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第一百七十章 首戰告捷,先取一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七十章 首戰告捷,先取一州

第一百七十章 首戰告捷,先取一州


更新時間:2025年05月01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 


作者:任鳥飛

戰爭永遠都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政治和外交也都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手段。

趙俁君臣知道,遼國今年遭災,各地都出現了很嚴重的饑荒。

所以,趙俁讓韓忠彥以宣撫司的名義張黃榜示眾:告訴燕京官民,趙宋王朝有糧食,不論番漢,不論男女老幼,皆可來河北投趙宋王朝,朝廷會給他們飯吃,安排他們去墾荒,所得良田,全都歸其個人所有。而若能前來獻出州縣,定能讓他們升官發財!

招降榜文是這樣寫的:

幽燕一方,本為吾境,陷沒契丹接近二百年,近來,契丹天災人禍,以至民不聊生,我大國皇帝哀此良民,重罹涂炭。今御駕親征,統率重兵,駐扎邊境,興師問罪,務在救民,不專殺戮,爾等各宜奮身,早圖歸計。

朝廷已在河北境內遍布施粥點,來者皆可進食。有官者,復還舊次,有田者,復業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別立功效,即當優與官職,厚賜金帛。如能以一州一縣來歸者,即以其州縣任之;如有豪杰以燕京來獻,不拘軍兵百姓,雖未命官,便與節度使,給錢十萬貫,大宅一區……

不難看出,趙俁君臣擺出來的架勢,可不是簡簡單單地防止遼軍南下,而是要收復燕云十六州。

有人可能想問,難道是趙俁君臣的戰略目標變了?真準備在收復西夏的同時,還收復燕云十六州,逼遼國發動舉國之力跟自己死磕?

當然不是。

《論語》: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孫子兵法》: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敗。

唐太宗《帝范》卷四:取法于上,僅得為中;取法于中,故為其下。

這些表述的意思都是,一個人制定了高目標,最后仍然有可能只達到中等水平;而如果制定了一個中等的目標,最后有可能只能達到低等水平;如果立下一個下等的目標,就可能什么目的也達不到。

趙俁君臣商量,先以收復燕云十六州為目標恐嚇一下遼國,逼遼國不要干涉趙宋王朝收復西夏,更不要往西夏派兵增援西夏。

曾布下令從雄州當地招募勇士,讓他們攜帶榜文穿越邊境,深入到遼國境內,四處張貼散發。

以宣撫司名義頒布的招降黃榜,陸陸續續地散發到了遼國易州、涿州、燕京等地。

趙俁君臣一邊關注著戰局,一邊在雄州耐心等待著好消息。

很快,就有大量的災民選擇入境。

陳遘等邊臣早就帶人煮好了濃粥,并對災民做好登記,有用的人才,一律留下任用,無用的人全都統一遷往內地妥善安置。

初期幾天,來投的人中,沒有官員,也沒有太有用的人,更不見一個前來獻出州縣的。

對此,趙俁君臣并沒有著急,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是來收復燕云十六州的,而是來拖住遼國的,自然不怕。

讓趙俁萬萬沒想到的是,也就七八天之后,有一個在歷史上很有名的遼臣偽裝成災民前來投宋。

這個人就是歷史上獻了《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之計的趙良嗣。

不過,此時的趙良嗣還叫馬植。

歷史上,童貫出使遼國,趙良嗣趁機密見童貫,獻上“聯金滅遼”之策,建議宋朝派人跨海聯絡女真、合擊遼國,以收復燕云十六州。

童貫將其帶回宋朝,趙佶賜姓趙,馬植遂改名趙良嗣。他歷任秘書丞、直龍圖閣等職,宣和間七次赴金約定攻遼,加官光祿大夫。

宋金雙方經過多次使節往來和談判,最終簽訂“海上之盟”。雙方約定金進攻遼中京,宋攻取燕京一帶,事成以后,燕京歸宋所有,北宋允以二十萬兩銀、三十萬匹絹給金。然而,宋朝因方臘起義推遲出兵,且宋軍在攻打燕京時表現不佳,最終燕京被金軍攻下。之后趙良嗣奉命與金朝談判履約交割事宜,因宋朝軍事疲軟,趙佶又在御筆中只要了燕京并管州縣,使得其在談判中處于劣勢。

后來,原遼國漢人將領張覺投降金國后又改投宋朝,趙佶和大部分朝臣欣然接受,但趙良嗣堅決反對,認為此舉會惹怒金國,但趙佶君臣不聽,趙良嗣因此被坐罪削職。

再后來,金兵南侵,趙良嗣被御史彈劾“輕啟邊釁,招致金寇”,被貶郴州處死。

《宋史》將趙良嗣列為奸臣,但實際上,其獻策是為收復燕云,策略本身沒問題,只是執行的過程中,趙佶君臣頻頻出錯,宋軍表現得也太過拉胯,后來導致北宋滅亡,才使他成為備受爭議的人物。

