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四十一章 登基稱帝(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四十一章 登基稱帝(中)

第八百四十一章 登基稱帝(中)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10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新君祭天,群臣伏首。

太廟祭壇前,君臣皆神情肅穆,禮部尚書張沂聲調抑揚念誦祭天文稿,一篇洋洋灑灑的四六駢文念完,天地間隱隱風雷涌動。

趙孝騫沉默地注視著面前的祭壇,鑄成的青銅大鼎前,幾縷青煙扶搖直上,升騰九霄。

一套繁瑣的祭天儀式后,隨著張沂的喝唱聲,君臣起身。

張沂走到趙孝騫面前,低聲道:“官家請移駕大慶殿,大典還未結束。”

趙孝騫突然道:“一切都要按流程走是吧?”

張沂一愣,道:“自然是要按流程走的,天地鬼神不可欺。”

趙孝騫默然片刻,道:“我不欺天地鬼神,只稍微改一改流程,讓我獨自進太廟看看。”

張沂面露難色:“這……”

沒等他回話,趙孝騫卻已邁步走進了太廟內。

底下的群臣一片嘩然,眾人交頭接耳,不知這位新君要做什么,大典流程里根本沒有這個儀式呀。

于是眾人的目光紛紛望向張沂。

張沂在這種場合也不好解釋,只好攤手露出苦笑。

倒是政事堂和樞密院的不少重臣微微瞇起了眼。

今日是登基大典,可這位新君卻能做出令人意外之事,也不理會旁人的眼光,顯然這個年輕人極有主見,個性甚強,不會輕易被旁言左右,日后與這位官家相處,恐怕還是盡量恭順一點。

趙孝騫不理會身后數千朝臣的竊竊議論,他獨自邁步走進了太廟,仰頭看著太廟正當中的歷代大宋帝王牌位,以及每位帝王的畫像。

從太祖,太宗,一直走到神宗,以及新掛上的哲宗畫面前。

在哲宗趙煦的畫像前,趙孝騫站定了腳步,深深地凝視著畫像上熟悉的眉眼五官,久久佇立不動。

許久后,趙孝騫垂下眼瞼,低聲嘆道:“對不住啊,我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也要謝謝你,當初若非你刻意留了幾分余地,今日的我恐怕沒那么輕松。”

“你的志向,未來我幫你完成。”

“大宋需要改變,它太糟糕了,但愿在我的人生結束前,我能給大宋歷代帝王送上滿意的結果,讓我無愧于奉享太廟,受后人香火。”

說完趙孝騫朝趙煦的畫像長揖一禮。

群臣在太廟外的廣場上等了很久,禮部尚書張沂急得額頭冒汗,現在的大典儀式有點失控了,這讓張沂很惶恐。

萬一今日在大典儀式上搞出了什么大事,別人不敢怪罪官家,但他這個禮部尚書可是要被問責的。

幾番猶疑后,張沂打算進太廟把趙孝騫請出來,幸好,當他正要進去的時候,趙孝騫自己走出來了。

張沂長松了口氣,望向趙孝騫的眼神幾乎充滿了乞求。

活祖宗,別搞我了好不好?

“官家請移駕大慶殿。”張沂躬身道。

趙孝騫的表情看不出任何端倪,不知道他剛才在太廟里干了什么。

對張沂的乞求,趙孝騫淡淡地點了點頭,邁步向前走去。

大典儀式終于回到了正軌,張沂感激得眼冒淚光。

君臣來到大慶殿,趙孝騫看著面前玉階上那張全新的龍椅,那是古往今來多少諸侯和野心之輩夢寐以求的位置。

今日開始,這個位置卻只屬于他。

向太后在殿內等候,她的位置落在龍椅的一側,此刻的她眼帶笑意看著一步步走向龍椅的趙孝騫,眼神里滿是寵溺。

無論如何,今日這個結果對她來說,已是最好的了。

能在那場變亂中活下來,并且仍然還能端坐太后的位置上,她還有何可求?

龍椅是重新定制的,包括趙孝騫身上的皇帝冕服,頭上戴的帝冠,都是全新的。

曾經被趙佶穿戴過的那一套冕服帝冠,還有被趙佶破壞過的龍椅,趙孝騫堅決不用。

不是他生活多奢靡,不想用二手貨,而是趙孝騫很嫌棄它們曾經被趙佶穿戴過,太晦氣。

趙孝騫邁上玉階,先朝向太后行禮,然后坐上龍椅,面朝群臣。

張沂繼續主持登基大典,群臣山呼,三跪九拜。

接著張沂又拿出一份祭祖宗和先帝的駢文,念完之后群臣再拜。

宮人魚貫入殿,手奉代表帝王儀仗的旌節,如意,金瓜,屏扇等物,各自分列龍椅兩旁,群臣再次三叩九拜。

接著各國使臣入殿,代表大宋鄰國藩屬,跪拜大宋皇帝,送上國書。

鄭春和下階接過國書,轉身回來遞給趙孝騫。

趙孝騫接過國書草草地掃了一眼,其實所謂的國書,都是些陳詞濫調,沒什么好看的,趙孝騫當著群臣的面打開掃一眼,都是為了禮儀。

合上國書,趙孝騫特意看了一眼遼國和西夏的使臣,嗯,不認識,但只看表情和態度的話,還是特別恭敬,尤其是遼國使臣,隨時都保持著半躬身的姿勢,跟鄭春和似的。

前些年的遼國使臣可不是這般恭敬的態度,他們來到大宋后,哪怕見到大宋皇帝,態度也是非常的跋扈張揚,當年那囂張的樣子,跟如今的恭敬模樣簡直兩個媽生的。

張沂的乞求終于還是沒實現,趙孝騫又出幺蛾子了。

將國書遞給身旁的鄭春和,趙孝騫盯著遼國使臣,突然笑道:“遼國可還要我大宋的歲幣嗎?算算日子,你們已有兩三年沒要過了,是忘了嗎?”

