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金枝第五十九章 不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攀金枝 >>攀金枝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九章 不速

第五十九章 不速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14日  作者:薩琳娜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經商種田 | 薩琳娜 | 攀金枝 
正文

正文

又是一年初夏。

清晨,第一縷陽光灑落下來,喚醒了靜謐的山莊。

王姮自然醒來,慢慢的睜開了眼睛。

已經九歲的小女孩,已經有了小小少女的模樣。

她的五官還是那么的精致,皮膚欺霜賽雪,頭發烏黑濃密。

唯有這體型,還是十分的圓潤。

胖胖的小臉,微微低頭,就能看到兩層的小下巴。

肉肉的小胳膊,宛若蓮藕一般,一節一節。

王姮遺傳了姜氏的小骨架,雖然胖,卻并不顯壯。

不管是小手小腳,摸上去都是軟軟的,仿佛摸不到骨頭。

鄭儀就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家小女郎只要瘦下來,定是纖細娉婷的美人兒。

王姮:……美人兒?這個詞兒太可怕了,她才不要!

其實,略略長大的王姮,已經不像六歲時那般懵懂、憨傻。

她已經知道,母親不是禍水,美也不是原罪。

現在的阿母,也已經貴為齊王側妃,早不是那個身份尷尬、無名無分的妾。

但,王姮內心深處,還是排斥做個美人。

更不用說,能吃是福啊。

每日里,寫寫字、作作畫,吃些美食,真的讓人身心愉悅。

王姮非常滿足這樣的日子,根本不在意美與丑。

同樣長大的清秀小佳人王棉卻表示:親,你當然不在乎美丑,因為你根本就不丑。

認識王姮的兩三年里,王棉終于意識到一個真相:美就是美,跟胖瘦無關。

王棉倒是身材纖細,完全符合自古以來世人對于女子的審美標準。

但,她的容貌,就是八十分左右的小美人。

不丑,甚至可以說一聲好看。

然而距離傾國傾城、禍國殃民的大美人,還是有著很大的距離呢。

當然,王棉還能用一句“我年紀小,還沒有長開”作為借口,稍稍狡辯一二。

可她心里更明白,美跟年齡也沒有太大關系。

有的人,從小美到大。

有的人,從出生到離世,都相貌平平,穩定得毫無奇跡。

王姮是前者,而她就是苦逼的后者。

話題扯遠了,重新拉回到晨起的王姮身上。

王姮醒來,剛要起身,屏風外聽到動靜的丫鬟們便趕忙走了進來。

“九娘,您醒了?”

說話的丫鬟,十一二歲的年紀,是當年姜氏送給王姮的幾個丫鬟中的一個。

鄭儀命人仔細教了規矩,又進行了一番挑選,最終選擇了三個,補全了王姮身邊四個大丫鬟的空缺。

順著白芷的名字,鄭儀依次給這三人取名:白芍、白芨、白薇。

四人中,白芷的資歷最老,年紀也最長,負責統領其他三人。

此刻聽到動靜,第一時間跑來伺候的,則是白芍,今年十一歲。

白芍是沂州人,家里祖父、伯父、堂哥、堂弟的有一大家子。

當初祖父生了重病,為了給老人家看病,便賣了白芍。

白芍被姜氏送到河東,又被鄭儀選中伺候王姮后,便寫信給家里。

每個月的月例,年底的賞賜,白芍都會托人送回家里。

去年,東山書院正式落成,開始面向整個沂州招收學生。

東山書院的束修,分作兩檔:

一,每年一百貫,堪稱天價,針對的就是沂州的權貴、豪族。

二,免除學費、雜費等等所有費用,但需要考試。

只要順利通過考試,不拘出身,不看門第,就可以入學。

入學后,若是學得好,還能賺到獎學金。

且,東山書院的學科非常多,不止局限于明經、一史、三史等科舉指定科目,還有諸如術學、醫學、格物學等等雜學。

在雜學上,有所特長,能夠通過對應考試的學生,亦能免費入學。

東山書院作為一座新建的書院,沒有名氣,也沒有底蘊,更沒有什么杰出“校友”。

但,東山書院有好的先生啊。

那些先生,可是安國公樓謹專門從京城、從南境請來的大儒、名士!

