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第二百六十章:準備辭職,老熟人越來越少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六十章:準備辭職,老熟人越來越少了

第二百六十章:準備辭職,老熟人越來越少了


更新時間:2024年12月05日  作者:快穿狂魔  分類: 言情 | 科幻空間 | 時空穿梭 | 快穿狂魔 |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 
等高考成績出爐。

報完志愿,很多錄取通知書下發下去之后,就有一些與冒名頂替相關的情況被人揭露出來,并且上了著名報刊。

接著又有嚴查社論刊發。

再加上很多與高蕓有聯系的教授以及那些教授的朋友們聯名上書,教育部門迅速下達了新的指示,也就是各大高校在開學之后,要進行一次摸底考試。

以避免有冒名頂替的。

此外就是對學生信息,學生信息與本人是否對得上,也得進行詳細核實。

十全十美可能難以做到。

但已經盡量保證公平了!

因為此事,高蕓得到了不少人的夸贊,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很多正直的高校教授,以及許多未來大學生的好感。

要知道,這時候的大學生跟幾十年后水的一塌糊涂的大學生含金量,可謂是天壤之別,此時得到他們的好感,對高蕓未來發展,肯定是有不少好處的。

不過高蕓也沒太高調,做完這件事就再次沉寂下來,專心搞生產和發展。

或者說專心搞電子機械。

食品廠以及其他那些廠,高蕓早就已經甩手,讓那些廠的廠長自己搞了。

因為這時候,國內很多集體產業包括國有企業,本身生存就已經相當困難了。所以高蕓很快就調整生產,將九成以上的生產線全部都轉向生產出口商品上,只留一成生產線,生產些物美價廉的東西在本地售賣,沒辦法,要是跟國內那些廠競爭,還不得把他們都逼死。

雖然很多廠未來都是死路一條,但人家大多數好歹能茍延殘喘個十幾二十年,到九十年代才開始大批量的倒掉。

現在就把人都逼死,不合適。

其他地方也不可能允許她這么干。

只有老老實實的賺外匯最安全,阻力較小的同時,也不怎么得罪其他人。報志愿的時候,高天養其實有想過要不要去大城市,或者說去首都大學。

好歹見見世面嘛!

過去二十幾年出縣城的機會都少。

但他思慮權衡再三后,終究選擇了放棄,還是報了本省新建的學校,過程高蕓并沒有去插手干預,完全是他自己的選擇,主要是他對自己的總分數不大自信,擔心報考幾大名校成績會不夠。

報考相對普通些的學校的話,師資力量可能還沒他們本省新建的山河大學強,再加上這邊大豆研究快出成果了。

反正想見世面又不是非得去上學。

也可以去領獎,或者去旅游啥的。

所以在糾結了一個晚上后,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報考本地新建的山河大學。

不僅是他,很多知青都有糾結。

甚至不少本地非知青也有糾結。

畢竟山河大學等本地大學再怎么說師資力量雄厚,那也終究是新建的,沒人家名氣大,基本無人知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么野雞大學呢,哪有直接報名校來的好。更別說有些知青又沒跟家里決裂,如果有可能的話,當然還是想要回家,或者說報考自家附近的學校。

乃至需要聽家里父母長輩的意見。

所以最后實際來講,還是有很大一批知青并沒有報山河大學等本省大學。

但也無所謂,畢竟總不能強留。

俗話說的好,閨女大了不可留,留來留去留成仇,這些個知青們又何嘗不是呢,人家想要走,還是得讓人走啊。

同時因為新成立的那些大學,高蕓只是起到了個倡議成立的作用,其他諸如校長,主管權之類的都不歸她管。所以后續的一些事情,高蕓也就沒有越權去過問,最多稍微關心下天養和大隊一些高考生有沒有考上,入哪個系啥的。

不過高蕓先前許諾的一些事。

還是有做到的。

在她的據理力爭之下,好不容易才做到。沒辦法,雖然她是廠長,但廠子是國家的,不是她私人的產物,廠里面的錢也不是她說動就能動的。如果把那些錢用來擴張,或者用來為她自己,乃至為廠里員工謀福利,那沒什么問題。

但用來給新建的學校謀福利,乃至于給學校里的那些教授講師升工資,分配住房,以及給在校學生補貼之類的。

無疑就相當困難了。

得她先把錢上交,然后由省里面把錢給教育部門,教育部門再往下面撥款執行,錢直接給學校中途都有可能出問題,又更何況還要繞那么一大圈,加上高蕓給的這筆錢,只能以稅收或者說上交的形式給,不可能說是專款專用給。

哪怕最終沒有給教育部門,或者說教育部門沒有下發到那些大學,按高蕓說的去執行,人家也不算違規操作,畢竟高蕓要做的事,沒辦法寫到紙面上。

或者說,就不是她該管的事。

當然,高蕓的想法肯定是好的。

但不一定所有人都愿意。

歷史上的那些個改革啥的,哪個想法不是好的,可最終結果如何,是吧?

