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明末第三百七十二章:南北分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風起明末 >>風起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七十二章:南北分理

第三百七十二章:南北分理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0日  作者:羅小明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羅小明 | 風起明末 

崇禎十三年,十月初七。

夜色深沉,山嶺之間,蟲獸寂聲。

秋意濃烈,上下皆是一番蕭索的氣象。

陰云漫空,遮蔽了天上的皓月和群星。

襄陽,紫蓋山,漢中軍大營。

在周遭一片如墨般漆黑的環境之下,營地各處的火光甚至都顯得黯淡了許多。

中軍帳內,陳望斜坐在中軍帳的首座之上,一手撐著額頭的一邊,另外一只手垂在扶手邊,閉目養著神。

一封蓋著總督印信的文書正放在陳望身前的桌面之上。

文書已經是拆封,里面的內容陳望也已經是閱覽過了。

中軍帳內靜靜悄悄,落針可聞。

周遇懋坐在右首的位置,趙懷良則是坐在周遇懋的旁側,兩人低眉垂目,沉默著坐在座位之上。

沉默的氣氛,

不知道過了多久,一陣頗為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從帳外傳來,緊接著帳外也隨之響起了些許的喧嘩聲。

中軍帳中,周遇懋和趙懷良兩人抬起頭了,轉頭看向帳簾的位置。

陳望也在這個時候緩緩睜開了眼睛。

帳簾被守候在帳外的甲士所掀開。

身穿明甲的陳功,按著腰間的雁翎刀,已是龍行虎步的踏入了帳中。

迎著帳中幾人的目光,陳功闊步上前,徑直走到了左首的位置坐了下來。

陳功坐到了座椅上后,解下了腰間的雁翎刀,將其放在了桌面之上,解釋道。

「襄陽城內的流寇不太安分,西城那邊有人襲營,打退他們花費了點手腳,耽誤了些時間。」

現在襄陽城下的攻城的總指揮,正是陳功。

從襄陽城下一路趕來,自然是晚到了一些。

「無妨。」

陳望并沒有因為這些旁支末節的事情,而感到有什么不妥。

襄陽城外的情況,之前帳外的哨探就已經過來了匯報了。

看到了襄陽城西突然燃起了大片的火光。

陳望在帳中,也聽到了火炮的轟響聲。

這些時日,李定國從一開始是只是堅守城墻,再到現在,已經是開始不斷的嘗試主動出擊,甚至于派遣小股部隊襲營騷擾。

他們在練兵,李定國也同樣在練兵。

「湖廣的六營,整編的如何了?」

陳功拿起了放在桌上的清茶喝了一口,而后回答道。

「上下該換的都已經是換了一遍,原先底下的軍兵基本都換了不少,算上擴編的新兵,舊有的軍兵現在大概只占總人數的五成。」

「整頓了幾次之后,各營的軍紀都好多了,軍法處也已經是安插了人手到局一級里。」

陳功停頓了一下,帶著征詢的語氣問道。

「這段時間攻城的傷亡不小,各營的士氣都在往下降,是不是……」

陳望抬起了手,打斷了陳功后續的話。

「從明天起,襄陽城只圍不打,讓孫慎吾領著水師戒備就行。」

襄陽確實是一座堅城,但是現在的襄陽,沒有水師的援助,也沒有陸軍的馳援,更沒有樊城和三峴山作為犄角。

襄陽只是一座孤城,一座堅固的孤城。

李定國雖然武略過人,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僅憑現有的兵力,根本就沒有辦法攪動風浪。

寬闊的漢水環繞襄陽,使得攻城方在進攻襄陽城時困難重重,難以展開兵力。

但是有了水軍的馳援,這一切都并不是問題。

真想要攻克襄陽,只要陳望愿意付出足夠的代價,十天的時間足

以夠攻下襄陽城。

漢中衛軍器局那邊,除去制作步兵炮之外,也已經是開始著手制作十八斤的重型攻城火炮。

十八斤是炮彈的重量,斤是明斤,換算成磅,大概就是二十四磅,也就是二十四磅炮。

二十四磅的加農炮,作為攻城炮,在南國來說,威力已經是足夠了。

而且重型的攻城臼炮也在試制之中。

有了這些攻城的重炮,日后攻城,只會更加的簡單。

但是,為什么要攻下襄陽?

