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說閣
張老師狠狠瞪了沈樂一眼。
我和你說前門樓子,你和我說胯骨軸子?
我和你說畫意,你和我說畫的原主——還是一只活了好幾百年的妖怪——幾百年前見過?
你怎么不干脆讓這張畫親自開口,描述一下它之前是長什么樣子的啊!
這個……還真難反駁……
畢竟,考古學家說一萬句“這玩意應該是個盆”,也頂不住當事人說一句“這玩意我用過,就是個尿壺;”
鑒定學者說一萬句“這張古畫是真跡”,也頂不住某遜位皇帝說一句“這是假的,和我小時候在宮里看過的不一樣……”
但是,師道尊嚴還是要維護的。張老師定了定神,先向合金大佬露出禮貌的微笑,寒暄了幾句“幸會幸會”之類的片湯話。
感覺自己已經盡到了禮貌,他臉色一整,單刀直入:
“金先生,您說您是幾百年前見過這幅畫的——所以,您最后一次把它打開來看,大概是什么時候?”
“……一百年前吧?”合金大佬仰臉想了想,不是很肯定地回答。停了停,補充了一句:
“肯定有一百年了,我記得那次打開的時候,皇帝已經退位好些年了……不過日本人還沒打進來……”
張老師感覺胸口又悶了一悶。他把這種“和歷史直接對話”的荒謬感甩出腦海,正色問道:
“所以,您能夠確認,您之前的記憶是完全準確的嗎?對于這幅畫的每一個細節,記憶都是準確的嗎?”
“這個……”
合金大佬猶豫了。張老師勝利地瞥了沈樂一眼,繼續盯著合金大佬看。
合金大佬沉吟半天,盯了墻上的畫心好一會兒,又聳動鼻子嗅了好幾嗅,先搖頭,再點頭:
“我能聞到它的味道。石青,石綠,這些顏料里面都有銅,我能聞到銅的味道——很淡,但是還留在命紙上,留在褙紙上。
但是有些地方,比如這里是墨汁畫的,我就不太能肯定,純靠記憶描述的。”
聞到銅的味道?
你是狗鼻子嗎?
張老師不太相信地盯著他看。沈樂趕緊補充:
“是這樣的張老師,他日常以各種金屬作為食物,這是他的種族特性——所以,金屬能聞到,別的就聞不到了!”
張老師將信將疑,又不好質疑客人。他盯了沈樂幾眼,再次向合金大佬展露出微笑:
“所以,這塊石頭的樣子,你確定嗎?這里,這里,這里……”
他連續指了幾個地方:
“這里連褙紙都已經爛穿了,消失了,你確定你的記憶,沒有改變嗎?”
合金大佬還真不敢說。他腳尖在地板上碾了碾,求助地看向沈樂。沈樂眉頭緊皺,想了想,忽然又舒開了:
“對了!還有一個人可以問!那個蠹妖呢!稍等,我把那個蠹妖拿出來!”
他快速翻找了一下,從抽屜里找出了裝蠹妖——和它的廢紙簍小窩的盒子。晃晃盒子,彈彈紙面:
“這畫上的內容是你吃掉的?你還記得那些內容嗎?能把它們顯現出來嗎?”
“能能能!”蠹妖拼命點頭。這個可怕的人類,和旁邊那個可怕的妖怪,兩個人目光灼灼盯著他——
人家問“能不能”,那是給他面子。他要是敢說“不能”,那就等于把兩位大佬的面子往地上踩。
大佬的面子沒有了,他的命,大概也沒有了!
“我這就來!”他張開小小的銀白色翅膀,飛到打印版圖畫上,開始抖落鱗粉。
丁點兒大的身體,那銀白色的鱗粉卻仿佛無窮無盡一般,在圖畫上勾勒出一片又一片圖案。
張老師目瞪口呆地看著,好半天,無奈嘆氣:
修行者真是不講道理啊,這種考據方式,簡直把他幾十年的經驗毀于一旦……
蠹妖奮力勾勒了半天,在紙上堆起一大片銀粉,像是添加了用銀筆繪畫的素描。
它一邊畫,沈樂一邊一眼一眼地偷窺張老師,眼看著張老師的臉色由白變紅,由紅變青,由青變白,終于蹭過去,訕訕道:
“其實張老師,有些地方,我還是不太清楚到底是怎樣……再說,就算知道圖案是什么樣子的,筆法我也不會……”
“……你終于覺得老師也是有用的了吧?”
