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一卷
章雨柔臉色慘白一片,她強裝鎮定,“我不明白皇上這樣說是什么意思,怡兒平常就喜歡拿我的首飾玩耍,很正常啊!”
“但是另一只卻在李少夫人的肚子里,這就不正常了。”謝觴聲音冰冷,雙眸里沒有一絲溫度。
章雨柔盯著這樣冷酷無情的謝觴呼吸都變得急促了,他就這么討厭她嗎?當著這么多人的面,連一點回旋的余地都不給她留,他是在懷疑是她殺了舒雪,在他的心中她就這么惡毒嗎?
章雨柔突然心痛如刀絞般,她愛了一輩子的男人……
江鳳華坐在一邊實在看不下去了,章雨柔打扮成這樣,她盯著謝觴的眼神仿佛是他做了對不起她的事,她要讓謝觴感覺到愧疚從而放過她嗎?
江鳳華悄聲道:“蓮葉,把小郡主帶下去吧!”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不適合謝若怡參與。
蓮葉上前拉謝若怡,臉上難得掛著微笑,“郡主跟奴婢走吧!”
蓮葉也很果斷,她由不得謝若怡愿不愿意,鬧不鬧脾氣,在謝若怡“哇”的一聲哭出來前直接把謝若怡帶離了金鑾殿。
張安譽道:“在元宵節那夜李少夫人并沒有回李家,而是和四王妃去了四王府,從那時起,李少夫人就失蹤了,再到第三天早上她的尸體出現在福來客棧里,從她的尸體里又查出紅寶石耳墜,也就是說最后與李少夫人見面的是四王妃。”
章雨柔盯著謝觴,連眼睛都不眨一下,沉聲道:“你們憑什么說舒雪最后見的人是本王妃,我的耳墜怎么會跑到舒雪的肚子里的,我也不知道。”
張安譽道:“把人帶上來吧!”
只見舒雪的丫鬟春香被帶到了金鑾殿上。
唐尚書看著明明已經中毒身亡的丫鬟,又盯著謝齊和張安譽,暗忖著:他們不僅隱瞞了他紅寶石耳墜的事情,連丫鬟毒發身亡也是假的,他們防備著他,是江皇后授意的,還是皇上?
章雨柔看著來人,她自然認出了是舒雪的貼身丫鬟,可是她明明身中劇毒,怎么會好好地活著出現了。
張安譽道:“春香,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吧!”
春香戰戰兢兢地道:“元宵節那天晚上,小姐從皇宮出來就跟著四王妃走了,她對我和秋菊說要找王妃問一些事情,之后就讓我們在馬車里等她,可是我們等了好久都沒見小姐出來,后來王妃身邊的嬤嬤來找我們說小姐要留在王府,不走了,還讓我們也去偏院休息。”
春香眼角流出眼淚,“沒想到那天晚上四王妃不僅要殺了小姐,連我和秋菊她都要殺我們滅口,因為我們小姐知道四王妃的秘密。”
章雨柔聽到這里瞬間傻眼了,謝陽不是說春香和秋菊根本不可能開口說話嗎?到底是怎么回事。
章雨柔冷聲道:“她亂說的,我沒有殺舒雪。”
江鳳華道:“原來李少夫人最后是和四王妃去了四王府啊,難怪李家沒有人看見她回府,可是李橙為什么說是在舒府接到舒雪的尸體的啊!真是奇怪,人如果是四王妃殺的,尸體為什么會在舒府,舒侍郎當初口口聲聲指責讓金驥殺人償命,呵!你們聯合起來陷害金驥的這出戲碼演得漏洞百出,到底為什么要陷害金驥呢?本宮實在想不明白。”
李橙跪在地上,“皇上,皇后娘娘請明查,卑職真的不知道舒雪是被四王妃殺害的,是舒侍郎讓卑職去接舒雪,卑職才知道舒雪已經死了,也是舒侍郎讓卑職帶舒雪出城,后面的事情你們也都知道了。”
舒朗連忙道:“是四王妃讓微臣這么做的,因為雪兒知道了四王妃的秘密……皇上請借一步說話。”
謝觴雙眸里閃出寒光,“有什么話就在這里說吧!”
只見舒朗欲言又止,“因為雪兒知道四王妃的女兒其實不是四王爺的孩子,而是皇上的孩子。”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都變得鬧哄哄的,大家都震驚得說不出話來,小郡主是皇上的孩子,怎么回事?
謝觴冷聲道:“胡言亂語,一派胡言,朕和章雨柔清清白白,謝若怡與朕一點關系都沒有。”
章雨柔捂著臉跪在地上痛哭流涕,“怡兒真的是皇上的孩子,這件事被舒雪知道了,她威脅我,我一時失手才掐死了她,舒雪一直和我說她嫁給李橙過得不好,李橙冷落她,還打她,她想讓我用王妃的身份替她出頭,我不愿意參合他們夫妻間的事情,更不想得罪要李家,她懷恨在心就說如果我不幫她,她就把怡兒的身世說出去,讓我身敗名裂。”
江鳳華盯著章雨柔,又看了謝觴一眼,不論真假,現在整個朝堂都在議論謝若怡的身世,四王爺被戴了綠帽子,現在她終于明白他們為什么敢堂而皇之地陷害金驥,因為這才是他們真正的目的,往謝觴的身上潑臟水。
現在謝觴和四王妃有一腿的消息只怕會一傳十,十傳百。
只怕還有更難聽的話傳出來。
現在章雨柔哭得就有多委屈,她的嘴臉就有多可惡,她不顧自己的名聲說出謝若怡是皇上的孩子,在外人看來這些都是皇帝的風流史。
謝觴臉都都氣了,“章雨柔,朕什么時候和你有什么了,你胡言亂語說些什么,你解釋清楚。”
章雨柔淚流不止,“都是我的錯,我不該懷了皇上的孩子還嫁給四王爺,我一直很愧疚,可是當年皇上喜歡的女人只是蘇婷婉,我們背著她做了那種事,我一直想去死的。”
張安譽和謝齊等人也沒有回過神來,明明是查殺人兇手,現在卻變得越來越復雜了,兩人也不知道怎么辦案了,只得看向江鳳華的方向。
只見江鳳華從始至終都沒有說一句話,她端正坐著,姿態雍容華貴,讓人猜不透她在想什么。
謝觴氣得要死,冷聲道:“來人,把四王妃關進大牢,把四王妃身邊的所有人都關進大牢,去把謝陽帶來見朕,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