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燃丹青第一百零二章 御史臺的姚大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墨燃丹青 >>墨燃丹青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二章 御史臺的姚大人

第一百零二章 御史臺的姚大人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11日  作者:董無淵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董無淵 | 墨燃丹青 
先帝朝設專司,在南北直隸兩地修繕堤壩、疏通河道、重建碼頭,將前朝已有雛形卻在戰亂中逐漸荒廢的大運河重新利用起來;河道修繕完畢后,又斥資數萬萬兩,開山鋪道,建成寬敞平坦的官道,旁設驛站,隨處可見供馬飲水的水槽與便利行人歇腳的游攤。

京畿至江淮,水運只需十余日即達;若馭快馬,則最快可達七八日。

南直隸一地,盡享便利。

便利之中,是百百千江南出身的士宦,為人方便、為己方便,齊心協力的——“心血”。

別處異地任職的官員,在任上時或許二三十載,無法歸家。

而江南一地的官員,只要任職之地并非十分遙遠的僻壤,均會選擇回鄉過年。

松江府寬街背巷熱鬧了十余日,自除夕的鞭炮起,人來人往、熙熙攘攘,走親拜訪之聲,不絕于耳。

正街的柳府尚在熱孝,檐下白幡與素白燈籠在一片火紅的喜氣中,略顯格格不入。

而正堂中的歡聲,亦與孝期的肅穆凝重,南轅北轍。

“家里兩個丫頭一個小子,大的喚作山月,小的叫作薄珠,小子年紀不大,頑劣得很,不敢帶出來,怕臟臉,還得在家嚴加管教幾年呢。”柳三夫人秋氏,坐在正堂中,笑顏矜持。

身后站著山月與她的親女柳薄珠。

秋氏原以為這次“青鳳”所嫁之人,十有八九,是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子。

沒曾想,這名義上的“親家母”如此年輕端莊。

連身后伺候的那胖婆子都戴著攢金絲累邊玉蘭花玉釵。

主仆二人,瞧上去又富貴又和善,言語間,聲調中的吳儂軟語已經很淡了,講得一口流利官話,細聽尾部帶著輕輕的“兒”化音。

柳環向來不耐煩與他們這群老家的叔伯多說,只說是“京城的高門大戶,仔細著應對,不要失了禮數”,卻沒說高門有多高,這大戶有多大!

如今這么細打聽,可謂是鎮江府,哦不,南直隸數一數二的世家!

老子任著三公之一,兒子領著三品的銜兒!

三品啊!

這娘這么年輕!

秋氏言笑晏晏,沒察覺到剛剛自己的話這位祝夫人并未回答,只顧著繼續道:“您瞧上去可真輕頭,令郎這般年歲官居三品,真是家學淵博,世傳學問呀!”

輕頭,便是松江話里年輕的意思。

祝夫人垂眸,以絹帕虛擦了擦嘴角:“全靠他自己爭氣罷了。”

便不再搭腔。

她不喜歡和這秋氏打交道。

在京城,與真正高門出身的女眷交談慣了,如今再和這白身的太太說話,就像錦鯉竄進了鯽魚堆里,撲面而來的土腥味。

只是“青鳳”罷了!

怎么聽這秋夫人的意思,還要跟她論正經親家來走了?

連日不利,讓祝氏有些焦躁。

與其和蠢人耐性交際,不如打開窗說亮話。

祝夫人直截了當地加快進度:“我們家大郎的庚帖、名籍,我都預備好了,也請大師算過了,三書六禮咱們加加快,只待過了春,便行禮入門——秋夫人您看可好?”

秋氏還有許多話想寒暄,卻被盡數梗在喉嚨口,怔愣片刻方道:“那,那聘禮?”

祝夫人心頭的煩躁感愈發加劇:“二十四抬聘禮,下聘之日,便送到您府上。待禮成,另有酬謝。”

二十四抬有些少。

秋氏想討價還價:“前年也從我家里嫁了只‘青鳳’,嫁的個御史臺監察御史,雖是個七品官,卻給了三十六抬聘禮”

“都可都可,二十四抬、三十六抬、四十八抬都可!”祝夫人抬手,素指纖長,挽了抹絲毫未亂的鬢發:“盡早嫁過來,才是正道理——”

柳環的夫人因兩子在京中國子監求學,便在娘家暫居,未回鄉守孝。

若非如此,她也不至于與這愚婦洽商得如此艱難!

