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上下,事上國如事君父,從來不敢不敬!孤親賀你御極,從無不誠!”李暉很悲憤,“你何薄于我!是你逼我的!”
“現在不就是不敬?”
朱常洛表情平靜,李暉氣得胸膛起伏。
“大明對得住朝鮮。偶有明使跋扈勒索,那倒是事實。但兩百余年來,貢貿給賜也極多。從燕山君秉政時開始,伱朝鮮就士禍不斷、黨爭不休,你朝鮮君臣若能自強不息,民心穩固,哪里會走到今天這一步?這是你李氏只貪圖權柄、富貴、淫樂,自絕于民!要不然,倭賊跨海攻來,何至于兵敗如山倒?大明則不知耗費多少錢糧、犧牲了多少將士助你李氏復奪江山!”
朱常洛俯視著他:“怎么?朕瞧不上你們,不肯徒耗錢糧賑濟朝鮮了,不認你世子名份,就是對不住你朝鮮了?就是逼你了?務實一點,大明對朝鮮沒有必須該做什么的義務。反倒是于你們有莫大恩情,你貪權奪位之后內憂外患不絕,結果憤而叛明,這才真是養不熟的狼。”
他說著說著,李暉反倒漸漸平靜了下來,最后只說道:“成王敗寇。如今我為階下囚,陛下要與我敘舊,應當不是只為了奚落我。有什么旨意,想讓我做什么,不妨直言吧。”
“這才是務實態度。你擺臉色給朕看,朕就懶得讓你做什么了,通遼盟會上斬殺便是。大明強而不暴,將來眾外藩自知,大明也不懼誰因驚懼忌憚而作亂。”朱常洛這才點了點頭,“想讓你做的事只有一件,入大明民籍,做個本本分分自力更生的尋常百姓。李成桂為你們李氏打下了兩百多年的富貴,現在到頭了而已。叛明而免于身死,這就是朕給你的最大仁慈了。”
李暉難以置信地看著他:“尋常百姓?自力更生?”
“怎么?你以為會有個安樂公做一做?”朱常洛笑了笑,隨后森然道,“你可是叛臣!”
“你奪我朝鮮……”他又激動起來。
“朝鮮國主皆得大明冊命,大明才認其正朔,不予攻伐!”朱常洛打斷了他,“朕能賜,亦能奪!”
“我……”
“你能自食其力養活家小,朕倒高看你一眼!”朱常洛瞧著憤憤不平的他,“于你而言,求活已得,還有什么不滿足?”
李暉緊緊咬著牙,平復了很久情緒之后才問:“陛下是要在通遼會盟時,讓各部之主都看到我寧舍國主之位、甘為大明百姓?”
“沒那回事。”朱常洛擺了擺手,“朕會借你一百兩銀子,讓你能在通遼置辦些田地。朕要讓他們看的不是你甘為大明百姓,而是你苦于做百姓。朕要天下都知道,朕心里最知小民之苦。內臣也好,外族權貴也好,若是搞得民不聊生,讓大明有內亂,讓外藩亂起來又禍延大明,朕不吝于把他們都拿下送到通遼做個平頭百姓自食其力!”
李暉呆呆地看著他。
可各族權貴,最怕的不就是你這樣?那還不想方設法提防你、想方設法除了你這等殘暴的“同道”?
大家都是人上人,非要曾經富貴的人去吃苦,那不如殺了他算了!
朱常洛像是看懂了他的心思,毫不在意地說道:“你想尋死也自便。總好叫你自己也知道,什么叫好死不如賴活。好叫朕的臣子都知道,雖然四海升平,但普天下的百姓沒叫苦,不見得是不苦,只是還沒到完全沒活路的那一步。自然,你要是能在通遼煥然一新,將來也不是不能做朕的臣子,為朕效力。”
李暉握著雙拳,喃喃自語道:“何辱我至此……”
“朝鮮百姓只會拍手稱快。”朱常洛嘴角含笑,“你莫非以為你朝鮮世家大族的做派,朕能容忍?總要叫朝鮮百姓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善政。做大明百姓和做大明藩國百姓,根本是兩回事。你放心,你不會孤單。將來你定會有許多鄰居,有朝鮮的,也會有大明的,更會有其他各族的。”
他就這么構建屬于他的“通遼農場”,讓他們都去體悟人生吧。
其實也就是“流放墾邊”那一套,只不過這確實是朱常洛要在通遼傳遞給各部的信息。
這是無解陽謀,朱常洛就是要把各部都拉到要通過施行愛民仁政來得民心的競爭當中,這個理念會通過以后的每一次征伐、反腐之后的處置來貫徹,會通過將來更加開放的邊貿向外部傳遞。
包括大明的群臣,也必須努力讓大明始終成為更加文明、富足的象征,需要面對皇帝對外族更加“開放”、更加不吝于增強他們的實力而帶來的威脅。
韃靼、女真、朝鮮……他們內部還有諸多奴隸,他們的權力結構和各項制度更加落后,他們能怎么競爭?
就算能從更開放的邊貿中獲得更多物資,包括軍事物資,但若心里只存著對抗之心,就必然壓榨百姓傾向軍事;若走上大明的路,學習大明,那最終就只會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當此時,各部還不知道大明將會這么做。
他們現在是屈服著,或者歸順著,權貴們暫時關注的重心都是呈上什么賀禮、選出哪些好漢去參加大賽會,好從大明那里得到更多的邊貿堪合,為他們自己帶來更大的收益。
有的是圖謀自己的富貴和享受,有的是臥薪嘗膽準備壯大部族實力。
在他們的概念里,所謂“國際競爭”就是能掌握的人口、糧草、武力。
他們對真正的國際競爭研究得太少,而朱常洛具有降維打擊的認識。
軟的、硬的,大明的實力都處于碾壓狀態。像他這樣還注重“國際觀瞻”的,已經是很文明了。
要不然不就九雷銃平推?
但時代仍舊還處于野蠻階段,朱常洛就需要面對極大疆域的治理問題。
強如蒙元,無非分封汗國、各自為政罷了。
而向心力,至關重要。
在沈陽的這些天還有許多事要做,包括遼寧省的改變、遼河套的開發、東北糧倉和產業的規劃布局、漢民和各族百姓的融合……
許多的理念,要靠朱常洛實際走出去,和地方官當面說,要求當面提。
說過,提過,將來才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