在賺錢這方面,大家伙的意向自然是一致的,不管是賺外匯,還是賺其他省的錢,反正只要能賺錢,都是好事。

但在花錢這方面就不一致了。

最后高蕓她是多上交了將近一倍的錢,才好不容易將先前許諾的那些事。

完成個七七八八。

為了接下來能少花點錢,高蕓只能趕緊把原先已經靠掛到新成立大學的那些項目組,趕緊又重新遷回來,靠掛到研究部,經歷過先前事的她算是看明白了,只有直接隸屬于她,她能直接插手管理的部門和項目,操作起來才方便。

其他的,哪怕說過再多口頭協議都沒用,即便落到紙面上,那都不好說。

同時也正是因為這事。

高蕓不由開始琢磨要不要辭職。

國企嘛,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利的地方相當顯而易見,一是相對穩定,二是上頭有人,不用擔心會有人找麻煩啥的,腰板硬的很。弊的地方同樣也相當明顯,那就是相對死板,沒那么靈活。

后期大部分國企都是死于這點。

無法迅速轉變,適應時代發展。

高蕓此時就已經覺得自己管這一大攤事相當吃力,其他國企有的問題她這邊同樣不少。而之所以各方面整體表現的遠比其他國企優秀,主要還是在于高蕓能夠提供更為先進的技術,把東西賣出去賺到錢,經濟方面的富足,足以壓下很多其他矛盾,乃至減少負面情緒。

這點在未來其實也能得到印證,那就是經濟飛速發展的時候,很多負面問題,負面情況,都能得到有效的抑制。

就連犯罪率也會減少。

可一旦經濟出現問題。

各種牛鬼蛇神,以及其他因為經濟發展不錯而暫時壓下來的問題,很快就都爆發了出來,很難用常規手段安撫。

除非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基于這些因素,高蕓自己琢磨了很長時間,上網查了不少資料,并且跟她爸她媽也討論了好幾次。后來甚至還以寫紀實小說為借口,在某些論壇上找了不少勉強應該能算是專業人士的人,跟他們探討并研究了一下這方面的問題。最終在七八年三月份的時候總算下定決心,過兩年就辭職出國,借機將資料帶回來的同時,順帶在海外大賺上一筆,然后憑借他帶回來的那些先進技術和資料,應該足以保障她正常經商吧。

雖然已經下定決心過兩年就辭職。

但如今的盛華集團是高蕓一手發展起來的,就那么放棄,或者說不管不顧的話,高蕓無疑也不忍心。所以她接下來并沒有直接躺平啥的,而是依舊勤勤懇懇的正常上班干活,只是逐漸的收斂發展以及擴張的腳步,行動偏向內斂。

更多轉向求穩。

這樣哪怕過兩年她辭職,接班人只要不瞎搞,短期內肯定不會出問題,也有足夠的時間摸清楚情況,考慮下一步怎么辦,怎么都不至于手忙腳亂啥的。

要真還像先前計劃的那樣大肆擴張發展,花錢投各項研究之類,回頭接班人驟然接手,很可能會無法兼顧全局。

或者出現其他什么岔子。

雖然肯定不至于倒掉。

但傷筋動骨也是損失啊!

而一開始求穩,高蕓無疑就悠閑了下來,畢竟求穩對她而言是真的沒有難度,很多國企就是亡于太安逸求穩了。

把握水電交通命脈的這樣就罷了。

產自行車做衣服的也這樣。

市場開放后那不純粹找死嗎?

不過悠閑并不意味著高蕓就能真的閑下來,她只是在七八年這邊稍微悠閑了些,在未來世界那,她依舊相當忙。

她不僅要忙著復印整理更多七十年代那邊急缺的各種資料技術,還要忙著購買一些比較核心,以七八十年代那邊國家現有技術而言很難制造出來的二手車床等工業設備。除此之外,還要設法聯系人造寶石制造公司,跟他們訂購一批存在瑕疵,沒那么完美的人造寶石。

高蕓剛猝死融合的時候,未來世界這邊人造寶石技術就已經十分成熟,絕大多數西方比較流行的寶石,都能夠人工制造出來,而且與天然寶石間唯一的區別就是,人造寶石會過于完美無瑕。

所以太過完美無瑕的。

會被鑒定為贗品,人造物。

不過十年前,那些人造寶石制造工廠的技藝已經有所提升,可以人為的給那些人造寶石添加一些瑕疵,使他們與天然寶石間沒有任何區別。從外觀到內在,再到成分都與天然寶石一模一樣

兩者能有什么區別?

