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宗耀明第120章、任用公示,排兵布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光宗耀明 >>光宗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20章、任用公示,排兵布陣

第120章、任用公示,排兵布陣


更新時間:2024年09月08日  作者:冬三十娘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冬三十娘 | 光宗耀明 

自正月十五之后又過了一個月,吏部終于“完成”了對大明之前所有在職官員的考功。

這意味著大范圍的補選終于要開始落實了。

此前定了新規之后,“閣權”大增。

兌運輪派的方案、鹽課的安排,最終都是以閣臣票擬的意見為準。

朝會上皇帝咨詢的事務,朝參官們想發表意見的,如今大部分人也比較謹慎。

因為有一些是皇帝對閣臣票擬意見仍然存疑的事務,誰知道皇帝會不會拿出某某某的密奏作為依據與閣臣商討?

當面對噴是剛直不阿,密奏里大肆反對就難免讓人覺得帶著私怨了。

而后被閣臣挾私報復怎么辦?

在朔日朝會上,皇帝吩咐:兩京官員補選,吏部部推廷推已有結果,閣臣也擬了正選名單。用人事重,公示七日。若以為正選還需斟酌,就以奏本呈來。

大家伙還沒見過這一招。

過去都是在部推、廷推時當面爭辯,最后提交一份至少兩人的大名單給皇帝選而已。

現在居然是先由內閣在大名單里議出正選,然后公示七日,密奏去發表意見,再供皇帝斟酌?

這種既信任閣臣又提防一手的做法,不禁讓朝參官們再也坐不住。

這可是事關已經補員完成的吏部之外那么多京官缺額!

今天這一件大事就夠他們忙的了,朱常洛散朝后先去了改為一月兩次的經筵,午后則召見已經全部到京的新勛臣,即將要出去赴任的臣子。

謝恩、陛辭,朱常洛也全改成了私下。

面前,李成梁、俞咨皋、戚祚國三人在前排,陳璘、麻貴、劉綎、蕭如薰、達云五人在后頭。

謝恩之后,并無賜座。

“對你們,朕不準備拐彎抹角說話,以防有些人聽不明白。”

話說完,劉綎有點尷尬:這兩個月在京城等著,上朝時確實經常聽不明白。

李成梁抱拳:“末將等恭聽陛下訓諭!”

“好!寧遠侯當日出班,就明白朕以后還是要練兵用兵的,不然何必整訓京營?”朱常洛嚴肅地說,“眼下就是朕頒軍令。”

于是李成梁又帶頭先單膝跪下:“末將聽令!”

“清理冒濫、占役,大司馬已會同兵科右給事熊廷弼著手施行。整葺營房,工部左侍郎姚繼可已在奉旨擬出計劃。”朱常洛一一看過去,“李成梁,你率領劉綎、蕭如薰、俞咨皋、戚祚國,還有英國公、馬林及其余參將、游擊,先去汰選青壯、招募新兵!秋后九月,編營既畢,朕親臨巡閱!”

“末將領命!”

幾個人一起說完,朱常洛就點了點頭:“去吧。往后京營事,君臣直來直往。”

不論李成梁、劉綎、蕭如薰他們有什么部將想用,朱常洛都支持。

俞咨皋說原本準備考武舉,他還沒真正帶過兵,都得練。

戚祚國也一樣。

現在京營諸將除了英國公張維賢、俞咨皋、戚祚國等人,其余都是大明數戰之后脫穎而出的勇將,只要保障的餉銀,朱常洛相信還是能激勵他們你追我趕的。

殿中又只剩陳璘、麻貴、達云。

“東李西麻,去了遼東,不能墮了威名。”朱常洛又看著麻貴,“寧遠侯的舊將,朕會讓他約束,聽你將令。糧餉,朕也有安排。去遼東,你先做兩件事。第一,嚴肅軍紀,害邊卒邊民的,朕必斬之,嘩變的,朕允你剿之!第二,保護邊市,不許盤剝商旅,山海關民變、馬林便是先例。”

“末將領命!”

得了伯爵,去一并名傳當時的李成梁老巢,他麻貴如果讓人譏笑不配相提并論,那將是何等羞慚?

不得不說皇帝讓他去遼東,讓麻貴壓力不小。

而這兩件事一件都不簡單,每件都能說明他是不是真能控制住遼東驍將悍卒。

麻貴就離開了,這就要去赴任。

而后就是達云。

朱常洛對他露出笑容:“召你入京,以后便是朕的親衛大將了。”

達云愣了一下:“親衛大將?”

