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四十三章 新君新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三章 新君新政

第八百四十三章 新君新政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0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對趙孝騫來說,皇帝是份新工作,今日新工作入職,必須馬上投入。

上輩子當慣了牛馬,搞得這輩子出現了肌肉記憶,總覺得新工作立馬投入進來,就會得到上司和老板的賞識,讓他們驚喜發現自己招進來的果然是一頭身強體壯的牛馬,除了不吃屎,啥都吃。

登基大典搞得有點倉促,趙孝騫并不在乎這些形式,他的虛榮心沒有多重,主要是與章惇聊過后,頓覺大宋內外處處是麻煩和問題,如果不解決,他的子孫后代不知哪一代倒霉就當了亡國之君。

亡國之君的下場,參考一下崇禎。

對于趙孝騫內心的焦慮和急迫,章惇等重臣自然是不理解的。

今日的登基大典群臣都看在眼里,可以說在趙孝騫的攪和下,大宋來了一出極速版的登基,然后立馬便宣召重臣議事。

這一點,在這些尤重禮制的老臣心里,其實是有些不滿的,不過新君登基,還不熟悉彼此的性格,于是眾人不得不盡量壓制脾氣,讓君臣都體面。

趙孝騫可不管那么多,他沒時間搞這些虛頭巴腦的形式,只要穿上皇帝冕服,接受了群臣的朝拜,皇帝的合法性得到了公認,這就夠了。

那種數千朝臣跪拜山呼萬歲的震撼場面,確實能讓人享受到權力巔峰的滋味兒,可它對現實的問題毫無益處。

解決了問題,江山長治久安,才能安心享受臣民的跪拜,而自己也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開場白有點失敗,趙孝騫沒想到給禮部尚書造成了心理陰影。

自己不過是在大典儀式上搞出了一點小意外,這都承受不住,張尚書還是太脆弱了。

“回頭我……嗯,朕讓鄭春和給張尚書賜一些名貴藥材,補心的那種,算是聊表歉意。”

章惇含笑捋須:“官家仁善厚德,眾望所歸。”

“不過臣倒是覺得,今日官家在大典儀式上對遼夏使臣的發難,是利大于弊的。”

“今日殿內外數千朝臣都聽說了今日官家的事跡,大多很提氣,官家即位當日便討還歲幣,洗刷大宋的百年恥辱,此舉大大振奮了臣民之心,對官家未來的執掌江山更有信心了。”

趙孝騫點頭,他當然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利是弊。

又不是神經病,沒人會無端端攪和自己的登基大典,總歸是有利可圖,才讓趙孝騫臨時做出了決定。

現在看來,朝臣的反響確實是喜大于怨的。

至于以后會不會被那些討厭的玩嘴把式的御史參劾,趙孝騫并不在意。

都當皇帝了,難不成你們能把我參到愧然退位?

“今日召集諸位,有些事情需要與諸公商議……”趙孝騫認真地道。

在座的幾位重臣都坐直了身子,神情肅然。

趙孝騫緩緩道:“原樞密使曾布,事涉謀反,朕已著刑部大理寺御史臺同審此案,皇城司輔佐查緝,曾布的官職罷免,樞密使一職空懸……”

“朕已下旨召許將回京,接任樞密使一職,諸公可有異議?”

在座的幾名重臣紛紛搖頭,表示沒有異議。

許將的資歷擺在這兒,人家不僅是狀元公,還有親赴前線戍邊領軍的資歷,回京接任樞密使自然再合適不過。

在座的唯獨安燾的神色有些不自然,畢竟他比許將的資歷更老一些,可惜許將的資歷光芒太耀眼,比安燾強上許多,所以曾布被罷免后,終究也沒輪到安燾,他仍然只能是樞密副使。

趙孝騫朝安燾投去歉意的一瞥。

老安沒毛病,頂多有點倚老賣老,人還是很踏實的,記得曾經還在趙煦面前為趙孝騫說過好話。

可惜公是公,私是私,朝堂官職有能者居之,這個方面講不得情面。

“厚卿先生,回頭朕賜你黃金百兩,絲帛百匹,令宮人送到您府上,以彰先生多年來勞苦輔佐之功。”趙孝騫溫和地笑道。

安燾起身長揖:“臣謝官家天恩。”

章惇等其他朝臣會意一笑。

該封賞的人其實在登基大典時基本都封賞過了,現在單獨賞賜安燾,自然是為了安撫,畢竟論資排輩的話,樞密使的位置原本應該是安燾的。

趙孝騫有自己的考量,安燾年已六十許,思想方面比較固執守舊,漸失進取之心。

而大宋的樞密院主管軍事,未來幾年內是要對遼國和西夏用兵的,只能任用銳意進取的臣子,才能讓這場戰爭達到最大的利益。

許將比安燾年輕幾歲,更重要的是,他曾在軍中當過副使,熟悉了燕云邊軍的風格和戰力,任許將為樞密院,坐鎮汴京,謀劃戰略,調度兵馬,比安燾更合適。

趙孝騫看著眾人,緩緩道:“朕打算這兩三年內積攢國力,囤積糧草軍械戰馬甲胄等,兩三年后,朕將發起北伐,爭取將遼國滅于斯役,先知曉諸公,望諸位通力配合,勿復內斗,徒損國本。”

