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三百七十四章:困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四章:困局

第三百七十四章:困局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31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入夜,沛縣明軍大營,中軍帳內,燈火昏暗。

孫傳庭背負著雙手,站在輿圖的前方,他的神色陰沉,眉宇間盡是愁容。

帳中燈火通明,掌燈的侍從在重新添加了燈油,修建了燈芯,而后安靜的退出了帳中。

帳簾落下,孫傳庭的眼神也隨之向著輿圖的下方落去。

目光落定處,正是南直隸鳳陽府的位置。

陳望站在孫傳庭左手的近側,目光下沉,也同樣是看著身前不遠處懸掛著的輿圖。

「依據總理此前所說,萬賊軍在徐州內里安插著一支規模超過五千人的騎兵部隊,周邊地勢開闊,極利騎兵行動。」

陳望上前了些許,指著輿圖上的徐州,回答著之前孫傳庭提出的問題。

宿州之戰后,李巖統領萬民軍南下兵圍鳳陽,革左五營作為策應自南向北,兩軍已是在鳳陽城下完成了會師。

合兵共計六十萬,鳳陽回報,叛軍連營上百里,沿河漫野舉目望去皆是叛軍營壘軍帳,浩浩蕩蕩一望無際,好似汪洋大海一般浩瀚無邊。

「留在徐州牽制的兵馬,起碼也要在一萬三千人上下,其中騎兵起碼需要三千人,可以勉強保障后援不出太多的差錯。」

孫傳庭之前提出的想法,是繞過重鎮徐州,馳援鳳陽的明軍,進軍宿州,解除鳳陽之圍。

但是繞過徐州談何容易,徐州地處戰略要沖,現在被萬民軍占領,守衛著萬民軍在北面的門戶。

不同于七十二營流寇,萬民軍在李巖的統領之下,接連攻破了大量的州縣,擊敗了多鎮的官兵,因此獲取了大量的武備和輜重。

很多被萬民軍擊潰的軍將投降,大量的軍兵加入了萬民軍的隊伍之中。

李巖在河南、南直隸一路招兵買馬,廣收良才,正在逐漸從流寇變成坐寇。

現在李巖所做的一切努力,所進行的一切軍事行動,都是在為割據一方而做努力。

這并不難猜,陳望總領一鎮的時日并不算短,他能夠看出來李巖的目的。

「若是不攻克徐州,我軍的糧草輜重都不安全,與敵軍作戰也需要時刻警惕后方可能襲來的敵人。」

城池有四面,要想圍住一座城池,起碼需要十數萬的大軍,而眼下所有的援剿兵馬合計都沒有十萬人,自然是不可能全部圍住。

「在徐州留下這么多的兵馬,在正面作戰,我軍能用的總兵力將會只有三萬七千人。」

「叛軍勢大,我軍勢孤,正是需要全力以赴之時。」

孫傳庭的注意力仍舊聚焦在輿圖之上,他輕嘆了一聲,已經是明白陳望的意思。

陳望看了一眼孫傳庭,面做為難之色說道。

「總理麾下大半都是新降的部眾,歸德府內,末將麾下如今統管的河南兵馬雖然經歷戰陣,但是武備稀疏,時日尚短……」

進帳已經有一些時間,從孫傳庭的口中,陳望也已經是弄清楚了為什么沛縣明軍的規模能夠超過三萬。

大名府受災嚴重,根本無力賑濟地方,這才使得民怨沸騰因此激起民變。

孫傳庭借用盧象升的名義招降了大名府的起義軍后,如何安置這些投降后的起義軍就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難題。

