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非唐第493章 潞縣之戰(萬字大章)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歸義非唐 >>歸義非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3章 潞縣之戰(萬字大章)

第493章 潞縣之戰(萬字大章)


更新時間:2025年07月13日  作者:北城二千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北城二千 | 歸義非唐 


“直娘賊的,北邊的懷柔和遼西都投降了。”

“不止,聽說檀州的燕樂、密云也投降了。”

“北邊算什么,南邊的會昌和武清都被攻下了,昨夜的火龍便是官軍南路兵馬北上聚集的景象。”

四月初七,隨著李全忠投降劉繼隆,在其勸說下,距離懷柔較近的其余三縣盡數投降。

面對李全忠和北方四縣的倒戈,張公素頓時沒了與劉繼隆決戰的決心。

在他猶豫的同時,被他寄予厚望的會昌、武清也被斛斯光率軍攻下。

十四日,斛斯光率軍近萬與劉繼隆會師,劉繼隆聚兵三萬,圍攻張公素于潞縣。

若只是如此,潞縣城內外還不至于如此人心浮動,更為關鍵的在于劉繼隆每日派人在陣上叫嚷朝廷對盧龍軍降兵的政策。

得知朝廷不再強征牙兵與鎮兵的田產后,許多盧龍牙兵和鎮兵,頓時沒有了先前那般絕死的想法。

人心的變化,對于此刻的張公素來說,無疑才是最致命的。

“混賬!混賬!”

潞縣衙門內,張公素生氣掀翻了自己的桌案。

這樣的舉動,引起了在六房調度軍需的陳貢言注意。

陳貢言走入戒石坊,蹲下撿起被張公素摔在地上的軍碟。

當軍碟內容展開,便是他已經做好了準備,卻也忍不住的瞳孔緊縮。

張公素見他如此,強忍怒氣說道:“漁陽、玉田和馬城的牙將、列校作亂,某派去的人都被殺了。”

“現在我軍只有臨近的潞縣、古潞、三河,以及平州的盧龍、榆關了。”

張公素的話,無疑讓陳貢言心中生出了些許慌亂,但他很快便鎮定下來,對張公素作揖道:

“現在軍中將士還不知道這些事情,若是知道諸縣叛亂投靠劉繼隆,定會生有叛離之心。”

“節帥若是率軍與劉繼隆交鋒,趁勢擊退劉繼隆,并赦免那些叛亂的軍將,則盧龍可重新安定。”

“劉繼隆此前插手盧龍,皆因鎮中軍校不安,若節帥展露如此手段,那劉繼隆定然會先南下收拾成德,再聚兵北上對付我軍。”

陳貢言的建議,使得張公素連連點頭,但他來回渡步過后,卻還是皺眉道:

“此前陣上所見,官軍驍勇,我軍想要以三萬五千馬步精騎及萬余新卒擊敗其三萬大軍,恐怕并非那么容易。”

見他如此,陳貢言繼續上前一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潞縣衙門內還有十余萬錢帛。”

“若是節帥將這些錢帛盡皆發給弟兄,弟兄們定然忠心殺敵。”

“此事節帥當早做決斷,倘若城中弟兄們知道東邊的州縣投降了,那即便發再多錢糧,恐怕也無法振作軍心。”

面對陳貢言如此挑明,張公素卻依舊猶猶豫豫,最后還是看陳貢言有些著急,他才躊躇表態道:

“陳郎君以為,某若是率軍撤往盧龍,能否在盧龍駐兵與劉繼隆抗衡?”

陳貢言還以為張公素會說出多么高明的見解,卻不成想是這種話。

看著張公素這般模樣,他不免來氣,拔高聲音道:

“若節帥現在棄潞縣而走,軍隊會失去潞縣后,盧龍覆滅指日可待。”

“今日舍棄潞縣,明日便要舍棄盧龍,后日舍棄榆關,節帥莫不是要退往營州,乃至遼東乎?”

“節帥可曾想過,您若是失去根基,流落荒野,還如何成就事業?”

“更何況軍中弟兄脾性如何,節帥您比末將更清楚,您若是流落荒野,弟兄們難道會追隨您嗎?”

“恐怕到時候,軍中兄弟盡皆恨殺節帥,都想著以節帥頭顱向劉繼隆邀功吧?”

陳貢言這話讓張公素清醒了過來,他可不認為盧龍的牙兵和鎮兵會跟隨他背井離鄉。

想到這里,他只能深吸口氣:“傳令,開放倉庫,錢帛盡數犒賞三軍,明日卯時點兵與劉繼隆交戰!”

