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妖:
蕭治一身粗布麻衣,眼中布滿血絲,臉上還帶著幾道被尖石劃破的血痕,模樣甚是狼狽。
可時安夏望著這樣的他,卻覺得比前些日子那個身著龍袍、歇斯底里的帝王順眼多了。
此刻的他,終于又像是曾經為各地險情奔波的翎王殿下。
蕭治喉結滾動,千言萬語哽在心頭。他想道歉,為那些荒唐的想法;他欲懺悔,為那些沖動的決定。
可話到嘴邊,只化作一聲沙啞的,“皇妹……”
時安夏既不復往常溫柔淺笑的模樣,也不似后來那般冰冷決絕。
此刻的她,眼中只剩一片澄明。一切,都釋然了,“歸政王活著就好。”
他若因救災死了,終會在父皇心中留下一根刺。
唯活著,父皇想起這逆子時還能罵上兩句。
天家父子,也有人之常情。
子不教,父之過。時安夏知蕭允德這段日子比任何時候都痛心疾首。
還好,蕭治活著。
時安夏不再喚“皇兄”,因為本就不是親兄妹,經過幾番折騰,更不必那么親熱。如今她在北翼權勢滔天,翻手為云覆手為雨,這聲“歸政王”,已是最大的體面。
時安夏目光平靜如水,不起波瀾。
只要蕭治還能在北翼百姓危難時挺身而出,她便仍備一盞清茶,執禮相待。
若不能——這萬丈紅塵,也就不必再見。
她原就是極重功利之人。
她扶他上位時,滿腔熱忱。拉他下馬時,也絕不手軟。
桌案上擺著輿圖,北翼與梁國的疆界盡管依然分明,可那條線在蕭治眼里卻變得模糊不清。
在得知駙馬死而復生的消息時,蕭治無比震驚。后來又得知,駙馬竟然成了梁國羽帝,他方想起父皇有幾次都欲言又止。
原來,是這樣。
他曾想過,如果當初就知駙馬沒死……他會走錯路嗎?
他不知道。那時他已入魔。否則何至于要想盡辦法,在父皇眼皮子底下綁了唐楚君?
魔入了心,一步錯,步步錯。
蕭治喝了這盞清茶,再無顏貪杯,起身告辭。
心頭還有一絲陰影未盡,可終究沒說出口。
時安夏卻對著他的背影淡淡告知,“夜尋也是駙馬。”
他虎軀一震,最后那絲陰影也滌蕩而盡。
原來!原來是這樣。
他一直覺得夜尋和時安夏之間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那是一種男人敏銳的直覺,也是他隱在內心深處不敢面對的至暗。
可真相揭開,原來小丑一直是他自己而已。
他慘然一笑,未曾回頭,大步跨出行館。
幾乎是逃了出去。
來時何等忐忑,走時又何等羞愧。來去都如此狼狽。
“歸政王請。”一個侍衛低頭將蕭治送出大門,目送他上了馬車,視線與龍江輕輕一觸,旋即轉開。
蕭治腦子很亂,并沒注意那送他出來的侍衛竟然是當今天子。
仿佛在那個夢里,也有一刻,他是如此帶著沮喪又遺憾的心情離開。
似乎是安公公害死了惠正皇太后身邊什么人,后來安公公被殺,而惠正皇太后便與他說,“往后皇上不必再來。”
蕭治靠在馬車里,倦極了,昏昏欲睡。
陡然,他驚醒過來。
有沒有一種可能……時安夏和岑鳶也做過與他同樣的夢?
否則他們對他一無所知,為何要不遺余力助他登上皇位?
是因為他們根本就知道,他生來就該是天子!
這個想法讓蕭治全身冒起了冷汗,馬車外炙熱的陽光都不能驅散他滿身的寒氣。
他幾乎歇斯底里掀開馬車竹簾,“停,停下馬車!”
他要立刻回去問個究竟,問個明白!
龍江策馬前來,縱身落下,恭敬地問,“歸政王意欲如何?”
蕭治被問得一愣。
他到底要去問什么?問時安夏是不是做了一場夢?
如此滑稽!
她承認了如何?不承認又如何?
蕭治頹然出聲,“走岔道了,我們去江城。”
龍江道,“歸政王千金之體未曾復原,實不宜再去……”
蕭治打斷,“按我說的做。江城百姓水深火熱,本王又如何能獨善其身?”
龍江莫名從蕭治眼里,看到了一種曾經從未見過的果斷和堅決。
那是比他坐在龍椅上更加威嚴的一種氣度。
龍江竟不敢違逆,“是!”
馬車向著江城而去。
馬蹄聲聲,驚起蕭治心中如萬馬奔騰的思緒。
那些紛繁雜緒漸漸淹沒了昔日的兒女情長,取而代之的是他夢中反復推演的《北翼治水方略》、《九邊屯田策》等治國典籍。
他記得自己在《北翼書·君鑒篇》里寫道,“以玉比德,可以鑒心性;以史為衡,可以量得失;以劍為誡,可以止干戈;以星為歷,可以正農時;以謗為藥,可以醫昏聵。
金為度,可量天下器;法為繩,可正廟堂儀;詩為脈,可診黎庶情。
觀云識天氣,觀朝知國運,觀民曉興衰。銅鏡照形,心鏡照魂,史鏡照命。”
他在《北翼書·君悟篇》里寫道:“劍銘三戒:戒驕、戒怠、戒獨斷;鼎鑄三言:言民、言邊、言儲才。”
他在《北翼書·君識篇》里寫,“宮檐鐵馬辨風向,驛道塵煙知邊情,市井銅錢量治亂。”
他在《北翼舊事·昭武帝手札》殘卷中寫道,“青鸞鏡前理冠冕,玄甲帳外聽民瘼,朱批折中驗忠奸。”
蕭治猛地一拍馬車窗,“停!停下!備筆墨紙硯!快!”
再不快點,他怕下一刻自己就會把這些全忘了。
龍江被蕭治這一通折騰得夠嗆,策馬返回公主居住的行館,正好撞上那侍衛。
“皇……”
“咳!”侍衛板正清咳一聲,向龍江拱手施禮,“見過龍大人,不知龍大人何事如此慌張?”
龍江嘆口氣,“歸政王在路上忽然要筆墨紙硯,還很急的樣子,也不知道要做甚。”
侍衛心想,除了我皇姐,他要什么都可以。他大方極了,“備備備,趕緊給他備,要多少都行。”
龍江笑起來,低聲道,“皇上,您這可沒有侍衛的樣子。”
侍衛嘿嘿一笑,“龍大人擔待,小的我沒見過世面,這就去……咦……那個小宮女快去給歸政王準備筆墨紙硯。”
小宮女嘻嘻笑,微微一福身,“是,這就去。”
背影歡快得很。
龍江看著這帝后兩口子玩得相當開心,一言難盡,“你倆這不行,看著就不像侍衛和宮女。”
侍衛立刻站得筆直,“請龍大人指正!”
小說相關
《》是作者:十二妖傾才力獻的一部情節蕩氣回腸,扣人心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