安置這么多的人口,必然要耗費大量的錢糧。

若是地方有錢有糧,那么地方上也不可能激起民變。

民變的緣由,就是地方沒錢沒糧,百姓走投無路,饑腸轆轆,難以生存下去。

所以在之后,孫傳庭上書朝廷,認為可以從這些歸降的起義軍中挑選青壯健勇,填補到保定鎮內作為營兵。

眼下時局動蕩,宿州之

敗后,朝廷的兵馬不足,這些歸降的起義軍基本都有一定的戰斗經驗,正好可以一用。

這些原本的起義軍成為營兵之后,便不需要地方再出錢養活。

保定鎮內還有不少的軍餉,這些都是為援剿準備的專項軍餉,也算是減輕了地方的負擔。

朝廷那邊很快也做出了回復,孫傳庭的上書的辦法全都被采用。

于是孫傳庭從歸降的起義軍隊伍之中,挑選了一萬六千多人,編為六營。

現在整個沛縣,共有軍隊三萬一千余人。

這三萬一千多名新舊參雜,降丁近半的軍隊,就已經是孫傳庭麾下所有的軍隊了。

歷史上,明朝關內局勢急轉直下,是在崇禎十五年。

李自成席卷河南,先后擊敗傅宗龍、汪喬年兩任三邊總督,后又在朱仙鎮大敗援剿明軍主力。

同時明軍九邊精銳大半葬送于松錦之戰,無力回援關內,中原局勢就此糜爛,李自成自此無人可制。

但是關內的局勢,因為陳望的影響,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河南的民變并沒有因為沒有李自成而平息,反而是因為沒有了李自成,掀起比起歷史上更為浩大的聲勢。

李自成遠遁西北,張獻忠逃奔西南,兩人牽制了明軍的主力,反而是使得李巖子河南的做大。

在李巖統領之下的河南起義軍,因為完全是從頭開始,從一開始便定下了正確的基調,走著一條正確的道路。

陜西民變十數年,卻仍然難成氣候,就是因為一開始走錯了道路。

萬丈高樓平地起,一棟樓能夠建多高,其實最重要還是最初時打下的地基。

陜西民變起于崇禎初年,那個時候明帝國的勢力仍然強大,為了生存,他們不得不成為流寇。

高迎祥終其一生,都想要根除麾下部眾的流寇習性,想要整合七十二營,想要占據西安,占據陜西,割據一方。

但是,高迎祥失敗了。

無論是天時,還是地利,都沒有站在高迎祥的身側。

不過,李巖卻是成功了。

無論是天時,還是地利,亦或是人和,都站在李巖的身邊。

在李巖起事之時,三邊的明軍在三邊總督鄭崇儉的帶領下一路追擊李自成王西北而去。

而南國明軍的主力也被張獻忠和羅汝才吸引,進入了西南。

李巖現階段,取得了比起歷史上李自成更大的戰果。

鄭州之戰,殺河南巡撫李仙鳳,覆滅了河南諸鎮的明軍。

宿州之戰,陣斬保定總督楊文岳,打殘了援剿保定、河北鎮兵。

南國主要的軍隊進剿,還在追繳張獻忠。

而三邊的軍隊,也沒有如同歷史上那般可以入關平叛,李自成在西北的威脅還沒有被解除,三邊的軍隊根本就沒有辦法調動。

陳望注視著身前不遠處的輿圖。

李巖如今占據徐州、宿州、兵圍鳳陽,長蛇首尾相連,軍勢已成。

要想解除鳳陽之圍,并非易事。

眼下這種時局,對于現在孫傳庭所掌握的手牌來說,幾乎是無解的困局。

陳望自己倒是有解決的辦法。

六十萬大軍說起來多,但是實際上能戰者并不多。

徐州、宿州確實堅城,但是在大炮的狂轟濫炸之下,卻是也堅持不了多久。

但是,眼下這樣的局勢,為什么要去解決……

陳望眼簾微垂,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已經不再是當初在河南開封的時候了。

那個時候,因為職責的原因,還需要顧全朝廷時局的影響

,所以他必須要削減萬民軍的勢力,這樣才能一步一步的將河南納入控制之中。

而現在陳望的目的,已經基本達成。

河南的軍權基本上已經是被陳望掌控,借助著剿滅流寇的借口,地方的士紳大族,也基本都是清除了一片。

陳望不僅趁機收攏了大量的銀錢,根除了許多反對的勢力。

李巖離開了河南,對于河南造成不了多少的威脅,轉而進入南直隸中。

南直隸,是東林黨以及江南士族的核心所在。

各種關系盤根錯節,極為復雜,很多問題處理稍有不慎,便會引起軒然大波。

李巖這柄快刀,正好可以用來處理江南這一團錯綜復雜的亂麻。

南直隸,就是一處深淵。

等到李巖和江南的士族斗的你死我活之際,再坐收漁利,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不過這些心思,陳望自然是不會顯露在臉上。