“節帥英明!”陳貢言眼見張公素終于下定決心,心中也舒緩了口氣。

他轉身退出衙門,很快便帶人將倉庫中的錢帛盡數取出。

接下來整天的時間里,張公素與陳貢言親自前往各個營帳,將手中錢帛親手發給了軍中的軍將兵卒們。

張公素此舉,很快贏得了眾多兵卒的軍心,但以錢帛利誘所獲的軍心,始終只是一時的。

翌日卯時,隨著張公素點齊城中三萬步卒出城,與城外的八千精騎和七千鎮兵會師后,他們很快便走出了城外的羊馬墻、塹壕等工事,來到了城西的平原上。

潞縣的盧龍軍開始調動后,劉繼隆便已經接到了消息。

“傾巢而出?看來他是準備跟吾拼命。”

面對沙盤,劉繼隆昂起下巴,眼底是毫不掩飾的得意。

“殿下,我軍聚兵三萬三千,其中萬八精騎,五千馬步兵和近萬盧龍鎮的步卒。”

“無需派遣步卒,以精騎與馬步兵對陣,即可獲勝!”

斛斯光躬身行禮,對此戰結果十分自信。

曹茂比他保守些,主動作揖道:“殿下,潞縣有四萬多大軍,其中精騎八千,鎮兵二萬七千,合計便是三萬五千精銳。”

“若是再加上城內近萬新卒,其部兵馬恐有四萬五千之多,不可輕敵。”

面對二人如此,劉繼隆頷首回應:“輕敵自然不可。”

“敕令,以耿瓛率五千馬步兵為中軍,曹茂、斛斯光各領盧龍、關隴近萬騎兵充作兩翼,以近萬盧龍步卒充為前軍,令張簡會節制,陳炳文從之。”

“末將領命!”帳內眾將紛紛應下,隨后便各自領令出陣。

一個時辰后,隨著遠處太陽漸漸從東方冒頭,潞縣以西的平原上,兩支大軍依然陳兵對峙。

官軍的精騎是盧龍的兩倍,而盧龍的步卒則是官軍的三倍。

由于是漢軍與盧龍混合而成的軍隊,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兩軍的陣容相比較都差不多。

對于普通兵卒來說,人一過萬無邊無際,四萬五千和三萬三千的差距并不大。

劉繼隆率領諸將登上了四丈多高的呂公車,很快便把整個戰場俯瞰眼底。

與他們舉動一致的,還有盧龍軍中的張公素、陳貢言等人。

雙方均登上呂公車,以呂公車為帥臺瞭望。

“殿下,他們這步卒便恐怕不下四萬,其中甲兵起碼三萬。”

曹茂開口說著,劉繼隆也頷首表示認可,但繼而說道:“潞縣城內近萬新卒,估計都被他拉來充場面了。”

“這些新卒不堪用,實際上我軍與他們兵力相當。”

“我們既然來攻,而他們已經迎戰,豈有不交戰的理由?”

“敕令,前軍準備出陣交鋒,左右兩翼及中軍等待消息。”

“是!”

劉繼隆敕令下達,眾將紛紛走下呂公車,各自提領兵馬去了。

張簡會雖然被劉繼隆委以前軍兵馬使的重任,但實際上前軍主要是陳炳文在負責。

二人來到陣中,陳炳文便開始沉著指揮近萬步卒結直陣,稍后向盧龍軍壓去。

盧龍常年與奚人、契丹人維持治安戰,按理來說兵卒還是有一定戰斗力的。

只是盧龍軍的這些兵卒在面對陳炳文的指揮時,明顯有些出工不出力。

他們緩慢移動腳步,速度奇慢,看得陳炳文直皺眉頭,扭頭看向張簡會。

張簡會感受到目光,連忙解釋道:“并非某指使,只是軍中作戰,向來要先發開拔錢和賞錢,而我軍沒有這個傳統,故此……”

“某知道了。”陳炳文打斷了張簡會,隨即吩咐親衛將前軍的變化通稟殿下。

前軍的快馬很快來到呂公車下,不多時劉繼隆便從他口中了解到了盧龍鎮兵的變化。

“他們是準備給吾上眼藥,讓吾服軟發錢帛給他們?”

