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統入世扶龍之事,很快就傳遍了大江南北。
要說最為不滿和最為激烈的,自然當屬玉龍王朝了。
你們三家道統這么一說,直接就代表了他們玉龍王朝的正統性消失。
并且還正式進入了改朝換代的程序,然而玉龍王朝雖說不在最為強盛的時期,卻也并非是王朝末年。
然而三大道統強大的力量,玉龍王朝也不敢有過多的行動,反而是趁著道統勢力尚未入駐草莽龍蛇的勢力中時,開始瘋狂的清理這些人。
除了這個消息外,接下來就是西涼國迎奉佛家供奉的事情了。
人家全都要,結果你倒好,居然只要一個。
不過很快就有人發現了好處在,同一家道統不用擔心私人恩怨,在團結方面更為有利。
畢竟道統之爭可不是結束,而是中斷。
并且還是在打得最激烈的時候停下來的,要說沒有什么怨氣怨恨,肯定是不現實的。
然后你還想匯入一堂,這換誰都得嘀咕兩句。
再說了,人家西涼國國主是什么人物,做出的想法肯定有過深思熟慮,所以不少人也開始考察哪一家道統適合自己的勢力。
當然,也有不少人秉持了不同的意見,認為一家獨大不是什么好事。
三方有仇怨才是好事,屆時會各自平衡,不用擔心自己被他們給架空掉。
各人也是有各人的想法。
說的再多,那也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有儒釋道三家的人愿意投靠才行。
又不是所有勢力都跟西涼國一樣強勢,會得到儒釋道三家道統的青睞,更是一位羅漢親自拜訪。
大部分起義軍其實都吸引不到儒釋道三家道統的人,更多的是上門求取為主。
“怎么有點類似于低配版的封神演義.”祁歲安看著整個天下的局勢,覺得有莫名的既視感。
西涼國在占據了西北和西南后,很快就受到了朝廷軍的狙擊,這一次可是出動了三十萬大軍前來。
這三十萬人有不少的水分在其中,但人數肯定是夠的,因此這才攔住了西涼國西出的腳步。
然而當不了多久的,畢竟西涼國的高層里,都沒有什么好東西。
站一起全都槍斃,絕對沒有一個無辜的。
為了自己的權勢和前途,一個個是不計手底下的人員死亡,直接堆。
可謂是窮兵黷武。
不過他們也不是光逼迫,否則早就嘩變了。
從伙食再到軍餉,可謂是最高配置。
在這個大旱之年連活下去都困難,當兵卻能夠吃好喝好還有錢領。
代價明顯,但架不住實在沒活路了。
一對比,反正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不如去參軍。
而且每一次戰役,輸了的話活下來有酒水食物作為安慰,贏了更是能夠大開筵席。
從各方面來說都比等死好。
畢竟每天死的人可謂是不計其數。
旱災只要一日不除,西涼國也就一天都不缺兵源。
特別是他們男女老少都要,不一定非要青壯男性。
這一行為自然是竭澤而漁了,使得本土人口急劇下降。
最后都得死,還不如選擇賭一把。
而高層不一樣,他們看的更遠一些。
只要他們能在祁歲安的規定時間內攻城略地獲得新的地盤,那么這就意味著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兵源。
死一萬人但是卻收獲一座數十萬人的城市,再將原本的辦法復刻一下,兵源這不就又來了。
甚至還能殺死城中大戶獲得錢財糧食,通過這種不計代價的以戰養戰法,西涼國這才能夠順利滾雪球起來。
至于日后可能會出問題,那也是日后的事情了。
先把天下打下來才要緊。
也正是因為看到了西涼國這種喪心病狂的打法,朝廷也怕了,這才出動三十萬大軍動手。
這已經是占據朝廷一半數量了。
朝廷的常駐兵力總計也就只有五十萬人而已。
由此可見為了滅西涼國,是下了多大的決心。
之所以不全都調過來,除了要拱衛京師、保衛諸地等等的原因外,還要剿滅其他叛軍呢。
真全調過來了,豈不是要被人長驅直入。
能擠出三十萬人來已經是極限了,也正因為這個緣故,這才擋住了西涼國西出的路線。
不過根據祁歲安的觀察,三十萬人是擋不了多久的。
祁歲安之所以會有所關心,自然是因為自己的大勢有所緩和的緣故。
“這應該算是瓶頸了吧。”
“若是西涼國能夠打破這一次三十萬大軍圍剿,那基本上可以說是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了。”
“朝廷也會因此而一蹶不振,屆時第五境界必成!”