趙俁了解趙良嗣的事跡,知道他在投宋以后,很是賣力,可以重用。

關鍵,趙俁現在需要千金買馬骨。

于是,趙俁親自接見了趙良嗣。

趙良嗣在遼國時雖官至光祿卿,但因漢人身份在遼朝官場受到一定限制,難以進入權力核心。

這時的遼國朝政還腐敗,契丹貴族對其他民族存在歧視與壓迫。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漢官趙良嗣,別說見耶律延禧這位遼國的皇帝了,就是那些契丹族的高官,都不會正眼看他一眼。

實際上,趙良嗣之所以跑來投宋,主要就是因為,前段時間,遼國舉行盛大的宮廷宴會,趙良嗣也在受邀之列。宴會上,契丹貴族們盡情享受著美酒佳肴,對漢族官員和其他民族官員態度傲慢。趙良嗣看到這種場景,心中十分不滿,對遼國的統治也深感失望,他意識到在這樣的朝廷中,自己難以有更大的作為,也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

此外,趙良嗣在遼國期間,還曾目睹契丹貴族對燕云地區漢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燕云十六州本是漢族聚居地,被遼國占據后,當地漢人生活困苦。趙良嗣對此心懷同情,同時也對遼國的統治產生了更強烈的反感,這也促使他更加堅定了回歸宋朝的想法。

不想,趙良嗣剛投到趙宋王朝,趙俁這位趙宋王朝的皇帝,就親自接見了他。

這讓趙良嗣大受鼓舞。

更讓趙良嗣沒想到的是,趙俁竟然特意抽出一個時辰跟他聊了聊遼國的局勢,以及充分聽取了他對遼國的看法。

過后,趙俁想給馬植賜國姓“趙”,喜歡給人起名的張純,在桌子底下寫了“良嗣”這兩個字,趙俁看見后,便順勢給趙良嗣起名“趙良嗣”。

趙俁給趙良嗣封了秘書丞,讓他當自己的高參,并表明,只要他能立功,自己必不吝嗇封賞。

趙良嗣深受感動,他深知自己雖心懷壯志,卻曾一度在遼國被埋沒,如今得遇明主,自是誓要肝腦涂地,以報知遇之恩。他跪伏于地,聲音中帶著幾分哽咽:“陛下如此厚待,微臣定當傾盡所能,為陛下收復易州。”

北宋初期,涿、易二州猶屬于趙宋王朝所有。

直到端拱元年,遼軍再次南下,定州守將李繼隆將易州靜塞騎兵調至定州,涿州和易州的大部分土地被遼國攻取,舊易州所屬各縣只剩遂城為趙宋王朝所有。趙宋王朝在此地置安肅、廣信二軍,得滿城南境以益保州,易州大部分土地從此在趙宋王朝的版圖中消失。

如果趙俁這次北上能將易州奪回來,雖然沒有太多實際價值,但好好宣傳一下,趙俁的威望絕對會如日中天。

沒說的,趙俁對趙良嗣說:“若愛卿為朕收復易州,朕必不負愛卿。”

除了這樣的承諾,趙俁又給趙良嗣帶上了足額的一千斤蒜頭金,讓趙良嗣拿去打點。

趙良嗣心中涌動著前所未有的激昂與忠誠。他深知,這是趙俁對他無條件的信任與期待。他鏗鏘有力地說:“微臣定不負陛下厚望,誓將易州之地,重新納入我大宋版圖!”

很快,趙良嗣就跟宣撫司要了二十個人、二十匹馬帶著黃金前去易州。

趙良嗣之所以有信心將易州納入趙宋王朝的版圖,那是因為目前易州的守臣是李處溫。

趙良嗣在遼朝時與李處溫結成莫逆之交。兩人見耶律延禧失德,曾想一同南奔趙宋王朝。兩人還曾于燕京北極廟拈香為盟,欲共圖滅契丹。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良嗣確信,只要他去找李處溫,李處溫一定會帶著易州投降趙宋王朝。

易州在燕京西南方,大約有二百多里路。西去崇山峻嶺,東望一馬平川,因一條易水而得名。戰國時期,燕太子丹送壯士荊軻南去刺殺秦王,就在此處的易水河畔拱手話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趙良嗣來到易州,與李處溫一番交談后,兩人竟不謀而合。

——趙良嗣不知道的是,當初李處溫出使趙宋王朝時,趙俁就派人跟他接觸過,想讓他做內應。

當時,李處溫就很心動,可那時他對遼國還有期待。希望換了皇帝之后,遼國的政治環境能變好,他能得到重用,所以沒有答應趙宋王朝的拉攏。

不想,耶律延禧還不如耶律洪基。他更昏庸,以至于遼國的政治環境更差,漢官徹底沒了出頭之日。

這使得李處溫對遼國絕望。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李處溫才和趙良嗣約定一同去投趙宋王朝。

加之,李處溫一家老小又都在易州,宋遼開戰在即,身為雙方交戰前沿的易州,肯定會被卷入其中,李處溫正在為出路而發愁。

如今,有趙良嗣引薦,趙良嗣又將趙俁一通夸贊,李處溫下定了投趙宋王朝的決心,他說:

“你我二人應立即派人去雄州,聯系陛下,向他申明我一家南歸之意,待宋軍北上來到易州時,我們殺盡城內契丹人,里應外合,獻城歸宋,你意如何?”