錢,錢重要嗎?

人走高了,錢,不過是別人來見你的踏腳石!

祝夫人深覺嫌惡,不再與秋氏言語,反而拉過山月的手,低頭掃了眼:“這一兩個月,好好養一養手和頭發——人的出身怎樣,不靠穿金帶銀,要看三點,齒、手和發。“

柳薄珠暗自伸出手來,看手指和指甲。

祝夫人拍了拍山月手背,語重心長:“這些時日暫時不要畫畫了,你右手中指指節太大,難看得很;頭發稍稍修剪下發梢,雖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你孤女一個,也沒個家眷拖累了,就別避諱,使點勁好好搗鼓搗鼓自己個兒吧!”

山月怯怯地將手縮回來,目光閃爍,像一只容易受驚的兔子。

見山月乖順,祝夫人這才心緒好些:“你日日舂些桑椹干、黑芝麻、黑豆子與阿膠攪和在一塊兒吃,既調養氣色又光潤頭發。”

秋氏抿抿嘴,神容有些不自在。

祝夫人了然。

何五媽從懷里掏了一只彩緞兜子出來,放在桌上。

“這里有一百兩。自個兒買點好好的衣裳首飾穿戴,這一兩月的調養也從里面花銷,用不著記賬,有留余就自己揣著作零花,若多支了就記在柳家賬上,往后你做了我們家大奶奶,薛家兩倍奉還。”

祝夫人話聲淡淡的。

山月頓時感激得紅了眼眶,唇角微顫。

秋氏的目光落在桌上的彩緞布兜上。

而柳薄珠的眼神,飄忽地往山月臉上釘。

“這庚帖,你們放在柳家祠堂里走走過場。我看了個日子,三月二十一,草長鶯飛,正是個吉日。”

祝夫人看了眼屋檐下低垂的素白燈籠,問秋氏:“她就從這里出門?”

秋氏眼神從兜子上收回,連忙答:“不不不,合舟大哥剛過身,紅白事不易沖撞,山月是隔輩兒的堂侄女,只用虛虛守個百日孝即可,出嫁還是得從自己家走!”

開玩笑!

這小囡得跟著他們回家,那幾十抬聘禮、這一百兩銀錠,才能落到他們荷包里的!

祝夫人頷首:“那就勞煩秋夫人了——她的戶籍名帖都做好一些,如今松江府知府換了人,若有不方便的,就告訴我,我來幫她做。”

秋氏連連稱是:“您放心您放心,合舟大哥雖過了身,柳家也還算是松江府的地頭蛇,這貓有貓路、鼠有鼠道,做個戶籍名帖,我們柳家還是方便的。”

祝夫人點點頭,想起剛剛秋氏的話,瞇了瞇眼:“你說,你們之前還嫁了只‘青鳳’,嫁給了一個監察御史?”

山月乖順地退到一旁。

秋氏答:“是是,也是找了個半路出家的‘青鳳’,套的我娘家侄女的名號,陪嫁了八百兩呢!嫁了個剛兩榜考出來的七品監察御史,姓,好像姓姚!嘖,據說一個月也就三兩銀子的月例,不曉得為什么要叫‘青鳳’嫁給這種人——一輩子都看不到出路的!”

祝夫人若有若無地勾起唇角:“我明日啟程回京師,秋夫人可修書一封,叫侄女提前來薛家認認門——往后都是親戚了,你幫幫我,我幫幫你,就像這江南士林,互相幫忙、互相推促,才走得長遠嘛。”

為什么要花錢、花人,嫁一個七品的監察御史?

因為御史臺,不好進。

新帝登基后,御史臺選人,更為嚴苛。

身后有大家族的考生,壓根別想進去!

甚至,若是老師名聲旺盛、桃李遍天下,做學生的就算登科上榜,亦不會被考慮選入御史臺。

往日說,非內閣不入翰林。

如今新帝當政,大力扶持御史督察職能,且選取的皆為,貧寒出身、無親族相幫、背景單純干凈、年紀尚小的新科進士——那位姚御史,必定是“青鳳”物色了許久,才搶到的夫君。


上一章  |  墨燃丹青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