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走偏鋒的大明第八百三十七章 病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劍走偏鋒的大明 >>劍走偏鋒的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百三十七章 病了

第八百三十七章 病了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6日  作者:郁雨竹  分類: 言情 | 歷史 | 兩宋元明 | 郁雨竹 | 劍走偏鋒的大明 

正統十年七月二十三,皇帝決定御駕親征瓦剌。

消息一出,不論文武百官如何擔憂,民間是沸騰歡喜一片。

“早看這群韃子不順眼了,聽說他們年年都派人去大同搶掠,陛下仁厚,念他們貧困,多有優容,他們卻還不知足,竟然還敢大兵南下,這次朝廷終于硬氣一些了。”

“哪是朝廷,聽說文武百官都不愿意出兵呢,是皇帝據理力爭,還要親征,這才同意出兵的。”

“虎父無犬子,這事還是得看陛下。”

京中百姓的消息比較靈通,御駕親征的消息剛出,京外還一無所知時,他們就已經熱烈的討論起來了。

潘鈺剛進城就聽到了議論,他立刻和同僚抱拳告別,飛奔回家。

他的同僚們和他一樣,飛快回家。

皇帝要御駕親征,一定會從京城五軍中抽調兵力跟隨。

今年春,潘鈺參加了武舉考試,一舉奪得第五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武進士。

都不用他爹花錢,他自己就進了五軍營左掖,他們剛集中練兵十五日,今日有假期,大家紛紛回家。

潘鈺興奮的沖進家中,一進門就大喊:“爹,我要跟皇帝御駕親征!”

正在和潘岳說話的潘洪面無表情的抬頭看向他。

潘鈺感覺到氣氛不對,剎住腳,眨眨眼,小聲問道:“怎么了?”

潘洪沒好氣的道:“你當你爹是王振啊,你想進就進,不想進就不進?”

潘鈺摸摸鼻子,湊到潘洪身邊:“爹,外面都說文武百官不同意跟瓦剌打仗是嗎?也先都打到家門口了,他們竟然還畏畏縮縮,他們想干嘛?”

潘岳啪的一聲用書拍了一下他腦袋,沉聲道:“別聽風就是雨,外頭的話聽聽就好,十成中有一成真都不算謠言。”

潘鈺捂住腦袋。

潘洪嘆息道:“哪里是文武百官不愿出兵?瓦剌大軍南下,我們不得不迎戰,大家都不是孬種,誰怕誰?大家反對的是陛下御駕親征。”

“為何要反對?”潘鈺是持支持態度的,他大聲道:“陛下御駕親征,士氣高昂,連百姓都沸騰,我回來時,外面都在贊頌陛下呢。”

潘洪搖頭嘆息:“太危險了,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陛下未有子嗣,怎能以身犯險?”

“又不要陛下沖鋒陷陣,前線的事交給我們就好,陛下只要坐鎮后方,鼓舞鼓舞將士便能抵千軍萬馬。”

潘岳冷笑:“你是小看陛下,還是高看軍中將士?皇帝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你覺得他會乖乖的坐鎮后方嗎?何況,隨陛下親征的還有王振。”

他點著弟弟的額頭恨鐵不成鋼:“虧你還是學兵法的,你認真想想戰場上的事再給我回話,難怪給你武試明明第一,卻還只是排在第五名,白瞎了我給你補這么多課。”

潘鈺張了張嘴,代入了一下以皇帝和王振的性格上戰場,眼睛頓時瞪大:“你,你們是怕皇帝搶過指揮權,指揮不好大軍?”

潘岳掀起眼皮看他:“小聲些,要是被錦衣衛的暗探聽見,別說跟著皇帝御駕親征,你能不能活命都成問題。”

潘鈺立即憋住。

但好難受。

他抓著自己的臉撓了撓,還是沒忍住,小聲道:“就沒人提醒皇帝嗎?他才十八歲,從未上過戰場,可能也沒怎么學過兵法,怎能越過總兵和督軍指揮戰場呢?這樣的大戰,當請王驥將軍、陳懷將軍這樣的人做指揮才是。”

潘洪深吸一口氣道:“朝中已擬定名單,英國公張輔會隨軍,除此外,還有禁軍井源,新任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泰寧候陳瀛、平鄉伯陳懷、內閣大學士曹鼐。”

潘鈺興奮起來,叫道:“那還擔憂什么?英國公天下第一,有他隨軍,再有井駙馬等人隨從,還怕區區也先?”

