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藝術家第152章 氣笑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Z世代藝術家 >>Z世代藝術家最新章節列表 >> 第152章 氣笑了

第152章 氣笑了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12日  作者:起酥面包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起酥面包 | Z世代藝術家 
“主人公方野像是從方星河身上剝下來的部分殘片,他烈性狂野直率、不很聰明但真誠,極有人格魅力的同時,又帶著一種與生俱來的固執。

這個角色的飽滿和有趣,讓故事從一開始就充滿激情,最后又因為這份激情而灼傷自己。

這不是巧妙的設計,而是一種偉大的洞見。

方星河從自己身上剝離出來的方野,是一個‘正常’的青少年,缺少方星河的的智慧和堅持,因此他會犯我們每個人都常犯的錯,也更像是我們每個人都曾經愚蠢過的青春期縮影。

方野在愛情方面的失敗是宿命,青春期少年少女的成長步調,注定了只能同行一段很短暫的時間。

他必然錯失更成熟的夏時,就好比我們也曾錯過心底的白月光。

想起此事,沒有人能夠坦然,可我們終歸會釋然,于某年某月某夜點起一支煙,看向空茫某處,想起匆匆那年,嘆口氣,再笑一笑。

笑人,笑己,笑從前。

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去讀的好書,成年男人必讀。

——張毅謀。”

這很難得,張毅謀在文學方面沒什么建樹,他連劇本都寫不好,所以輕易不在這等事上發表看法。

不過,現在他正在“舔”咱方哥,《英雄》的出演合同還沒簽,可得把寶貝方哄好了,所以他專門買了一本新書,第一時間看完,第一時間寫讀后感,發到了北青報文學版。

這不是第一篇公開發表的讀后感,但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力。

坊間一直以為,以方星河的狂妄,必然早已將影壇的大導演們都得罪完了,業內名聲臭如狗屎,誰能想到,謀子居然上桿子捧臭腳?

好些人都氣壞了,撰文連他一起罵,詩人尤為不屑。

“某些人連一個做序的資格都沒撈到,對后輩如此媚顏侍奉,全無風骨,令人愕然……”

謀子根本都沒搭理,夸完就去籌備劇組了。

他從來不跟人吵架,吵不過,也懶得吵。

反正咱爺們重點推薦,同學們,信我!

真正為《少年的我們》做序的人,反而沒人敢噴。

“這是與我們截然不同的青春,它屬于80后,建立在千禧年,但是與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同樣真誠熾烈。

在本書中,方星河放棄了他的精巧構筑力,以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非常樸素地沿著時間線書寫。

相比于讓他一書成名的《蒼夜雪》,《少年的我們》不精巧不厚重不顛覆不崎嶇不黑暗不恐怖,它就是簡簡單單的青春。

可這并不意味著它普通。

當方星河不再擺弄結構玩弄信息,將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文字本身,它便具備一種能夠將任何人拉回那個年紀的魔力,這是真摯的力量。

書中的每一個人物和每一個情節都是那么可信,并在可信的基礎上妙趣橫生。

故事雖然有著一個令人悵然的結局,卻并不悲傷,因為它真實地寫盡了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的青春反面——熱烈之后總是余燼,毫無保留之后總留遺憾。

《少年的我們》讓人笑中帶淚,余韻悠長,如照暖陽。

我強烈建議大家都讀一讀。

——王檬。”

王檬老師已經很久都沒有給人做過序了,他比巴金先生更加珍惜羽毛,或者形容為“更加謹慎地提攜后輩”。

但是這一次,他硬生生從余樺手里搶過來給《少年的我們》做序的機會,理由非常充分——

“我也是寫青春文學起步的,我們爺倆有共鳴,這是一種文學理念的傳承,你不懂。”

余樺瞪大小眼睛,心想:媽的我可真是太懂了,老而不要臉謂之賊,你是個賊!

但他沒能扛住壓力,到底被攆到了跋的位置。

就是《我們》的后記,在正文最后。

余樺非常直白的寫道——

“我的青春沒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我本身也不是一個有趣的人,所以現在回想,青春于我而言好像只是勞動、緊張、焦慮、疲憊、乏味的結合體。

我懷念我的青春嗎?

不,它沒有太多值得懷念的地方,大部分記憶早已模糊,反倒是20歲之后的青年時代漸漸變得精彩起來。

我幻想過更好的青春嗎?