攻下了襄陽,之后可就沒有這么好的借口,可以找尋同樣的地方安心的發育和練兵了。

「湖廣六營的人馬,明天全部都撤回來。」

「現在練兵已經練夠了,就沒有必要再打了。」

「遇懋。」

陳望靠做在坐椅之上,目光轉向了坐在右首的周遇懋身上。

「末將,在。」

周遇懋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雙手行禮,俯身應命。

這么長的時間,周遇懋早已經是成為了陳望所控的漢中鎮中的一員。

周遇懋是山東東登萊人,天啟年間武進士出身,原先曾在山東任守備,后入陜進剿,崇禎七年漢中設營,因功升為漢中游擊。

這個游擊怎么來的,別人或許不清楚,但是周遇懋自己清楚。

軍功確實是實打實的軍功,但是能夠晉升,卻是使了不少的銀錢。

但是這個游擊的職位,差點在崇禎九年的時候因為高迎祥進入漢中給丟了。

在興安,面對著鋪天蓋地而來的闖軍,所有人的臉上都不可避免的出現恐懼的神情。

但是陳望卻是面不改色,仍然保持著沉著。

再之后,黑水裕之戰陳望陣斬高迎祥,聲名因此遠揚。

是陳望給他將游擊的官帽戴正,而且還在之后一路幫扶著他晉為參將。

陳望要做的事情,周遇懋的心中自然是清楚無比。

謀逆是重罪,周遇懋自然是心有恐懼。

但是很多時候,人生并沒有很多的選擇。

在漢中府內,想要反抗陳望的人,無一例外,全都銷聲匿跡。

湖廣六營,那些不聽號令的驕兵悍將,大多都死的不明不白。

開弓沒有回頭箭。

謀逆確實是牽連宗族的大罪。

但是一旦功成,從龍之功更是福澤宗族數百年的大功!

「湖廣六營的指揮權,暫時交給你來接管。」

周遇懋的神色微動,他再度低下了頭,極為恭敬的應道。

「末將,應命!」

他雖然常常獨領一營,但是陳望卻從來沒有將其余的營部交給他來指揮。

眼下,陳望卻是選擇直接將湖廣六營的指揮權交給他。

如果能夠將襄陽的事務處理妥當,對于日后的發展無疑是有極大的好處。

「襄陽城在獻軍的手中,對我們更加有利。」

陳望點了點身前的案桌,雙目微瞇,淡然道。

「前前后后丟了將近六千多具尸體到襄陽城下,朝廷也沒有什么話說。」

圍城進攻自然是不是每日都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除去前期的時候攻城烈度頗高,因此造成了不小的傷亡,之后的烈度都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中。

