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八百二十八章 收拾善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二十八章 收拾善后

第八百二十八章 收拾善后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2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汴京的混亂結束了。

燕云邊軍徹底掌控了汴京城防和延福宮,輿論風向被迅速撥亂反正,樞密院和殿前司出具了新的調兵公文,嚴令將士各自歸建,若無軍令不得擅出大營。

汴京城防全部交由燕云邊軍接管,城內宵禁三日。

這場混亂很難定義,汴京全城仍在戒嚴,市井坊間的百姓眾說紛紜。

有人說這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謀反,也有人說這是趙佶倒行逆施,成王殿下奉太后懿旨平叛。

坊間的百姓散播著各種捕風捉影的傳聞,越傳越邪乎。

當各種版本的傳聞越來越多,趙孝騫好不容易平息了混亂,但坊間卻因為各種傳聞而變得人心動蕩不安。

那么,接下來必須要善后了。

混亂結束后的當天黃昏,延福宮鐘鼓樓的鐘聲悠然響起。

群臣穿著官服入宮朝會。

這是一次特殊的朝會,是混亂結束后的第一次朝會。

朝野人心動蕩之時,延福宮內卻異常平靜。

被趙佶殺戮的宮人尸首已被搬走,地上的血跡被清洗干凈,皇宮仍如往常般肅穆莊重,每一座宮殿樓閣都在無聲地散發出淡淡的皇權威嚴。

群臣入宮,走在干干凈凈的白玉石板上,空氣中隱隱透著一股淡淡的血腥味,可肉眼所見到的一切卻與往常沒有任何區別。

懷著各異的不安的心情,群臣走入大慶殿。

被趙佶破壞的大慶殿已經恢復,殿內缺了不少擺設,但皇帝的龍椅還是恢復如初。

太后被趙孝騫下令接回了宮,此時的她坐在龍椅旁,臉色有些蒼白,似是驚魂未定。

趙孝騫仍低調地站在朝班內,盡管無數朝臣的眼神情不自禁地瞥向他,趙孝騫仍不為所動。

從昨夜開始發生的變亂,直到今日下午才結束。

雖然沒人宣揚變亂的具體過程,但群臣多少都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他們知道這場叛亂是由燕云邊軍平定的,而指揮平定這場叛亂的主帥,正是成王趙孝騫。

群臣皆住在汴京,親身經歷了這場叛亂后,對平定叛亂的首功之臣趙孝騫,他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愈發重了。

汴京三品以上朝臣大多聚在大慶殿內,也有幾個缺席的,不是他們不想來,而是被今日的兵禍無辜牽連。

這一日汴京城內發生的命案不少,大部分都是不信邪出門觀望的人,其中也包括了那些倒霉的朝臣們。

章惇站在御階下,眼神威嚴地環視殿內,目光在經過趙孝騫時,不自覺地多停留了片刻。

然后章惇神情威嚴,沉聲道:“今日汴京之亂,是有人謀逆,奪取了殿前司的兵權,幸好在成王殿下的帷幄指揮下,叛亂已被平定。”

殿內群臣嘩然。

章惇這番話不是什么開場白,而是直接將今日的汴京之亂定了性。

當著太后和群臣的面,宰相親自定性,也就意味著今日之亂已蓋棺定論了,日后的史書上都必須這么寫。

沒錯,就是謀逆,是叛亂。

正與邪,善與惡,勝利者說了算。

叛亂不止要從軍事上平定,更要在政治上平定,所以,大亂之后朝堂必須迅速對這場混亂定性,更要將朝野的輿論平息下來,把正與邪徹底板上釘釘,永無翻案的可能。

這便是章惇今日召集朝會,開場的第一句話就定性的原因。

或者說,現在的這場朝會,就是為了定性叛亂而舉行的。

朝堂只有站在正義的高地上,接下來清算也好,造勢也好,做起來才更方便。

章惇定性之后,群臣嘩然,殿內竊竊私語。

章惇也不忙著開口,而是靜靜地站著,等到群臣議論得差不多了,才繼續道:“今日之亂,源于趙佶和曾布。”

“曾布犯下滔天大罪,他執迷不悟鐵心支持趙佶,為此不惜以樞密使的身份闖入殿前司。”

“他下令斬殺殿前司都指揮副使韓頌,奪取殿前司兵權,鼓動禁軍將士封閉城門,包圍皇宮,意圖挾持太后,強迫太后應允趙佶重新登基即位。”

章惇頓了頓,繼續道:“所幸燕云邊軍駐扎邊境城外,更幸太后提前收到風聲,在趙佶占領皇宮前,太后出宮暫避。”

“然后太后下懿旨送至成王趙孝騫,令趙孝騫親自統領燕云邊軍攻破汴京金耀門,進城平定趙佶曾布之亂。”

“成王殿下和燕云邊軍不負太后之托,很快破了金耀門,并活擒曾布,拿回殿前司兵權,最后邊軍包圍皇宮,將首惡趙佶拿下,至此,叛亂即平。”

