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448章、廢物再利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8章、廢物再利用

第448章、廢物再利用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7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過完年之后,沒有一家舊勛臣拒絕皇帝的美意,或者說抗旨。

反正大部分都是以旁支過去,大家都知道皇帝的主要目的只是要錢。

只不過道理確實是這個道理:既是這么多年皇帝帶他們賺的錢,又不是不給他們相應的回報。

但朱常洛又不僅僅只是要錢,他還有別的目的。

“宗室,勛戚,徽商,晉商,粵商,閩浙海商,邊軍……”正月初九,乾清宮里再度賜宴,朱常洛看著他們欣慰地說道,“你們既然都欣然翹盼將來的好處,那么天下錢鋪、銀號、錢莊,大部分就能夠攏起來了。”

不少勛臣神情頓時不自在,感覺似乎掉入了一個坑。

朱常洛站起來踱步,緩緩走到一桌桌前面,每到一處必親近的拍著兩人的肩膀說幾句,說的內容讓人感覺驚心動魄。

“世廟爺爺雖曾禁鑄私錢,但既然是民間流通所需,禁之也無用。昔年錢莊錢鋪私相結約,各閉錢市,以致物價飛漲,后來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朕即位以來,整飭兵備,多鑄炮銃。銅料嘛,供不應求。還要做私錢的生意,也就只有海貿、西南邊市能想法子進一些銅料進來。”

“有這樣門路的,自然背后得有人護著。朕既允了你們富貴,這些年也一直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閉一只眼,因為鼓勵工商,民間需要足夠多的銀錢穩定物價。睜一只眼,也只是瞧著這個行當慢慢演化,讓他們漸漸集中到你們和大商手上。為的嘛,卻正是今日。”

“若愚,來,你把已經試制的銀元和鑄錢拿來。”

“是。”

朱常洛說完這一通話,乾清宮里本身就已經頗為騷動。

而這時劉若愚又招了招手,十來個小太監各托一個盤子魚貫而出,每個桌子上放了一個給他們看。

眾勛臣心跳個不停,看著桌子上的東西。

皇帝說的內容很直白。

大明是有錢法,但從一開始就落下了巨大的病根子。

寶鈔廢了,官府又無法以銀子為主要流通貨幣,那樣就會讓普通老百姓活不下去。而銅錢方面,大明本就缺銅。官錢雖然也鑄得不少,但自從明初安定下來、繁榮起來之后,鑄幣量就遠遠跟不上市場需求。

這就催生了一個巨大的利益:鑄私錢。

如今的市面上,銅錢當中古錢、官錢、私錢都有。就像黃金白銀一樣,既然是實物貨幣,其實最終就看其大小輕重、含銅量多少。

一直到現在,官錢還是維持在比較好的水平,重逾一錢,含銅有六七成。

私錢自然是大小輕重和含銅量都更低,工藝和品相也差,頗有經驗的人就能瞧出它的劣質,因此有“煞兒”“大眼賊”“短命官”“歪脖”“尖腳”“胖頭”等各種稱呼。

私錢就算是比官錢還重的,含銅量一般也都在五成以下。江南甚至有一種薄片錢,重只有官錢一半甚至更低,含銅量不足三成。

對比官錢的含銅量,足見私錢利潤率之高。

但在朝廷已經所做的統計當中,銅錢里面私錢的流通比例已經超過六成,市面上流通的銅錢有近百種,每一種和官銀的兌換比例都不同。

想統一錢法,首先需要面對市場上占比過半的劣質銅錢所帶來的回收成本,其次還要應對流通貨幣量忽然大規模減少所帶來的物價沖擊。

與之相比,這私錢背后的利益集團反倒顯得像是個小問題。

現在朱常洛則要想法子平滑解決這些問題:通過面前這些人。

“都瞧瞧。”朱常洛揮了揮手,“這是朝廷將要鑄發的銀元、鑄錢。朕給你們每人都備了一套,賜給你們的。帶回去之后,讓你們手底下懂行的掌柜都瞧一瞧成色。”

他們已經在瞧了。

銀元只一枚,不再有銀錠。

這銀元,當然不是純銀,不然這圓圓的小銀餅豈非容易捏壞?

有人把那銀元拿到手上掂量了一下,按經驗來判斷,似乎比一兩銀子要輕不少。

“九成銀。”朱常洛介紹道,“照如今還在用的錢法,大約正是五錢銀子。鑄錢嘛,十枚五十大錢剛好抵銀元一枚。”

眾人又看著那一排鑄錢。

這一排鑄錢里,一文、當二、當五的銅錢自然依次更大,中間也仍然有方孔。但是當十、當二十、當五十的則都沒有方孔了,更大,也更精美。

這三枚大額銅錢,中間都有日月星三辰。

當十的,已經雙面都如萬歷初年所鑄金背錢,尤其是日月星三辰之中外圍的三角形星芒黃澄澄第看著十分精美。

當二十的,除了更大一些則在邊緣又另加旋線,正面背面的邊緣又各有一圈圓線和圓點。最重要的是,那三辰當中的彎月已經皎潔如銀。

當五十的,則是換了過來。整枚鑄錢都已經像是銀元,但色澤又有不同。旋線和圓紋之外,中間三辰則是那圓日和星芒都黃澄澄的。

“可有人識得?”

