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五百四十八章 出征在即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八章 出征在即

第五百四十八章 出征在即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23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戰事突發,事實上宋遼雙方都存在戰略誤判。

大宋認為遼國剛經歷了兩次戰敗,八萬遼軍被殲,對遼國是沉重的打擊,一兩年內應該沒有能力再次挑起戰爭。

而遼國君臣,則認為趙孝騫被罷官,對遼國來說是天賜良機,大宋在內訂中消耗實力,罷免趙孝騫便是自毀長城,遼國收復失地的機會來了。

于是在兩國同時的誤判中,這場意外的戰爭來臨了。

雙方都有些倉促地備戰應戰,遼國在緊急調動舉國兵馬的同時,大宋的君臣也忙著商議戰略戰術。

當然,無可否認,這次的誤判趙孝騫也有一定的責任。

他誤判了形勢,主要是因為他誤判了自己的對宋遼兩國的重要性。

可以說,這場意外來臨的戰爭,導火線就是趙孝騫本人。

他的去與留,他的寵與辱,直接決定了這場戰爭起與息。

直到趙孝騫然聽說耶律洪基因為他的罷官而發起此戰,這才知道自己居然如此重要。

顯然,他還是太不自信了,如果他有每日三省吾身的習慣,明日起床后一定要問自己一句,「吾是不是太不給自己臉了?」

「罷了,朕早知子安懶散的性子,責怪你沒有意義———」趙煦嘆了口氣,又道:「現在汴京上三軍挑選的兵馬里,能馬上出征的人數有多少?」

趙孝騫想了想,道:「大約三萬人左右,臣巡視過汴京諸營,挑選出來的三萬兵馬已裝備了火器,并且操練陣列和火器使用已有數月之久,能夠直接上戰場殺敵。」

趙煦沉吟片刻,道:「三萬人,再加上駐軍拒馬河的三萬龍衛營,我大宋共計六萬兵馬,可擋遼軍否?」

趙孝騫點頭:「戰術無誤的話,可擋。」

趙煦嘆了口氣:「還是太倉促了,遼帝就這麼沉不住氣嗎?」

一旁的章驚微笑道:「遼帝興許是害怕郡王殿下被重新起復,對他們來說,

遼國收復失地的機會或許一瞬即逝,必須馬上抓緊。」

趙煦沉默半響,突然看著趙孝騫笑了起來,笑容里有些得意,有些自豪,也有些慶幸。

「耶律洪基錯判了子安,也錯判了朕,哈哈!他以為朕昏庸糊涂,猜忌功臣,他以為抓住了機會,沒想到吧,看似是機會,實則是個大坑!」

趙孝騫起身朝他長揖一禮:「官家圣明,善待功臣,天下遂安,群丑難遙。」

趙煦坐直了身子,正色道:「當著諸公的面,朕這便下旨,即令河間郡王趙孝騫,官復簽書樞密院事,河北西路經略安撫使,知真定府,節制河北西路轄下兵馬,主師抗擊遼軍一切事宜,可授臨機決斷之權,先戰后奏之權,兩日后率汴京三萬兵馬北上。」

趙孝騫神情一凜,雙膝跪拜:「臣愿為社稷效死。」

趙煦點了點頭,扶起了他,語氣加重道:「朕的北疆,便托付子安了。」

「臣必不負官家,除非戰死沙場。」

「胚!還沒出征,莫說不吉利的話,好好活著,縱是敗了,朕也希望你無恙平安歸來,你我還年輕,有失敗的資本。」趙煦含笑道。

說著趙煦又望向章驚和曾布,道:「政事堂和樞密院也要配合起來,后勤輻重,糧草軍械,戰馬甲胄等諸多方面,全力支持子安,莫給前方的將士們拖后腿,此戰關乎大宋國運,愿諸君協力,一戰定乾坤!」

章驚和曾布也起身行禮:「臣領旨。定全力支持郡王殿下,免三軍將士后顧之憂。」

趙孝騫上前一步,垂頭道:「臣再請旨,請官家選任河北西路經略安撫副使,隨臣一同出征。」

在座諸臣皆有些然,紛紛注視趙孝騫,見他神情平靜,眼神清澈,章驚和安燾互視一眼,方才有幾分隱憂之色的臉上,突然間釋然,眼中露出欣慰的笑意。

趙煦倒是并不意外,這是他與趙孝騫私下說好的事。

沉吟半響,趙煦的目光突然落在許將身上。

許將是嘉佑八年的科考狀元郎,官路可謂平步青云,從翰林編撰,到外派地方,后來遼國陳兵二十萬進犯代州,許將出使遼國,據理力爭,迫使遼國退兵,

后來出任吏部尚書,又遷中書侍郎。

今年初,許將從政事堂遷樞密院副使,是樞密院的二號人物,位在趙孝騫之上。

無論學歷,履歷,個人功績,許將都非常完美,而且根正苗紅,是典型的大宋忠臣。

這樣的人,出任河北西路經略安撫副使,輔佐趙孝騫抗擊遼國,實在太合適了。

見趙煦的目光落在許將身上,趙孝騫也露出了微笑。

他對許將的印象不差,雖然只打過兩次交道,可許將溫潤君子的形象還是贏得了趙孝騫的好感,有他當副使,至少不會給自己添堵。

心中不由對趙煦愈發感激,顯然趙煦是個知利害的帝王,他深知抗擊遼國關乎國運興衰,如此重要的時刻,千萬不要給主帥找麻煩,許將這個人選簡直是完美無瑕,再合適不過了。

而且樞密院二號人物當經略安撫副使,滿朝文武也無話可說,朝堂上應該沒人再議論什麼宗親兵權過大,后患無窮之類的屁話了。

趙煦微笑看著許將,道:「沖元先生,朕欲任先生為河北西路經略安撫副使,輔佐趙子安抗遼,先生意下如何?

