中的一切劉姓諸侯。
于整個北朝之中徹底坐實了自己的身份。
不是帝王,勝似帝王!
他徹底打碎了劉氏的濾鏡,來通過自己的行為來徹底告訴天下人劉氏到底有多么廢物。
一切就正如他所說的那般。
縱觀南北劉氏諸侯,無一英雄爾。
因果循環在這種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
大漢屹立六百余年。
直至戾帝之后。
天下大亂至今,劉氏之人享受到了太多太多超然的待遇,也注定了今日的結局。
同時間,楊堅絲毫都沒有忘記繼續擴散謠言。
屬于他楊堅的謠言。
他想要做什么,不言而喻!
“楊堅之心,路人皆知。”
不僅僅是北漢之中,甚至就連南漢都都已經傳開了各種謠言、
對于楊堅的起勢。
南漢的劉姓諸侯自然不愿。
可到了如今,他們已經沒有去管楊堅的心思了。
隋王的稱號就仿佛是一個按鈕一般,徹底打開了天下人沉寂已久的野心。
連楊堅都能做到,為什么我們不能?
扶持劉姓諸侯的意義在哪里?
讖緯迷信這種東西就是如此。
在一切都沒有發生之前,這種東西能夠給人帶來很大的限制以及畏懼。
但當一切都被打破,而什么都沒有發生之時。
讖緯迷信便徹底的失效了!
各路諸侯相繼起勢。
直至如今,整個天下仿佛才回到了常態。
回到了那個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時代。
大戰再起。
劉氏諸侯的脆弱再次驚到了所有人。
面對相繼起勢的諸侯,他們想要鎮壓卻又根本沒有任何的辦法。
有些諸侯甚至就是來自他們的內部。
這對于楊堅而言,同樣也是一個千載難逢的良機。
北漢。
楊堅腰跨長劍,緩緩朝著皇宮而去。
他的身后跟隨著一眾將士。
面對這一幕場景,整個皇宮之中壓根就沒有人敢阻攔。
楊堅所過之處無論是宮女內官也好,亦或是皇宮守衛也罷都沒有絲毫的猶豫便紛紛跪了下去。
劍履上殿——
一路暢通無阻。
此時正是北漢早朝,天子劉瑞面對那越來越近的楊堅,整個人的眼神之中滿是畏懼。
甚至就連身體都在隱隱的顫抖。
長達數年的控制已經徹底壓垮了他的脊椎,讓他完全沒有任何抵抗的心思。
其實要是以往的話,他還不會這般畏懼。
但這一次不同。
因為群臣之中已經有人提出了讓他禪讓皇位給楊堅的事。
大漢要亡在他的手中了!
踏.踏.踏.
在這寂靜的大殿之中,楊堅的腳步聲極為的響亮。
他表情十分的平靜。
徑直走到了殿內,穿過群臣朝著劉瑞拱了拱手:“拜見陛下。”
說完,也不等劉瑞的反應,便直接踏過白玉階走到了一旁專屬于他的位置上。
只比天子矮上一分!
早朝開始。
劉瑞如坐針氈,一直在悄悄的看著楊堅。
而群臣們上疏的第一件事,也并不是其他事,亦是禪位之事。
隨著高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身旁之人。
當下,便有人緩緩向前,高呼道:“陛下,臣昧死上言陛下。”
“伏惟大漢承天立極八百余載,高祖提三尺劍定鼎關中,世祖挽炎精再興河洛,中祖連顧三正皇綱,皆以圣德配天,神武濟世。”
“然天命靡常,惟德是依。”
“今陛下紹嗣洪業,本欲光昭祖烈,奈何陰陽舛錯,災眚頻仍:”
“如今太微垣帝星晦暗,紫微垣新星灼耀如斗,分野正應關隴之地;”
“去歲洛陽地裂三丈,黑水涌出,龜書云此乃“土德既衰,木運當興””
“各地童子傳歌“金刀折,楊枝茂”,耆老皆言此乃五德終始之驗。”
“臣觀隋王楊公,稟河岳之靈,承昊天之眷:”
“掃六鎮如風卷殘云,使天下裂土重歸王化。”
“復井田以安黎庶,興科舉而擢寒俊,可比周公制禮、蕭何定律;”
“臣還記著去歲東狩泰山,有黃龍現于谷城,口銜玉牒文曰木德代漢,楊氏受命。”
“此乃天意。”
“昔唐堯禪虞舜,非私天下,乃順昊蒼;”
“漢室雖圣,豈可違乾坤更易之數乎?”
