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萬不可輕舉妄動!!!”
說這話的人是李琳,因為太著急了,她用詞都有點不恰當。跟皇帝說話,怎么能用“輕舉妄動”呢?
可問題是,李琳是真急啊。
黃經臣、梁師成、李彥、楊戩他們這些宦官,有能力歸有能力,但他們全都是生活在和平地區的普通人,根本不懂軍事。
要是童貫在這里,就肯定不會勸趙俁匆忙撤出宣德樓。
要知道,這宣德樓可是有馬面等防御工事的。
這樣的地方,別說有數百人守衛,哪怕只有幾十人守衛,配有充足的火力,敵人不出動一兩千死士都很難殺上來。
相反,假如他們往外逃,這亂哄哄的,才真的有危險。
退一步說,就算趙俁能順利撤回皇宮,趙俁的這些妃嬪、宮女呢,她們這些弱質女流會不會在這個過程有死傷?
關鍵,這里可是皇宮前,附近就有禁軍,他們只要守住一時半刻,肯定會有援軍來勤王救駕。
就算別的軍隊靠不住,趙俁和李琳親手打造的神機軍也肯定會前來勤王救駕。
總之,在李琳看來,只要他們不輕舉妄動,自尋死路,他們就絕對不會有危險。
可偏偏黃經臣他們這幾個蠢貨非要往死路上帶趙俁,你說李琳能不急嗎?
身為趙俁身邊的親信宦官,黃經臣等人可是知道,這位敢警告趙俁別輕舉妄動的李皇妃不是普通人,趙宋王朝最能打的神機軍都跟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所以,李琳一開口,還算是有點自知之明的黃經臣等人,立馬就把他們的嘴巴給閉上了。
其實,沒經歷過類似事件的趙俁也有點慌。
但好在,趙俁知道,李琳有點東西,也不會害自己。
所以,趙俁故作鎮定地問李琳:“愛妃以為如何?”
李琳也不廢話,她直截挑重點說:“此處易守難攻,彼輩連弓弩都沒有,安能濟事?”
北宋的兵器管理基本延續了唐朝制度。
宋初,趙匡胤曾頒布禁令,汴梁城內居民,禁止私自持有任何武器。弓弩這類具有較強殺傷力的遠程攻擊武器更是被嚴格禁止私人擁有。更別提帶著弓弩出現在大街上了。
而只要仔細觀察,就不難看出,下面那些刺客,手中的兵器只不過就是刀、錘、骨朵之類的短兵器罷了,至少目前沒看到他們攜帶弓弩之類的遠程武器。
李琳話音一落,一個身材魁梧的將軍也出言道:“李娘娘所言極是,下面這百八十螻蟻不足為懼。”
見到這個將軍,趙俁的心就更安穩了。
趙俁笑道:“久聞王班直擅射,可否教朕一觀?”
王班直,也就是趙俁特意跟大將種樸要的護衛王舜臣,當即拜道:“臣領命!”
說話間,王舜臣就拿過他的寶弓以及幾壺箭,來到馬面前。
此時,道路上散開了一個半徑十幾米的大圈,但混亂比之剛才也未有減弱,廝殺、慘叫、火焰隨著掉落的花燈燃燒在道路上、孩子在遠處大哭、人群中的大喊,尋找著同伴的,也有人被推倒了努力爬起來,前方綁在一棵樹下的一匹老馬驚了,掙扎狂嘶,總之,宣德樓前亂糟糟的一片。
同時,有六七個刺客趁亂沖到了離宣德樓五六十步的地方。
見此,王舜臣大笑道:“吾令最先行者眉間插花!”然后便見三發連珠箭疾馳飛出。
三個沖在最前面的刺客尚在疑惑發生什么事了,便全被爆頭射殺。
剩余幾人見事不妙,紛紛想要后退。
卻不料,王舜臣動作極快,還不等這四個刺客跑出多遠,又是四發連珠箭緊隨其后,四個刺客便全被貫穿后背而死。
這七人應該是刺客中比較驍勇聞名之人,因為在他們死后,其他刺客竟然被生生震懾在了原地不敢上前,吃不準宣德樓上到底是什么情況。
王舜臣可不是普通人,他在西軍時,原本憑借戰功,已然做到了正七品的崇義使加遙郡刺史。
熟悉宋代臣制的人都知道,唐宋官品貴重,做到這個級別的,軍中地位已然相當于后世的大校了。