正因如此,整個寶石行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現在是不是天然寶石,已經根本無法靠肉眼鑒定或者機器鑒定去分辨了。只能通過一系列證書去證明那塊寶石是天然的,其中包括寶石礦物公司的證明,原石切割公司的證明,珠寶切割人員的證明以及設計師的證明等等。

就是說未來世界這邊,想要證明某塊寶石是天然的寶石,必須得提供從沒有切割出來的原石,一直到最終成品中間的所有一系列證明,才能得以證明。

不過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止整個天然寶石行業的衰敗,畢竟當人造的寶石連專業儀器都無法鑒別出來的時候,這種奢侈品就已經不能保證其奢侈性了。

有錢人總不能帶著一大疊證書到處跟人說,欸,我這可是天然寶石首飾。

跟你們那些人造的不一樣。

也就一些來源渠道相當清楚的頂級古董寶石首飾,價格還依舊堅挺,比如說某女王的王冠,某國王的權杖啥的。

當然,這里是指上面鑲嵌的寶石。

不過那是未來世界,這些添加了些許人工瑕疵的寶石,拿到七十年代那邊依舊足以輕輕松松的大賺上一筆,畢竟七十年代那邊人造寶石技術相當落后。

造出來的寶石可能還沒玻璃真呢。

那怕再過個七八十年,他們能造出類似的寶石,也沒辦法說高蕓賣的那些寶石是假的,是人造的,還得認天然。

為了一次性多賺點,高蕓直接花了百萬左右,定制了不少個頭很大,純度也相當高,瑕疵相當少的頂級寶石,反正通通都比六七十年代,國外那些國家大肆宣傳過的一些最大的寶石都要大。

女王皇冠,權杖上的都大。

多賺點,也能多帶點海外資金回國投資嘛,賺外國人錢不對,別說賺外國錢錢了,賺有錢人錢,高蕓是一點都不心虛,無法證明是假的,那就是真的!

要是真的特別好賺,回頭甚至可以在七八十年代開個寶石公司,太遠的不好說,反正賣個二十年絕對沒有問題。

這些事無疑都少不了忙碌。

再加上高蕓也不忍心已經年近七旬的她爸她媽為了她一天忙到晚,自己現在悠閑了些,當然得盡量減少她爸她媽勞動量。所以最后實際來講,她現在的日常生活其實比先前還要更忙碌不少。

好在三十二三歲也不算太大。

所以撐得住。

唯一有些遺憾的是,七八年和七九年這兩年有不少人都離開了人世,前些年高蕓其實也沒少參加喪禮,但這兩年有些感慨的原因是在于,有好幾個都是她十分熟悉,甚至于能算戰友的熟人。78年4月16號,大隊長高古翔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二歲,5月17號王大妞晚上起夜不小心摔了一跤,當晚還沒到醫院就去世,享年六十九歲,而她丈夫早在兩年前,便已經因為腫瘤去世了。

11月3號,孫廠長去世。

享年七十六歲。

他去年就纏綿病床了,所以拖到七八年年底去世倒也不算什么奇怪的事。

79年1月3號,唐明月去世,腦溢血搶救不及時,享年七十七,她丈夫早在三年前就腦梗去世了,全家三高都挺嚴重的。當天張主任張懷陽悲痛欲絕,給他母親辦完喪事后,臥床三月才恢復。

但精氣神也大不如以前。

這是比較熟悉,且關系方面頗為密切的,實際來講算上沒那么熟的,這七八年去世離開的更多,比如說高天養小學老師的婆婆李瓊,七七年走的,原本紡織廠二食堂趙大娘,七五年就去了。

大多都是六十幾,七十幾走的。

壽命最大的,反倒是村里那位原本就很高壽的氣字輩老祖宗,六二年過年的時候他就九十二歲了,一直到七三年年底,一百零三,晚上半夜無疾而終。

公社乃至縣里不少人。

都去參加了喪禮,喜喪嘛!

關系沒那么密切的人去世,心里還沒那么難受,可關系特別密切的人,特別是接二連三的去世,打擊確實很大。

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人大多都是六十幾七十幾去世的,同時高蕓很清楚她親爹親媽不可能長生不死,而到七九年的時候,她母親已經七十周歲,父親也六十九周歲了,哪怕未來世界的醫術更加發達,可終究沒有延年益壽之法。

畢竟很多大領導也不過八十幾,九十幾,有的甚至七十幾,他們享受的醫療服務肯定不可能比不上普通老百姓。

可見即便先天基因上沒什么問題。

如今醫療水平的壽命極限。

約莫也就八九十歲。

超過一百的,那大概率既跟醫療水平有關,也跟本身先天基因血脈有關。

父母長壽,孩子也有概率長壽,比如說武則天的母親活了九十幾,武則天活了八十幾,她隔代的孫子李隆基,后續被折騰的夠嗆,不也活到了七十幾。

他們要是能有未來世界檔次的醫療服務,估計隨隨便便就能活九十大幾。

這是人家先天基因優勢,比不了。

而高蕓很清楚,她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那邊沒什么長壽基因,如今已經沒有一位尚且健在,最大也沒活到九十。

所以自然會有些擔心父母。

不過高蕓也沒什么辦法,最多只能每年依循慣例,督促他們全面體檢,再也不讓他們幫忙干活,轉而雇些臨時工或者暑假工,至于其他的,則是真的做不了什么,畢竟他們現在吃的基本都是純天然污染的東西,喝的也是山泉水。

至于呼吸的空氣,這個沒辦法。

但附近也沒啥污染企業,空氣也質量一直都挺不錯的,應該沒什么問題。

可以說能做的基本都做了。

剩下的也只能順其自然。


上一章  |  帶著快遞驛站穿年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