朱常洛點了點頭:“御馬監下,四衛營精簡為勇衛營,你任提督。五千精兵,共分五營,你西涼兵一營,播州白桿兵一營,另外還有勛衛一營,再兩營從如今四衛營中汰選。”

“……陛下要末將從甘肅召西涼兵一千?”達云大吃一驚。

“你和部將家中私兵,便都是朕的私兵。”朱常洛點點頭,“去寫信送回去吧,成敬,你隨后帶西涼伯去四衛營。”

“……末將領命!”

達云在琢磨著這親衛大將意味著什么,但皇帝不忌憚他和他部將帶家兵入營,那必定是有足夠的信心保證他們的忠誠。

當然了,以異族身份受封伯爵,如今更被給予皇帝如此高的信任,達云也沒想什么不忠誠。

最后就只剩下老將陳璘。

他虛歲已經快七十。

“平夷伯,你擔子最重。”

“陛下但有所命,末將無不應從!”

“起來,賜座。”朱常洛肅然道,“朕要你去南京,要做的事簡單,卻必須耗費不少心神與南京諸官周旋。”

當然是讓他去提督操江。

而長江水師,如今的情況是方方面面的。

從軍紀,到戰船,還有南京諸官的掣肘,都需要一個經驗足夠豐富的人去主持。

之前的襄城伯李承功只能象征性地維系著,讓長江水師按照慣性存在下來。

但現在朱常洛的期望不同。

“新增的二十萬兩金花銀,而后會專交改制的遮洋總來解運抵京。”朱常洛看著陳璘,“但最后,會定為有十萬兩仍留南京。孝陵衛三萬兩,長江水師七萬兩。每年這個數,操江御史會盯著你是不是讓長江水師煥然一新了,他們也會害怕長江水師煥然一新。”

“……末將……必竭盡全力。”

“懂水戰的勇將不多。”朱常洛看著他,“把本領傳下去,也極為重要。”

“末將明白!”都這么一把年紀了,陳璘又怎么會不懂這意思?

他不知道皇帝將用什么法子,南京那些人會眼睜睜地看著皇帝每年安排十萬兩銀子在南京軍務上?

朱常洛又跟他說了一些此前就對魏國公徐弘基做過的安排,與他聊了約三刻鐘,才是抵京后謝恩兼陛辭的袁可立、李汝華。

袁可立今年虛歲四十,李汝華比他大七歲。

對文臣,朱常洛的做法又不一樣。

“東遷之汗庭,亂戰之女真,復國之朝鮮。”朱常洛與他們說完客套話之后就開始說正事,“大明如今虜患,只存于遼東周圍了。”

“臣入京后,頗聞陛下大封勛爵、整訓京營,仍是盼戰渴功。”李汝華謹慎地說道,“如今實不宜倉促用兵了。且朝鮮素來忠順,女真也不敢為禍大明,陛下何以將之與汗庭虜患相提并論?”

“有備無患而已。朕已有明旨,休養生息,你們不必過慮。”朱常洛說著,“然遼東京師門戶,如今邊將跋扈,逃卒眾多,商旅屢受盤剝。前有孤山堡匪賊叛逆,后有山海關民變,遼東若繼續敗壞下去,那么今日忠順之外藩,便會野心頓起。”

他又看著兩人:“聽聞你們在老家清丈田土。試問遼東若有失,京師不穩,則何以圖國治、安江南?”

兩人心頭一動,想起戚繼光的追封。

袁可立躬身道:“臣明白了。既有君命,自當遵從。”

他可不是什么君命都遵從的,昔年不就是屢屢觸怒朱翊鈞而被革職?

如今無非看到些蛛絲馬跡罷了。不論是皇帝先請他起復,還是后面三閣臣同請,又或者如今朝野間的議論,都表明了皇帝在為一些更大的事情做準備。

遼東如果敗壞下去,京師確實可能不穩。

京師不穩,南京和江南則更加重要。

只有足夠安穩的九邊才會削弱江南的重要性。

朱常洛相信他們的能力,但目前還沒和他們之間建立足夠的互相信任。

“遼東就拜托了。”

現在他只是用起身一揖,表達他對這兩人的重視。

刑玠是整個薊遼的總督,現在刑玠年紀大了,也早就有退隱之心。

遼東方面,軍務、民政實際要李汝華來主持。而糾劾之事,則實際要袁可立來負責。

天子之尊表達著對他們此去赴任的期盼,素有剛直廉名、別有懷抱的兩人還是對皇帝這種做派受用的。

畢竟已經表現得遠比上一位禮賢下士、胸有韜略。

安排好了京營和遼東的事,朱常洛這才可以安心地聚焦到下面的事。

七日后正式決定兩京官員的補選名單后,大明廟堂這才排兵布陣結束!


上一章  |  光宗耀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