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穩重點第四百二十七章 意外決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世子穩重點 >>世子穩重點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二十七章 意外決戰

第四百二十七章 意外決戰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16日  作者:賊眉鼠眼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賊眉鼠眼 | 世子穩重點 
意外的決戰提前到來。

這場仗,敵我雙方都很懵逼,根本不知原因。

唯一知情的,大概只有耶律淳了。

他知道自己在干什麼,更清楚自己已別無選擇。

如果說宋遼之戰,遼軍戰敗的話,耶律淳或許會擔責任,被貶官甚至是下獄,那麼如果皇太孫有三長兩短,耶律淳的下場就不是貶官下獄那麼簡單了。

一國儲君,隨軍出去打個仗,居然把人弄丟了,而且落到了宋軍手里,猜猜耶律洪基會是什麼反應?

主帥不知情?皇太孫擅自行動?

呵呵,耶律洪基會跟你講這些道理?

不管耶律淳是怎樣的無辜,這個鍋他都背定了。

一軍主師是什麼概念?真以為是坐在師帳威風八面發號施令那麼簡單?

軍中上下,好的壞的,丟人的露臉的,全都是主師責任制,不管你知不知情,不管你多無辜,當了主帥就要負這個責,出了事也一定是主帥擔責。

四萬大軍發瘋似的進攻宋軍,久經戰陣的耶律淳難道不知這是兵家大忌?

可他沒有別的選擇了,耶律延禧大概率已落到宋軍手里,在宋軍還沒反應過來以前,唯一亡羊補牢的辦法,就是馬上從宋軍手里把耶律延禧奪回來,再把這件事壓下去。

耶律延禧回來后當做無事發生,那麼一切后果都還在可控的范圍內,耶律淳也能最大限度地自保。

如果救不回來,耶律延禧是什麼下場不重要,耶律淳的下場一定比死還難受,家族,官爵,名利,大半生奮斗得來的一切都將灰飛煙滅,整個家族都會被他拖累,淪為庶民。

這就是耶律淳為何發瘋似的進攻宋軍的原因。

與其說四萬遼軍發起總攻,不如說是耶律淳個人的臨死瘋狂反撲,同歸于盡的打法。

皇太孫救不回來,我活不成的同時,所有人都別想好。

而此時的宋軍,從趙孝騫到種建中張嶸折可適,再到普通的將士,對遼軍瘋狂的舉動都有點懵。

龍衛營三萬將士腦子里統一的想法就是,到底是誰捅了馬蜂窩,為何遼軍一副氣急敗壞跟人拼命的架勢?

不可理解啊,一個月兵餉才幾文錢,你們玩什麼命呀。

此時龍衛營主力兩萬兵馬,距離張嶸折可適所部伏擊地點大約二十來里,大營的戰馬全用上,戰馬不夠的跑步急行軍。

遼軍氣急敗壞撲向張折可適所部的同時,宋軍也氣急敗壞朝張折可適所部馳援。

雙方都氣急敗壞,又不知為何氣急敗壞,這仗打了個稀里糊涂。

這場意外之戰,戰云卷集的風暴中心,莫名集中在張嶸和折可適所部的伏擊地點,更準確的說,集中在邵靖和馮晟這支五千人的廂軍身上。

一個時辰內,趙孝騫領著龍衛營兩萬兵馬沒命地朝張嶸折可適疾馳。

與此同時,四萬遼軍也鋪天蓋地壓到了張和折可適伏擊圈的附近。

雙方斥候都發現了彼此的行蹤,兩軍尚未開戰,斥候已開始交手。

這種情況下,張嶸和折可適已經明白,伏擊沒有意義了,行蹤都被對方發現了,只能明刀明槍正面對決。

于是張和折可適下令列陣,在這片積雪未融的平原上,一萬龍衛營將士直面四萬遼軍。

同時,四萬遼軍殺到,也開始列陣。

曠野平原,春寒料峭,五萬兵馬安靜地對峙。

平原上風聲呼嘯,一片肅殺,戰馬仿佛感受到這風雨欲來的壓抑,不安地原地踏動馬蹄。

張嶸和折可適靜靜地注視著遠處兩里外烏決決黑壓壓的遼軍,臉色分外凝重。

四萬人馬是什麼概念?