潘洪沉默不語。

潘岳道:“前提是皇帝會聽英國公的。”

潘鈺張了張嘴,沒說話。

他就是個小人物,連他爹都不確定的事,他更不敢說確定了。

且這位小皇帝做事夙來喜歡一意孤行。

潘岳:“可惜,朝中大臣們憂慮之事不敢說出口,只敢借口說戰場危險。”

潘洪橫了他一眼道:“戰場的確危險,就算陛下有親征的實力,也不應該親征,區區瓦剌,不足為懼。”

朝中不少大臣還在反對皇帝親征,可惜,皇帝已經決定,短短一天,不僅隨行名單出來,各部也開始動起來,為皇帝親征做準備。

潘鈺還要再打探詳細一點,突然大門被大力敲響,一個兵士騎在馬上沖潘鈺大聲道:“五軍都督命,所有休沐士兵立即回軍聽命。”

潘鈺嚴肅應下,身上的軍袍還未脫下,當即就可以走。

潘岳連忙扯住他,道:“看來陛下親征的時間安排得很急,像你這樣才休沐的都被召回,我拿一些藥和鞋襪給你,之后你怕是很難再回來拿東西了。”

對于當兵的來說,要緊的不是衣服,而是鞋襪,尤其是襪子。

潘岳快速給他收拾好行李,潘洪也給兒子塞了一點錢:“未必用得上,但身上有錢總比沒有好。”

潘岳則拿出三個藥瓶交給他:“這是小妹之前拿來的止血散和內服的傷藥,你都認得,這一瓶是這兩天才送到的,說是她煉制的可以強身健體的藥,本來就要給你送去軍營的,我算了算你今天會回來,所以沒送去,你回頭吃上練功,對你或有益處。”

潘鈺應下,一股腦塞進包袱里,背上自己的大刀上馬就走。

潘洪和潘岳站在門口目送他走遠,幽幽一嘆:“雖說要忠君報國,但這一刻,我希望他不要被選中隨軍。”

但第二天,潘洪便收到消息,皇帝抽調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精銳二十萬人,文武官員百余人……

到下午,皇帝調五十萬大軍御駕親征的事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同時消息向大同方向飛去。

虛報兵力是常見的事,出兵二十萬,號稱五十萬,還算合理。

潘洪不知道能不能嚇到也先,反正是嚇到他了。

他抽動嘴角,一臉擔憂害怕:“陛下定的時間太急了,如此急切,糧草根本籌備不及,這是要大軍先行,糧草后備嗎?”

連他一個不會打仗的御史文官都知道這樣是要出大事的,朝中竟無人提點皇帝嗎?

潘洪不知道,此時,英國公被人扶著從宮里出來,夜色下,臉上是黑暗都掩蓋不住的憔悴。

于謙氣得低聲罵道:“這老閹,為了討好陛下,無所不用其極,親征如此大事都一味順從,毫無章法,太師……”

英國公疲憊的抬手阻止他的話,低聲道:“我會盡力協調兵力,還請陳尚書和王侍郎盡快籌措糧草,從明日開始,籌夠一百個單位的糧草便要先行,能早運一些便早運一些。”

陳循點頭:“我昨日就已經下令各地籌措軍糧,通報陛下御駕親征之事,各地應該會有所準備,若京城糧草運送不及時,軍隊可在地方暫時取用。”

英國公沉著臉沒說話,他不打算開這個口子,因為一旦打開,二十萬大軍就很難控制,到時候底下的士兵若擾民,對地方百姓將是滅頂之災。

不到萬不得已,他絕對不會讓士兵原地補充軍糧的。

“讓各地州縣準備著,我會嚴明軍紀,強令軍隊不得擾民,”英國公道:“可你也知道,人若餓到極處,什么事情都做得出來。”

陳循憂慮的點頭。

于謙氣得整個人都安靜下來了:“大軍未行,我們擔心的不是作戰,而是行軍途中的糧草問題,這樣打仗能贏嗎?”

英國公揉了揉額頭反問道:“你能說服陛下取消御駕親征嗎?”

于謙沉默了,他沒這個本事。

“天下間,只有倆人有這個本事,一位是已經仙逝的太皇太后;另一個則是正在陛下身邊伺候的王振。”

那算了,王振怎么可能幫他們勸說皇帝?