至于為什么重要的事情祁歲安不親自前往前線去督戰?也很簡單,他相信手底下人的野心和能力。
再者,這三十萬人也并非是匯聚在一處,而是分割成一條戰線。
他們的目標是圍剿全滅。
死一個西涼王確實會讓西涼國出問題,可朝廷也研究過來,西涼王更多的時候是通過平衡、權術等方式讓西涼國運轉的。
就算是他死了,無非就是從一個大敵人變成無數個小敵人。
誰知道這里面會不會隱藏著什么能人。
他們有三十萬大軍,穩扎穩定就可以,沒有必要心急。
上一次心急,導致了三萬大軍被滅,這是朝廷永遠的痛。
“不過朝廷應該是沒有想過他們會輸吧。”
“西涼國的兵力確實不少,但男女老少都有,并且還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同時裝備方面也遠遠不如。”
“所以人數多,反而損傷更多。”
在普通人的古代戰爭里,有甲和沒甲,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戰斗力。
而騎兵和步兵,又拉開了一層。
然后還有更難培養的弓箭手等等,朝廷人家兵種軍備完善。
西涼國這邊也就只有依靠人數和計謀作為彌補。
哪怕如此,每日的傷亡數字都是極為可怕的。
就算是西涼一統天下,都需要數代人的時間才能夠把這些損失彌補回來。
要是沒有祁歲安,說不定一世而亡都有可能,根本就等不到二世。
特別是一個個都是狼子野心之輩。
“大人,妙心大師已經到了。”門外,一名侍從開口說道。
祁歲安則是重新操控起了求生者化身,開口說道:“請他去正殿稍候,我馬上過去。”
妙心的到來,想必是因為西涼大軍被三十萬朝廷軍給阻攔無法西出的緣故。
不然也不至于這么急匆匆的趕了過來。
隨后第一時間趕到正殿,妙心等候多時了,見到祁歲安一來,就起身行禮:“見過大王。”
從理論上來說,妙心已經算是他的手下了,所以就不再尊稱國主,而是改換了稱呼。
“妙心大師請起。”祁歲安扶起了對方,然后繼續問道:“大師來的如此匆忙,莫非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正是,貧僧此行,是來從大王手中求取一份旨意的。”妙心直白的說道。
祁歲安一聽,隨后問道:“大師請說。”
“貧僧前去邀請同道相助,路上聽聞朝廷三十萬大軍阻攔西涼大軍,因而來不及請諸位同道入京師拜見大王。”
“便先讓他們往四方各地而去支援。”
“只是此舉終歸是先斬后奏,故而名不正言不順。”
“因而來請旨意以正言行。”妙心直白的說道。
意思就是要一個程序上的合理。
祁歲安一聽,不愧是能證得羅漢正果的人,確實是嚴謹。
“妙心大師考慮的周全。”祁歲安一副我很欣慰的表情,然后說道:“只是這旨意,卻是冒犯了諸位大師。”
說著,祁歲安直接就讓人取來一份虎符。
“此符,節制西涼兵馬,日后能否節制天下兵馬,就望妙心大師之助了。”祁歲安向來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反正都得殺,無所謂了。
妙心聽到祁歲安這話,也是跟著沉默了。
他沒想到祁歲安這么狠,直接就把權利之一的兵權給他了。
“大王好氣魄。”妙心說道:“我初來乍到,陛下竟然愿意托此重任與我,感激涕零。”
“妙心大師想必也是見識到我手底下的人才了,心思各異無妨,只要能夠發揮出他們的才能就可以。”
“我這人,只看結果。”祁歲安笑瞇瞇的說道。
“大王知人善用,所以才能有如今這番基業。”妙心恭維了一句。
祁歲安這才問道:“不過我有些疑惑,以妙心大師的羅漢正果,那三十萬人對大師而言,不過土狗瓦雞吧。”
“為何要如此大費周章?”
妙心卻是一笑:“大王有所不知,扶龍之戰不可用神通。”
“因而我等也是有諸多限制。”
“若是違了此律,會被圍攻的。”
祁歲安一聽,卻也明白了為什么。
所謂不可用神通,意思就是不能進行大規模殺傷。
不然別說是羅漢正果了,往下的高僧正果所帶來的破壞力都是極為可怕的。
但其他方面卻不限制,比如移動、打探之類的,那要不然你們來扶龍干什么?無非就是要你們的實力便捷。
否則不能動用實力,換成普通人也都一樣。
以妙心為例,就算他不動用神通,但單憑肉身也是極為強大的,所以只要不是瘋狂殺戮,基本上沒有人會在意。
甚至如果你為了救駕護王,在自家地盤里用出全部實力來也不會有人說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