劉繼隆輕嗤,他心里早就有了準備,因此對快馬吩咐道:

“敕令耿瓛,著其率領馬步兵前壓督戰,凡有怠戰者,皆斬!”

“末將領命!”

快馬連忙應下,不多時便把劉繼隆的軍令傳達到了耿瓛的面前。

耿瓛沒有半點猶豫,當即率領五千馬步兵策馬靠近前軍,在距離前軍百步距離后,留兵二百作為駐隊看守馬匹,余下四千八百人結陣頂上。

漢軍的馬步兵,大部分都是隴右老卒,身經百戰。

面對軍令,他們驟然結六花曲陣,持軍槊在前軍身后壓陣。

漢軍的軍紀,這些投降的盧龍兵卒是清楚的。

他們跟隨斛斯光攻打會昌、武清時,但凡有人后退,作為督戰隊的關隴老卒可不管什么牙兵干系,揮刀便斬。

如今見到關隴老卒前壓,他們紛紛加快了速度,使得敵我雙方距離越來越近。

三百步、二百步、一百步……

當雙方距離僅僅一百步的時候,兩方都同時吹響了木哨。

弩矢開始在空中交織碰撞,繼而落入敵陣之中。

倒霉的會因為中箭而被拖到后方救治,但更多人則是依靠甲胄堅固來不斷挺進。

當距離來到五十步,早早準備的弓手開始射箭干擾,作為隊頭的戰鋒隊兵卒們也開始沉著起來。

面對不斷靠近的距離,以及箭矢不斷射在身上的吃痛感,雙方紛紛舉槍吶喊,在三十步左右時發起了沖鋒。

“砰——”

“額啊!”

“殺賊!陷陣者擢升三級!”

“殺官軍一人,擢賞萬錢!!”

為了取勝,張公素也是下了血本。

在府庫已經掏空的情況下,他還是給予了盧龍鎮的牙兵、鎮兵們空頭支票。

反正此戰若是勝了,他完全可以招降后方的那群將領,從盧龍調度錢帛來犒賞軍隊。

若是敗了,那他也就不用管那么多了。

“放!”

“咻咻咻……”

盧龍軍中雖然有面射的手段,但并沒有像漢軍那樣,成批次的操練面射技能。

正因如此,雙方主要還是以箭矢干涉,戰鋒隊廝殺為主。

三萬三千的官軍中,漢軍只有不到一萬五千人,余下一萬八都是張簡會麾下的盧龍降軍。

這些人的死傷,劉繼隆并不會心痛,畢竟這些人活下來越多,對盧龍安穩就越不利。

在他的眼底,此刻的張公素正在指揮近四萬步卒從正面及左右包夾而來,似乎要將自己麾下這一萬前軍盡數吞下。

對此,劉繼隆并未有什么反應,只是對身旁旗兵吩咐:“令左右騎軍抽出兩千人后撤,以馬懿、高淮親率這支騎兵披上馬甲,等待軍令。”

“是!”旗兵應下,隨后開始恢復令旗。

曹茂及斛斯光得令后,當即抽調兩千漢軍的關隴精騎到后方披馬甲。

與此同時,劉繼隆眼睜睜看著近萬前軍即將被包圍,這才不緊不慢下令道:“中軍壓上,將敵軍步軍黏住。”

“是!”旗兵繼續揮舞令旗。

時刻關注帥臺的耿瓛見到旗語向己方傳遞,他原地等待片刻,直到后方有快馬帶來更為完整的軍令,他這才開始沉著指揮。

“結圓陣,若前軍遭敵軍沖擊而潰散,不必在意其性命,凡沖陣者,盡斬!”

“嗚嗚嗚——”

號角作響,近五千馬步兵在更換的指揮下結為圓陣,并向著前軍的近萬步卒靠攏而去。

“砰……”

戰場上的聲音無外乎就是那幾種,肉體的碰撞聲,槍桿的碰撞聲,甲胄與兵器的碰撞聲,還有遭受重擊的慘叫聲和求救聲……

這些聲音無時無刻都在闖入人的腦中,恨不得把一個正常人,活脫脫逼成一個精神病。

新卒在面對這種場景時,根本就不知道該做什么,哪怕是常年維持治安戰的盧龍軍,此刻也不免有些慌亂起來。

相比較他們,耿瓛所部近五千人卻堅若磐石,任由盧龍軍不斷涌來,卻依舊沉著對敵。

跳蕩手持弓在戰鋒隊的長槍掩護下,不斷以硬弓堅箭來抵近面突。

盧龍軍如潮水涌來,卻根本沖不動漢軍的陣腳,反倒是他們一批又一批的死在了漢軍陣前。

相比較他們,負責擋住數量最多的前軍卻隱隱露出了頹勢。

“直娘賊,朝廷的人在干嘛?!”