「南國局勢一月三變,孫傳庭已經就任督師,現在已經到了沛縣。」

陳望拿起了放在桌面上的文書,將其交給了一旁的親衛。

親衛雙手接過了文書,拿著文書,先遞交給了陳功。

陳功閱覽完后,臉色不由自主的陰沉了許多。

而后文書傳遞給了周遇懋、趙懷良兩人。

兩人的神色也因為文書之上的隨之一沉。

孫傳庭因為兵部尚書陳新甲的保舉,從獄中被釋放,就任保定總督。

上任僅僅十日的時間,孫傳庭便領兵擊敗了聚兵數萬在大名府叛亂的袁時中,將袁時中圍困于山東西部東昌府的朝城之中。

而后,孫傳庭派人在城外打出盧象升的旗號。

袁時中是大名府人,他是在大名府起義,所以跟隨著袁時中起義的,全都是大名府百姓。

看到城外盧象升的大纛,又聽到了官兵勸降的聲音,當下哭聲一片。

袁時中知道大事已去,領著數十名親從從朝城的東門逃走,就此不知去向。

之后占據著朝城中的義軍打開了城門,向著圍城的明軍投降。

大名府民變就此消弭。

孫傳庭剛接任保定總督便解決了大名府的民變,讓崇禎對于孫傳庭的觀感好了許多。

一年多以來的牢獄的生涯,也讓孫傳庭的棱角磨平了許多。

孫傳庭藏起了鋒芒,言辭也柔和了許多,這也換來了崇禎更多的好感。

所以在戰后不久,崇禎下旨。

因為如今關內民變的局勢與數年之前已經是截然不同。

所以總督總理的職權也需要隨之更改。

三邊總督專理陜西之事。

而南國的剿務分為兩部。

南方,南直隸、湖廣、四川、江西,四省軍務,由侯恂主理。

北部,山西、河南、河北、山東四省軍務,則由孫傳庭主理。

詔令下發,傳達諸省,孫傳庭于行軍路途之中接受任命,而后簽發軍令,合兵進剿。

孫傳庭一路南下,屯兵于沛縣,遙望徐州。

「河南那邊……」

陳功神色陰沉,一路走到如今。

他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只知道猛打猛沖,對于政局官場絲毫不懂的家丁了。

「朝廷細分軍務,用侯恂主理南部四省,又用孫傳庭主理北部四省,明顯是沖著我們來的。」

「你想的沒錯,這封詔令,就沖著我們來的……」

陳望雙目微瞇,眼眸之中閃過一絲兇光。

用侯恂主理南部四省,一是因為侯恂是左良玉的恩主,可以用侯恂制約左良玉。

二則是因為侯恂是東林黨的一員,東林黨的根基就在是江南一帶。

侯恂主理南國的南部,可以憑借著這層身份換取到朝野內外東林黨的支持。

而用孫傳庭作為南國北部的總理,則是想要用孫傳庭來制約他。

雖然一直以來他都是恪盡職守,但是有左良玉的前車之鑒,朝廷有戒備,也是再正常不過。

當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忠心與否其實都并不重要。

黃袍加身的故事,可是人盡皆知。

「現在還不是時候。」

陳望抬手壓了一壓,陳功的臉上藏不住東西,他一眼就看出了陳功的意思。

「情況沒有你想得那么危急。」

陳功眉頭緊蹙,神色變幻了幾次,最后一咬牙還是下定了決心。

「大哥,或許情況并沒有我想得那么危急。」

「但是我們現在發展的已經是快要瞞不住了,漢中府那邊的情況你也知道。」

「時間越長,事情越多,便越容易出問題。」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大哥認為眼下的時機不對,但是我認為眼下

就是最好的機會!」

陳功站起了身來,走到了側面懸掛著輿圖的掛臺,指著南直隸的位置說道。

「現在李巖在南直隸鬧得天翻地覆,合軍五十萬兵圍鳳陽,如果沒有外力介入,南國明軍傾覆只在朝夕之間。」

「遼東戰局時態越發緊張,北地兵馬云集北陸,無力南下。」

「三邊兵馬被李闖牽制,不能動彈。」

陳功握緊了拳頭,他的神情激動,但是還是壓抑著自己的情緒,沉聲道。

「我們鎮下有三萬一千人,湖廣六營計有一萬三千人,河南七營有一萬五千人,共有六萬兵馬,此時發難,誰可當之?!」

陳望神色微凝,一直以來陳功都是跟在他的身后,對于他的決定從來沒有反駁過一次。

但是現如今,陳功卻是第一次提出了反對的意見。

而且陳功所說的一切,都極具有邏輯性,對于現階段的時局,也看得極為清楚。

陳功現如今已經是完全具備了鎮守一方的能力和眼界。

陳望沒有急于回答,而是先行看向了周遇懋和趙懷良兩人。

趙懷良目光閃爍,但是明顯有些意動,有些躍躍欲試。

而周遇懋的神色未改,但是輕輕顫抖的手臂還是暴露了他心中的恐懼,不過眼眸之中的熱切又讓人看到了心底深處的欲望。

「確實無人可擋,但是名不正,言不順,刀兵雖利,卻難以取天下。」

陳望端起了放在身前的茶杯,輕抿了一口杯中的清茶,淡淡道。

「名不正,言不順,我也知道,但是我們已經快沒有時間了。」

陳功神色變幻,他又何嘗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眼下時局的變幻,卻是等待不得。

「河南七營現在還在我們的手上,開封城內的社兵也在我們的手上,河南府、南陽府、汝州府這些府州也在我們的控制之下。」

「但這是在原來天高皇帝遠的時候,楊嗣昌當時在四川,之后侯恂又去了南直隸。」

陳功有些焦急,他沒有辦法不焦急,沒有辦法不去想這些事情。

「現在,孫傳庭就在沛縣,距離河南不過數日的距離。」

孫傳庭進駐沛縣,接管了山東的軍務。

一旦山東的匪亂被解決之后,恐怕便會開始整頓河南的軍務。

到時候,他們對于河南七營的控制力必然下降。

而這些還僅僅是開始……

「這些事情,我都知道。」

陳望神色平靜的看著陳功,緩緩的搖了搖頭。

孫傳庭是什么樣的人,會做什么樣的事情,他比陳功更加的清楚。

「但是,時機確實還沒有到。」

陳望的目光從陳功的身上移開,移到了陳功身側的輿圖之上。

「不過……」

「馬上就要到了……」

/fengqimingmo/,歡迎!

新書、


上一章  |  風起明末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