朱常洛問了一句。

而一貫用過好東西的這些人里,當然有人不確定地問了一句:“白銅?”

“不錯,但重要的是工藝。”朱常洛點了點頭,“字樣、紋飾,看出來了嗎?”

他們當然看出來了。

銀元也好,鑄錢也好,都比過去要更加精美。

但私錢品相那么不好卻仍舊能大行其道,朝廷何必付出更大的成本鑄這些精美的銅錢,還用上了白銅?

這東西更稀少。目前來說,似乎只有云南、四川一帶有不多的白銅礦。

它很耐腐蝕,一直是奢華的玩意,唐朝時甚至只有“一品乘白銅飾犢車”。

現在居然把白銅用在了銅錢上?

而且一枚銅錢里用上了兩種不同的銅材卻涇渭分明,這里面的工序必定是更復雜了,成本又更高。

他們已經知道朝廷有心再禁私錢。但看眼前的這些鑄錢……一文、兩文、五文的還好說,輕重大約是成比例的。

當十的嘛,雖然輕重自沒有一文的十倍,但也還過得去。

然而當二十和當五十的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即便額外用了些白銅,又豈能一下子值出那么多倍去?

這就是關鍵問題:白銅奢華,只不過因為它比較稀少,并不是說它在價值上真正超出黃銅多少倍。

以前的鑄錢,最多只到當十。現在這當二十和當五十的……

朱常洛知道他們心里在想什么,于是開口淡淡問道:“若你們以為這二十和五十的鑄錢當不了那么多官錢,那么私錢呢?”

好幾個人一激靈,反應了過來。

私錢,當然完全不一樣了。最好的私錢,一兩銀子也只能兌一千五百文左右。最劣質的私錢,一兩銀子甚至可兌數千文。

如果按照這個角度去看,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陛下,圣意是……讓民間先用私錢兌這些當二十、當五十新錢?”

“不是民間,是你們。”

朱常洛糾正了他們,隨后環視一圈,再緩緩走回寶座。

坐下之后他才說:“五十文,就約摸是一錢銀子了。尋常百姓,一次要用一錢銀子的時候不多,他們自然還是小錢居多,也更認那些小錢。”

一錢銀子,差不多就是他們經常隨意打賞出去的散碎銀子了。

如今,大明度量衡的新標準在很多方面已經在推廣,譬如重量。

但一直以來,都是一斤十六兩,故有半斤八兩之說。十進制還是有不小優勢的,但習慣也不容忽視。

最重要的是,貨幣里面的兌換體系是混亂的。銅錢還能一文一文地來,但白銀的使用場景里又仍舊是重量。這里面,一兩銀子是重量,差不多三十七又四克。再接下來一錢銀子,又是一兩銀子的十分之一。接下來,還有分、厘都是按重量來區分。

民間使用場景里,有大量稱重、剪切的過程。

而如今新錢法要達到的目的,當然是把幣種固定起來、官方化。一個銀元就是過去的半兩銀子,零散部分用鑄錢來代替。

這里面,受影響比較大的是富人。

因為他們怕麻煩。過去的使用場景里,無非帶著銀子罷了。找零或者付賬,自然有店家稱重、切割,他們當然不必隨身帶各種幣值不同的銅錢。

但此后只要再搭配“切割銀元犯法、朝廷不接收破損銀元或折價兌換”的法令,富人們再出去消費就必須帶上多一些的鑄錢。他們消費又大,自然得多帶些大額的鑄錢。即便有隨行仆人,總不能讓他們也隨身帶著叮鈴咣當響吧?

窮人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他們愿意累,愿意背。

日常也都是小額消費嘛。

朱常洛說出了另外的一個目的:“朕予你們這個恩典。對各種不同的私錢,允你們拿來向朕兌換新鑄錢。私鑄銀錠也一樣。兌換比例嘛,都是朕的肱骨,就像這些年一樣不會虧待你們,還讓你們有賺的。但是,朕不管民間那些錢莊錢鋪背后是誰,以后都只能認銀元和新錢。”

乾清宮里寂靜無聲,皇帝這是要砍他們的一個“財源”了。

錢鋪、錢莊哪里那么好開?背后基本都是重臣、勛戚甚至藩王。

朱常洛又淡淡地說道:“這生意做不下去了。這個冬天這么冷,京城可曾缺煤?蒸汽機既然在煤廠用好了,遠非昔日可比,在其他礦山里難道用不得?槍械、器械制得越來越好,朝廷鑄印銀元和新錢,成本遠非過去可比。新的官錢既然更精美,朝廷往后既不缺銀又不缺銅,天下需要用多少銀元、鑄錢,朝廷大可鑄得。眼下先允你們優先兌換,比后面錢法推行時更劃算。”

大家伙有的仍在看著別人手中把玩的銀元、銅錢,有的默默感受著手中銀元、新錢的質地成色。

而朱常洛已經說到這樣了,自然是態度堅決的。

“臣……臣愿遵圣旨……”

將近二十年了,皇權穩固、威望無雙。眾人都知道這是皇帝和朝廷諸相恐怕已經計議多久了的國策,錢法大改,牽連何等之廣?