是的,我常常幻想我的青春能夠更精彩一些,少年得志,意氣風發。

做一個很牛逼的風云人物,帶領一些有趣的小伙伴,在校園內外進行各種各樣的奇妙冒險,贏得掌聲,贏得美少女的青睞,偶爾也犯一些蠢,但最終總是成功。

方星河的新書,99地滿足了一個笨拙中年人的全部青春幻想。

缺少的那1是因為方星河沒有寫自己。

他明明擁有一個橫沖直撞橫行霸道橫流滄海的完美青春,但在寫作上卻吝嗇至極,不肯寫自己,反而特意創造了一個弱化很多倍的普通主角。

靠,讓我們爽一爽會死嗎?

在翻開本書之前,我是那樣期待方星河以自己為原型,寫一路爽到爆的青春逆旅。

結果,書很好看,卻和我的期待截然相反。

我因此數度和好友抱怨,鐵生笑著勸道:別瞎琢磨了,如果方星河真按照他的經歷來寫,那樣夸張那樣荒唐,就像是半夢半醒中的胡思亂想一樣,咱們這種庸人又怎么能夠共鳴呢?

咦?!

我琢磨半晌,忽的一蹦三尺高——《少年的我們》之所以如此好看,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感情是因為方星河降低了自身強度,寫出了一場專門照顧普通人的大眾青春?!

友人們笑嘆:然也。

《少年的我們》不是方星河的真實青春,他的青春更高更廣、更宏大、更激烈也更痛快。

《少年的我們》是我們的青春。

是不那么天才的蕓蕓眾生,在青春期被宿命拉扯的樂與愁。

這讓我感到痛苦——他怎么能那么驕傲?寫實卻摘掉自己,就連寫作都不愿意同我們分享他的青春。

這讓我感到佩服——他沒有寫最容易的東西,而是選擇了一種極其艱難的寫法——用他冷靜的觀察和犀利的洞見,去書寫普通人的青春,從幼稚到成年,從憧憬到遺憾,一眼穿透小半生。

這不是一本普通的青春文學,這是比《蒼夜雪》更偉大的落筆。

我不能理解,方星河為什么能夠感受到我們的感受?

他明明沒有那種沖動那種迷茫那種軟弱那種遺憾,可他卻真實生動地寫盡了一切。

像他那種天才也會理解庸人嗎?

帶著疑惑,我重讀了第二遍、第三遍。

我漸漸地發現,《少年的我們》自帶一種悲憫感,不是同情誰或者可憐誰,而是在用一種溫暖的筆觸,撫慰青春遺憾的必然。

拉高視角,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悠然平和的笑臉,他告訴我們:別灰心,別焦慮,青春就是這樣的,它注定給我們帶來遺憾,讓我們變得不完美,讓我們回頭看過去時眼含熱淚,可它正因為不完美而顯得寶貴。

擁有一段熱烈燦爛而不完美的青春,是我們這些普通人最終極的幸運。

我不曾擁有過。

我只能旁觀。

而你們這一代年輕人仍然有機會讓自己的青春升華出熱烈燦爛,這太好了。

所以,方星河沒有寫在書里的祝愿,我來寫在后記里——

愿你們勇敢真誠,以不計得失之心,摘星辰于手,以不負韶華之志,攬日月在懷。

如此,世界又會美好一分。”

潦草小狗在方星河的書的后記里裝了一個大逼。

好多讀者看到時都忍不住嘀咕:方星河是個天才,你又哪里是什么普通庸人了?

媽的,滿級大佬裝萌新,臭不要臉!

但是余樺的后記很好地總結了《最好的我們》——以一種強度適中的傷感和遺憾,將讀者拉回青春。

所以,16歲以下的孩子,方星河的主力粉群看得郁郁不歡,25到40歲之間的青壯年反而深深感懷。

毛小彤心塞塞的問母親:“我不明白,他們明明那么相愛,為什么不能在一起呢?”

母親溫聲回道:“因為相愛并不能解決一切啊……”

成年人都懂,也能釋然,但滿天星又被憋著了一回。

星網中,未成年方粉的吐槽一貼又一貼,一樓又一樓,幸好有姐姐粉和媽媽粉中和,否則都沒法看。

“胸口發悶。”

“方野那么好,夏時簡直有病!”

“錯啦,夏時是對的,反而是方野太幼稚了。”

“總之他們沒有在一起我不接受!”

“他們都很好,只是時間不好,那天的太陽不好,風不好,空氣中傳來的梨花香氣也不好。”

“不明白,但我好像失去了力氣,空落落的,干什么都沒勁。”

“一樣。”

“我更慘,我今年大二,男朋友談四年了,但我忽然發現他和方野一樣沖動幼稚,卻沒有方野的堅韌和魅力……草!這怎么處下去啊啊啊啊?”