許將愣了一下,沒想到趙煦竟然會選中他,半響,許將起身長揖:「官家所遣,臣愿使之。」

趙煦很滿意他的回答,然后環視諸臣:「諸位先生可有異議?」

章驚曾布等人紛紛贊許:「臣無異議。」

趙煦笑道:「那就這樣決定了,愿子安和沖元先生合力無間,共擊敵寇。」

趙孝騫朝許將拱了拱手,笑道:「與沖元先生同僚共事,臣之幸也,日后還請沖元先生多多照顧指教,發發發發發!」

許將老臉一僵,指了指他:「你這———」

許將是胡建人,大約趙孝騫的笑聲勾起了他久違的鄉愁。

在座眾人都笑了起來,趙煦扭頭瞪了趙孝騫一眼,道:「沖元先生德高望重,子安切莫無禮!」

許將也沒法反擊,畢竟當著趙煦的面,總不能用中原方言罵他「打死你個鱉孫兒—.

君臣議定后,當即便各自散去。

章懷和曾布出宮后匆匆回到政事堂和樞密院,開始籌備糧草軍械等后勤。

兩日后大軍就要出征,這兩日里只能籌備少部分的后勤輻重,后面的任務還很繁重,首先要徵調開封府附近的糧倉,優先供應趙孝騫所部大軍,火器監和兵部庫房的軍械也要全部拿出來。

趙孝騫回到楚王府,先進后院書房見了趙顥,告訴他自己馬上要出征了。

趙顥神情證松,有些失落,有些不舍。

但終究還是灑脫一笑,囑咐趙孝騫安心抗擊遼軍,汴京有趙顥在,朝野任何風浪都能為他平定。

回到自己的院子,趙孝騫不得不告訴狄瑩三女,自己又要出征的消息。

三女驚半響,她們不像趙顥那般會隱藏情緒,當即便哭了起來。

安慰她們許久后,狄瑩平復情緒,突然道:「官人,妾身的父親昨日托了話過來,想請官人幫個忙—

趙孝騫當即笑道:「老丈人需要幫忙,沒二話,他要什麼你給便是了。」

狄瑩嚴肅地道:「不,父親的忙需要官人答應。」

趙孝騫好奇道:「他要什麼?」

狄瑩猶豫了一下,低聲道:「父親想隨官人出征抗遼。」

趙孝騫愣住了。

狄瑩的父親狄咨,如今官拜班直西上閣門副使,官名有點繞口,用通俗的話來說,大約屬于大內禁軍副統領之類的官職,算是武將。

狄咨是名將狄青的次子,他可不是庸碌之輩,真實的史書上對狄諮此人交代不多,但也有過定論,「數有戰功」。

一個有戰功的武將,為何史書上對他的記錄如此少?

原因自然是因為狄青。

畢竟狄青這個人對大宋天家來說有點敏感了,曾經的常勝將軍,終究被帝王猜忌,后來的歷代帝王也有點忌諱,這種帝王的忌諱影響了整個狄家后代子孫。

如今狄諮是趙孝騫的老丈人,年紀不過四十多歲,正是一個武將人生的黃金年齡,他有奮發進取之心當然不是壞事。

但趙孝騫還是久久沒說話。

這事兒趙孝騫拍板容易,可趙煦那里卻不知如何開口,他更不清楚趙煦是否還忌諱狄家后人。

見趙孝騫神情猶豫,狄瑩失落地一笑,道:「罷了,妾身不能讓官人為難,

這就回了父親吧。官人安心抗敵,莫把此事放在心上。」

趙孝騫搖搖頭,道:「官家非猜忌之人,他連我這個宗親兄弟都敢重用,狄家的事,也該揭過去了。」

想了想,趙孝騫進了書房,親筆寫下一道奏疏,令人送去延福宮。

兩個時辰后,宮里來了人,帶來了趙煦的親筆批示。

批示只有一個字,「允」。

趙孝騫心中一定,笑著將趙煦的批示給狄瑩看。

「離出征還有兩日,明日上午,我陪夫人回一趟娘家,拜會老丈人。」

狄瑩欣喜若狂,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眼波柔意流轉。

「官人對妾身和娘家這般恩重,妾身———真不知如何報答官人才好。」

趙孝騫精神一振,說到報答,他可就不困了。

他是那種施恩不圖報的人嗎?

當然不是。

「夫人稍候,為夫這就去找春宮圖冊來,你的報答姿勢全畫在圖冊上———」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