英國公見他們都認命了,就頷首道:“大家各自散去準備吧,別灰心,我等什么大風大浪沒經過?我們好歹有二十萬大軍,又有士氣存在,打瓦剌不是問題。”

在英國公的自信下,眾人的心境也靜下來,沒那么難受了。

一想也是,雖然皇帝不聽話,但他們有二十萬大軍,又有這么多老將勇將在,打贏不是問題。

大家各自散去準備。

五軍左都督到大營里一劃拉,潘鈺就被劃拉進親征隊伍中了。

這實在是太容易了。

因為三大營中,三千營是騎兵,且有三分之一是少數民族,神機營是精中之精,人數都少。

只有步騎聯合的五軍人數最多,二十萬大軍,大多數是從五軍中抽出來,潘鈺被劃拉到太容易了。

潘鈺喜滋滋的回營收拾行李。

同僚們都很高興,覺得他們立功的機會終于來了。

“本還以為,接下來半輩子都要在五軍練兵呢,沒想到我們運氣這么好,剛武舉結束就能與陛下親征,若能在戰場上立功,那我真是光宗耀祖了。”

只是想一想就覺得美。

潘鈺也美:“沒想到,我不僅比我哥先當官,還有可能比我哥先立功,若能在戰場上斬殺瓦剌將領,說不得能得一份功勛。”

“別人或許不行,潘鈺,你還真有可能,你那大刀耍得很好,尤其你內力運起時有萬鈞之勢,我上次與你對戰,刀只是一碰,我便覺得虎口生疼。”

“是啊,是啊,潘鈺,你家不是文官嗎,你的武功跟誰學的?”

潘鈺驕傲的道:“跟我妹妹學的。”

等潘鈺吹完牛,要緊的行李也收好了,同僚們各自散去,他拿出三瓶藥看了看,便將止血散和內服的傷藥塞進包袱里,另一瓶則是仔細的藏在柜子里。

小妹說過,習武,尤其是修習內力時,心要靜,他現在心不靜,吃這藥習武也沒用,不如留待回來,找個合適的時間再吃。

潘鈺喜滋滋的,大哥總說他學不會教訓,不管吃多少虧都記不住,改不掉,他這次偏要證明,他可以改掉輕易被誘惑,自制力低的毛病。

潘岳不知潘鈺心中所想,潘筠給他們寄來三瓶藥,似乎是怕他們不舍得吃,信中強調,藥丸所需的藥材不貴,吃完了她還有。

因為是強身健體的藥,所以潘岳和潘洪也吃了,尤其最近正是朝中和太學最忙碌的時候。

因為要準備皇帝御駕親征的事,京城的官員都連軸轉起來,鴻臚寺的官員也不得閑。

太學里的學生也都被抓壯丁,被官員們抽去打下手。

就這么忙了兩天,父子兩個雙雙病倒。

臉色蒼白,額頭上冒著冷汗,好像下一刻就要暈倒一樣,忙得嘴角冒泡的上官們見了都不由主動放他們假,讓他們回家去休息。

潘洪幾乎是被架著送回潘家的。

鴻臚寺卿看了嘆息一聲:“本來還想點他隨軍跟從,俘虜瓦剌人之后可以安排一下,唉,對了,楊善呢,讓他隨軍吧。”

“可是,王掌印那邊……”

“人都病成那樣了,強拖到軍中,只怕還未出京城的地面就沒了,這不是晦氣嗎?陛下若知道定會生氣,王掌印也不會讓陛下生氣的。”

何況,潘筠豈是好惹的?

底下的人不知道潘筠,可他卻知道。

楊善從倭國回來也特意提過,那姑娘年紀雖小,心性卻不小。

“聽說潘筠的二兄在五軍,已經被點隨軍了?”

“是。禮部還從太學中抽一部分優秀學生跟從,一路上給陛下讀書,答疑解惑。”

“答疑解惑有翰林院,哪里用得著太學的學生?潘筠的大兄是不是在太學?”

“是,聽說也在抽調名單上。”

鴻臚寺卿幽幽道:“這是要趕盡殺絕啊。”

他卻不知道,此時國子監祭酒正把潘岳的名字從名單上劃掉,填補上另一個學生的名字。

“人都暈倒了,看那臉色,你敢把他抬到軍中?若是會傳染的疾病怎么辦?陛下可在大軍之中!”

于是,潘岳也被同窗們抬回了潘家。

尹松聽到消息,急匆匆趕去潘家,仔細給他們摸了摸脈,便嘆息一聲道:“還是請回春堂的大夫來看一看吧。”

潘家就兩個下人,還是一對老夫妻,是潘洪平反后從老家來伺候他們的,聞言撲騰一聲跪在地上,嚇哭了:“求大人救救我家老爺和大少爺,二少爺和小姐都不在,老爺和大少爺若有個好歹,我們可怎么向家中交代啊”

尹松想,用不著你們交代,要交代也是潘筠交代。

尹松安撫住老仆,給倆人扎了一下針,還是去請了回春堂的大夫來看。


上一章  |  劍走偏鋒的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