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之黃金時代第六十六章 不想說再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體育>> 籃球之黃金時代 >>籃球之黃金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不想說再見

第六十六章 不想說再見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9日  作者:不愛吃草的羊  分類: 體育 | 籃球運動 | 不愛吃草的羊 | 籃球之黃金時代 

甘國陽的體能確實大不如前,打了幾分鐘的高強度攻防竟然有點喘了。

雖然這樣喘,他們能從第三節一直喘到第四節,依舊能打,但終究比不上年輕時的閑庭信步了。

貝爾曼的暫停正好給了甘國陽一個喘息的機會,他心里想,鮑比還是太保守了,叫什么暫停啊。

就應該趁著開拓者這波勢頭逐漸變弱的窗口期,利用年輕球員的沖勁一口氣追一波,把分差追到10分以內。

這時候再叫暫停,或者等著開拓者叫暫停,會是更好的選擇。

可惜,在不執教甘國陽時,貝爾曼是沒有這樣的靈敏度的。

作為主教練,貝爾曼也沒有拉里伯德那樣的賽場直覺,他還是太中規中矩了一些。

史蒂夫納什倒是有自己的想法,他在暫停時和貝爾曼說:“我們應該反沖一波,而不是停下來。停下來會更難打。”

納什的感覺是正確的,叫暫停有什么用呢?拼陣地嗎?這樣只會被開拓者慢慢磨死。

還不如沖一把,迫近比分,主動逼開拓者變陣或者變節奏,因為凱爾特人是更年輕的那支。

貝爾曼意識到納什說的是對的,如果是阿甘在的話,他一定也會擺擺手示意先別暫停,他要連續打幾個咬住比分,逼對手做改變才對。

但暫停已經叫了,總不能收回去,貝爾曼只能當吃了個教訓。

他過去豐富的總決賽經驗其實是殘缺的,阿甘為他承擔了太多工作。

很多時候,他更像一個助理教練打輔助,而不是主教練掌控一切。

離開開拓者離開阿甘,來到湖人,來到凱爾特人,他才算真正獨立自主,甩開拐杖自己走路。

貝爾曼硬著頭皮進行了調整,他戰術庫里的東西還是很多的,他換下了伊爾格斯卡斯,讓里克福克斯打大前鋒,鄧肯來到五號位。

這是一大四小的陣容,貝爾曼知道必須想辦法進攻追分了,繼續結硬寨打呆仗就是死路一條。

他們頂不住開拓者的狂轟濫炸,干脆打開寨門,和開拓者對轟。

這招效果倒是不錯,下雙塔,鄧肯來到五號位,凱爾特人的進攻空間徹底拉開了。

暫停結束后,里克福克斯接到納什的傳球,底角命中了一記三分球,幫助球隊止血。

接著薩博尼斯投籃不中,鄧肯抓下后場籃板,納什驅動反擊,溜底線繞出來,給中路切入的鄧肯。

鄧肯接球攻擊籃筐,躲開了甘國陽的封蓋,單手暴扣得手!

這個扣籃打中,鄧肯一舒胸中的郁悶,直到這個時候,凱爾特人的年輕人才終于有點打出自己的感覺。

貝爾曼認識到,之前對年輕人的管束、壓抑太多了,這群家伙都是真正的天才,總決賽的舞臺該給他們更多發揮空間才是。

再說了,他也真的沒招了。

暫停回來的凱爾特人回敬了開拓者一個6:0,把分差迫近到9分。

不過這時,開拓者就沒有暫停,而是繼續比賽。

放慢節奏,甘國陽在低位接球,背身強吃鄧肯。

凱爾特人包夾,甘國陽轉身的勾手沒有命中,鄧肯防的不錯。

但薩博尼斯過來一點,把球補進了籃筐中。

沒有了雙塔,后場籃板的保護就要受影響。

凱爾特人繼續提速,納什像騎了小摩托一樣在球場兩端飛奔。

又沖入了三秒區,繞出來,傳球到右側底角,鮑文接球,三分出手,命中!

又一個三分球,貝爾曼緊握拳頭,凱爾特人在一點點往回追,分差到了8分。

開拓者還是沒叫暫停,薩博尼斯在弧頂接球策應,直塞籃下,甘國陽接球。

在籃下和鄧肯的正面對抗,如果這球鄧肯能防下來,凱爾特人再反擊打進一個,勢頭就會回到凱爾特人這邊。

但甘國陽怎么會允許這樣的事發生,他要位很深,接球,轉身就用力量頂開了鄧肯——全聯盟能在籃下正面力量對抗中勝過鄧肯的人屈指可數。

偏偏甘國陽就是其中之一,在體重已經比鄧肯稍微輕一些的情況下,他還是用強勁的力道擠出一道縫隙,然后迅速轉身,壓住鄧肯就是一記單手的暴扣!

