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三十九章 君臣問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九章 君臣問政

第八百三十九章 君臣問政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8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聰明人懂得進退。

趙孝騫爭位,章惇可以算是出力最大的功臣,二人之間屬于同盟關系。

趙孝騫要的是皇位,章惇要的是新政繼續推行,新黨繼續存在,而他這個宰相,自然也要繼續當下去。

大家都有共同的利益訴求,所以同盟成立。

但同盟歸同盟,章惇想要試探趙孝騫的心理底線,那是另一碼事。

不是說因為同盟我就要讓著你,事事向你妥協。

趙孝騫既然已代入了皇帝這個角色,那么看待章惇的目光就不再是同盟,而是君臣。

你一個臣子,在皇帝面前玩這種心眼兒,你覺得合適嗎?

于是在被趙孝騫含蓄地打了臉后,章惇立馬懂事了。

事實上,他已試探出了趙孝騫的心理底線。

盡管趙孝騫還沒登基即位,可皇權這東西已成了他的逆鱗。

比如冊封功臣名單這件事,其實已算是章惇僭越了。

你一個宰相,當著皇帝的面大肆冊封黨羽,屁股歪得這么徹底,居然還好意思把這份名單拿出來給皇帝看,是在把皇帝當傻子糊弄嗎?

趙孝騫不軟不硬,話里已將這份名單徹底作廢,并且提出了自己覺得應該封賞的人。

值得玩味的是,趙孝騫親自決定封賞的人里,有一大部分是燕云邊軍里的將領。

這無疑是新朝的一個明顯信號,皇帝要漸漸改變大宋重文輕武的國策,慢慢提拔武將和士卒的地位和待遇。

一個怯懦,心虛,沒有自信的帝王,才會如此害怕和提防武將和軍隊。

趙孝騫不害怕,可以說,軍隊是他維護統治的基本盤,未來的歲月里,他還要靠軍隊北伐,滅亡遼夏,完成華夏統一。

不把將士們的心焐熱了,人家肯為你賣命嗎?

這便是趙孝騫決定封賞一大批武將的用意。

別喊什么忠君報國的虛偽口號,當老板的直接上干貨,要么給錢,要么給官職地位。

至于章惇呈上來的冊封名單,趙孝騫終究還是給了他面子,允許他挑十個新黨朝臣出來冊封。

這是純粹的人情,并不是說這十個人對他奪位成功做了多大的貢獻,只是新老板剛上任,給手下的高管一個客氣的見面禮,僅此而已。

此舉既維護了宰相的顏面,同時又敲打了他,恩威并施之下,章惇在散了朝會后才老老實實私下向趙孝騫主動道歉。

趙孝騫仿佛什么都沒發生過似的,一臉的迷茫。

彼此心里有數,這件事過去了,以后仍然可能還會產生矛盾。

因為皇帝和宰相的關系,自古以來十分復雜。

兩者既要互相合作,維護共同的利益,又有明里暗里的爭斗,為了權力,為了黨羽,為了朝局平衡而沖突。

當初趙煦尚在時,也經常與章惇爭吵,二人鬧得面紅耳赤,趙煦幾次生了罷相的念頭,可為了朝局平衡還是忍了下來。

趙孝騫的性格與趙煦不一樣,他外表溫和儒雅,但骨子里卻更強勢,將來即位后,他與章惇的矛盾恐怕會更激烈。

既合作又對立的關系,趙孝騫自然也要維護自己和宰相雙方的體面。

政事堂外,趙孝騫含笑指了指前方的御街,道:“子厚先生可否與我漫步一程?”

章惇會心一笑,道:“臣愿追隨殿下。”

二人一齊從政事堂走向御街,章惇這老貨今日被敲打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脈,他終于懂事了,與趙孝騫并肩而行時,身子自覺地隱隱落后趙孝騫半步,以示尊卑。

趙孝騫對他的表現很滿意。

老貨雖然心眼小,報復心強,對外的人設是嫉惡如仇,百無禁忌,可實際上如果他真是這種性格,怎么可能當上宰相?

強勢鐵血之類的形象,糊弄一下外人就好,皇帝面前就別裝了,都是千年的狐貍,誰不知道誰。

走了一段路,趙孝騫突然問道:“子厚先生覺得,我即位后,當如何治理天下?”

章惇精神一振,神情立馬變得謹慎且凝重,他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以當初參加科舉的認真態度,沉思了許久。

趙孝騫的話不是閑聊,對章惇來說,這是一道考題,考他這個宰相是否合格,是否能長久地當下去,是否能與皇帝的心思和利益訴求保持一致,君臣是否能成為長期的合作伙伴。

簡單一個問題,卻關乎章惇未來的前程,不由得他不小心謹慎。

思考了許久,章惇緩緩道:“臣以為,殿下即位后,首先要解決新政修正的問題,此事關乎天下民生,關乎朝廷國庫稅賦,宜當速決,不宜緩行。”

趙孝騫點點頭,也不做任何評價,表情更是平淡如水,看不出任何端倪。

這下章惇的心情愈發忐忑了,沉默了一會兒后,章惇接著道:“臣知道殿下的志向,是滅掉遼夏,社稷一統,但事有輕重緩急,有些事情迫切想做,可現實并不允許……”