“今陛下若效法先圣,舉神器而歸有德,則:上合天心,下安億兆。”
嘹亮的聲音傳遍大殿。
伴隨著他話音落下。
一道道身影相繼走出,朝著龍椅上的劉瑞跪了下去。
“臣等請陛下效法先圣,舉神器而歸有德!!!”
“臣等請陛下效法先圣,舉神器而歸有德!!!”
“臣等請陛下效法先圣,舉神器而歸有德!!!”
這一聲聲高亢的喊聲,就仿佛是上天的宣判一般,徹底宣布了大漢的死期。
滴滴的眼淚不受控制的落下。
劉瑞看著在場之人,又看了看一旁表情絲毫不變的楊堅,終是明白了一切。
但“漢”的名號仍是不得不讓他站起來。
看著在場的眾人,想要說些什么。
但群臣卻絲毫不給他這個機會。
“自戾皇帝拒顧之后,天下紛亂至今,難不成陛下還想持續下去”
這一聲質問讓劉瑞到嘴邊的話終是沒能說出口。
——戾皇帝拒顧!
違背中祖誓言,落得如今下場。
這些年來他已經聽過了太多太多遍。
其實劉瑞的心中有怨恨。
怨恨戾皇帝。
可到了如今,他還能再說些什么呢?
大漢已經要亡了,亡在了他的手上。
北朝如此
南朝又能堅持多久?
與原本歷史之中不同,持續了更久的大漢對于他們而言也是更大的負擔。
他就仿佛是被抽干了所有力氣一般。
剛剛起身。
便踉蹌著重新倒在了龍椅之上,旋即緩緩的看向了楊堅,顫聲說道:“隋王.之意如何啊。”
楊堅沒有任何的激動,立刻站了起來,朝著劉瑞拱手一拜:“臣不敢僭越。”
說罷,他轉身便走。
群臣亦是不由自主的給他讓出了一條道路。
他臉上無喜無悲。
哪怕已經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楊堅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興奮。
何須興奮?
于他而言,當他選擇踏出這一步的那一刻起。
這一切就是必然要發生的了!
他現在在想該用什么辦法,能盡可能的快速掃平天下。
這可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當今之勢諸侯并起,但卻又晚了他一步。
他已經掌控了整個北朝。
南朝內部的混亂,對他而言就是千載難逢的良機!
——三辭三讓。
經久不息的戲碼于北方之中再次上演。
面對群臣的逼迫。
劉瑞壓根就沒有任何的辦法,終是不得不做出這一切,將皇位讓給了楊堅。
北方泰安七年;六月。
帝劉瑞三辭皇位。
楊堅終受。
于長安舉行了盛大的禪讓儀式,正式登基稱帝。
改元“開皇”!
寓意新皇降臨。
劉氏長達數百年來所形成的金刀之讖,終是有梟雄將其打破。
但楊堅也終是難免其中影響。
就在上位之后。
他便將劉氏之人全部囚禁,至于禪讓于他的劉瑞,自然也沒有獲得什么好的下場,于暗中將其處死。.
“泰安七年六月戊辰,漢帝遣太尉崔弘度、司徒蘇威赍璽綬,奉冊至丞相府,告以天命攸歸。
高祖固讓曰:“臣本關隴武人,荷漢厚恩,位列臺輔。今海內未靖,豈敢窺神器哉!”
群臣百僚詣闕上表,請副億兆之望。
帝三讓,乃許。
是日,長安城南有白雀棲于太廟鴟尾,黃星晝見于紫微,甘露降于太極殿前柏樹。
太史令庾季才奏曰:“白雀者,金精應隋;黃星者,土德將替。此革姓之符,陛下宜順昊天之命。”
庚午,設壇于灞水之陽。
漢帝親奉玉冊,袞冕執珪,泣謂高祖曰:“隋王圣武敷文,當君臨萬邦。朕畏天命,敢不以堯舜之事相托?”
高祖北面再拜,受珪璧,燎柴告天。
其文曰:
“隋王臣堅,敢用玄牡昭告皇皇后帝:漢德既衰,妖孛屢現。臣畏天威,勉從群議。惟神祇其鑒之!”
禮畢,詔改泰安七年為開皇元年,大赦天下。
是夜,太微垣中帝星西移入文昌宮,光掩北斗。”
——《隋書高祖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