“給他買本《最好的我們》!”

“對對對,讓他仔細看,看懂了就還有救,繼續自以為是,那還是分了吧。”

“姐姐們,我好心疼方野啊!”

“妹妹,每一個18歲的少女都是夏時,24歲的時候就變成了秋時,28歲的時候已是冬時,她等不起,我們也等不起,慢慢你就理解了。”

“方方真的好會寫啊,夏時的這句臺詞,看得我眼淚嘩嘩流,止都止不住。”

“今年我30歲,5年前我讀不懂這句話,現在真的感同身受。”

有閱歷的人把《我們》夸出了花,所以,盡管懵懵懂懂的少年少女們不相信自己的青春會以如此狼狽的姿態收場,卻也不再質疑。

而在方粉之外,《我們》的口碑也徹底爆了。

吉報:“作為青春文學,它是標桿。”

蘇童:“純以青春文學而言,《我們》比《蒼夜雪》更純粹,它不夠文學,但更現實,我好像真的回到了青春。”

李其綱:“細膩又真實,歡樂又悲涼,讀之如飲冰釀。”

劉震云:“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回味的書,輕松雋永,余韻悠長,方星河的文字功底又進步了,金句頻出,好到不能更好了。”

李小林:“劇情很滿,但不雜;幽默很足,但不鬧;愛情很純,但不假;整體氣質很文藝,但不飄。好書,好書!”

除了一小部分文藝界的老古董,民間也給予了極大的認可。

這就很搞笑。

其實從文學性、社會性、藝術性等角度出發,《蒼》是更好的文學作品,《我們》真的就只是純粹的青春群像文,兩者的價值根本劃不了等號。

但是《我們》深得大眾喜愛,過了25歲的讀者,少有不夸的。

罵《蒼夜雪》黑暗虐心的那批人,現在卻不罵《我們》幼稚了,甚至主動給方星河找理由——

“方星河完全有能力寫深刻,但他降級來寫青春,方才體現出了他的水平之精妙、控制之自如……”

“前兩部作品是完完全全的方星河,犀利、偏執、瘋狂,而《我們》應該是二十年之后的方星河作品,我不明白他現在是怎么寫出來的。”

“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更瘋癲的混亂青春,陰郁、意識流、結構像是惡魔的迷宮、行文高高在上……但我錯了,方星河通過另一種方式完全地玩弄了我,《我們》讀起來舒服得根本不像方星河。”

這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如此找補,而是亞洲文學界的廣泛共識。

日本那邊贊嘆:“作為一個偏執的天才瘋子,方星河桑居然能夠將普通人的親情愛情友情寫得如此溫暖真實,實在是神鬼之才。”

韓國那邊更加信誓旦旦:“《我們》看似只是一部青春小品,其實正是方星河xi功力更進一步的體現,它的寫作難度遠大于前面兩部作品,是極度克制下的非自然產物,卻又自然得仿佛潺潺溪流……”

類似的評論實在太多,搞得好多正常人都不自信了。

“真的假的?”

“難道真是我們沒看懂?”

“可是,我實在想不明白它到底難在哪里啊?”

楊蜜指著海報上方星河那張臉,理直氣壯,振振有詞:“你看看他那張臉,再想想他的才華,仔細回憶一下,他吃過什么虧?上過什么當?被哪個女生拒絕過?什么時候軟弱過迷茫過?”

“所以?”

“所以像他這種意氣風發的天生大贏家根本寫不了失敗者!如果寫了,那就是壓著真實思想硬寫的,硬寫都能寫到這么好,不厲害嗎?”

“噢,原來是這樣,那確實好厲害!”

當方星河回到學校時,同學們簡直像是看神一樣,崇拜仰望。

小伙伴們更是一有機會就問:“哥,你是文學大師了嗎?他們都說你寫普通少年是弱項,缺乏真實體驗,所以肯定有一個原型……是我嗎?哥!”

方星河被纏得不勝其煩,哭笑不得。

“是是是,就是你。”

誰來問都是,然后十三鷹內部就干起來了……嗎的我才是隱藏主角!

瞧瞧,多離譜啊?

可事情就是如此魔幻,方星河的“自我克制”得到各國文學界的高度贊揚,多種文學獎的評委給他寄信,似乎真有人在考慮,《少年的我們》值得一個重量級獎項。

方哥沉默了好一會兒,氣笑了。


上一章  |  Z世代藝術家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