不說在小小的沂州了,就是在整個齊地,都很難請到。

東山書院卻有不止一位。

足足十幾位啊。

只要進入到東山書院,就能跟著這些先生讀書。

若是有天分,運氣好,興許還能成為某位先生的弟子。

學生和弟子可不一樣。

前者只能得到聽課的資格,而后者卻能得到先生的全部真傳,以及先生的名望與人脈。

要知道,大虞朝雖然推行了科舉選仕的制度,但科舉剛剛開始,還沒有形成規制。

大虞朝主流的選官制度,還是靠著舉薦,或是征召。

不管是自下而上的舉薦,還是自上而下征召,被選中的人,都要有“名氣”。

世家子弟,自不必說,自有自家人(姻親故舊)的幫忙舉薦,或是背后家族幫忙揚名、造勢。

寒門子弟亦能靠著大把的金錢,買的些許助力,謀求一個進入官場的入場券。

唯有真正的平民子弟,想要實現階級跨越,必須有“貴人”提攜。

而拜個好先生,靠著先生這位貴人幫助,才能走上捷徑。

東山書院就是給無數沒有門路的子弟,提供了一個進階的天梯。

雖然看似渺茫,幾率也不大,但,至少有希望。

所以,不管是家財萬貫的豪族、寒門,還是家徒四壁的貧民,聽聞了東山書院的種種之后,便都蜂擁跑去報名。

白芍惦記家人,第一時間給家里寫了信,她的堂兄、堂弟、親哥、親弟們全都跑來參加考試。

可惜,東山書院不是什么人都能進的。

讀書不成,雜項亦不精通,就只能被淘汰。

白芍家里來了七個男丁,只考上了兩個。

一個是白芍的堂兄,平日里看著不起眼,讀書也不太出色,卻非常擅長動手,東山書院拿出來的孔明鎖、魔方等,他琢磨了一會兒,就能咔咔咔的玩得飛起。

還有一個是白芍的親弟弟,才五歲的豆丁,對藥材卻有著極大的天賦。

一點兒藥理都不通,卻能分辨出好幾種草藥。

都不是正經的讀書苗子,卻也都靠著“歪才”進入到了東山書院。

白芍一家多少有些失落,可失落之余,亦是歡欣鼓舞——

不管怎么說,自家的兒郎成了東山書院的學生,跟貴人成了同窗。

雖不知未來是否有前途,但一定比待在沂河邊,打魚、扛大包有出息!

白芍的兄弟們順利入讀東山書院,白芍對王姮這個東山書院的主人,愈發的感激、恭敬。

她端著托盤,托盤里放著一個白瓷碗,“九娘,喝些蜂糖水吧。”

“……嗯!”

王姮點點頭,抬手端起小碗兒,咕嘟咕嘟就開始喝了起來。

蜂糖水不涼不熱,溫溫的、甜甜的,從口腔滑入腸道,最后到了胃里。

然后,王姮的整具身體,仿佛都被一杯蜂糖水喚醒了。

“九娘,今日書院休沐,不用早起,要不要再睡一會兒?”

伺候王姮喝完水,白芍柔聲詢問著。

王姮眨巴眨巴眼睛,似乎沒有徹底清醒過來。

好一會兒,她才說道:“今日休沐?”

作為東山書院的主人之一,王姮也進入到了書院讀書。

書院不只是有男學生,還有女學生。

當初為了能夠讓女生部順利開學,王姮還特意給親娘姜氏寫了信。

那時姜氏已經跟隨楊家的女眷,回到了京城。

輾轉半個月,才收到王姮的信。

姜氏對女兒最是上心,她也關心女兒的學業——

王廩那混賬,靠著河東的政績,成功升官,楊翀給他謀了個正六品的沂州長史。

王廩獨自回到沂州上任,把家眷則送回了京城的“祖宅”。

是的,王家在京城也有祖宅。

祖宅的位置還不錯,周圍都是達官顯貴。

考慮到新朝初立,王家的姻親故舊也都在京城,謝太夫人極力建議回京。

于是,在去年春天,謝太夫人便帶著崔氏等人,浩浩蕩蕩(風風光光?)的回了平城。

王家上下,都走了,只留下了一個王姮在河東。

姜氏險些咬碎一口銀牙!

她知道,這是王廩的報復——

王廩想回京謀個官職,而不是在沂州當個什么長史。

但,最終,沒能如愿。

王廩不管這里面有沒有姜氏的手筆,他都要用王姮“提醒”一二:阿姜,你雖貴為齊王側妃,可你卻只有王姮一個女兒。

若你不想讓女兒繼續娘不在爹不疼、孤苦無依,你就要想方設法的送我上青云!

