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元沒要村里退回的禮金。
顧河夫婦兩的墓地在青山村,平時靠村里人照應,她不能太斤斤計較。
顧玉梅交禮金的時候只在顧元元后面,退禮金的時候,沒看到顧元元的人,眼珠子一轉,對退禮金的人說道:“顧元元的禮金一起退給我,她讓我給她帶過去。”
這要是剛才那個登記禮金的人,自然就知道,顧玉梅這是假借顧元元的名義貪錢。
可偏偏,剛才登記禮金的人這會兒去吃東西了,這邊換了人過來退禮金。
村里這種給人帶錢帶東西的情況,實在太正常了,更別說,顧玉梅確實是顧元元的親姑媽,于是人家也沒防備,就把顧元元給的五十個銅板的禮錢,連同她自己的兩文錢,一起退到她手里。
顧玉梅高興得差點瘋了,回村白吃一頓,還賺五十文錢,這樣的好事,她巴不得天天有。
顧玉梅拿了錢,根本不想在村子里多留,趕緊就往村口走。
只是老天爺都看不慣她這個貪小便宜的作風,顧玉梅沒走幾步,就聽見有人大聲道:“顧玉梅,顧元元在這里,你不是要把顧元元的禮錢帶給她嗎?”
顧玉梅想當作沒聽見,腳下的步子邁得更快了。
顧元元卻是愣住了。
她倒是沒想到,顧玉梅竟能無恥到這個程度,連她給村里的五十文禮金都要貪。
顧元元瞇了瞇眼睛,用眾人都聽見的聲音說道:“這五十文禮錢本來就是給村里的,我沒打算要回來,更沒讓姑媽給我把錢帶回來。”
村民們嘩然。
張金花總是在村里說顧玉梅各種不好,小氣摳門,刻薄成性,貪小便宜。
只是因為張金花本人在村里的名聲也不是多好,所以大家將信將疑。
可現在發生的這件事,倒讓眾人對顧玉梅的印象一下子深刻起來,這人,確實不是什么好人。
前方的村民就把顧玉梅直接攔住了:“顧玉梅,你這樣連吃帶拿,不太好吧?”
顧玉梅:“怎么不好?大家不都沒給禮錢嗎?你盯著我干什么呀?”
“讓開讓開,別擋著我路,我還趕回家喂豬呢。”
村民嗤笑:“為什么攔著你,你心里沒點數?”
“你拿回自己的禮錢不算,還想貪了別人的禮錢?”
顧玉梅:“哎,你這人說話怎么這么難聽?”
“什么叫貪別人的禮錢?”
“顧元元那是我親侄女,能叫別人吧?”
這么幾句話的功夫,顧元元已經走到近前,對顧玉梅道:“姑媽不把自己當外人,我卻是要澄清一下的。”
“請各位村民做個見證,我顧元元,不管是過去,現在,還是以后,從來沒有委托過姑媽顧玉梅做任何事。”
“特別是關于金錢上的往來,更和姑媽顧玉梅沒有任何關系。”
“你們跟顧玉梅之間,有任何金錢上的糾紛,都和我沒有任何關系,可別聽她騙了。”
“到時候,萬一借錢出去收不回,找到我頭上來,任何賬我都是不認的。”
顧玉梅臉色十分難看:“顧元元,我可是你親姑媽,你至于把話說得這么難聽嗎?”
顧元元:“正因為你是親姑媽,我才給你留了點面子,不然還有更難聽的,姑媽想聽嗎?”
顧玉梅臉色憋得通紅,半晌不敢出聲。
她知道顧元元的脾氣,她現在要是敢應一聲好,顧元元肯定就有更難聽的話等著她。
顧元元道:“另外,姑媽也別總拿我親姑媽這個身份來說事。”
“誰家的親姑媽,連親侄女的禮錢都貪?”
“姑媽既然做得出這樣的事,就說明在姑媽心里,親侄女還不如五十文禮錢重要。”
“既然這樣,這五十文禮錢我送給姑媽,用以買斷我和姑媽之間僅有的一點情分。”
“從今往后,姑媽也不用跟我再聯系,大家當個陌生人就好。”
“要是讓我知道,姑媽在外面以我的名義斂財,我們就公堂見。”
顧玉梅臉色唰一下就白了。
她確實是貪小便宜,但是,讓她因為五十錢就跟顧元元斷了來往,打死她也不愿意。
誰不知道顧元元如今日子過得好,就算其他時候,從顧元元身上占不到便宜,但她是顧元元親姑媽,顧元元每年都要給她拜年的。
光是拜年的年禮,就遠遠不止五十文錢。
顧玉梅忙道:“你說你,怎么這么大氣性?”
“我不過一片好心,替你把禮金帶回來,省得你自己去拿,你反倒怪到我頭上來了?”
“顧元元,你現在怎么變成這樣?真是不識好人心。”
顧玉梅要是年輕個幾十歲,妥妥就是個小白蓮兒,如今也依然是個老白蓮!
顧元元冷冷看著她:“我讓你這么做了嗎?沒有!”
“不告而取,謂之曰偷!”
“如果這都能算得上好心,那我是不是可以跑到錢莊去,把有錢人的銀子都取出來替他們花?”
“畢竟我這也是一片好心,省得他們銀子太多花不完!”
顧玉梅被說得瞠目結舌。
顧元元面無表情:“姑媽且記住我的話,好自為之。”
顧玉梅沒想到會是這個后果,架不住村民們指指點點,失魂落魄地離開了。
顧元元和沈正凌準備上山拜祭顧河夫婦。
只不過,原主只是在顧河夫婦兩個下葬的時候到過墓地一次,顧元元穿過來之后,對村子不熟悉,哪怕走過一次,也記不清墓地位置。
沈正凌從來沒來過,就更不知道顧河夫婦葬在哪里。
顧元元只好去找徐村正,說要上山祭拜顧河夫婦,請徐村正找個人帶路。
徐村正自然沒有不同意的,親自領著兩人上山,往顧河夫婦墓地所在位置走去。
一邊走,一邊說道:“你爹娘這邊,清明,七月半,冬至,村子里都有幫著祭拜。”
顧元元道謝:“多謝徐村正,多謝村里各位叔伯幫忙。”
徐村正擺手道:“應該的,應該的。”
“說起來,你爹娘攢下的青磚大瓦房和六畝地,你全部捐給村里,等于是給村里攢的財產。”
“村民們受了好處,出點力十分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