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晟將門出身,當年在江東軍中就隱隱已經坐穩了一哥的位置,開國之后,先是任樞密副使,又任樞密使,別的不說,現在的他,對于兵事走向,判斷的還是相當精確的。
他給出來的建議,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朔方一帶的韋氏殘部,以及他們勾連的六蕃,短時間內已經很難再起什么氣候,這個時候之所以冒頭,充其量也就是想要趁著李唐與契丹人廝并的時候,在西北一帶趁火打劫。
能夠占據河套自然是好,占不住的話,他們也就是打打秋風就回去了,應對這種敵人,不用太急,長安就有兩萬多駐軍,再臨時征調一些新兵,半個月時間就能趕到靈州。
在關中征兵,相當好征。
因為關中百姓很記恩情,尤其是記得李皇帝的恩情。
當年,武周末年時候,長安城里政權動蕩,你來我往,武周的皇帝也是進進出出,整個關中在幾年之內,數次易主,更是曾經落到梁溫這種煞星的手里,把關中真是折騰的民不聊生。
關中之戰后,李皇帝親自去了一趟長安,與杜謙一起巡視關中,因為關中情況太糟糕,哪怕當時的新朝經濟狀況并不如何好,但是李云還是減免了關中整整三年的賦稅,沒有收關中百姓一文錢,一粒糧。
三年時間里,關中官員的俸祿,衙門的開支,都是從朝廷那里支取,甚至一部分,是從李云的內帑里支取。
不止如此,在李云的授意下,從河南道調來了不少糧食種子,免費發放給關中百姓,幫助他們盡快恢復生產,如此,關中才能三年之內,基本恢復了從前的農業生產。
到現在,關中各行各業都已經恢復了從前的七八成,長安城里的人口,也已經恢復到了舊周都城時候的一半,只是人口,還需要一點一點慢慢恢復,著急不得。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關中百姓很念李皇帝的恩德,每年萬壽節,也就是李云生辰那一天,天下各道府州縣里,關中道一定是慶祝最熱鬧的地方,沒有之一。
相比較官員,士族,以及地主鄉紳們,李皇帝顯然更得這些黎民百姓的喜歡。
即便關中人口還有待恢復,只要朝廷的征兵令發下去,關中百姓一定會積極響應。
先前陳大在關中平亂的時候,整個關中的百姓便是如此,相當支持朝廷的一舉一動。
李皇帝沉默了片刻,然后看了看陳大,開口道:“你在關中許多年,你說說罷。”
陳大已經欲言又止數次,聞言終于能夠上前一步,他低著頭說道:“陛下,即便沒有這一次動亂,臣也準備向陛下,向朝廷進言了。”
“臣奉命任長安將軍,在長安以及關中,待了整整六年時間,六年時間里,關中北部,我們只能觸及到延,慶,原,會四州,這四個州再往北,朝廷的行政就很難鋪設過去了,換句話說。”
他看著李云,沉聲道:“簫關以南的關中,朝廷的確已經收回來了,但是與從前武周時候的關內道,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臣看過關內道的地圖,現在的關中,大多數武周時候的京畿道。”
“武周時候的關內道,大半沒有實控。”
他看著李云,繼續說道:“此時,陛下如對朔方用兵,臣請命,替朝廷收回整個關內道。”
李皇帝回頭看了看身后的地圖,思考了一會兒,開口道:“你要多少人?”
陳大立刻低頭說道:“臣現在,領禁軍的神武左右衛,臣請帶這兩衛出征,再與長安的長安軍合并,湊在一起,差不多有三萬戰兵。”
“三萬戰兵,足夠了。”
陳大抬頭看著李云,正色道:“一日不收回關內道,臣便一日不回來見陛下。”
禁軍現在分成了十二衛,每一衛人數差不多在五六千人,一同拱衛洛陽。
再加上洛陽城里兵馬司的兵力,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兵力,洛陽城附近的戰兵,差不多在十萬人出頭。
人數不是太多,但俱是多年積攢下來的精銳。
李云聞言,看向陳大。
“只一個關內道不夠,收拾了關內道之后。”
李皇帝看著陳大,緩緩說道:“我還要隴右道。”
這話一出,三位將軍都微微變了臉色。
關內道,就在關中的正北方,地方雖然不小,但也就是江南道的大小。
但是隴右道,就太大了…
隴右道如果追溯,可以一直往西,延伸到舊周極盛時候的安西都護府,單從面積來算,已經占了李皇帝現有地盤的大半。
這么大的地盤,歷朝歷代哪怕國力強盛的時候,往往也只能用羈縻統治,或者派遣使者,去經略西域。
真正駐兵直轄的,少之又少。
見陳大面露猶豫之色,李皇帝神色平靜,開口說道:“你若是自覺得不行,我就考慮其他人選。”
陳大是皇帝嫡系之中的嫡系,皇帝已經說出來這種話了,便是讓他去死,他也不會眨一下眼睛,這位神武衛將軍半跪在地上,深深低頭道:“臣愿意領命!”
