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317章、都做了決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7章、都做了決定

第317章、都做了決定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07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人與人的想法自然不同,有人貪圖安逸,有人想一展抱負。

田樂的計策確實妙。

李成梁如果在遼東露面,對于周邊各族確實是很大的震懾。

但有旨意說他改任前軍左都督了,他又沒在江南露面,那對江南來說反而是很大的震懾。

再加上沈一貫這個前內閣首輔忽然病好了來做南京總參謀。

加上肅王、楚王忽然又走到了南京城里飲酒作樂,一副他們就是魚餌的樣子。

蜀王覺得這是皇帝在給他們藩王挖坑,但這實則是明牌。

盡管遼東危急的傳言在江南甚囂塵上,肅王、楚王卻在積極鼓動著一些不得意或者有心的江南士紳說著將來怎么經營新拓下的軍民府,仿佛這回大明已經勝券在握。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對緊張情緒的對沖?

山海關看到的又是增兵:前有天樞營千五出山海關,現在又有京營一萬眾開拔奔赴遼東。

時間一天天過去,秋天就這么來臨。

岱青在錦州西北面已經盤桓了一月余,他沒有等到建州女真的明確答復,但好在內喀爾喀的炒花、科爾沁的奧巴都決心整軍南下,在東北面壓迫如今防守著遼河套的明軍和葉赫部。

局勢再容不得布揚古左右為難,盡管是受大明所迫參與了這次行動,但大明至少證明了他們有掃蕩遼河套的實力。

只要這一戰的戰果鞏固下來了,遼河以南就會被控制住。不管只是呆在遼河以南、老哈河附近還是得到更大的地盤,又或者僅僅抵御喀爾喀和科爾沁,葉赫都沒了選擇。

環顧四方,再無一個盟友。

建州自不必說,昔年幫過他的科爾沁,葉赫部先前也占據了一些俞咨皋率人打下的小部族部民和草場。

可以依賴的只有大明了。

“不能再等了,先攻打錦州試試!”

岱青盤算著時間。喀爾喀和科爾沁就算能來,也要等完成部族準備過冬的遷徙轉場,再以養肥了的戰馬南下。

遼東明軍可以打一個時間差,畢竟他們現在就在不遠處的遼河套。

若是讓他們從容整頓好了進逼老哈河的敖漢、奈曼本部,那是岱青不可接受的。

“只有先前發現的那一支明軍?”

岱青問他的安答。

“沒見過的生面孔,像漢人又像回人。”他的安答回答道,“杜陵,他們畢竟只有一千余人,最多不過兩千。”

岱青幽深的目光望著西南面的群山。

那是哨騎之前在山中發現的,而且不知道他們已經出來活動了多久。

藏的地方很巧妙,是三座山峰之間的小谷地。

最初發現時,還以為是因為戰亂躲藏到那里的朵顏部民。

甚至于現在也不確定,因為他們把那里搞得像是一個山中村寨,入口把守極嚴,易守難攻。

當然,料敵從寬。岱青從哨探回報的情況判斷,那就是一支漢人伏兵,盡管他們的模樣像是尋常村寨的寨民。

但過千人的村寨,過去不可能不與外界打交道,這邊的人都沒聽說過那里有那么多人。

石保提議過先去把那處地方拔了,但岱青否定了這個提議:在展開正式的行動之前,不宜有不必要的損失。

山道本就不利于騎兵上去攻打。

就算要打,也得在自己計劃好的戰場,盡量擴大自己的優勢。

“就把他們當做漢人的伏兵。”岱青斷然道,“安答,你帶兩千人守著奈林皋一帶。我料定,漢人恐怕去年入冬時就埋伏了不少人出來,趁大戰剛起、喀喇沁小部族紛紛北逃之時顧不上查探敵情,又悄悄轉運了糧草。那里離他們的長城不算太遠,就算只是靠人背,只走山路也不會有很大動靜。”

說罷就看著東南面:“時間來不及了。下了雪,他們不方便運糧食,我們也一樣。就算馬多,也不見得能比他們走得快多少。必須要先攻打錦州!打下了這里,斷了他們遼東和南面的陸路,等河水結冰之后他們的海船也靠不了岸。”

他只是在說服自己下定這個決心。

消息是都已經送到了,喀爾喀和科爾沁已經決定南下,奪回之前就屬于他的地方。

他相信就算建州女真忌憚漢人,一旦形勢有變,也絕不會甘心被奪走的哈達、輝發、烏拉!

至少要試一試!

況且林丹巴圖爾的耐心正在被消磨,他一直等著岱青兌現之前的成果:在漢人的遼東咽喉打斷一個缺口!

誰不清楚,這本來就給了大明足夠多的時間包到燕山北面?

