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飯剛吃完,趙老頭子和阿福就抬著一個大箱籠走進院子。
“老大媳婦,這是你要的一百個模具,都在這里了!”趙老頭子從里頭拿出一個模具出來,“這東西我試了好幾個樣式都不行,最后是阿福提出來,在模具底部刻大河趙氏四個字,上面再加一個蓋子,蓋子這里也是弧形的,做出來的東西就正好是你畫的那個形狀……”
他老人家從另一個背簍里抓出一把濕軟的泥放進模具里,用力壓嚴實,然后敲了敲,把泥團敲出來,那四個字印在泥團正面,好看極了。
程彎彎笑起來:“爹,太謝謝您了,這就是我想要的東西!”
模具做成了,作坊也建成了,現在可以正式開工了。
趙老頭子松了一口氣:“你滿意就行。”
要是大兒媳不滿意,他又得費時間琢磨,他確實是沒有這個天賦,琢磨的腦袋都疼了。
“爹,我就按一個十文錢給您算工錢吧。”程彎彎笑著道,“一共一百個,那就是一兩銀子。”
她讓趙四蛋去屋子里取錢。
趙老頭子連忙擺手:“不成不成,我就是隨便做一下,順手的事,哪能要你的錢。再說了,咱們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行了,我走了。”
“哎,爹!”程彎彎無奈,“您這樣,我以后還怎么求您干活,收下吧。”
她強行將一兩銀子塞進了老頭子的手中。
趙老頭子搓了搓手:“這事兒鬧得……我一個長輩,要錢就是不要臉,一兩銀子太多了點……”
他還想推辭之時,院子門口走進來兩個人,是里正,身后跟著曹瑩瑩。
里正一臉驚訝的走進來:“大山娘,你咋又要買地了?”
程彎彎更驚訝:“沒有呀。”
她家里六十畝荒地還沒處理好,暫時沒打算買地。
里正開口道:“曹小姐說你要買上百畝地,我就說嘛,你們家剛蓋了房子,又買了馬車,哪里還拿得出二百兩銀子來買地?”
聽到二百兩銀子,程彎彎回過神來:“瑩瑩,你想在大河村置田產?”
曹瑩瑩點頭:“這二百兩銀子,我想全部拿來買地,就挨著嬸子家這片地,我都買了。”
大河村很久之前就有上百畝沒有人要的荒地,后來縣令大人賞賜一千畝,不久前圣上賞賜三千畝,地界擴大了不少,那些地沒有人種,放在那里也是荒廢,里正給村中人再次降了不少價,但能買得起地的人,依舊寥寥無幾。
“原來是你要買地。”里正笑起來,“挨著大山娘家的那片地,都是荒地,村外人買荒地是一兩銀子一畝,你在咱們村住了這么久,我就按村中人給你算錢,半兩銀子一畝,二百兩銀子,能買四百畝田……”
曹瑩瑩搖頭:“就按一兩銀子來算。”
上回曹家人來抓她,村中許多人守在院子門口,大河村的人都很熱心善良,她不會占村子里的便宜。
她知道,這些銀子都會拿去補貼村里的巡邏隊,原價購買土地是她為數不多能做的事。
里正卻不太同意:“你在曹家日子也不容易,在咱們村里買了地,就算是大河村的人了,同村人咋能占你便宜,就五錢……”
“里正叔,就按瑩瑩說的來辦吧。”程彎彎笑道,“兩百畝地可不是一個小數目,里正叔多找幾個人去幫忙測量。”
她知道,這姑娘是想感謝大河村的村民。
二百兩銀子對曹家來說不算什么,但卻能讓巡邏隊再繼續維持個好幾年,這筆錢,村子里很缺。
既然缺,那就沒必要再推辭。
里正點頭,拉上了趙老頭子,趙大山趙二狗,還有自家倆兒子倆孫子,一起去后頭測量土地。
兩百畝地是真的大,說直觀一點,就相當于是現代二十個國際標準的那種足球場。
測量土地是一個精細的活,七八個人忙到了夕陽西下,才終于把二百畝地測出來,標記好位置記號,寫好地契,然后拿到程彎彎家里來,讓地契的主人曹瑩瑩畫押,明日再去縣里報備存檔,這事兒就算是成了。
“嬸子,你來畫押吧。”曹瑩瑩將印泥遞到了程彎彎面前,“這些地,本來就是給嬸子買的,我怕嬸子不肯要,所以就先斬后奏了……”
昨日紅玉送來銀子后,她第一時間就送到嬸子房里去了,但是嬸子說什么都不接。
嬸子不想要,但是她必須要給,她躺在床上想了整整一個晚上,才終于想出了這樣的法子。
給錢太俗了,還不如換成土地。
對莊戶人家來說,土地才是最珍貴的財富。
程彎彎有些愣,她是真的沒料到,這姑娘買兩百畝地,竟然是為了送給她。
“瑩瑩,你……”
“如果沒有嬸子,我現在還不知道落入了什么樣的境地。”曹瑩瑩握住了程彎彎的手,“其實我也有私心,這些地送給嬸子之后,那我以后在這個家里住著,就會更加自在,不會覺得自己是個累贅……嬸子,收下吧……”
程彎彎摸了摸她的頭發:“這兩百畝地我就收下了,但先說好,以后我送你東西,你也不能拒絕。”
曹瑩瑩高興的笑起來:“好,謝謝嬸子。”
程彎彎無奈的搖搖頭,這丫頭送東西給別人,還對別人說謝謝,真傻。
里正笑呵呵的把印泥拿過來,讓程彎彎畫押,然后吹了吹,說道:“大山娘,你們家的荒地現在可是有兩百六十多畝了,這么多地也顧不過來,怕是得雇人來種。”
“不急。”程彎彎搖頭,“這些荒地具體干什么,我仔細想一想,到時候再請里正叔幫忙。”
里正痛快的應下來,帶著地契回去了。
到了傍晚這會兒,村里就有很多人來送干柴了,這兩天家里收了至少兩千斤的干柴。
一捆柴至少就是二十斤,而且都是劈好了的,兩斤一文錢,一捆差不多十文錢,成年男人上一趟山,能挑下來兩捆,一天能來回個三四趟,算下來一天就是六七十文錢。
“老王,你今兒又沒下地,上了幾趟山?”
“跑了四趟,砍了四擔柴,我兒子在家里負責劈柴,兩個人合作,一天賺了七十多文錢。”
“我下午要去地里澆水,耽誤了點功夫,只賺了四十多文錢。”
“趙大嫂子說只收半個月,那必須得趁這個時間抓緊賺錢,賺了錢買布置冬衣,孩子們都高興。”
負責收柴的人,之前是趙二狗,這天換成了趙大旺。
趙大旺想學做生意,那就先從收貨算賬開始。
這小子口齒伶俐,算賬很快,還會寫字,算一個記一筆,動作非常迅速。
而程彎彎則拉著曹瑩瑩進了里屋,她給小姑娘準備了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