趙良嗣說:“大善!然派誰去雄州?此事干系重大,此人須十分可靠方可。”

趙良嗣知道,他回去,李處溫肯定不放心。

而且,趙良嗣也怕,他走以后,李處溫再反悔,所以才讓李處溫派人。

李處溫沒有任何猶豫,就派他親弟弟李處能連夜帶著趙良嗣的書信去了雄州。

這天,趙俁正在和李琳、張純、曾布、韓忠彥、蘇轍、蔡卞、郭成、種樸、孫路、宗澤、王稟等人研究燕云地區的地形。

——之前他們還親自登上熱氣球帶上千里鏡從天上俯瞰了整個燕地的地形。

突然有人來報:“啟奏陛下,門外有個叫李處能的人想要求見陛下,說是有要事相告。”

張純一聽這個人名,立即就沖趙俁點了點頭,示意這個人能見。

李彥和陳遘也都向趙俁稟報,李處能是李處溫的親弟弟,可以一見。

趙俁也知道歷史上李處能投過趙宋王朝,后來被趙桓君臣送給了金人,所以他很痛快地說:“教他進來罷。”

李處能進來后,立即將趙良嗣的書信交給趙俁。

李彥代趙俁接過趙良嗣的信,仔細檢查過,沒有任何問題,才交給趙俁。

趙俁看過之后,笑著問:“易州現有多少軍馬?”

李處能忙道:“現有五千人馬,皆愿聽從陛下調遣。”

趙俁很痛快地說:“好!你馬上回去教李愛卿和趙愛卿準備,明日我大軍便可抵達易州城下,請他們開門獻城。事成之后,朕定當按功論賞,決不食言。”

李處能大喜,立即回去報信。

趙俁害怕別人辦不好這么大的事,他欽點了穩妥的仇悆和能攻善守的翟興去。

為了穩妥起見,趙俁不僅讓翟興帶上五千新軍,還給了他五百神機軍,以防萬一。

仇悆和翟興領命了之后,立即率軍北上。

在距離易州不遠的路上,探馬忽然回來報告說,前方大路上塵土飛揚,發現一支兵馬從遠處奔馳而來。

有人認為這有可能是李處溫派來迎接他們的人馬。

翟興淡淡地說:“查看一下不就知道了。”

翟興當即就讓哨探帶著千里鏡登高一看。

很快,哨探就發現,來的這支人馬,竟然是三千遼軍。他們趕緊用旗語通知翟興。

其實,這是從古燕城殺來的一支牛欄軍。

所謂牛欄軍,是指牛欄都統領司指揮的軍隊。早在遼圣宗時期,為防御宋軍,遼國在牛欄山設立了一個“牛欄都統領司”,隸屬于南京都元帥府,下轄“監軍寨統領司”和“石門統領司”,兩軍互為犄角,防御范圍是,沿白溝河宋遼國界東西七百余里。

這支牛欄軍聞聽宋軍已過界北上,遂立即率三千多牛欄軍出城,迎面而上。

翟興立即列陣迎敵。

在翟興的刻意控制下,神機軍在沒動用虎蹲炮和轟天雷的情況下,僅靠神臂弓,就擊潰了牛欄軍,翟興親自率領新軍中的馬軍掩殺了十里,才撤了回來。

李處溫和趙良嗣聽說宋軍一來就打敗了牛欄軍之后,命令李處溫的兒子李奭按照預定計劃,開始屠殺城內契丹人,尤其是姓耶律的,一律殺頭,一個不留,斬草除根。

易州城內,契丹人口雖不是很多,但一時也是腥風血雨,氣氛恐怖。

等到仇悆和翟興率領宋軍抵達易州城下時,易州城內的契丹人已被李奭帶人殺絕。

李處溫父子聞訊急忙親自同趙良嗣出城迎接。

出城一看,李處溫父子頓時就發現,宋軍軍容嚴整,裝備精良,紀律嚴明,氣勢如虹,而且他們身上有一股肅殺之氣,令人望而生畏。

見此,李處溫父子徹底放心了,他們趕緊將仇悆、翟興等人迎入城中……

友情鏈接


上一章  |  我和五個大美妞穿越到北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