“太后果斷下旨,成王帷幄決勝,方能迅速平定叛亂,大宋國都未曾造成嚴重的損害,汴京臣民并無死傷,此乃大幸也。”

說完章惇轉了個身,面朝趙孝騫躬身長揖一禮,肅然道:“老夫代汴京朝官和百姓,多謝成王殿下危急之時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殿下此次平定叛亂,功在社稷,青史流芳。”

朝臣聞言又是一片嘩然。

今日朝會上,章惇說的每句話都有目的。

首先是給事件定性,然后再給人物定性,兩個定性,整件事的是非黑白,人物忠奸已然鐵板釘釘。

章惇說完后,人群里有人發出不滿的怒哼,顯然并不贊同章惇的說法。

這些人大多是舊黨官員,他們倒也不是掌握了反轉的證據,純粹是黨系之爭。

敵人贊同的,我們一定要反對,就這么簡單。

再說這場叛亂的背后,也代表著各方利益的重新洗牌,舊黨官員在朝堂上生存本就艱難,現在章惇首先定了性,就意味著新黨與參與平叛的人在背后已然重新分配了利益。

而一直被章惇刻意排除在外的舊黨,在這次叛亂里自然是什么都沒得到,反而可能會失去更多,以后舊黨在朝堂生存將愈發艱難。

聽到人群里不滿的怒哼,章惇一點也不慣著他們,轉身面朝群臣冷著臉道:“誰若有異議,自己站出來,莫做藏頭露尾見不得人的事。”

朝班里沒人吱聲。

反對歸反對,那是站在舊黨這個集體的立場上,但若是讓他們單獨站出來承受章惇和新黨的撕咬,基本沒人有這般膽魄。

大殿內沉寂許久,向太后終于開口了。

“章相公所言屬實,沒有半句虛言,本宮可為章相公作證。今日汴京之亂,成王和燕云邊軍平叛之功青日可鑒,并無虛假,汴京臣民皆親眼所見,諸公若有異議,便請查實后上奏。”

有了向太后的親自背書,舊黨官員們更不敢吱聲了。

顯然,今日平叛一事已然坐實,斷無更易。

向太后望向趙孝騫,道:“成王,今日之亂全因成王和燕云邊軍方平定,接下來朝堂當如何處置善后,成王不妨暢言。”

殿內又是一陣寂靜。

太后這話很明顯是在抬捧趙孝騫,樹立威信也好,營造聲勢也好,總之,信號很強烈。

趙孝騫站出朝班,神情不卑不亢,朝太后行了一禮后,緩緩道:“臣以為,政事堂和樞密院以及開封府應馬上頒下安民告示,事不必忌諱隱瞞,前因后果說清楚,以消坊間百姓之憂,收攏安撫民心。”

“此次趙佶叛亂,汴京坊間有百姓傷亡者,朝廷應撥重金撫恤,開封府妥善安排死者喪葬之事,殿前司和燕云邊軍將士傷亡者,朝廷亦應重金撫恤,以示天家和朝廷之恩德。”

“另,京畿及大宋各地官府,也應該馬上送去邸報,將汴京之亂詳細述之,嚴令各地官府控制民間輿論風向,若有散播恐慌污蔑謠言者,嚴懲重罰,以儆效尤。”

“趙佶和曾布的黨羽,亦應嚴查到底,但凡與今日之亂有牽連者,朝廷絕不姑息,必須揪出來嚴懲。”

“汴京殿前司及上三軍將士以安撫示恩為主,立威為輔,朝廷只懲首惡,從者不究。國庫撥出錢款,當月發放殿前司和燕云邊軍,以示獎賞和安撫,如此,諸事可定矣。”

一番話有理有據,趙孝騫說完后,群臣紛紛點頭贊許。

無論新黨還是舊黨,終究都是大宋的臣子,出了事還是要站在公正的立場上解決,而不是處處互相唱反調。

趙孝騫的這番話無懈可擊,新黨和舊黨都沒理由不贊同。

向太后含笑道:“不愧是天縱英才的成王,雖然年輕,但處事卻十分周全老道,難怪能為朝廷立下偌大的功勞。”

說著向太后環視殿內,悠悠地道:“諸公,成王所言,可妥否?”

群臣沉默一陣后,紛紛躬身道:“臣無異議。”

太后點頭:“既然大家都無異議,政事堂便正式發下文書,照成王所言辦理。”

舊黨人群中,中書侍郎蘇轍突然站了出來,沉聲道:“太后,不知首惡趙佶和曾布二人當如何處置?”

太后眸光一閃,一言不發地再次望向趙孝騫。

趙孝騫還沒說話,章惇卻站了出來,眼中兇光閃爍。

“奪取殿前司兵權,妄圖挾持太后,放任禁軍宮闈殺戮宮人,搶掠財物,毀壞宮中裝飾陳設……等等!諸多罪狀,罄竹難書,臣以為,趙佶和曾布二人,當斬!”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