不是影視劇里幾百人松松垮垮的站成一片,事實上真正的四萬兵馬,現場給人的感受絕不一樣。

那是一種一眼望不到邊的黑壓壓的甲胄,戰馬,以及嚴密布成各種方形陣列的兵種,四萬人若整齊地邁出一步,都能引起附近的小型地震。

張和折可適此刻面對的,就是這片一眼望不到邊的遼軍。

但凡膽子小一點,僅只看敵軍的規模和氣勢,都會被這壓抑室息的肅殺氣氛嚇背過氣去。

一點不夸張,除了古人,沒人知道面對數萬人是怎樣的感受。

張折可適魔下的一萬龍衛營將士也有些膽顫,他們是大宋的精銳,可他們終究經歷的戰陣不多。

曾經在西夏時突入腹地,克破都城,也都是臨時的遭遇戰,小規模的伏擊戰突襲戰,根本沒有經歷過數萬人的對決,

此時此刻,一萬龍衛營將士面對四萬遼軍,說不害怕是不可能的,畢竟宋軍軟弱的性格不可能在短短一兩年內扭轉。

可是盡管害怕,龍衛營將士仍咬著牙,一聲不地列好陣勢。

害怕,但不能退,更不能逃。

不知何時開始,龍衛營將士已有了軍人的榮譽感,他們只知道后退一步很丟人,以后不好意思待在龍衛營了。

說不清是誰賦予了他們這種榮譽感,至于原因,也分不清是趙孝騫個人的魅力,又或者是龍衛營前所未有的巨大利益所驅。

總之,這支一萬人的兵馬面對四萬遼軍時,竟沒有一人逃跑后退。

張和折可適互相對視一眼,凝重的表情突然閃過一抹笑意。

遇強而不潰,已夠資格稱得上「精銳」二字了。

「兄弟們不要慌,相信你們的將領,相信你們手中的燧發槍!」張碟舉起刀膛目大喝道:「千軍萬馬,燧發槍前皆成亡魂!」

一聲鼓喝,仿佛給一萬將士打上了一劑強心針,將士們原本有些頹然的士氣,瞬間高漲起來。

「殺一一!」龍衛營將士齊喝。

一萬人竟吼出了十萬兵馬的氣勢,戰場上的空氣都仿佛凝固下來,一群燕雀驚慌地撲扇著翅膀四下飛散,初春的寒風中,殺意愈發凝實。

是啊,無論遇到任何強敵,只要相信手中的燧發槍就足夠了。

龍衛營不僅能打順風仗,眼前的逆風局照樣拿捏!

前方遼軍陣內,戰鼓突然擂響,一聲又一聲,急促的節奏令敵我雙方的心跳陡然加速。

與此同時,遼軍前鋒列好陣的近一萬騎兵隨著戰鼓聲緩緩動了。

騎兵先是緩慢前行,然后開始打馬加速,令人稱奇的是,無論快或慢,遼軍騎兵的陣型絲毫未亂,從戰場上方看去,一萬騎兵如同一柄長長的利箭,迅猛地插向龍衛營的中軍。

遼軍騎兵發起沖鋒的同時,張嶸也高舉起了手,厲聲道:「列陣準備!第一排聽我號令!」

一萬龍衛營最大的倚仗便是手中的燧發槍,此時也不擺什麼花里胡哨的陣型,按照以前的操練典冊迅速擺成了四橫排,其中第一排已裝藥填彈蹲下,平端隧發槍,靜靜地瞄準了正在疾馳接近的遼軍騎兵。

此時的遼騎距離龍衛營前陣只有一里,半里,八百步,五百步—————

張的眼睛死死盯著遼騎的距離,心中默默計算著燧發槍的射程。

直到三百步附近,張嶸果斷地大吼:「第一排,放!」

一陣轟然巨響,策馬飛馳的遼騎紛紛栽落馬下,眨眼間被后面的袍澤戰馬踐踏成肉泥,同時人和馬的巨大體型,也給后面的遼騎造成了障礙,許多遼騎被絆倒,接著被踩成肉泥。

第一輪齊射,中彈的,絆倒的,沖鋒的一萬遼騎竟然損員三分之一。

遼騎忽視了地上被踐踏的袍澤,仍然繼續沖鋒,然而緊接著,龍衛營第二輪齊射接鍾而至。

隨著一陣槍響,又有上千遼騎倒地,第三輪齊射又至··

遼軍中軍,耶律淳騎在馬上,面無表情地盯著遼騎的沖鋒,宋軍的齊射,以及己方騎兵慘烈的傷亡。

作為主帥,耶律淳的臉上沒有任何表情,但此刻他的心中卻震驚萬分,一雙瞳孔陡然放大,又縮小如針。

這.·.就是宋軍的火器麼?

今日此刻,是耶律淳第一次親眼見識宋軍火器之威,果然如當初蕭光敬等遼國使臣所奏述,名不虛傳。

無敵于天下的遼軍,在這種數百步內就能取人性命的火器面前,如同毫無反抗能力的嬰兒一般。

一萬騎兵派出去沖鋒,犧牲已近半了,可還未沖進宋軍前陣,剩下尚有一百多步的距離。

這短短的一百多步,足夠宋軍火器再齊射三輪了。

三輪齊射后,縱是遼騎沖進了宋軍前陣,活下來的人還剩多少?縱是沖到宋軍陣前還有什麼意義?能改變什麼結果?

此時的耶律淳,眼神不覺已浮起了幾分敬畏,以及幾許不甘,幾許失落。

那是對一個時代結束的緬懷和掙扎。

僅僅一次沖鋒,耶律淳已深刻意識到,屬于遼軍無敵的時代已經悄然落幕了。

宋國,已有了崛起的實力和底氣。

事前他久久不愿與宋軍正面決戰,總覺得沒有把握,事實證明,他的預感是對的。

前面對陣的僅只是宋軍的一萬兵馬,遼軍已有不敵之勢。

耶律淳更清楚,宋軍三萬龍衛營將士全都裝備了火器,如果四萬遼軍今日面對的是三萬支火器,恐怕開戰即已注定了敗局。

若不是耶律延禧,耶律淳本來尚有幾分把握的,從上京調來的援兵中,有他期待的克制宋軍火器的殺手。

可惜·—·

一個人,改變了一場戰爭的結果。


上一章  |  世子穩重點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