登基大典,殺人誅心。

殿內群臣皆驚愕,接著不知是誰噗嗤笑出了聲,然后殿內群臣也跟著笑了起來。

笑聲充滿了濃濃的嘲諷,和一股子說不清道不明的揚眉吐氣。

其中尤以種建中和宗澤的笑聲最大,最無顧忌。

沒錯,這才是我燕云邊軍主帥的熟悉模樣,不僅與遼國交戰殺人如麻,而且說話也能氣死人。

今日大殿上所有人的笑聲,都特么是官家這幾年帶著我們打下來的底氣!

被特意點名的遼國使臣聽著滿殿的笑聲,臉色青白不定,說不清是憤怒還是畏懼。

半晌,遼國使臣才躬身道:“大宋天威,國盛兵強,與我大遼是百年兄弟之邦,談什么歲幣,未免傷了兩國和氣。”

趙孝騫目光又望向西夏使臣,試探問道:“你們也不要歲幣了?”

神宗年間,大宋與西夏有過邊境沖突,雙方各有勝負死傷,勉強算是打成了平局,但遼國強勢插手干預,明顯偏袒西夏,對大宋威脅逼迫,最后大宋不得不也給西夏送上了歲幣。

沒錯,曾經的大宋就是這么沒出息。

今日趙孝騫在登基大典上這一問,又是一句誅心。

殿內群臣的笑聲更大了,就連向來嚴肅的章惇也不由露出幾分笑意。

相比遼國使臣還敢露出些許憤怒之色,西夏使臣無疑更乖巧,他連憤怒之色都不敢表露出來,氣度反而十分從容。

“大宋紹圣二年,宋夏兩國已簽和議,我大夏國愿向大宋稱臣,并永為大宋藩屬,蠻夷藩屬小國,怎敢受宗主上國的歲幣?大宋皇帝陛下說笑了。”

趙孝騫嗯了一聲,突然道:“往年大宋給遼國和西夏的歲幣不少,數目雖不大,可對我大宋來說,終究不是體面的事,此事遼夏兩國或應有個交代……”

“你們口中說什么兄弟之邦,什么宗主上國,可兄弟之間沒有訛詐勒索的道理吧?更別提宗主上國反倒給藩屬國歲幣,簡直是笑話,我大宋的史官都不知如何寫這一段了,兩位使臣,你們說呢?”

兩國使臣心中咯噔一下,頓覺不妙。

他這是要翻后賬,還是找理由對自己的國家動刀兵?

敢于在登基大典上說出這番話,想必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吧?

對于趙孝騫居然能奪位成功,遼夏兩國的國主其實是甚為震驚的,沒想到居然讓他干成了。

可對遼夏兩國來說,趙孝騫當上大宋皇帝,兩國可就不好受了。

他們誰都沒忘記,趙孝騫率大宋精銳王師,把兩國按在地上摩擦碾壓的痛苦回憶。

今日登基大典上,原本使臣只是走個過場,沒想到趙孝騫竟如此急不可待,大典儀式上竟就開始對兩國使臣發難了。

這位年輕的大宋皇帝,心思是真的很難讓人揣度啊!

兩國使臣驚愕,殿內的群臣更驚愕。

大家紛紛望向禮部尚書張沂,用眼神詢問張沂,登基大典的流程里,有這一段兒嗎?

張沂面色蒼白,無聲慘笑。

不知道,別問我,我無辜。

殿內議論聲漸起,群臣驚疑地望向面色平靜的趙孝騫,有些迂腐守舊的官員已面露不虞,正在猶豫要不要出來阻止這位新登基的皇帝。

如此隆重肅穆的登基大典,你卻一副跟人討債的嘴臉,這也太不成體統了,傳出去豈不是鬧笑話?大宋的體面何存?

趙孝騫卻不理會群臣的感受,他并不覺得有什么不妥,相反,登基大典上給各國使臣一個下馬威,洗刷大宋曾經的恥辱,長一長大宋臣民的志氣,卻是有利無弊的。

至于場合什么的,不重要。

任何場合都能討債,這是債主的底氣,債權天授,天經地義。

兩位使臣為難了,臉色也愈發難看。

小心地看了看趙孝騫的臉色,遼國使臣謹慎地道:“不知大宋皇帝陛下需要什么交代?”

趙孝騫淡淡地道:“回去跟你們的國主說,往年大宋送出去的歲幣,一文不少還回來,大家既然要和平相處,以前的舊債就要算清楚。”

“嘴上說什么兄弟之邦,睦鄰友善,但以前卻占了大宋那么多便宜,這就讓我很不舒服了,你們再提什么‘兄弟’,‘宗主’,我會覺得你們在嘲笑我,嘲笑大宋是個大冤種。”

“我這個心結,還要拜托兩國幫忙解開,不然我心里膈應。”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