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之內,明月城中流言四起。
城中百姓多數都已知道寧軍為何要攻打突玉渾,而此前他們并不知情。
突玉渾官府自然不敢告訴百姓,如此禍端因由是大彌禪宗。
這些年來突玉渾將大彌禪宗奉為國教,百姓也多數都已習慣。
這大彌禪宗在突玉渾的地位有多高,百姓們天生并無認知也無認可。
是突玉渾可汗告訴百姓們大彌禪宗地位有多高,百姓們才有個明確認知。
就正如這大彌禪宗的宗主,你說他是宗主,百姓們并不在乎。
可突玉渾朝廷說他是突玉渾國師,百姓們就覺得這個人一定很有本事。
大彌禪宗殺害了大寧戰兵,還試圖刺殺大寧廷尉府副都廷尉。
更重要的是,大彌禪宗的人竟然膽大包天到試圖刺殺大寧太子殿下。
這就是大寧出兵的緣由。
從開戰以來,突玉渾已經損失了數十萬兵力。
在鹿跳關外,二十萬精銳盡失。
大寧戰兵攻入突玉渾之后,突玉渾的兵力損失也有十幾萬人。
這明月城內,不說家家戶戶都因為戰爭失去親人。
可自戰爭開始,城中悲鳴便未斷絕。
憑什么大彌禪宗犯的錯,要突玉渾百姓來受罪甚至送死?
這種傳言如風一樣席卷。
突玉渾可汗雄主聽聞消息之后震怒,立刻就派人把柱者邏叫進皇宮。
面對可汗質問,柱者邏從容應對。
“陛下。”
柱者邏俯身回答道:“臣兩次出城去見葉無坷,兩次歸來后除了到宮中向陛下稟明結果之外,再無外出。”
“非但臣無外出不見客,為保證不有消息泄露,臣嚴令家中之人不許出門,連采買都停了。”
“如今城中有些流言臣亦憂心忡忡,可此事絕不會與臣有關。”
說到這,柱者邏撩袍跪倒。
“臣自受命與寧人談判起便有決死之心,也早就讓家人備好棺木。”
“臣深知寧人狠厲,深知葉無坷霸道,所以臣早就做好了為突玉渾為陛下赴死之準備。”
“陛下若覺得臣辦事不利,沒能盡快勸動寧軍退兵,陛下旨意之下,臣甘愿赴死。”
“可陛下不能說臣是通敵叛國之人,這等罪責臣擔當不起,臣族人,亦擔當不起!”
這些話把雄主說的心中動搖。
柱者邏負責去和葉無坷談判之后,他確實派人嚴密監視著這位大丞相。
所以他也知道,柱者邏對他說的這些并沒有謊言。
兩次去見葉無坷之后,柱者邏回來除了求見他之外就大門都不出。
所以這傳言,十之七八不可能是從柱者邏嘴里傳出去的。
況且,雄主也了解柱者邏為人。
這個家伙在突玉渾做了這么多年大丞相又怎么可能是個蠢貨?
“那你覺得,這些流言是從何而出?”
雄主看著柱者邏,語氣依然嚴厲:“難道是我自己傳揚出去的?”
柱者邏跪在那回答道:“臣惶恐,臣不敢隨意指摘別人,臣更不敢擔此無妄之責。”
“臣只是覺得,臣向陛下稟明時候,陛下身邊的人......是否有人向外透露?”
“尤其是大彌禪宗的人盡可在宮中走動,宮中下人多數也是大彌禪宗弟子。”
雄主臉色一變:“你這是什么意思?”
柱者邏道:“請陛下屏退左右,若臣與陛下說的話再有傳揚那必是臣之所為。”
雄主一擺手:“你們都出去!”
所有宮女侍從立刻就退了出去,可兩名在雄主身邊貼身保護的白衣僧卻沒有動。
雄主問遮著臉道:“你想說什么?”
柱者邏還是堅持:“請陛下屏退左右。”
雄主看了看身后,那兩個白衣僧顯然面色不善。
他們看著柱者邏的眼神里都透著兇光。
“陛下!”
柱者邏道:“陛下為突玉渾之主,突玉渾之內皆為陛下臣子。”
他跪著挺直身子:“大彌禪宗弟子雖為國教之人,可也是陛下臣子。”
雄主回頭看著那兩個白衣僧沉聲道:“你們是沒有聽到我的話?”
那兩個白衣僧先是看了看雄主,又對視一眼。
其中一人微微俯身回答:“我們兩個奉國師之命留在宮中,隨陛下身邊保護。”
柱者邏立刻問道:“是國師的命令重要,還是陛下的命令重要?”
這句話問出來后,雄主的心中都被點燃了些許怒意。
那白衣僧還是不知趣,他嚴肅回答:“我乃圣宗弟子,當然是聽國師......”
話說到這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了雄主眼神里兇光畢露。
一瞬間這白衣僧也反應過來,連忙俯身:“臣馬上出去。”
那兩個白衣僧出大殿的時候,還都惡狠狠的瞪了柱者邏一眼。
雄主緩了一口氣后問道:“你到底有什么話非要單獨和我說?”
柱者邏道:“臣懷疑,城中流言就是大彌禪宗之人泄露出去。”
雄主哼了一聲:“此等傳聞對大彌禪宗不利,他們為何要傳揚出去?”