而如今又是外藩田地、官位,又是先允他們用私錢換新錢的恩典,誰知道新錢法正式推行之后是不是只允官錢兌新錢?

“陛下……臣斗膽請奏,那不同成色私錢和私銀……怎么兌銀元和鑄錢?”

“東瀛和外滇還有兩三年打,時間寬裕。”朱常洛看著他們,“私銀好說,成色易辨。你們拿來兌,這火耗朕擔了。”

他又賣了一個好。

些許火耗,和朝廷能夠把盡可能多的白銀集中起來的意義相比不值什么。

但大家都知道私錢和新錢兌換方面可能就要把這部分差距平衡起來了。畢竟不同私錢的差距實在大,而且民間私鑄,即便是同一家出品,不同批次之間恐怕差距都不小。

果然只聽皇帝說道:“每一種私錢,民間一兩銀子該兌多少銀子都是有數的。朝廷收了回來,那么多私錢重新提純、冶鑄,耗費也不少。朕只能允你們不虧,每一種私錢只依市價九成先允你們兌。所兌新錢里,銀元六成,當二十以上大錢三成,剩下一成給小錢。當然,另有一好處便是民間銀號將來不允再開了,但大明銀號總號下,是能允昌明號、宗明號在地方開網點的。這個過程,最多兩年要厘清。”

眾人一陣躁動。

這當然是危機,但皇帝所說的好處自然就是從此將之正規化。

畢竟民間錢鋪錢莊還有會票、放貸等等業務。

首先是不允民間銀號存在后,這過程之中就有一個兼并的過程;其次是他們既然占得先機,后面就能吃這些壟斷生意;最后便是順利度過新錢法這個“大劫”。

朝廷雖然斷不可能直接廢棄所有私錢,但新錢法全面推行后,兌換比例還能是市價九成嗎?

這個比例不低了,畢竟私鑄銅錢的毛利率實則一般能有三成甚至五成。

只不過既然已經聽說這件國策,后面還敢私鑄嗎?

“陛下,那……舊官錢呢?”又有人問。

“新錢既仍然是官錢,舊官錢自然仍能用。朝廷新舊官錢都認,無非賦稅收上來之后再漸漸換成新錢。”朱常洛笑著說道,“總而言之,這是朕予你們的恩典。趁這段時間先把手上有的私錢兌了,那就是最劃算的。”

隨后他就笑容一臉,神情一寒:“朕允了這么多恩典,要的是你們報效朝廷,助朝廷收回私鑄之錢。如今開誠布公,卻有都知監和內察事廠都盯著!若都只存著把民間官錢囤起來,實在沒法散出去的私錢才先兌了,那么私鑄銅錢,依如今律例依舊是能問罪的!”

“臣不敢。”

乾清宮里頓時紛紛有人出來跪下:哪些人是只做流通的錢莊,哪些人有門路私鑄,難道皇帝不知道?

朱常洛威壓之后,最后才說:“同樣,你們為外藩田地和勛衛愿捐納的錢,也可以照這個規矩用私錢來抵,明白了嗎?”

眾人這才齊齊大喜:“臣叩謝陛下圣恩!”

如果能通過各種門道先收集盡可能多的私錢,比如在“進貨”時就再壓低個一成甚至更多,不就相當于捐納出資少了一兩成嗎?

皇帝明明可以靠搶的,但還是想了這么多法子。他真的……

“這件事,要配合好!”朱常洛緩緩點頭,“民間一時銅錢緊缺,你們要備足官錢、碎銀散出去。到時候,地方士紳大戶的錢鋪錢莊,還有他們偷逃多年的賦稅,都要落在這樁大事上!朕會親自盯著,你們不能在沙場為國立功,這便是你們世領爵祿,能報效朕的最好機會!”

他之所以能壓著勛臣們去做這件事,無非是這。

最終落腳處,無非最后一句話:“事成之后,朕自會另有賞罰。有功者,自然另有不降等甚至進封之賞;借機擾亂國策、動搖江山社稷者,論罪之時就別怪朕不念你們祖上功勞了!”

正如私錢廢物再利用一樣,這也是他們這些“沒能耐”的舊勛臣最后一次真正立功的機會。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