“狗輩莫不是要讓我們全部死在這里?!”

眼見死傷開始漸漸增加,前軍之中謾罵聲不斷,張簡會也額頭滲出冷汗,側目看向陳炳文,卻見他不動如山,依舊穩坐馬背之上。

見陳炳文如此,張簡會只能擦了擦額頭汗水,強裝鎮定。

“劉繼隆還不調動兵馬,難不成是要看著這上萬人死在陣中?”

呂公車上,張公素從原本的焦慮,再到己方占據上風后的從容,前后只用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

此刻劉繼隆麾下的一萬五千多步卒已經三萬七千多盧龍軍重重包圍,耿瓛所部雖然還能穩住陣腳,但張簡會也陳炳文所部已經漸漸開始不支了。

只要牙兵們感覺不到勝利的可能,他們就會轉頭收拾張簡會與陳炳文。

屆時自己完全可以吸納這數千兵馬,形成更大的優勢來對抗劉繼隆。

想到這里,張公素嘴角不由上揚,但他目光卻依舊緊盯劉繼隆所部的左右兩翼精騎。

這左右兩翼精騎,乍一看數量近兩萬,但又隱隱不足。

如今遭劉繼隆抽調兩千精騎后,數量更為明顯,差不多在萬五之數。

若是他們壓上陣來,僅憑自己麾下的八千精騎,恐怕無法擋住所有。

“傳令三軍,跳蕩手以強弓準備,以步射壓制官軍的騎兵。”

“各部捉馬人準備,若官軍從側翼突擊,立即捉馬。”

“是!”

張公素試圖用步射來壓制稍后發作的官軍精騎,陳貢言則是領命后派出快馬,令旗兵搖動令旗。

軍令很快傳入戰場,盧龍鎮各部盡皆做好了準備。

戰鋒隊在不斷壓縮陣上官軍步卒的空間,跳蕩手則是以步射壓制陣中被包圍的官軍步卒,而近千名身材高大的捉馬人則是持步槊、陌刀,做好了準備。

“額啊……”

“救我、救我……”

“砰——”

“嘶嘶鳴……”

戰場上,便是連將校胯下的馬匹都因為不利的局勢而嘶鳴起來,更別提那些陣腳兵了。

他們承受著難以闡述的壓力,眼睛只能看到面前無邊無際的敵軍,以及敵軍那猙獰的表情和鋒利的兵器。

他們仿佛殺不盡般,死了一批又頂上一批,令人手臂酸麻脹痛。

“左右兩翼騎兵,以右軍斛斯光率盧龍突騎糾纏叛軍騎兵,左軍曹茂率關隴騎兵面突襲擾叛軍,為前軍和中軍分擔壓力。”

“是!”

當步卒以少打多的廝殺兩刻鐘后,劉繼隆終于在前軍即將崩潰的前夕,做出了新的調整。

“嗚嗚嗚——”

“咚!咚!咚……”

朔風下,令旗揮舞,號角齊鳴。

快馬將軍令傳遞,數千民夫排隊鼓車身后,兩兩一隊的上前,每人持鼓槌根據旗兵揮舞令旗的頻率來擊打擂鼓十下,繼而交替其余民夫。

盡管只是十下擂鼓,卻對人的體力要求苛刻。

盧龍鎮內被征募的這些民夫,雖然不至于面有菜色,但也確實過得普通,渾身上下沒有二兩贅肉。

奮力擊打十次擂鼓,足以讓他們冒出汗水,雙手發軟了。

二十臺擂鼓車,所需民夫足有兩千人之多,后方更是有民夫在不斷的制作胡餅,隨時準備送往戰場。

“嗡隆隆……”

忽的,當官軍的騎兵開始隨著號角擂鼓聲前進時,時刻關注他們的張公素也第一時間做出了對策。

“騎兵上前,準備纏住他們。”

“只要繼續纏住他們兩刻鐘,前軍和中軍便可破陣,轉瞬間便能戰勝劉繼隆!”

