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412章、你在等什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412章、你在等什么?

第412章、你在等什么?


更新時間:2025年01月19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大明天子在為將來的嚴寒做準備,林丹巴圖爾則只能先面對眼前。

連臨清以北的運河都比往年提早開始封凍,這遙遠的漠北自然正在經歷更嚴酷的一個冬天。

積雪已經很深,林丹巴圖爾艱難地踩在雪上。

遠近的氈包上,包頂的套氈上雖然也有厚厚的積雪,但最居中的套腦那里自然都冒著煙氣。

他邊走邊問:“岱青臺吉醒過來后,說什么沒有?”

“臺吉的精神不是很好,也沒有多說什么,大汗。”

林丹巴圖爾點了點頭,繼續往前走著。

沒走幾步,前方拉著爬犁的幾個人停了下來,退開了一些讓路。

林丹巴圖爾卻走到了爬犁旁邊,先看了看前后幾個爬犁。

三個蓋了氈布,五個卻沒有。

他看了看后面那五個爬犁,上面有的是柴禾,有的是干了的牛羊馬糞。

“只有這些?”他掀開一個蓋了氈布的爬犁看了看之后,指著那個爬犁問那個帶著這隊人過來的年輕人。

“說是下了雪之后,越不容易找到了。”

林丹巴圖爾聞言也只是默默地點了點頭,揮了揮手:“送去吧。”

他看著這些人的背影,也不知道是真的難以尋覓那些煤石、鐵石,還是他們想多騰些位置拉著能燒的東西回來。

除了派到容易挖到煤鐵地方的大隊人馬,如今的汗庭還發動了尋常族民,日積月累地來尋找這些東西。

這還是因為他們控制著和大明的邊貿,每一個氈包里需要的一些物事,只能用這些煤鐵或其他大明需要的貨物來換。

林丹巴圖爾繼續往前走,心里想著心事。

岱青所率領的嶺南四部如今雖然和察哈爾等部都聚居到一起了,但這片草原畢竟還是很大,尋常時候也不挨著。

但這一回,是他們察哈爾四部往南面挪了挪,更靠近他們。

在呼倫貝爾的內喀爾喀殘部自然更加艱難。

都是這個風尤其大、雪尤其大的寒冬所致。

林丹巴圖爾想邀岱青過來一同做年,同時商議一下明年怎么辦。

做了那么久的中原主人,如今蒙古各部同樣過正月初一,只不過這里稱呼為做年。屆時大小頭領聚會,互遞皮條慶賀,原本是和好事。

但岱青在過來的途中就生了病,現在還沒好。

林丹巴圖爾要去看望他,同樣要走不近的路。

畢竟之前遷徙到這里之后,本部的氈包已經選好了位置,圍了一圈又一圈、一團又一團。嶺南諸部的人過來,也只能先盡量安排在富余的地方。

如果是春夏秋日里,騎著馬很快也就到了。但現在大雪覆地,騎馬倒不如走路。更何況,今年天氣如此之冷,馬力要多愛惜,已經損了不少牲畜了。

去到那里自然要穿過一片普通的族民氈包。林丹巴圖爾正想著今年各部報上來的損失,耳朵隱隱聽到側面不太遠處的哭求。

“我聽說你帳里有鐵鍋了,你就讓她到你帳里吧,我每天給你們送糞餅來。”

“阿哈,可是……”

“讓她進去吧,本來就只是再過兩年的事了……”

林丹巴圖爾遙遙望去,只見一個年輕漢子站在他們家的氈包外面。氈包的門內,有一老一小兩個腦袋從縫隙里往外看著,而門外則是一個婦人牽著一個小姑娘。

現在她不停地把小姑娘牽過去想往氈包里塞,那年輕漢子卻手足無措,既不想拒絕又不能接受的模樣。

“大汗,這邊都是家里有了人去霍林河那邊采煤的。”旁邊人見林丹巴圖爾停下了腳步,上前說了一句,“能跟汗帳一起過來的,家里還一定有勇士。”

林丹巴圖爾點了點頭,這一點他當然知道。

只有察哈爾本部的族民,其中還得是跟汗帳關系密切的,才會帶著自己的小部族隨汗帳一起遷徙至此、聚居一處。

家家都會出青壯,隨時能上馬出戰,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像霍林河那邊發現的容易挖的煤田,也并非誰都能染指。現在,這是察哈爾發現的、在自己完全掌控之下最大的一個寶礦。

它位于大興安嶺西側,和大明如今控制著的慶州并不算遠。

林丹巴圖爾并不樂意通過嶺南四部再與土默特轉手買回東西。大興安嶺雖然翻越不易,但去慶州直接和大明邊市,能換回來的東西畢竟更多。

再加上大興安嶺上還能砍伐大明需要的巨木。

林丹巴圖爾又成熟了一些,見到了那邊的情況,他就默默地繼續往前走。

就連察哈爾本部的族民,家里已經有了至少一兩口人在霍林河那邊能填飽肚子,現在還需要把孩子送到更寬裕一點的人家才能過這個冬嗎?

