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358344/97337675.html
選擇:
/358/358344/
未央宮。
御書房。
皇帝把東宮篩選過來的奏折都看了看,對于太子李隆勢現在處理政務的能力他格外欣慰。
持念在他心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不僅僅因為持念是長子。
也不僅僅因為持念是他和高皇后的孩子。
他曾經和皇后說起,若他與持念交換身份他絕對不如持念做的好。
陛下十歲之前跟著長眉道人在那兵荒馬亂的亂世茍活,從有記憶開始他就在不停的學習。
那是在逆境之中為了生存而不得不進行的努力,也有師父在逼著他努力的成分在。
他師父長眉道人是個極摳門的人,攢了十年的錢才夠把他送到冀州四頁書院去改命。
陛下是努力改命的代表人物,普天之下沒有人比他更具有代表性。
所以他才會覺得持念比他要強。
因為持念出生和他不一樣,有父母從小到大的疼愛,有優渥的環境,也有無數長輩的關心。
在這樣的環境下努力,其實比在艱苦環境下努力還有難一些。
看看現在這滿朝文武達官貴人的孩子們,有多少能堅持努力的?
時代不管是什么樣子,都注定要有一大批懶惰的人被淘汰。
不同的是。
陛下少年時候那個時代,不努力的人被淘汰就會死。
現在大寧承平盛世,不努力的人也能活著。
持念完全可以不努力,他若真的放肆自己陛下又有什么辦法?
逼著?
這天下間在少年時候就優秀的人,并無幾人是逼出來的。
懶惰是天性,勤奮不是。
所以太子李隆勢的這種天性之中就有的勤奮,難能可貴。
更讓陛下欣慰的是,持念自幼就有一種使命感和責任感。
不是從他成長起來之后才有的,太子在幾歲的時候就足夠與眾不同。
六歲的時候太子就說過,若天下人過的不好天子有罪責這樣的話。
此時此刻,皇帝越發欣慰。
一是因為太子的心性和能力,二是因為他可以放心把大寧交給太子。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皇帝從來都沒有想過做皇帝做到死。
他是天下間最有責任感的那個人,可他也有自己的夢想。
如果時機成熟,他一定會離開皇宮,離開朝堂,離開長安。
去天高云闊的地方,找他的老兄弟把酒言歡。
太子成長的越快,他距離自己的夢想就越近。
就在這時候門外有人遞進來一份卷宗,大太監馮元衣接過來后雙手轉遞給皇帝。
皇帝打開看了看,眼神里有些稍顯復雜的情緒一閃而過。
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煩惱。
許多尋常百姓家里的小事,放在皇帝家里就是大事。
文人用一句天家無私事,就把皇家的事逼到了眾目睽睽之下。
這是小橘子派人送來的口供,是昨日小橘子審問溫柔得來的。
這些口供字字句句都讓皇帝厭惡。
皇帝有些時候甚至會覺得自己過于聰明不好,因為過于聰明的人能從字字句句之中看出人心。
他看著這份口供,甚至可以在每一句話里看到溫柔當時的表情。
溫柔說這些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思,圖謀是什么。
都在皇帝的眼睛里。
他看完后隨手將卷宗放在一邊,沒有再多看一眼的興趣。
大太監馮元衣算是這世上最了解皇帝的人之一,從皇帝的表情他就能明白陛下的厭惡。
他也不喜歡溫貴妃,從一開始就不喜歡。
陛下之前要維護的也不是溫貴妃,從來都不是。
陛下在乎的是皇后娘娘。
溫貴妃能入宮,是當年皇后一力做主。
陛下只是在小心翼翼的維護著皇后的一切,而溫柔卻以為那是陛下因為二皇子而對她的在乎。
“陛下。”
馮元衣聲音很輕的問:“怎么給高都尉回復?”
皇帝道:“還沒到由著朕的時候,那就由著他們。”
這話說的讓人難以理解,換做別人肯定不理解。
馮元衣則俯身:“臣這就去和高都尉說一聲。”
皇帝微微搖頭:“不必,小橘子知道該怎么辦,你不必親自跑一趟......”
說到這他稍作停頓:“還是去一趟吧,從御膳房里多帶些小橘子喜歡吃的,昨日葉無坷從朕這里連偷帶搶,必是給小橘子送去了。”
“小橘子是朕家里人,那小子還不是呢......朕家里的小丫頭別人都疼著哄著,朕不能不疼著不哄著。”
“況且......那個家伙還是從朕這里偷東西搶東西去哄她,朕倒是一點兒好都不落......”
這話把馮元衣說的忍不住笑起來。
“多帶些小橘子愛吃的,她喜歡什么你也知道。”
皇帝道:“就說是皇后娘娘讓你帶去的。”
馮元衣俯身:“臣這就去。”
皇帝道:“見了小橘子后順便去看看葉無坷,他今日就要先啟程......北疆,會比他預料的兇險。”
馮元衣沉默了片刻后回答道:“這次的事兒了了之后,就不會再有大兇險了。”
見皇帝看過來,馮元衣連忙再次壓低身子:“臣多嘴了。”
皇帝道:“罰......”