張公素急忙下令,而他的軍令下達后,八千多盧龍突騎也隨即開始行動。

只是騎兵行動過半,他們這才發現官軍的兩支騎兵中,竟有一支是在朝著他們沖來。

刺耳又密集的哨聲響起,原本還準備分兵阻截他們的盧龍突騎,霎時間便紛紛擴散開來。

斛斯光這幾日早就研究清楚了盧龍突騎的戰術,興許是因為地處邊塞,長期與游牧、漁獵民族作戰,所有盧龍突騎以騎射突襲、集團沖鋒為主,兼具游牧民族的靈活性與中原軍隊的紀律性。

遇敵則散,敵退則聚則是其常用戰術,但關鍵時刻也能發起沖擊。

可以說,盧龍突騎兼顧輕騎兵和重騎兵的優點,但換而言之,盧龍突騎在二者上都不算最優秀的那批。

指揮這樣的騎兵,對于斛斯光來說不算什么。

他幾乎是在張公素派遣騎兵的同時便吹響了木哨,也采取了騎兵分散的騎射戰術來拖延著八千多突騎。

隨著雙方不斷靠近,張公素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放!!”

“嘶鳴——”

“額啊!”

“嘭……”

霎時間,兩方精騎相互沖入對方那松散的陣中,以強弓硬箭來試圖射殺對方,交錯間又快速拔出鄣刀來進攻格擋。

只是幾個呼吸間,墜落馬背的騎兵不在少數,而馬匹中箭而掀翻騎兵的更是數不勝數。

雙方錯開,隨后調轉馬頭繼續以騎射和短兵瞬息接觸來交鋒,每次交鋒都會產生數十上百人的死傷。

在他們雙方徹底糾纏住的同時,曹茂所率漢軍精騎則是沖入了盧龍軍步卒的步射范圍。

“放箭!”

數千箭矢從空中橫壓而來,馬匹中箭嘶鳴,馬背上的騎兵連忙穩住身形,同時開口不斷安撫受傷的馬匹。

還有不少騎兵的馬匹頭部中箭栽倒,人也被摔得七暈八素,草地被掀開,露出底下的土壤。

只是相比較負傷的他們,更多的漢軍精騎則是硬抗沖向了正在包夾官軍步卒的盧龍步卒。

盧龍軍的步卒不斷以箭矢壓制干擾漢軍騎兵突進,但漢軍騎兵硬抗數輪箭矢后,最終還是沖到了陣前十五步內。

瞬息間,漢軍騎兵松開雙手,在驅使馬匹疾馳的同時,熟練的張弓搭箭,瞄準了那不足巴掌大小的面部暴露之處。

“噗嗤!”

“額啊——”

霎時間,無數盧龍步卒面部中箭倒下,其中也有不少幸運的被劃傷面部,并未被射死當場。

漢軍的排頭騎兵沒有停留,調轉馬頭撤離戰場,準備第二輪面突。

“頂上!頂上!陣腳不得松動!”

“嗚吼!嗚吼……”

面對陣腳兵被射死的局面,后排不斷有跳蕩手化作陣腳兵頂上,可漢軍的騎兵也在一輪輪的壓上。

盧龍軍中的弓弩手開始以射殺漢軍騎兵胯下馬匹為主,不少漢軍馬匹紛紛中箭,人仰馬翻。

縱使如此,他們卻根本不敢上前斬殺這些落單的騎兵,生怕自己的冒進導致陣腳松動。

漢軍騎兵面突一輪結束后撤,那些戰死馬匹的騎兵也紛紛后撤,以步卒方式結陣。

雙方廝殺的地方,已然躺下了數百具尸體,但漢軍的尸體暴露在平原上,而盧龍軍的尸體則是被藏到了陣中。

帥臺上的劉繼隆見狀,當即揮舞令旗,令漢軍騎兵開始恢復馬力。

與此同時,側翼遭受襲擊的盧龍軍也不免慌張了起來。

通過他們的陣腳移動,劉繼隆很快便猜到了那近萬新卒駐守的地方。

“敕令,著曹茂率軍撤回本陣,馬懿、高淮率軍入陣,藏于陣中。”

“一刻鐘后,大軍自西南戌時的方向準備突陣。”

“是!”

在劉繼隆的軍令下,曹茂開始率軍繞過大半個戰場,重新回到了本陣,而馬懿、高淮也趁機率軍隱入陣中。

做完一切后,近萬騎兵開始朝著西南方向靠近戰場,張公素見狀立馬就察覺到了劉繼隆的意圖,他連忙指揮變陣。

不過不管他怎么變陣,劉繼隆都能根據新卒移動方向來指揮曹茂率軍跟上。

兩刻鐘很快過去,得到支援的陣中官軍并未崩潰,而盧龍軍卻因為不斷變陣而消耗了許多體力。

陳貢言見狀連忙壓下張公素揮起來的令旗:“繼續這樣變陣,弟兄們的體力便耗盡了!”