岱青是臣,不能把大汗置于過度危險的境地。

“石保,你跟著我!”他看向了五弟,又對他的安答說道,“后背交給你了!從老哈河到錦州,這條路不能斷!”

“交給我就是!”他用力拍著胸膛。

赫圖阿拉城的東南面,幾十余騎奔襲而至。

見到何和禮之后,努爾哈赤首先就問:“大明真的沒說什么?”

“……沒有。”何和禮知道他說的是哪件事,“建州精兵都奉命去了朝鮮,部族還要留下人守御,那個袁都督也說了,能援出三千人已屬不易,何況是四阿哥親自率領。”

努爾哈赤只皺著眉。

但不管如何,他已經回來了。

朝鮮那里的戰事也算不上太順利。最初的邊鎮六城還好,看到建州兵力如此之多,他們孤懸于朝鮮東北,并沒有多少抵抗的心志,很快就棄城南逃。

但在進入朝鮮經營多年的咸鏡道腹地之后,一座座城卻不那么容易攻克了。

建州費了很大力氣連克五城,戰線雖然已經推到長津和定平一帶,但咸鏡道的吉州城仍在死守。

那是咸鏡道的首府所在,不容有失。

但恐怕也不是很快能攻下來的,只能圍著,慢慢消耗他們的意志。

當大明同意了建州出兵相助之后,努爾哈赤就決定回來了。

把朝鮮那邊的戰事再做了一番安排,他就匆匆趕回。

在那之前,他已經深思熟慮過,讓老四湯古代帶著人去。

去的人,主要是哈達、輝發、烏拉三部歸順的人。

在部中算不得精兵,因為精兵大多被他帶去了朝鮮,要不然怎么放心把他們都留在建州?萬一來個鳩占鵲巢呢?

而湯古代出發前,他又讓湯古代專門趕到了已經被建州拿下的三水,在那里對他囑咐過很多。

“袁都督……他親自接收的?”努爾哈赤問道。

“是,還說了幾句好聽的,又說今冬木材和毛皮價格可以提高一成價格來收。”

“三部之地那邊如何了?葉赫部呢?汗庭呢?”

努爾哈赤一口氣問了很多,他急于了解最新的形勢。

這都是信使傳遞的寥寥幾句消息能說清的,真相大多藏在無數細節里。

何和禮一一說了情況,努爾哈赤才問:“還沒有李成梁的消息?”

“這個倒是有了,今天剛剛收到。”何和禮立即回答,“消息是從寬甸六堡那邊的商人嘴里說出來的,說是李成梁早在七月底就去了大明的江南,統帥大明那個前軍都督府的大軍。”

“商人?你不是說從入夏不久開始,大明就已經關閉了山海關嗎?”

努爾哈赤警惕地看著他。

還在寬甸六堡的商人,要么是之前沒回去、今年必須滯留于此的,那他又怎么會知道七月底的消息?

“說得像那么回事,都是因為如今戰局,他們擔憂著聊起來,那個商人正是因為有親族在山海關做小官……”

何和禮隨后說著打聽到的情況:無非大明皇帝之前就動官紳的好處,內部也不見得安穩。如今韃靼大汗親軍進逼京城,薊州鎮卻久久不能打退敵軍,作為大明賦稅重地的江南當然必須有足夠分量的人來穩住。

努爾哈赤聽著聽著越發多疑:區區商人,因為戰事而不得歸家,為何還要侃侃而談說什么遼東無憂?難道他不該更擔憂不滿才對?

況且,他那個親戚無非在山海關做個小吏而已,憑什么敢用這種頂級重臣的安排勸他不要擔心,還讓他有底氣在與其他商人朋友喝酒時夸耀出來?

江南不亂,和遼東邊軍定然不會敗又有什么必然聯系?

“我覺得,這些都不用管。”何和禮發表著自己的看法,“大王,動不動手,還是看韃靼人能不能先打贏一個大勝仗。只要四阿哥那邊把消息傳回來了,就算李成梁真的在遼東又怎么樣?他都離開這里十幾年了,這些年遼東都姓麻!”

努爾哈赤思來想去,重重地點了點頭:“你說得對!況且,我們又不是進犯大明。讓你準備好的野人女真裝束,都準備好了嗎?”

“早就備得差不多了。再不行,繞過去時再滅一些野人女真部族。”何和禮眼睛很亮,“葉赫部那邊的動靜早就打聽清楚了,他們想跟著大明吃飽,現在又得防西面,還得防北面,南面也怕大明用完就舍棄了他們。”

努爾哈赤眼神狠厲:“反正野人女真歷來受科爾沁統帥,有野人女真大軍突襲葉赫部,他還能安心跟著大明征戰嗎?我不入城,你把庫中這些年攢下來的明軍小物件也備好了嗎?”

“都在一起!”

“好!”努爾哈赤咬了咬牙,“就讓他們互相之間也分心提防!”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