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蕭夏回到府中,崔羽帶著蕭艾來見丈夫,蕭夏一眼認出了她,“你是.蕭艾!”
蕭艾連忙行禮,“殿下還記得我!”
“我怎么不記得,晉陵蕭氏第一女武士,你這是.”
崔羽笑道:“從現在開始,蕭姑娘就是我們女護衛第三組的主管。”
蕭夏大喜,“歡迎!歡迎!“
他又仔細看了一眼蕭艾,驚訝道:“蕭姑娘結丹了!”
蕭艾點點頭,“多虧殿下給晉陵蕭家的天王丹配方,我成功突破了筑基,目前是內功六品,蕭銑是七品。”
“蕭銑現在如何?我一直沒見到他。”
“他現在在巴陵郡出任羅縣縣令。”
蕭夏默默點頭,蕭銑的人生軌跡并沒有改變,看來他遲早還是會成為南方軍閥。
“張覺呢?有他的消息嗎?”蕭夏又問道。
“我只是聽蕭銑說起過一次,但我不知道消息真假,據說他在齊王身邊當護衛,但已經改名了。”
蕭夏愣住了,張覺替齊王效力,這怎么可能?
一轉念,蕭夏立刻明白了,恐怕張覺還是要找機會刺殺宇文述,成為齊王的侍衛,就會有機會了。
蕭艾下去了,蕭夏又對妻子道:“我后天要出去巡視,大概半個月左右,有蕭艾在,我就放心多了。”
崔羽已經習慣丈夫外出巡視,她點點頭,“讓阿喬陪你去吧!”
蕭夏搖搖頭,“她三月初要進京給我大哥看病,她就留在府中吧!不用跟我出去了。”
“出門在外,夫君千萬要自己當心!”
二月二,龍抬頭,表示大地蘇醒,各地都要開始忙碌農耕了。
隋朝的江南以一年兩熟為主,春小麥和晚稻,這就是江南富庶的原因,雨熱同季,光照充分,水源充足,加上土地肥沃,百姓勤勞,從衣冠南渡后,大量北方人口南遷,江南便漸漸成了歷朝歷代的經濟中心。
不過在隋唐時期,稅賦冠軍一直是河北,直到安史之亂后,江南地區才徹底富庶甲天下,一直到現在。
進入早春二月,江南道各地都開始忙碌起來,冬小麥已經開始拔節,此時正是需要農民鋤草、施肥、灌溉的時候,所以江南的農民有句俗話,‘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
江都郡中部的江淮平原也在全面種植黑豆和紫花苜蓿,兩萬名不涉及農業的江北郡兵都聚集到江都,開始忙碌地撒肥翻土種豆種草。
從去年開始,江南道各地都用上了戰馬糞肥,當然要花錢購買,但如果能提供黑豆,官府出錢收購,同時每百斤黑豆贈送二十斤糞肥。
二月初四,蕭夏離開了江都,開始了春季巡視。
蕭夏這次出巡的主題就是生鐵,可以說叫生鐵之行。
兩天后,他的船隊抵達第一站,丹陽郡江寧縣。
丹陽郡之前的刺史叫王覽,當年江都縣縣令,劉文靜就是他的縣醫,他是蘇威的學生,去年底他任期屆滿,調為汝陽郡刺史。
新刺史剛剛上任不到十天,也是蕭夏的老朋友,裴矩的長子裴宣機,當年蕭夏出任張掖郡兵馬使,裴宣機就是張掖郡郡丞,是來張掖郡鍍金,回去后就高升為正五品工部郎中,現在又升為四品刺史,可謂官運亨通。
這里要多說一句,蕭夏的大舅子崔桓也是去張掖鍍金,去年秋天也調回來了,出任正五品禮部郎中,鍍金兩年,升了一級。
裴宣機率領郡縣官員在碼頭上迎接蕭夏到來。
“裴使君,多年不見了!”蕭夏笑呵呵走下大船。
裴宣機連忙上前躬身行禮,“參見晉王殿下!”
蕭夏點點頭笑問道:“什么時候來上任的?”
“正月二十五日,卑職應該先去總管府報道,再來上任,卑職準備這兩天就去總管府!”
“我知道你是因為江寧義倉案,急著趕來上任處理,不知現在情況如何?”
義倉相當于糧食銀行,百姓把家里多余的糧食存在義倉,由官府管理,如果遇到災年,就可以提取自己的糧食度災,完全出于一種百姓對官府的信任。
去年底,有一戶姓謝的人家,因為父母同時病故,按照義倉規定,他可以把父母存在義倉的糧食取出來,結果發現完全不對,他父母存了兩石糧食,但官府只給他支取兩斗,差了十倍。
姓謝的男子把父母安葬后,就開始在縣衙鬧騰,消息慢慢傳來,很多江寧農民都來義倉查看自己的存糧情況,結果都發現不對,要么少了十倍,要么少了五倍。
事情就鬧大了,百姓們在縣衙抗議,用石塊把縣衙幾乎砸成了馬蜂窩,消息傳到江都,蕭夏當即命令監察司通判張云秋來江寧調查此事。
裴宣機嘆口氣道:“張通判現在還在調查,縣令已經被停職,具體情況卑職也不太清楚。”
“和前任刺史王覽有關系嗎?”
“應該難脫干系,張通判前幾天去溧水縣調查了,估計明天就會回來。”
蕭夏來丹陽郡可不是為了義倉案而來,雖然他可以問一問案情,但他目前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先到郡衙去,我有重要事情交代你。”
裴宣機把蕭夏一行請到郡衙,蕭夏讓跟隨官員展開一幅地圖,蕭夏指著官員給裴宣機介紹道:“這是我們新成立的礦冶署署令張文濤,讓他給使君說此行目的。”
張文濤年約三十余歲,他父親是陳朝負責探礦的礦監,張文濤從小跟隨父親在江南各地探礦,后來他出任曲阿縣縣尉,這次調到總管府,他主動要求探礦,高颎發現了他的才華,推薦給蕭夏,被任命為新成立的礦冶署署令。
張文濤躬身行一禮,指著地圖道:“在陳朝滅亡的前一年,有人在江寧以西百里處的采石鎮附近發現鐵礦,因為陳朝滅亡在即,沒有人重視這件事,現在地圖上也找不到線索,殿下便安排我率領十幾名手下組成探礦隊,但我們希望得到丹陽郡官府的支持。”
裴宣機點點頭,“地方官府當然會全力支持,不知我們需要從何入手?”
蕭夏當然是想把馬鞍山鐵礦找到,距離江都很近,開采冶煉都很方便,蕭夏微微笑道:“就這樣去崇山峻嶺中找礦,還是比較困難,但我們有個線索,開皇八年有人曾經找到了鐵礦,我們最好能把這個人找到,這就需要地方官府幫忙,還有一個有利的地方,這個鐵礦可能經過小規模開采,那么就不止一人知道這座鐵礦的位置了,但最好能找到這個礦主,他或許有更多的發現。”
裴宣機看著地圖道:“距離那里最近的地方是采石鎮,采礦人應該都生活在那一帶,卑職可以讓縣尉帶人去采石鎮詢問,也就十幾年的事情,應該還有線索。”
蕭夏欣然道:“這個思路很好,讓縣尉明天一早出發去采石鎮,張署令,你也帶人跟著一起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