他的話讓張公素反應過來,連忙往戰場看去,但見戰場上的軍陣已經漸漸變得松散,而遠處不斷騎射交鋒的上萬騎兵則是朝著遠方交纏而去。

曹茂所部的近萬精騎虎視眈眈,若是盧龍軍的體力繼續消耗下去,那曹茂完全可以從容率軍破陣。

“令前、中兩部精銳準備夾擊,他們想騎射強攻就讓他們騎射強攻好了,屆時兩軍夾擊,定能留下不少敵軍。”

“好!”

張公素驀然點頭,隨后開始繼續揮舞令旗。

盧龍軍的軍陣不再挪動,劉繼隆見狀果斷揮下令旗,而曹茂也在令旗揮下后不久,率領近萬精騎朝著盧龍新卒的陣中發起了沖鋒。

“嗡隆隆……”

近萬騎兵的沖鋒,說是震天撼地也不為過。

哪怕是身經百戰的重甲步卒在面對這種場景時,也不由得兩股戰戰,更別提這些操訓不到兩個月的新卒了。

哪怕他們已經穿上了重扎甲,但他們的體力卻已經在過去兩刻鐘的變陣中被消耗七八。

面對近萬騎兵的沖鋒,他們只覺得渾身都在發顫,雙手漸漸變得無力。

正在此時,左右有手持陌刀、大棒的捉馬人趕來,隨即列陣。

“前軍頂住,挺直長槍!!”

陣中都將聲嘶力竭的喊著,手中令旗不斷揮舞。

負責傳遞軍情的旗兵來回奔跑,而此時漢軍近萬精騎已經沖到了陣前。

他們紛紛取出長弓,一如既往的擺出了騎射的姿態。

新卒之中鮮少有善射之士,加上軍中弓弩本就不多,故此并未對漢軍形成箭雨壓制。

“嗡隆隆……”

隨著馬蹄聲不斷變大,耳邊的聲音已經聽不清楚,所有人只覺得渾身冒汗,尤其是前排的戰鋒隊兵卒。

他們整張臉上都是汗水,眼睛里是不斷逼近,越來越大的漢軍騎兵。

面對這樣的壓力,他們猛然張嘴吶喊起來:

“噗嗤——”

無數箭矢射來,這些戰鋒兵甚至還沒來得及看清敵軍的面容,便被面突射死當場。

“頂上!頂上!”

漢軍騎兵面突成功后,立即調轉馬頭往左右后撤,而他們一重又一重的面突,很快將此處陣腳兵消耗一空。

盧龍軍的將校們在催促跳蕩兵持槍頂上,可不等他們話音落下,漢軍的精騎開始后撤,出現在他們面前的,則是渾身具裝重甲的重騎兵。

“嘭——”

兩千重騎兵在盧龍軍的跳蕩手還未頂上之前,趁勢沖撞進入了此部盧龍軍前軍之中。

前軍防線被瞬息間突破,那些捉馬人宛若見了鬼那般停滯不前,根本不敢上前對重騎兵施行捉馬。

兩千重騎兵手持馬槊,宛若難以抵擋的石碾,將此部盧龍軍的兵卒當成石碾下的麥子,毫無阻礙的碾了過去。

此部新卒,興許從未想過,參軍不足兩個月便要面對重裝騎兵的沖擊。

前軍、中軍、后軍……

近萬新卒的防線,宛若紙糊般被捅穿,漢軍的重裝騎兵直接捅穿了此部防線,與耿瓛、陳炳文等部遭遇。

“結直陣,護衛重騎左右!!”

瞬息間,耿瓛與陳炳文在看到己方重騎兵的同時,異口同聲的揮旗下令。

他們自覺開始充當重騎兵兩翼,掩護著重騎兵不斷突擊。

在此同時,回撤的曹茂所部精騎也調轉馬頭,緊跟重騎兵鑿出的豁口,更換馬槊來突入陣中。

“不!這不可能!!”

“官軍哪里來的重騎兵?!”