鐵鍋……有鐵鍋自然是好得多。

沒有鐵鍋,就只能炙烤或者干嚼。

林丹巴圖爾雖然不懂得其中真正的道理,但有鐵鍋確實能把干肉煮得更爛,湯也飽肚子,很不一樣。

說穿了,就跟米不夠吃,煮成了粥一樣。再加點別的野菜什么的,總歸更能熬一些。

而草原上如今對鐵鍋的巨大需求……怎么說呢,也不能說怪先祖到南面過了許久安逸日子。

在蒙元做了南面主人之前,草原上原先沒有使用鐵鍋的習慣。

是做了中原之主,鐵鍋才大范圍普及到草原。這玩意太好用了,和原先只能用篝火把食物烤熟有天壤之別。

然而退回到草原之后,已經習慣了“鐵鍋自由”日子的草原人就再也回不去了。

可鐵鍋忽然開始稀缺。

做一等人的時候,自然不必去學什么手藝自己來造。回到了草原,自己又造不了。技術都只是一方面,燃料呢?

如今御寒需要的燃料都只不過是主要用著牲畜糞便,風干或曬干之后用以取暖或烹飪。要煉鐵,至少得有木炭吧?如果能普及木炭,草原部族又何必用干糞做燃料?喜歡那味?

被大明趕回來之后,也嘗試過用陶鍋來代替。

不是不能代替,但只能代替一點點。

因為各部族總要遷來遷去,陶鍋更容易損害。

而且同樣只能從大明或其余人手上買回來。

所以鐵鍋成了草原上的硬通貨。家里有口鐵鍋,就連女人都能多養兩個。

大明長期對草原實施鐵器禁售。過去,只能通過搶掠或走私獲得一些。現在形勢變了,鐵器確實不禁售了,但不可能白送啊,還是要用貨物去換回來。

鐵鍋貨源雖不愁了,但草原上需要的鐵器又不僅僅只是鐵鍋。

之前的大戰折損了多少?林丹巴圖爾忍受屈辱投降,人是帶回來了不少,兵器卻沒還多少。

刀、箭頭……

再加上這越來越糟糕的天氣,讓今年冬天的損失很大。春天來了之后再去慶州,能換回的東西估計要比原先以為的少三成以上。

心事重重之余,他終于到了岱青眼下養病的氈包。

作為大頭領之一,他的氈包自然僅次于大汗的汗帳。

尋常人家,一般就是四哈那的小氈包,頂多六哈那的。

所謂哈那,是蒙古包當中非常重要的“家產”。它是用來組成蒙古包墻壁的,得用草原上比較珍貴的耐用木材來制作。可以收迭起來,也可以拉開成為菱形網格的網壁。

想一想,既要能夠圍成一個圈組成墻壁具有柔韌性,又要作為骨架支撐住氈包頂上的烏尼桿具備強度,還要足夠耐用便于收起遷徙再組裝,這玩意多珍貴?

所以尋常蒙古人家,能有四個哈那圍成一圈形成一個蒙古包,那就不錯了。一家人擠在里面,冬天也暖和。

普通人家又不像大汗或頭領一樣,帳里女人多,又需要處理別的事。

岱青現在養病的這個氈包就比較大,足足有十二個哈那支撐,占地按后世標準來看已經有五六百個平方。

雖然仍舊比不得樣式有差異的汗帳,但遠遠看去也已經像個小城堡了。

到了帳前,岱青的兒子親自迎接。

進了帳內,里面要暖和得多。

林丹巴圖爾先脫下了外面套著的大氅,然后到帳中的炭盆面前烤了烤火:“臺吉是醒著,還是又睡了?”