李皇帝看著他,默默點頭:“那好,這個事就這么定了,你領神武衛,會同長安駐軍一并出征,以你為主將,長安將軍賀鈞為副將。”
說著,李云看向兵部尚書李槲,開口說道:“兵部在三日之內,與陳大一起,商議一個章程出來。”
他又看著陳大,開口說道:“神武衛也要做好準備,要保證三日之后,隨時可以動作。”
二人俱都低頭應是,然后對視了一眼,很默契的退出了甘露殿,把蘇大將軍留在了這里。
蘇晟留在甘露殿,看了看皇帝,又看了看地圖上的吐蕃一塊,開口說道:“陛下對吐蕃,還有心思?”
“嗯。”
李云也站了起來,看了看地圖上的吐蕃地圖,他認真思考了一番,突然目光閃動。
“兄長,我心里突然生出來了一個主意。”
蘇晟扭頭看著李云。
相處也快二十年時間了,他對李云,也有了相當的理解。
這位皇帝陛下,經常有一些奇思妙想,尤其是在戰場上,面對強敵的時候,常常智計百出。
蘇晟微微低頭道:“陛下請說。”
李云目光落在地圖上,然后喃喃道:“吐蕃人要跟我們和親,想要求娶朕的公主。”
他看了看蘇晟,輕聲道:“我現在,可就只有一個適合嫁人的閨女。”
“而且更無姐妹。”
李云家里,只有大女兒李殊,到了嫁人的年紀,這個大公主,早在幾個月前,蘇晟就已經上書賜婚,許給了蘇家。
年底就要完婚。
聽到李云這句話,蘇晟心里知道,皇帝陛下是在挑撥他。
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李皇帝雖然自己沒有了合適的女兒,但是楚王府還有個小一些的郡主不曾出閣,大可以過繼到皇家來,給封個公主許出去。
不過,皇帝都這么說了,蘇晟當然不能再說別的,他立刻低頭道:“臣也覺得,應當給吐蕃人一些教訓!”
李皇帝抬頭看了看蘇晟,笑著說道:“顧常,你快去,把越王請進宮里來,讓他進了宮之后,立刻到甘露殿來。”
內侍顧常連忙點頭應是,一路小跑去請越王去了。
作為李云的二子,也是第一個出宮封王建府的皇子,越王府的位置,自然不會距離皇宮太遠,只半個時辰,穿了一身常袍的越王殿下,便急匆匆來到了甘露殿,看到了李云之后,他立刻跪了下來,叩首行禮,口稱父皇。
被允許起身之后,他站了起來,又對著蘇晟低頭行禮道:“伯父。”
蘇晟連忙抱拳還禮:“殿下客氣。”
李皇帝這會兒,已經與蘇晟商議許久,一些大概的章程,已經商量的七七八八了,他看著這個身材高大,很像自己的二兒子,笑著說道:“錚兒,有個差事給你去辦。”
李錚立刻深深低頭:“父皇吩咐。”
“吐蕃人要向本朝求親,你那個姐姐已經許人了,一眾妹妹俱都沒有成年,而且本朝已經定下了不和親的規矩。”
“這個事情就談不成了,不過不和親,不代表不能娶親。”
“你去跑一趟劍南道,去相個親。”
“見一見吐蕃公主。”
皇帝陛下的目光,依舊落在地圖上。
越王殿下站在父親身后,也抬頭看著這張地圖,他眨了眨眼睛,笑著說道:“父皇讓我跑這么遠,應該不會只是為了相親罷?”
“成都將軍,會全力配合你。”
李皇帝手落在地圖上,緩緩說道:“這個相親不重要,重要的是,想辦法吃下這里。”
越王殿下順著李云的手看去,只見那個位置,有個地理位置偏僻,但是看起來,地形相當復雜的州。
這個州名,并不是常見的一個字。
而且,看位置,這個州應該已經失落在吐蕃人手里,相當長一段時間了。
越王上前一步,終于看清楚了這個州的名字,這才喃喃念道。
“金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