遲疑了一下,章惇道:“這幾年殿下率軍抗擊遼國,雖說每戰皆捷,鼓舞大宋臣民人心,也為大宋開拓了疆土,臣固然為殿下的雄才偉略高興,可是作為宰相,臣不得不提醒殿下……”

“大宋這幾年用兵頻繁,抗擊遼國動輒十萬大軍,還不包括間接輔助的各地廂軍,鄉軍團練,調動的民夫徭役輜重等等,可以說,殿下前方兵馬一動,臣在后方就要支應數十萬人馬的吃喝。”

“大宋國庫歲入過億,這一點不假,可國庫的支出也不能全部給前線的將士,偌大的疆域,每天發生那么多的意外和預訂支出,說實話,如今大宋的國庫,已經快空了。”

趙孝騫的腳步突然一頓,神情終于出現了一絲變化。

實話確實不好聽,但章惇既然開了口,只能硬著頭皮道:“殿下若欲即位后立馬便發起滅遼滅夏之國戰,請恕臣直言,國庫支應不起一場大戰了,如今才五月,等今年的秋賦入庫尚需數月……”

“秋賦入庫后,同樣也支應不起,很多固定的支出其實已經提前預支出去了,一場滅國大戰至少耗時一兩年,國庫拿不出這么多糧食供將士們吃喝。”

趙孝騫微微動容,沉默許久,嘆了口氣道:“看來首先還是要與民休養,讓大宋慢慢恢復和積攢元氣,之后才能發起國戰。”

章惇欣悅長揖道:“殿下能這么想,大宋之幸也,蒼生之幸也。”

趙孝騫瞥了他一眼,道:“別把我當作窮兵黷武的暴君,我做事之前必然要想到后果的,實力允許的話,自然無所顧忌出去浪一浪,實力不允許,就老老實實蟄伏,不給自己惹麻煩。”

章惇笑道:“是這個道理,殿下說得通俗易懂。”

趙孝騫繼續沉默地往前走著,章惇則小心翼翼地跟隨。

良久,趙孝騫又道:“子厚先生,我做事喜歡務實,不喜歡搞那些虛的東西,明白我的意思嗎?”

章惇頓了頓,道:“臣以前不明白,但現在明白了。”

趙孝騫嗯了一聲,道:“既然與民休養,咱們朝堂君臣就踏踏實實地把事情做好,首先解決修正新政條款的問題,這件事牽扯了太多的人和事,還望子厚先生與我齊心協力,咱們勁兒往一處使。”

“登基大典后,我會與政事堂的諸公一同商議新政的修正,另外,還是那句話,朝中一些官員要下放,要深入民間,參與勞作,了解百姓疾苦,再回京述職,把百姓需要的東西真正體現在新政的條款里。”

章惇面露難色,道:“臣個人非常贊同殿下的做法,但此事恐難落實,朝中官員養尊處優,面對百姓時常年高高在上,若讓他們下放到民間,他們多半是不樂意的……”

趙孝騫面色漸冷,道:“這個時候,咱們君臣就該拿出態度了,不愿意下放的官員就地罷免,無論牽扯到汴京的任何權貴功勛,皆不講情面,若有膽敢鬧事,公然違命者,我也不介意殺一儆百。”

“一手握玉璽,一手握刀兵,這才是一國君主該有的模樣。”

“大宋多年積弊,原因就在這些官員身上,科舉皆是寒門取士,憑什么當了官兒就忘本了?”

“子厚先生,你自問這些年推行新政,它真的成功嗎?難道你不覺得新政已成了各方勢力為己謀利,朝堂黨爭的工具?它原本不是為了造福蒼生而存在的嗎?為何變成了今日的模樣?”

一番話如洪鐘大呂,震得章惇腦子嗡嗡作響,冷汗禁不住從額頭滑落。

“臣,臣有罪……”

“不忙著請罪,我說過,我做事務實,無論官員還是新政本身,哪里出了毛病,咱們就掰正哪里,讓一切回到本來應該有的模樣,但這一點需要子厚先生和政事堂的諸公全力配合。”

趙孝騫盯著章惇的眼睛,語氣漸重:“這個時候,所謂的陣營黨系,恩怨什么的先拋到一邊,咱們先做事,事情做好了,做完美了,舊黨也能主動歸到新黨里來,這就是人心所向。”

“子厚先生,新政不能再成為黨系爭斗,牽扯各方利益的工具了,受苦的只能是治下的百姓,當年介甫先生提出變法,耗費畢生的心血,難道就是用來讓你們各方勢力利用和爭斗的嗎?”

“你一直說要繼承介甫先生的遺志,你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可你這幾年的行事,果真是一心推行新政嗎?你捫心自問,是不是同樣也把新政當成了攻擊政敵的武器?”

“這樣下去,所謂的新政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

趙孝騫的話鋒芒畢露,字字誅心,說得很直白。

此時的章惇已是大汗淋漓,身子微微發顫,幾乎快癱軟下去。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