“知道大汗要來,一直在等著。”岱青的兒子回答,“大汗先喝點熱馬奶暖一暖,我去扶阿布出來。”

“一起進去就是,讓臺吉歇著。”

林丹巴圖爾搓了搓手就往里去。

他的目光掃過那燃得很旺的炭盆,其中當然是好木炭。盛著木炭的,也是一口厚實的鐵盆,架在木架之上。看那木架樣式,當然是漢人巧匠的手藝。

林丹巴圖爾自己汗帳之中的炭盆,不見得比這個更好,他現在也已經舍不得多用這種漢人才能燒出來的不冒煙的好炭了。

當然,岱青年紀已經有些大了,現在又生了病。

但嶺南四部和土默特部緊挨著,又能通過西拉木倫河谷與大明慶州、嶺南女真來往,有他們的特別門路。

岱青的氈包既然大,里面就不必像尋常人家一樣不設帷幕隔開。

到了岱青躺坐著的里面一間,林丹巴圖爾徑直坐在了地毯之上,先殷切地問道:“臺吉覺得怎么樣了?”

“好多了。”岱青說完又咳了起來,正好熱的馬奶茶也送了進來。

林丹巴圖爾喝了一口之后就看著岱青,嘆了一口氣之后說道:“臺吉一定要好好注意身體。這次,又是我急躁了,不該在這么冷的天氣里請臺吉過來。”

岱青搖了搖頭,緩緩說道:“就算大汗不叫我來,眼看天氣這么不好,我也要來的。何況白節之時,怎么能不來向大汗慶賀呢?”

頓了頓之后他又說道:“我是先來的。天氣變冷之后,我怕北面的族人不好過冬,從土默特那里換了不少劣炭。大雪天里,運得慢,怕是還要再等十來天。”

林丹巴圖爾頓時感動不已,眼睛微紅:“臺吉待我……”

“哎。”岱青繼續搖著頭,“都是成吉思汗的子孫,越是現在這樣,越是要相互幫忙。能有更多人活過這個冬天,明年再養更多牛羊馬匹,才能再好好過下一個冬天。”

林丹巴圖爾低下了頭,低聲說道:“如果西拉木倫河南面和遼東還在……”

“不在就是不在了,大汗。”

他又抬起了頭,看著岱青鄭重的眼神。過了一會之后,他才說道:“臺吉這兩年,又蒼老了一些。”

“大汗是怕我老得太快嗎?我老得快一點好。”

林丹巴圖爾的眼神黯淡了一些,再次低下了頭喃喃自語:“我們就只能這樣,一年一年熬下去了嗎?”

岱青的眼神不與他直視之后,也顯得有些茫然又無力。

“不這樣,難道先與土默特、葉赫、科爾沁打上一場,再試試有沒有辦法應付大明的銃炮?”

林丹巴圖爾的身軀微顫:“要是年年都像今年這樣白災呢?”

“如果是那樣,先到敖漢這邊來躲避吧。”岱青輕聲說道,“趁我還沒老得說不上話,我能安排好。”

見林丹巴圖爾不說話,岱青語重心長:“已經不是過去了,大汗。原來分左右翼,六萬戶,是因為部族強盛,草場很多。現在,右翼早已自立,還受了大明冊封。察哈爾也好,喀爾喀也好,不能再分得那么清楚了。今年,我是想來請大汗好好考慮的。汗帳怎么把察哈爾諸部和炒花他們都擰成一股繩,不如先做這件事。”

他說了這么多話,又咳了幾聲,然后喝了兩口馬奶茶潤了潤,隨后才繼續說道:“冬天里聚在一起,就是個好辦法。哪一部的漢子鉆了哪一部女人的氈包,都一樣。大肚子多了,部族將來才更有希望。現在不能只是分草場、分部民了,漢人還在不停地改規矩、改官衙,我們還跟過去一樣,只會越來越難。”

林丹巴圖爾點了點頭:“我聽臺吉的。”

冬日凜冽的風雪里,正收縮起來養傷的汗庭中央萬戶似乎要成為一個歷史名詞。

南面是越發強悍的漢人,他們和漢人之間還隔著一層同族或者異族,但這一層如今正依靠在大明與他們之間的位置左右逢源,日子過得比他們好多了。

汗庭既然早就事實上是個虛的了,那么繼續執拗于往日尊嚴榮耀又有什么意義?

岱青喜于見到年輕的大汗仍存抱負,但他已經越來越老了,他又必須誠懇提醒他克制那份抱負,以免像兩年前一樣再度因為心高氣傲而能耐不夠讓部族再吃大虧。

這一點上,公私合一。嶺南四部受創更嚴重,難道還能獨力抗衡什么?

岱青一直說了很多,最后也只有一句話作為結尾。

“大汗一定要記住,大汗比他,更年輕!”

林丹巴圖爾重重地點了頭。

朱常洛并不知道他們同樣在嘗試改革、尋找出路,準備憑借年齡優勢等下去。

如果知道了,恐怕也只是啼笑皆非。

朕在等大明工業革命,你們在等什么?等朕駕崩?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