眾人凜然,同時起身應是。

“樞密院就由沖元和厚卿先生牽頭,現在可以提前制定北伐戰略,這兩三年里,皇城司的勢力也將擴張至遼國朝堂和民間,刺探更多的情報,以供樞密院參詳斟酌。”

“朝堂諸臣各司其職,子厚先生負責內政,回去召集政事堂諸公,商議新政修正一事,政令不可過于激進,更不可缺乏監管,寧損朝廷國庫之利,不可損百姓農戶之利。”

趙孝騫停頓片刻,低沉地道:“朕發動北伐可以多等幾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朕有耐心,等得起,但若因為要北伐而對民間橫征暴斂,朕與昏君暴君何異?”

“所以,政事堂諸位修正新政條款時,不必在意北伐的計劃,此事延后幾年也無妨,重要的是保證百姓之利,現在的新政不行,弊處太多,民不聊生,必須馬上修正。”

章惇起身長揖道:“臣明白官家的意思了,這就回政事堂召集同僚,商議修正新政一事。”

趙孝騫滿意地點頭。

上次與章惇的一番交心相談,終歸是有了一些效果。

這位宰相的態度比以前積極多了。

趙孝騫接著道:“還有一事,政事堂會同吏部,從汴京官員里挑選百人,下放到京畿周邊州縣鄉村,與當地農戶同吃同住,調研各地百姓農戶稅賦,耕作,糧種,收成等情況。”

“時限大致定在半年,半年后百名官員回京述職,朕要聽到民間最真實的聲音,百姓真正的疾苦……”

趙孝騫說著冷下臉,道:“誰若回京后跟朕說,民間百姓如何安寧幸福,如何衣食無憂,完全找不出任何問題,可就莫怪朕嚴懲治罪了。”

“不僅如此,下放鄉村的官員表現如何,是否濫用職權,是否魚肉鄉里等等,皇城司會遣密探隨時追訪察舉,若官員在各地有不法者,就地治罪,朝廷永不錄用。”

此言一出,在座眾人除了章惇外,盡皆震驚地看著趙孝騫。

沒想到官家登基的第一天,就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決定。

百名官員下放鄉村,實地調研各地鄉村農戶的真實境況,這可是大手筆。

顯然,官家將“務實”二字做到了極致,他是真心想要改變大宋的現狀,以事實為依據,對朝廷新政做出最合適的修正,最后頒行天下,讓蒼生受益。

“不僅如此,政事堂的各位宰相也要輪班下放,走訪各地鄉村,三兩月為限,所見所聞皆上奏朕,唯有親歷過民間疾苦,你們才知道如何著手修正新政條款,讓每一條都落實到民間,不讓任何人鉆了空子。”

“宰相們下放地方,朕會給予‘按察使’之職,若遇地方官員不法者,地主壓榨農戶者,權貴私下圈地者,皆有權治罪。”

殿內眾臣愈發吃驚。

官家決定的事宜很有針對性,針對的就是關于新政的弊處,下放鄉村也好,修正條款也好,皇城司監管密奏也好,從頭到尾將整個流程走得非常順暢。

察訪,修正,監管,三者皆行,這是要真正花大力氣改變這個國家了。

趙孝騫迎著眾人吃驚的眼神,緩緩道:“此事重大,其中官員權貴士商地主等等關系盤根錯節,故而只能徐徐圖之,循序漸進。”

“所以,咱們首先把路打通,從民間鄉村到汴京延福宮,朕需要開辟一條可以直達天聽的順暢通道,讓朕能聽到民間的疾苦和聲音,清清楚楚看到是誰在盤剝百姓,誰在鉆新政的空子,誰在欺君罔上。”

“路打通了,將來新政修正落實后,可依舊循此而行,中央朝廷對地方的監管到位,地方官員從此無法一手遮天,朕初步的目的就達到了。”

說了很多話,趙孝騫有點口干,端起桌上的茶水灌了一口。

茶水早已涼了,趙孝騫微微皺眉,鄭春和已非常有眼色地進殿,躬著身子將趙孝騫和幾位重臣的茶水都換上熱的,然后識趣地躬身退下。

趙孝騫忍不住看了鄭春和的背影一眼,難怪趙煦對鄭春和用得如此順手,從登基以來身邊就沒換過人,如今看來,鄭春和在侍候人這方面真的無可挑剔。

章惇等人仍在沉默,官家今日說了很多,安排了很多事,都是國之大事,他們還在慢慢消化,考慮這些改變對朝堂和天下會造成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具體實施。

趙孝騫卻看了看天色,笑道:“朕雖剛登基,但朕的生活算不上奢靡,也有意削減宮中開支,為國庫節省一點,以作將來北伐之用,所以……就不留諸位吃飯啦。”

眾人識趣地起身告辭。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