“為的是與陛下捆綁,與突玉渾捆綁。”
柱者邏道:“大彌禪宗就是想讓百姓知道,大彌禪宗猶在突玉渾之上。”
雄主肅然道:“你還沒有解釋清楚。”
柱者邏回答:“這些日子臣閉門不出,關于傳聞一開始臣也并不知情。”
“陛下傳召臣來宮里問話,是陛下派去傳召的內侍與臣說了些。”
“臣聽他說,一開始城中傳聞并非此時傳聞,而是說,大彌禪宗便是突玉渾之國運所在。”
“若大彌禪宗有失,突玉渾也將隨之滅亡......陛下,這等妖言惑眾之詞是何等的可惡!”
柱者邏再次提高了聲音:“此后傳聞逐漸變了,臣以為非一人之力,而是百姓覺醒之兆。”
“百姓們已經明白突玉渾為何遭此大難,對大彌禪宗已有質疑之心。”
“如臣所料不錯,是臣向陛下稟明談判經過時候,那兩個白衣僧將消息告知宗主。”
“宗主聽聞之后必會對他座下眾多弟子提及,這流言多半便是因此而出。”
一席話說完,已經把雄主說的動了心思。
“我并非是懷疑你。”
雄主伸手將柱者邏扶起來:“我只是想從你這證實我的猜測。”
他回到座位那邊:“每次你向我稟告的時候,在我身邊的也只是那幾人罷了。”
柱者邏心中松了口氣,這一關算是闖過去了。
他當然不會親自派人去傳播流言,他只是在回到都城之后把葉無坷的命令傳達給了城中密諜。
葉無坷告訴他進城之后如何做,自然會有密諜將他密信取走。
而這離間之計,也是葉無坷想出來的。
一想到若非是葉部堂早有安排,是葉部堂運籌帷幄,自己可能真的喪命于此,柱者邏對葉無坷就更為敬畏。
“陛下。”
柱者邏道:“臣知道,此時臣所說之事對大彌禪宗不敬,今日臣說了,明日臣就可能意外喪命。”
“但臣是陛下的臣,臣是突玉渾的人,就算是因此觸怒大彌禪宗,臣也要向陛下如實稟明。”
“自從大彌禪宗宗主成為國師之后,朝臣敬他竟是超過敬畏陛下,百姓信他竟是超過信奉陛下。”
“此人出行之氣派遠超陛下,百官見他必須叩拜,他所言所行,皆為法旨。”
“不知有多少人聽法旨而不尊圣旨......陛下,臣冒死進言,請陛下斟酌處置大彌禪宗。”
說完后柱者邏就使勁兒磕了幾個頭:“臣言盡于此,甘愿赴死。”
雄主被他說的心動,再次起身把柱者邏扶起來。
“大丞相為突玉渾操勞二十余年,我如何能不知道你忠心?”
雄主道:“看來確實是我對大彌禪宗過于縱容,以至于他們行事毫無顧忌。”
一聽這話,柱者邏立刻就知道機會來了。
“陛下,若非大彌禪宗的白蓮禪師私自做主去了白蒲,又私自做主殺了大寧戰兵,哪會有如此局面?”
“沿芒也曾向陛下稟明,白蓮禪師或許與大寧之內的謀逆叛賊勾連密切......”
雄主心中不爽。
沿芒確實說過這些話,但還被他罵了一頓。
“過去的事就不要再說了。”
雄主問:“大丞相認為,現在應該如何處置?”
柱者邏道:“臣以為,廢國教,廢國師,鏟除大彌禪宗,以此向大寧請罪,或可使都城免于戰禍。”
雄主皺眉沉思。
他此時真正動心,可又不敢貿然下此決定。
大彌禪宗在都城之內的勢力過于龐大,若沒有周全計劃就向大彌禪宗動手怕是會有變故。
“陛下。”
柱者邏趁熱打鐵的勸道:“若再等上一陣子,消息必有泄露,莫說百姓朝臣,便是陛下身邊的禁衛之中也多有大彌禪宗之人。”
“軍中將領拜宗主為師者數不勝數,若陛下提前將他們召來商議必會被宗主知曉。”
“雖倉促行事或有疏漏,但對大彌禪宗而言更為不利,陛下以雷霆之威迅速鏟除大彌禪宗,才能更快穩定都城局勢。”
“剛才臣進言時候,那兩個白衣僧已經有所敵視,如不盡快下令,那兩人必會去宗主處送消息。”
“拖下去,那大彌禪宗的人若是瘋了,說不得敢對不下不利......”
雄主的手啪的一聲拍在桌子上:“如果不是我給了他們活下來的希望,給了他們地位,大彌禪宗說不定早就已經滅絕。”
柱者邏立刻說道:“可他們并不懂得感恩,反而還向陛下發號施令!”
原本就已經有些動念除掉大彌禪宗來向大寧求和的雄主,此時決定不再拖延了。
他立刻下令道:“調集城中所有兵馬,不問緣由誅殺大彌禪宗弟子。”
“任何人膽敢為大彌禪宗求情,以同罪論處!”
雄主看向柱者邏:“大丞相,此事就交給你來辦,所有兵馬,你盡可調動!”
柱者邏跪在那不斷叩首:“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這一刻,柱者邏知道自己將來往長安定居做書院教習的事。
穩了。
但是,還有更穩的。
他才離開皇宮沒多久,遇到了大彌禪宗的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