那個俸字還沒出口,馮元衣就轉身就跑了出去。
只要聽不到,就當作沒發生。
葉無坷這邊已經收拾妥當,他能猜到這次去北疆會有大兇險,但他猜不出到底會有多大的兇險。
對于人來說,最大的兇險是送命。
大兇險,就是很多人送命。
猜測不出來的大兇險,就是不知道會有多少人送命。
陛下這次去北疆是大事,是大寧立國二十幾年未有之大事。
這次陛下去和黑武汗皇會面,是當世兩大強國的帝王第一次正面交鋒。
雖然大家都不愿意提及,可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如果是在二十年前,陛下在黑武汗皇面前沒有十足的底氣。
二十幾年后的今天,陛下與黑武汗皇會面不會輸了底氣。
如果說之前葉無坷代表陛下與西域諸國締約是改變了大寧周邊格局。
那么這次陛下與黑武汗皇會面,將會改變整個天下的格局。
大楚在中原稱霸的時候,對黑武人也始終落于下風。
甚至在某一段時期,楚皇曾不止一次也不止一代向黑武稱臣來換取平安。
這還是中原帝國的皇帝,在數百年來第一次以對等的身份地位與黑武汗皇面對面交流。
在兩國百姓心中,這次會面的意義也不一樣。
黑武人會覺得,寧國已經強大到逼迫著汗皇不得不親自出面來解決問題。
大寧百姓則覺得,陛下還真給那幫孫子臉。
陛下是大寧百姓的臉面,而鴻臚寺在陛下到達北疆之前就是陛下的臉面,亦是大寧百姓的臉面。
作為鴻臚寺卿,葉無坷身上的擔子有多重可想而知。
這個至今還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已經肩負起國之重任。
也不僅僅是國之重任,還有民族重任。
此時此刻,在鴻臚寺內,葉無坷雖未眉頭緊鎖,可心中的壓力可想而知。
“昨日剛剛收到消息。”
葉無坷揉著眉角說道:“提前去北疆的書院弟子都很爭氣。”
他看向鴻臚寺眾人:“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鴻臚寺威衛將軍洪勝火點了點頭:“意味著我們去了之后若稍有差池就連書院弟子都不如。”
葉無坷道:“這次去北疆事情辦的哪怕有一絲一毫不妥當,我當先請罪,咱們這些人,集體給書院的年輕人騰騰地方。”
他看向洪勝火:“如今威衛已有千余精銳,總不能輸給書院幾百弟子。”
洪勝火一聽這話馬上就明白葉無坷什么意思了。
這位年輕的三品大員似乎在暗示他什么,而這種暗示讓洪勝火蠢蠢欲動。
“寺卿的意思是,我可帶兵先行?”
葉無坷道:“將軍先帶兵馬去北疆也好,若雖車馬同行總是會慢些。”
洪勝火起身:“我現在就去。”
葉無坷:“倒也不用這么急......”
他起身走到地圖前,用手指了指執子山位置:“昨日收到的書信中,書院弟子提及......”
他的手指在執子山那一片范圍畫了個圈。
“最近這一代馬匪橫行,原本生活在此的游牧民族是受黑武人保護。”
“馬匪橫行讓當地人飽受折磨,黑武已調集邊軍準備把這些馬匪清理掉。”
“可是馬匪干的還不錯,迂回糾纏,黑武人來了他們就走,黑武人走了他們就上。”
“小有折損,但對黑武人和當地部族造成的打擊更大。”
“書院弟子說,黑武人不能辦到的事若我大寧辦到了,那當地百姓一定對大寧更為敬服,對黑武則失去信任。”
洪勝火一聽這話眼睛都在放光。
這話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書院弟子扮作馬匪已經把當地人欺負的夠嗆了。
這些原本一個勁兒欺負大寧北疆邊民的游牧部族,現在受不了了。
黑武邊軍出動,但對書院弟子的威脅不大,書院弟子還在持續發力。
如果這個時候洪勝火帶兵到了,把黑武人沒辦到的事辦到了。
那當地人當然對大寧更為欽佩,也更敬畏。
我們裝作馬匪去欺負他們,他們找黑武人解決不了,只能找我們。
我們把馬匪解決了,當地人就會感恩戴德。
那些游牧部族其實都不大,如果不是在這個敏感時期甚至完全不會引起兩個大國的重視。
可現在太敏感了。
在兩位帝王會面的時候,如果有隸屬于黑武的部族向大寧稱臣意味著什么?
哪怕只是一個小小的部族這樣做了,那也是給了黑武汗皇一個大大的耳光。
洪勝火馬上就嗅到了機遇。
“大寧不好戰。”
葉無坷格外肅然的說道:“如果大寧出兵,也一定是為了維護和平。”
他看向洪勝火:“大寧是強國,是大國,強國大國就要有強國大國該有的使命與責任。”
“維護本國利益是該做的事,維護小國也是大國該做的事。”
洪勝火馬上就笑了:“讓所有參與這次會面的人都看清楚,大大小小的國使都看清楚,黑武人辦不到的事,我大寧能辦!黑武人護不住的,我大寧能護!”
葉無坷嗯了一聲:“所以提前去可以,但提前去要怎么把事辦漂亮,怎么讓全天下人都看清楚,誰才是致力于維護和平的人很重要。”
洪勝火:“寺卿放心,這事肯定辦的漂亮。”
葉無坷:“將軍不如先說說?”
洪勝火起身肅立道:“馬匪如果是真的馬匪,黑武人剿滅不了我們剿滅了,那其實也沒什么值得吹噓的。”
“但馬匪若不是真的馬匪,而是黑武人自導自演的一場戲......還被我們抓了真憑實據,那諸國必有所思。”
葉無坷:“我們鴻臚寺代表的是大寧臉面,是陛下威嚴,不能做出格的事。”
他再次看向洪勝火:“將軍,你可明白什么事出格的事?”
洪勝火大聲回答:“我大寧辦的好事誰都得知道,壞事別讓人抓住!”
葉無坷笑:“凈瞎說,我們能辦什么壞事,我們是去維護地區和平的。”
洪勝火:“是!”
他再次大聲回答:“維護地區和平,如果不需要維護那就搞出來不和平再維護和平!”
葉無坷道:“準備準備就出發,我稍后與車馬同行。”
(愛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