呂公車上,張公素眼睜睜看著官軍的重騎兵在破陣后,快速與陣中步卒完成了步騎并進的戰術,儼然已經要將近四萬步卒結成的大陣鑿穿。

他瞪大眼睛,不敢置信自己所看到的這一切。

他試圖指揮本部騎兵,四處搜尋卻根本搜尋不到,只因他麾下精騎已經被斛斯光糾纏到了遠處,根本無法及時回援。

“撤!對!快撤軍!”

張公素連忙下令,左右的旗兵則是不斷揮舞令旗。

只是在如此混亂的局面下,除了比較外圍的軍將能看到旗語外,其余軍將都在忙于應對漢軍的步騎戰術。

步卒掩護重騎兵兩翼,重騎兵只管破陣,凡有盧龍軍來攻,步卒便結陣與他們死傷。

當重騎沖過,后方又有持弓面突的精騎馳騁而來,被面突斃命的盧龍步卒數不勝數。

“逃啊!”

“軍陣破了!想活命就快逃!”

霎時間,率先發生騷亂的毫無疑問是那操訓不足兩月的近萬新卒。

他們被破陣后就難以重聚,眼下又被漢軍精騎以強弓壓制。

從未經歷過這種戰事的他們,只是死傷不到千余人便干脆的崩潰了。

曹茂抓住這個機會,當即開始率領精騎沖向他們,將他們攪亂的同時,驅趕著他們去沖擊左右的盧龍軍隊。

原本就因為不斷變陣而消耗了許多體力的盧龍軍,此刻面對同袍的沖陣,為了保護陣腳不被擊破,他們只能對同袍揮刀。

原本只是一分為二的局面,但在近萬新卒崩潰后,瞬間變成了一分為三的局面。

面對這樣的局面,兩千重騎兵則是仗著馬力還未耗盡,繼續從側翼對盧龍軍的步卒發起沖擊。

僅憑側翼的兵力,他們根本無法擋住兩千重騎兵的沖鋒。

此刻整個戰場都亂了,盧龍軍各部各自為戰。

少量看到旗語的部隊開始后撤,但更多的則是被漢軍留在了戰場上。

原本包圍的局面,變成了被分割包圍的局面,近四萬步卒群龍無首,只能任憑漢軍拿捏驅趕。

一部潰散而被曹茂、耿瓛、陳炳文等人驅趕去沖擊另一部,隨后被馬懿、高淮以重騎兵側擊潰散。

眾將不斷重復如此手段,任由張公素如何指揮大軍,卻根本無法重振大軍。

最后除了潰撤進入拒馬背后的數千甲步卒外,余下三萬多步卒盡數被漢軍絞殺、俘虜……

當中軍旌旗被漢軍騎兵砍倒的瞬間,張公素更是感覺眼前一黑,雙腿一軟的倒了下去。

“節帥!節帥!!”

陳貢言等人驚慌失措的扶起張公素,眼看怎么掐人中都無法將他喚醒,最后只能由陳貢言做主,先將張公素送入城內,隨后重振撤回來的這數千兵馬,依托城外的拒馬、羊馬墻等防御工事據守。

“節帥,他們敗了,是否要受降?”

曹茂從戰場率領數十騎撤了回來,略微氣喘的走上呂公車,作揖詢問起劉繼隆。

劉繼隆見狀側目看向他,又看向了戰場上那應該還有兩萬多的盧龍軍將士。

“繼續,直到他們主動投降才能停下!”

劉繼隆不可能將這些人都俘殺,因為他們的家人都在盧龍,他這么做肯定會讓盧龍百姓埋怨他們。

但若是他們是主動死在戰場上的,而不是被俘虜后斬殺,那百姓就怪不到他頭上了。

戰場上的死傷,他們要怨只能怨張公素,怨執迷不悟的自己。

“是!”

曹茂略微心驚,他只覺得自家殿下自從來到河北后,似乎變得嗜殺了許多。

只是他也僅僅只是略微心驚,因為他很快就反應了過來。

自家殿下此舉不是因為嗜殺,而是意在將河北諸鎮這種動輒下克上的風氣打壓下去。

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很長時間,如今恐怕只是開始。

“某投降!某投降!”

“俺投降!莫要殺俺!”

“俺也投降!俺要投降……”

戰場上的廝殺還在繼續,被徹底包圍并崩潰的盧龍將士們紛紛開始痛哭流涕的投降起來。

“棄兵者不殺!”

“投降者不殺!!”