陳望沉吟了片刻之后,假做思索后繼續進言道。

「大名府、山東寇亂,其中有萬賊軍的身影。」

「現在大名府的叛亂休止,山東的寇亂雖然沒有平息,但是山東的寇亂主要集中在費縣周圍的山區,或許可以先行暫緩對于山東匪寇的進剿。」

一味的述說難處,有故意退讓避戰,保全實力的嫌疑。

現在這樣的情況,好不容易靠著前來拜見,靠著之前的情分換取了孫傳庭的信任,暫時解除了兵權被奪的危機。

陳望自然是不想讓孫傳庭心中又產生懷疑,所以最好辦法,自然是提出一個聽起來可行的諫言。

得到的反饋,也沒有超出陳望的預料。

他的話讓原本精神有些萎靡的孫傳庭重新振作了一些。

孫傳庭抬起頭看向輿圖,先是看了一眼橫隔在中央的徐州,而后又看了一眼東面不遠處的山東地區。

只是隨后,孫傳庭在思索了許久之后,還是搖了搖頭。

「山東諸鎮兵備廢弛,叛軍猖獗,民變難止,先后兩次進剿失利,加上宿州之敗,就算是采取守勢,也最多能夠從山東調來數千的兵馬,于大事根本無用。」

孫傳庭的神情憂慮,緊蹙著眉頭。

「宿州之敗,便是山東兵馬先潰,進而導致全軍潰敗。」

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當初勤王的時候,和入關的建奴作戰,孫傳庭就很清楚這一點。

多次和建奴的交鋒之中,孫傳庭獲得了不少的軍事經驗

陳望雙目微凝,他一開始便有一個問題,孫傳庭似乎很是心急,不然也不會提出繞開徐州的想法。

而眼下正好是最好的時機,于是陳望試探的問道。

「兵兇戰危,如今局勢確實危機,但是鳳陽如今有侯督師所領的五萬大軍鎮守,兼有地理,守備應當不成問題,為什么總理現在用兵確實是有些焦急。」

孫傳庭眼神微黯,下一瞬間眼眸之中,又閃過一絲兇光,不過只是稍縱即逝。

孫傳庭微微低頭,掩藏了過去。

但是陳望還是看到了孫傳庭眼眸之中的戾氣。

孫傳庭再度搖了搖頭,解釋道。

「眼下鳳陽的局勢,已經容不得再徐徐圖之。」

李巖在鳳陽舉旗定鼎,發檄文傳告天下,意圖聯合各地義軍,震動南國。

河南、山東、江西、湖廣、南直隸等地起義軍因此沸騰,全都向著鳳陽所在的方向前行。

七日之前,鳳陽從陸路傳來了最后一條消息后,路徑就此便徹底的被叛軍斷絕。

六十萬叛軍,將鳳陽城圍困的里三

層外三層,滴水不漏、水泄不通,別說車馬舟船糧草軍資,就是一封書信也難以傳遞而出。

鳳陽周圍的情況,只有從飛出的信鴿帶來的消息可以窺見一二。

「鳳陽雖幾經加固,守備森嚴,兼有地利,守衛在鳳陽地區的兵馬的人數也已經是超過了五萬余人。」

「短期內,若是不出意外,叛軍確實是難以攻克。」

「但是……」

孫傳庭眼神凝重,聲音沙啞,極為低沉。

「鳳陽……缺糧……」

宿州之敗,敗得的實在是太快,也太過于慘重。

叛軍在李巖的帶領之下快速的完成了對于鳳陽地區的合圍。

守衛在鳳陽的五萬官兵確實保證了鳳陽的安全,但是這么多的數量,每天的人吃馬嚼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在意識叛軍的目標是鳳陽的時候,侯恂雖然不知兵,但是他的反應確實很快,迅速的調兵遣將,向著鳳陽地區匯聚,同時還下令運輸糧草軍械進入鳳陽。

但是糧草,一直都是明軍的短板。

哪怕是在富庶的南直隸,朝廷能夠征募到的軍糧都沒有多少。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在得知了朝廷在宿州戰敗后,很多軍將生出了怯戰之心,很多地方的士民也生出了畏懼,只想要自保。

尤其是南京一帶的達官顯貴們,甚至動用關系,阻擋各地的援軍北上馳援鳳陽,而是留在南京一帶。

本就怯戰的軍將,在得到了上面的庇護之后,自然是順理成章按兵不動。

而很多原本應該輸送進入鳳陽的糧草也因此被攔截了下來,沒有能夠送到鳳陽。

正是這群鼠目寸光,不通兵事之輩,使得南國的局勢越發的惡劣。

孫傳庭神情無奈,心中郁氣。

他恨不得將那些鼠目寸光士紳權貴全部殺之而后快。

但是他也知道,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他沒有權力這么去做,也不能這么去做。

良久之后,孫傳庭低下了頭,閉上了眼睛,他的神色疲憊,充滿了倦意。

心中萬千的話語最終都只是化作了一聲嘆息。去讀書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