而且,王舜臣還暫代過蘭州知州,接過無雙猛將王文郁的班,是妥妥的熙河路軍事領導層的核心成員。
只是后來王舜臣被卷入了白草原冒功案,才遭到了嚴厲的處罰,直接被追奪十官,勒停除名。
好在,趙煦當時沒趕盡殺絕,才讓王舜臣繼續指揮一將兵馬。
很明顯,除了勇武過人外,王舜臣的指揮能力也是頗為出色的。
憑借著連射七人的壯舉,王舜臣馬上就穩定了御龍直和弓箭直親從的信心,他們也都來到了馬面后面,準備射殺膽敢靠近宣德樓的人。
在極短的時間內,王舜臣就布好了防御,萬無一失。
交代好這些,王舜臣就站在馬面后面,頗有點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意思。
刺客這才反應過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已經暴露了,殺不殺趙俁,都得死,如此,還不如拼了。
于是,有的刺客再次向著宣德樓發起總攻,有的刺客則繼續屠殺平民,試圖將平民趕向皇宮,他們渾水摸魚。
可御龍直和弓箭直的親從,在王舜臣的率領下,穩準狠的射殺一切膽敢靠近宣德樓的人,哪怕他們是手無寸鐵的平民。
見此,再也沒有平民敢沖擊皇宮了。哪怕刺客驅趕,他們也都往兩邊跑。
刺客沒辦法,只能自己沖。
可這些刺客聲勢造得挺大,但實際上他們連一百人都沒有。
這點人,都不夠王舜臣一個人射殺的。
要知道,歷史上,王舜臣在一場戰斗中,從申時射擊到了酉時,共射擊了四個小時,據長編和宋史所載,王舜臣“發矢千余,發無虛者”,直到日暮時分,他射到手指崩裂,鮮血流滿手肘,才成功掩護宋軍的大部隊撤退,那一戰,他共射殺了上千人,可謂人肉加特林本林。
這“連射一千發,發無虛者”的恐怖戰績,即使有水分,也不妨礙王舜臣可以憑此戰功得到史書的千年傳唱。
其實,宋朝在拓邊西北的過程中從來都不缺驍勇善戰的猛將,但在這個時代被史書記下并被冠以千人斬威名的人卻只有王舜臣一例,即使神射如姚兕、劉昌祚者,要么戰局比王舜臣順利,犯不著自己一人射千發,要么就是戰場地形不允許做機關槍,比之王舜臣在這一戰中的戰績,都有一定的距離,所以王舜臣這個千人斬的記載是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的。
說句不客氣的話,趙俁手上有王舜臣這個千人斬,自從刺客沒能將平民趕向皇宮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們的失敗。
很快,刺客就被王舜臣等人射殺了數十人。
與此同時,開封府尹也就是龍圖閣直學士權知開封府范純禮,親自率領禁軍前來救駕。
比范純禮稍慢一點點的是宗澤。他率領神機左軍的馬軍緊隨其后前來勤王救駕。
緊接著,越來越多的軍隊前來勤王救駕。
最后,五支神機軍全部到達現場。
范純禮、宗澤等人控制住局面了之后,不約而同地選擇封鎖了現場,一個人都不放其離開,勢必要將刺客全都捉拿歸案。
讓人很意外的是,在宇文黃中、趙鼎和李光的幫助下,李綱竟然抓住了一個試圖逃跑的刺客。
危機解除了之后,趙俁在第一時間,讓范純禮去安撫民眾,告訴他們,朝廷很快就會放他們回家,這次死亡的人朝廷負責發送,受傷的人朝廷會派御醫為其救治。
這次出了這么大的事,范純禮知道,他的官肯定是做到頭了,現在能不能平穩落地,就看他怎么善后了。
范純禮沒去解釋,因為人手不夠,他不覺得有眾多親衛保護的趙俁等人會有危險,就把這里的守衛力量調去維持治安了,也沒說,近十幾年的開封府尹都這么干,因為,從結果上來看,他大錯特錯。
而就這個錯誤,趙俁怎么收拾范純禮都沒有問題。