張老師吐槽了沈樂一句,終于平衡了自己屢次遭到震蕩打擊的神經,開始仔細的指導與討論。
哪些部分,是合金大佬或者蠹妖,有百分之百把握能確定細節的;
哪些部分,是能夠確定圖案,卻沒法確定顏色的;
還有哪些部分,是完全不能確定,只好根據畫意和國畫的規律推測的……
他們查資料,討論,修修改改。一直折騰到墻上的畫心干透,又延續了三天,才定下初步方案。
張老師緊迫盯人,耐心指導,看著沈樂先在宣紙上,之后又在老化處理過的絲絹上,反反復復練筆:
“注意干筆和濕筆的結合!哪里用干筆,哪里用濕筆,不能搞錯!”
“這里只是裂縫,用點染法就可以了!一筆拖過去就過分了!”
“以點找面,點面結合!寧淺勿深,層壓烘染!”
接筆、全色,要讓補上去的部分,和原畫品貌一致,一在深淺新舊程度的把握,二在色調明暗協調,三在軟硬平勻的控制。
張老師對沈樂看得很緊,要求他每一筆著色都先在備用紙上反復試涂,還要說出每一筆為什么要這樣涂:
力求下筆有據,循序漸進,心悟筆隨。沈樂反反復復,練了能有七八十遍,才通過了宣紙的考驗,在絲絹上又開始磕磕絆絆:
“哎呀!破了!”
“哎呀!又破了!”
“哎呀!!!”
全新的宣紙,和老化處理過的絲絹,落筆觸感簡直相差太大了。宣紙上幾乎可以隨便揮灑,完全不用擔心紙會戳破,可這絲絹……
“你以為呢?”
“你以為我們平時的工作是什么樣子的?”
張老師吐槽他。畫絹比畫紙更脆弱,幾百年的古畫,一指頭點下去就能破損。用筆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翼翼,才能不對畫心造成損害。
沈樂練得滿頭大汗,用光了他購買的所有絲絹,才達到了張老師的標準。
最后站在古畫面前,提筆準備接續的時候,他幾乎是戰戰兢兢:
成與不成,就看這一次了!
“你也別那么緊張。”張老師在旁邊笑道:
“你比我們還多幾次試錯的機會。最起碼,絹壞了你能自己補,顏色畫錯了,還能讓你那個墨斗幫忙吸掉,不是么?”
沈樂:“……”
雖然老師是在安慰他,而且也確實緩解了他的緊張,可是,為什么怎么聽著,怎么像是在諷刺他呢?
他把各種各樣的雜念甩掉,按照已經練過上百次,幾乎熟極而流的方式,一筆筆沿著原畫的線條,將斷處一一接續。
每落一筆,心中都有各種各樣的念頭浮起,畫作原來的樣子,合金大佬與蠹妖展現出的樣子,張老師給出的參考……
那些圖案,那些筆法,走馬燈一樣在心中掠過,迭合,最后,又凝聚成唯一的一筆。
輕輕一筆落下,整張畫悄然震動,靈性開始上涌。沈樂驚訝地發現,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呼應著他,指引著他——
對,對,就是這里!
是這樣的!我喜歡!
不,不對,不是這里……不是這個圖案,不是這個顏色……
古畫的靈性起起伏伏,如煙如霧,如絲如縷。沈樂接續得正確,靈性就歡騰,就喜悅,就高漲;
接續得錯誤,靈性就黯淡,就哀傷,就低落。
到后來,沈樂幾乎不用再回憶先前定下的方案,只順著靈性的指引,一筆筆或濃或淡,或干或濕,輕輕掠過畫面。
張老師站在一邊,看著沈樂著了魔似的全神貫注,一筆一筆,越來越是自信。
他忍不住瞇起眼睛,打量沈樂的動作,也觀察漸漸變得完整的絹畫:
“唔……這個山水的走向,有點潑墨寫意的味道……”
“這池邊的鳥雀也是……”
“風格有點熟……”
“感覺像是在學徐渭的風格?又沒怎么學到家的樣子,有點硬仿的風格,畫這幅畫的人,沒有徐渭那股孤苦悲憤……”
“唉,名人作品還容易推斷,越是普通畫者的作品,你越是不知道他會怎么畫……”
除此之外,沈樂的變化更讓他驚訝。一筆一筆,已經偏離了之前他們的推斷,他下筆卻越發自信,毫不遲疑。
仿佛有個聲音穿越時空,在沈樂耳邊告訴他該怎么畫,又仿佛,當年的畫者,暫時附在了沈樂身上:
“……怎么突然長進了?昨天,不,今天早上,明明還沒這本事……”
張老師百思不得其解。而沈樂全神貫注,手下越發揮灑自如。
隨著時間的推移,斷裂的線條在他手下逐漸變得連續,仿佛是這幅絹畫上,時間的傷口正在緩慢愈合。
最后一筆畫完,他恍惚感覺,整張畫都活了過來。畫上的一男一女,特別是,畫上彎弓射柳的少年,正起身回頭,對他微笑:
你來了嗎?
你終于……來了嗎?
求訂閱,求月票,求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