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記錄
第214章
大宋五千兵馬,深入西夏腹地,到處禍禍村莊部落,還把西夏十二軍司之一的和南軍司滅了個乾凈,一把火全燒了,等于將這個軍司徹底除名。
對大宋的將士來說,或許只是順手的事,反正土地不是自己的,
房子也不是自己的,搶完了殺完了,當然一把火燒了,不然留著讓敵人恢復建制嗎?
但趙孝騫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禍禍西夏村莊部落的這幾日,西夏朝堂卻被他這支偏師攪得天翻地覆。
和南軍司被全殲后,消息很快便傳到了都城興慶府,此時的梁太后還在前方領軍親征,跟章所率的宋軍較勁。
梁太后把持朝政,幼主李乾順做不了主,于是消息又從興慶城傳到了大宋境內的洪州,此時的三十萬西夏軍已占領了洪州,梁太后原本得意洋洋,在西夏軍諸將的吹捧下漸漸迷失了自我。
聽到和南軍司被滅的消息,梁太后大驚之下,接著勃然大怒,二話不說下令西涼府,馬上出兵將趙孝騫這支偏師殲滅。
這是一把插入腹部的尖刀,必須要將它拔了。
至于軍報里說宋軍有一種神奇的火器,數百步外便可斃敵,梁太后并不太相信。
以她的認知,世上不可能出現如此神奇的兵器,否則宋國早就滅了西夏無數次,何必每年還忍氣吞聲給西夏和遼國送歲幣。
所謂的神奇兵器,定是下面的官員為了推卸失地的責任,故意渲染夸大宋軍的戰力。
無論軍報里的這支宋軍多麼強大,西夏必須將它殲滅,這是梁太后給西涼府下的死命令。
于是,西涼府兵馬盡出,跟在宋軍屁股后面轉悠,找了好幾天,
今日終于發現了宋軍的蹤跡,急忙撲了上來。
此時的西涼府,其實也是有苦難言。
梁太后起兵三十萬,已然抽調了國中大部分兵力,如今西涼府的守軍已不足一萬,為了殲滅這支深入腹地的宋軍,西涼府兵馬盡出,
留在城池里駐守的,僅僅只剩三千人馬了,
五千西夏軍,對陣五千宋軍,若換了以前的戰爭,基本是沒有懸念的,宋軍戰力之弱,早已天下聞名。
但今日·——·
大人,時代變了啊!
簡陋的帳篷內,聽到五千西夏軍撲來的消息,趙孝騫并不著急。
對五千火槍兵的戰力,他早已有過估測,
敵軍一萬人以下,基本是可以碾壓的,不要懷疑熱兵器對冷兵器的降維打擊,為何說熱兵器開啟了人類的新文明,「新文明」這個詞兒可不是隨便說的,它有這個實力。
一萬人以上的騎隊沖鋒,五千火槍兵對陣的話或許便有點吃力了。
但如果己方有騎兵側翼壓陣,弓弩刀盾為輔的話,對陣兩萬敵軍其實也是可以獲勝的。
這便是趙孝騫對火槍兵戰力的估測,這個結果八九不離十。
所以,五千西夏軍撲過來,有何可懼?
「傳令種建中,正面迎敵便是,我就不親自上陣了,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練兵操典上都寫著呢。」趙孝騫擦了一把大鼻涕懶洋洋地道。
好像風寒有點嚴重了,等會兒弄一鍋姜湯,再撒點胡椒,喝了以后裹住被子發發汗。
我這嬌柔易碎的玻璃圣體啊——
帳篷外,隆隆的鼓聲擂響,急促的節奏震得腳下的地皮都在微微發顫。
大軍緊急集結,五千將士挎著燧發槍,匆匆從營帳內出來列隊。
趙孝騫對外面的動靜并不關心,因為信心充足,所以無所憂慮。
篝火上的水已燒開,咕嚕嚕地冒泡兒倒了一杯水,吹了幾下,小口小口地啜吸,每一口都燙得直咧嘴,但一股暖意卻從胃部散發開來,很舒服。
一杯水喝完,后背微微有了汗意,趙孝騫趕緊將被子裹緊,倒頭就睡。
帳篷外,隆隆的馬蹄聲過后,便是熟悉的一陣陣槍聲,人嘶馬叫,不久之后,便聽到將士們震天的歡呼聲。
又一次勝利,毫無懸念。
趙孝騫迷迷糊糊地睡著了,睡夢中皺著眉,頭有點發燙,身上卻有點冷,不自覺地將被子裹得更緊了。
西涼府的五千西夏軍,露頭就被秒了。
正如趙孝騫預料的那樣,五千火槍兵對陣五千手執冷兵器的騎兵,基本是碾壓。
西夏軍剛發起沖鋒,志得意滿地以為能平推宋軍時,現實狠狠給了他們在人世間的最后一記響亮的耳光,
一輪輪齊射下來,沖到宋軍陣前一百步的西夏軍寥寥無幾,沒等他們舉起刀,最后一輪齊射,所有敵軍被放翻。
然后就是索然無味的打掃戰場,補刀敵軍,搜斂敵人尸首上的財物等等。
此戰,宋軍又得到了近三千匹戰馬,以及豐厚的糧草。
種建中興高采烈地沖進營帳報捷,趙孝騫卻睡得迷迷糊糊,仿佛外面天塌地陷也引不起他的興趣。
只是淡淡地下了一道軍令,明日一早,大軍拔營。
目標:西涼城南面外二十里扎營。
全殲這五千騎兵后,趙孝騫更篤定西涼府城守軍空虛,大概率是無法再次組織兵力反擊了。
那麼,接下來看宋軍能不能找到機會,攻占西涼城。
如果能攻占的話,對西夏不于天塌了般的壞消息,對梁太后摩下的三十萬大軍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
而且攻占西涼城后,梁太后也必須做出戰略調整了,如果她還執意維持戰略攻勢,那麼這傻娘們兒徹底沒救了。
宋夏之戰的這盤棋,至此全盤皆活,主動權便落到趙孝騫的手上腦子燒得迷迷糊糊,居然能想得如此縝密周全,趙孝騫閉看眼躺在簡易的床榻上,默默在被褥上給自己寫下一個「服」字。
忍不住懷疑沐京朝野對自己評價,其實非常客觀。
自己果然是天縱之才,五百年才出一個的那種。
西夏和南軍司三千兵馬被趙孝騫所部龍衛營全殲的消息,數日后快馬傳到了汴京城。
飛騎入京,風馳電。
騎士背后的紅翎黑匣,意味著緊急軍情遞報,官兵平民必須避讓,否則必究死罪。
騎士入京后未下馬,而是策馬直奔延福宮,這是緊急軍情傳遞者的特權,天大地大,不如軍情重大。
但這一次,這位龍衛營所屬的騎士卻選擇了高調入城。
剛進城門,騎士便高高舉起黑匣,一邊策馬狂奔,一邊奮力大呼。
「報一一前線大捷!前線大捷!環慶路經略安撫副使趙孝騫率部殲毀西夏和南軍司!我軍無一傷亡!」
一路跑,一路吼,騎士的高調宣傳,頓時引發汴京震動。
官員百姓紛紛出門走到街上,驚疑地向陌生的路人打聽消息。
確定了消息后,人們頓時欣喜若狂,激動地奔走相告。
繁華的汴京城,因為這一道捷報而陷入了狂喜之中,據說當日汴京城內徹夜狂歡,街頭巷尾酒樓酒肆賣出去的酒,比平日足足多了數倍。
大喜之日,宜當一醉。
對大宋來說,這道捷報太陌生,人們等得太久了。
他們足足等了兩代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