再說,這事也確實怨范純禮,人手不夠,他可以說,沒必要為了節約,而抽調皇宮前的安保力量。
所以,范純禮現在也只能是趕緊去善后。
按照趙俁交代的,安撫好民眾了之后,范純禮就想去審問這些刺客。
可李綱他們捉的刺客,早就在第一時間被皇城司給搶走了。
據說,為了這個刺客,皇城司和東廠還吵了起來。
很顯然,出了差錯的,不只有開封府,皇城司和東廠也犯下大錯了,不然,怎么會有這次的刺殺事件,所以,這兩家也在想辦法將功補過。
就在范純禮發愁怎么將功補過之際,范純禮手下的人篩查出來了一個沒自殺成的刺客。
范純禮大喜,親自去審問這個刺客。
其實,事情的原委很簡單。
刺客是西夏派來的密探,總共八十七人,其中有三個神射手。
他們的目的是,制造混亂,逼趙俁離開宣德樓,由那三個藏在暗中的神射手射殺趙俁。
至于刺殺趙俁的原因,也很簡單。
李乾順君臣已經調查清楚了,趙宋王朝正在積累收復西夏的力量,很快就會發動收復西夏的戰爭。
而只要趙俁活著,收復西夏這件事就不可能避免。
那李乾順君臣只能想辦法弄死趙俁。
退一步說,就算弄不死趙俁,逼趙宋王朝立即開戰,而不是等趙宋王朝準備好了再開戰,也是好的,畢竟,這樣一來,西夏的勝算還能大一點。
事實上,最近西夏在邊境頻頻挑事,想要逼趙宋王朝現在就開戰。
可章楶極穩,就是不主動出戰,只是依托一眾堡寨與夏軍周旋,同時加快籌備收復西夏的戰略物資。
李乾順君臣實在是被章楶等前線的宋軍將士給逼得沒辦法了,才不得不兵行險招。
前來執行刺殺趙俁任務的人,經過反復打聽得知,因為上元節時汴梁城中的人口流動性極大,為了維護好治安,歷年來,開封府都會抽調皇宮前的守衛力量,這才抓住這個漏洞,制定了這個刺殺計劃。
很快,范純禮、李彥、楊戩就將相同的結論報告給了趙俁。
趙俁知道,歷史上,有一年的上元節,趙佶也碰到過類似的事件。
當時,趙佶獨自一人站在宣德樓西樓窗口下,身旁也沒有宦官跟隨,有一個和尚從人群中躍出,沖到趙佶身前很近的地方,用手指著簾幕,大聲對趙佶說:“汝是耶,有何神?乃敢破壞吾教。吾今語汝,報將至矣!吾猶不畏汝,汝豈能壞諸佛菩薩耶?”
巧合的是,那時宣德樓下也沒有安排警衛,趙佶身邊甚至都沒有護衛。
還好,那個僧人只是去罵趙佶的,不是去刺殺趙佶的,不然趙佶可就危險了。
趙佶當時被嚇壞了,也被氣壞了,后來他親臨審訊現場,讓人對那個僧人嚴刑拷打,想問出是誰指使他的。
可那個僧人不論受什么樣的刑罰,都仿佛感覺不到疼痛,也一聲不吭,搞得趙佶以為他是邪鬼,派人去將擅長抓鬼的羽士宋沖妙請過來。
宋沖妙善行天法,很有名,世稱宋法師。
宋沖妙急忙來到現場,看了看,也很無奈地向趙佶稟奏道:“臣所治邪鬼,此人者,臣所不能識也。”
審訊人員只好對僧人繼續上刑法,斷其足筋,俄施刀臠,血肉狼藉,折磨致死。
讓人無法解釋的是,到死那個和尚都沒吭一聲。
這個突發事件,詳細記載在蔡京的兒子蔡絳所寫的《鐵圍山叢談》一書中。
趙俁知道這件事。
但原來,趙俁只當這是一個笑話,皇帝還能被人輕易近身?
直到今天,趙俁才知道,有時候真會發生這么荒唐的事。
就像嘉慶在皇宮遭御廚刺殺百名侍衛圍觀不救駕。又像二百名天理會教徒于京城發動兵變,攻入紫禁城東華門、西華門,直搗清廷皇宮重地,守衛皇宮的清軍猝不及防,驚惶失措。
不過知道歸知道,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這么好的借口,要是不趁機搞出點事來,趙俁這驚嚇,不就白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