姜氏:……

暫時無法改變王姮獨自在鄉下莊子的命運,姜氏也不想改變。

她所能做的,就是竭盡所能的給王姮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

東山書院的事兒,姜氏已經通過鄭儀得到了更為詳細的了解。

“倒是個不錯的地方。樓謹請來的先生,應該不會太差!”

其實,可以不去書院,讓王姮和樓彧一起讀書。

但,姜氏又考慮到,自家女兒已經七八歲了。

男女七歲不同席。

且,兩個孩子會越來越大,姜氏不想將女兒與樓彧隨意的捆在一起。

她的女兒,值得更好的。

樓彧?

姜氏沒有見過,但從鄭儀那兒得到的諸多描述中,姜氏本能的就不太滿意。

所以,還是去書院吧,盡可能的減少兩小只獨處的機會。

姜氏經過幾日的思索與反復權衡,她找到了自己的主母——楊翀的發妻李氏。

李氏過去是大將軍夫人,楊翀被封為齊王后,李氏也就成了齊王妃。

姜氏成了楊翀的寵妾后,盡心盡力的服侍主母。

從不恃寵而驕,更不曾對李氏不敬。

李氏起初還忌憚她的絕色容顏,但很快就發現姜氏是個聰明人,懂規矩、知進退,也就不再針對。

隨后,王棉開始做生意,豆腐坊、養殖場,還有擁有許多新奇菜色的食肆。

在河東的鋪子,有王家、樓家庇護。

生意拓展到沂州后,姜氏,甚至是李氏,則成了大股東。

李氏一文本錢都不用掏,每年就能得到上萬貫的分紅。

而這,是姜氏“孝敬”的。

小妾足夠乖,還能奉上大把的銀錢,李氏愈發親近姜氏。

再然后,姜氏陪同楊翀騎馬的時候,忘了換掉腳上的木屐,讓楊翀意外發現,若是馬鞍的皮扣上有個“支架”,能夠更便利,楊翀便立刻找來匠人,仿照木屐的樣式,做了個鐵質的踏腳——馬鐙,就此誕生。

姜氏只是“無意”,真正生出靈感的人是楊翀,楊翀卻還是給姜氏記了一功。

楊翀與李氏是結發夫妻,還是表姐表弟,兩人感情非常好。

楊翀想要獎賞姜氏,便與李氏商量。

李氏想到姜氏進府后的乖巧,又想到自己源源不斷的小金庫,便大方的表示:“那就給姜氏一個貴妾的名分吧。”

姜氏成了楊翀的側室,依然沒有得意忘形,她對待李氏還跟過去一樣恭敬。

王棉又開始造寶船,出海做生意,姜氏依然拉著李氏做大股東。

楊翀的這對妻妾,真的做到了合作愉快、相親相愛。

這一次,王姮想要在書院開辦女生部,對外招收女學生,求助姜氏,姜氏繼續把李氏請來“坐鎮”——

李氏親自題字“德音堂”,高高懸掛在了東山書院西側分院的院門上。

楊翀是齊王,他的封地就是包括沂州、青州等在內的齊地。

在這片土地上,齊王就是土皇帝,李氏就是土皇后。

她給東山書院的女生分院題名,就是容許、甚至是鼓勵女子讀書!

“德音堂”的招牌,在整個齊地,那就是最有震懾力的金字招牌。

王姮、王棉以及三十多個女童順利入學,最古板、最酸腐的老夫子,都不敢有異議!

“對啊,九娘,今日書院休沐!”

白芍看到自家小女郎呆呆的小模樣,只覺得可愛。

九娘還跟小時候一樣,軟萌、嬌憨。

“既是休沐,那就出去玩一玩兒吧。”

王姮眼睛一亮,古今中外,學生就沒有幾個不喜歡放假的。

趕忙爬起來,火速洗漱、更衣、吃飯,王姮帶著幾個丫鬟,坐上自己的馬車,便快快樂樂的出了門。

馬車剛剛駛出王家莊子,進入到官道,就發現,官道上居然出現了一支長長的馬隊。

十幾輛馬車,車隊兩側還有身著甲胄的騎士護衛。

這、是那家的貴人?

話說在河東這個地界兒上,還沒有王姮不認識的貴人呢。

而這支隊伍,從馬車到服飾,都不是王姮熟悉的樣式。

樓氏莊園,收到消息的樓彧,白皙溫和的面容上閃過一絲不快:

親戚?

聽都沒聽過!

熱門推薦


上一章  |  攀金枝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