眼看有人開始投降,戰場上也順勢出現了許多招降的聲音。

官軍開始受降,而遠處還在糾纏的盧龍突騎見到己方戰敗后,立即果斷撤往東邊的古潞縣。

斛斯光率軍追擊數里,直到馬力耗盡才徹底停下,隨后撤回本陣。

此時不過午后,雙方開戰僅僅過去不到四個時辰,戰場內的尸體卻足足上萬。

“受降打掃戰場吧。”

“是!”

面對這積尸如山的戰場,劉繼隆面不改色的走下了呂公車,曹茂則是開始指揮旗兵,下令打掃戰場,統計死傷。

折返回來的斛斯光也加入了打掃戰場的隊伍中,整個戰場的打掃從午后持續到黃昏。

城外被挖出了一個占地數畝的大坑,所有陣歿的盧龍鎮兵卒都被扒光埋入其中。

他們的兵器和甲胄都被俘獲,而官軍中陣歿的兵卒則是被記載了名冊之上。

在天色變黑前,由曹茂帶到了劉繼隆的面前。

“此役我軍陣歿弟兄二千七百五十五人,殘疾四百七十二人,騎兵折損軍馬三千三百余匹,繳獲五百七十九匹,還有近萬弟兄能上陣作戰。”

“張簡會那邊陣歿五千七百余人,殘疾六百余人,能上陣者不足萬人。”

“我軍陣上斬獲甲首一萬八千二百七十六,俘獲一萬五千余二十二人。”

“陣上所見,有數千人逃入潞縣,另有約五千余騎逃亡古潞縣。”

劉繼隆接過文冊翻閱,對于這個死傷倒也不覺得奇怪。

此役漢軍數量太少,盧龍軍素質參差不齊,兩軍合計陣歿近萬并不奇怪。

不過漢軍死傷近四分之一,這個數量還是讓劉繼隆心中不免難受起來。

“我軍的將士,陣歿按照每人一百貫撫恤錢發放,此外子嗣可入官學。”

“張簡會所部陣歿的將士,每人發三十畝撫恤田,殘疾同理。”

“是!”曹茂聞言作揖,劉繼隆也繼續說道:

“大軍休整三日,三日內主動投降者不殺,田畝征收后平均發放,遣散為民。”

“若三日內張公素不投降,我軍即攻城,潞縣城內軍卒盡數所殺。”

此前張公素麾下四萬多人,劉繼隆開出的條件自然豐厚。

如今張公素麾下不過萬人,潞縣城內更是只有數千,劉繼隆自然便沒有必要給出豐厚待遇了。

不過這也只是針對潞縣的守軍,對于逃亡古潞縣的數千騎兵,劉繼隆還是準備按照原本的條件招降他們。

相信他們經過今日的教訓,應該知道負隅頑抗的下場是什么。

在劉繼隆安排結束后,曹茂開始按照劉繼隆的安排去招降潞縣城內守軍。

與此同時,被陳貢言帶回潞縣城內的張公素也悠悠轉醒。

在他醒來后,他多么希望今日的一切是場夢,但是聽著堂外的議論聲,他知道自己是真的輸了。

“咳咳……”

他故意咳嗽幾聲,中堂外的議論聲頓時消失,隨后便聽到了敲門聲。

“節帥可是醒了?”

“嗯……”

張公素起身回應,隨后便見陳貢言與幾名牙將走入堂內。

幾名牙將臉色不太好看,陳貢言更是欲言又止。

見他們如此,張公素哪里還不知這些牙將在想什么,他急忙問道:“我軍還有多少兵馬?”

“僅有六千弟兄逃回……”

陳貢言的話說罷,這時堂外響起了急促的腳步聲。

一名列校闖入堂內,換做以前張公素肯定會生氣,但現在他卻沒了資格。

“節帥,諸位將軍,這是劉繼隆派騎兵射入城外營盤的勸降信。”

列校話音還未落下,便有牙將搶過書信將其打開,看后臉色鐵青。

其他人見他如此,紛紛搶過書信,隨后臉色緊跟著難看起來。

因為張公素的一念之差,數萬大軍折戟沉沙,而他們投降的待遇也一落千丈。

眾牙將臉色陰晴不變,陳貢言也連忙朝張公素使眼色。

張公素感受到陳貢言的眼色,縱使心有不甘,但他更珍惜這條命。

此刻他只覺得嘴里苦澀,硬生生從牙縫中擠出這句令他羞愧的話。

“告訴劉繼隆,某降了……”


上一章  |  歸義非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