勢大力沉的扣籃,鄧肯直接把撞出了底線,籃筐被甘國陽壓彎,球網震動了好一會兒才恢復平靜。

在進入職業生涯晚期后,甘國陽在比賽中已經較少扣籃了,他更多用投籃和勾手進行終結。

但在需要的時候,他還是能摧毀籃筐,得分的同時給對手以沉重打擊,并鼓舞全隊的士氣。

這個暴扣不僅將分差重新拉開到了10分,還在和鄧肯的新老對決中再度取得勝利。

整個玫瑰花園的氣氛來到了新的高潮,大屏幕反復播放甘國陽爆裂的扣籃,進球后他向球迷們秀他火熱的肱二頭肌。

凱爾特人反擊的勢頭就此打住,他們的三分手感也冷卻下來,納什的三分強投不中,開拓者又打出一波反擊。

替補登場的戴爾庫里和克里斯穆林接到甘國陽的傳球,連續命中三分,開拓者打出一波新的高潮。

分差重新回到15分以上,凱爾特人在第三節末端的追分努力宣告失敗。

一大四小在進攻端固然迅捷,可是在防守端問題多多。

內線守備不住甘國陽的切入,一旦收縮,外線空檔又比較多。

如果凱爾特人不落后那么多,靠一大四小對轟,說不定能咬住。

可15分的劣勢實在是太大了,他們的攻防連續性達不到逆轉乾坤的強度。

等到了第四節,還剩下最后12分鐘,眼睛一睜,17分的分差,怎么打?

除非開拓者這邊體能嚴重下滑,或者掉以輕心,能浪費掉17分的優勢。

否則,凱爾特人很難一節時間追回這么大的劣勢。

而在甘國陽的職業生涯中,季后賽第四節領先10分以上,他從來沒輸過球。

根本不知道怎么輸,落后十分我都能扳回來,領先10分,心理優勢太大了。

為什么甘國陽生涯第四節領先10分不輸球?因為他從不自大,越是優勢巨大,越是要利用好優勢,把優勢轉化為勝勢。

很多體育比賽里,有些教練和球員,對失敗的恐懼要高于對勝利的渴望。

這時常導致他們在手握優勢時,反而畏首畏尾,一心只想守住優勢,卻沒想過將優勢真正轉化為勝勢。

像中國男足近些年屢屢遭遇“黑色X分鐘”,都是在單場或者積分優勢打平出線這種前提下,突然崩盤,遺憾出局。

原因肯定很多,但多次出現,心態一定是有問題的,害怕失敗,一心只想守住優勢的心理,往往是罪魁禍首。

甘國陽在他漫長的職業生涯征戰中,從來沒有過害怕失敗,每當球隊優勢巨大,他都會利用好這個優勢,繼續擴大優勢,而不是滿足現狀,心態上轉為守勢,磨時間等著比賽結束勝利到手。

所以,第四節一開始,甘國陽壓根沒休息,連著第三節繼續打,上半場已經休息的足夠多了。

防守端,甘國陽更多往內線靠攏,大面積的覆蓋防守,尤其針對納什,進行延誤和騷擾。

甘國陽已經發現了,凱爾特人在進攻中相當依賴納什的分配球和攪混水。

納什本身數據不算太突出,但他控球時間長,組織能力強,每次進攻都和他密切關聯。

在本身技巧還不算完全成熟的情況下,他承擔了相當大的進攻責任——畢竟防守他沒啥用嘛。

這種情況下,大力去掐納什,會給凱爾特人進攻造成很大麻煩。

很明顯,凱爾特人其他球員,尤其是鋒衛線,缺少處理球的能力。

皮爾斯還太年輕,里克福克斯、鮑文都是角色球員。

內線的伊爾格斯卡斯倒是個策應好手,但他是中鋒,他拉出來就是另外一套戰術邏輯了。

納什一旦遭圍剿,凱爾特人的后場出球,進攻整合力會大受影響。

如果皮爾斯再好好成長幾年,逐步達到自己的頂峰,凱爾特人就能很好應對這種外線的合圍,讓開拓者付出代價。

但現在是2000年,皮爾斯才二年級,他在這方面的經驗還是太少了,攻防兩端他的注意力大部分都集中在科比身上。

當納什遭遇包夾時,他過來接應,可是接應的點位不對,納什的傳球沒接穩,反而被科比搶斷得手。

開拓者抓住機會反擊,查爾斯巴克利沖鋒在前,接到科比傳球,殺入籃下雙手暴扣得手!

接著,甘國陽又在內線干擾了鄧肯的拋投,巴克利抓下籃板繼續推反擊,甘國陽中路切入接巴克利的直塞球。

上籃不中,拿下前場籃板,再上,造成了鄧肯的犯規。

鄧肯這球已經盡力了,可最后還是無奈犯規,送甘國陽上罰球線。

隨著甘國陽兩罰全中,開拓者將領先優勢擴大到了21分,凱爾特人翻盤的希望基本破滅。

之后的時間對凱爾特人而言就是折磨了,而對現場和場外的開拓者球迷來說,就是整活時間。

雖說賽前大家都說好的,給阿甘一個美好的道別,讓他開開心心結束職業生涯,并祈禱他以后復出。

可是比賽打著打著,看到阿甘還能活蹦亂跳,把蒂姆鄧肯壓制住,打得和豬頭一樣,誰不希望他繼續打下去呢?

哪怕越來越老,開拓者也拿不到總冠軍了,可還是能看阿甘打球,很多球迷都是愿意的。

所以隨著比賽失去懸念,現場不斷有觀眾大喊:“阿甘,繼續打下去吧!”

“你應該再打10年!我們愿意再陪伴你10年!甚至更久!”

還有球迷打出標語,上面寫著“不想說再見。”

面對球迷們的深情,甘國陽也不知道如何回應。

在比賽最后階段被換下場時,面對全場的歡呼和掌聲,他只能笑著和大家揮手。

他心里也有不舍,再繼續打下去,他的身體完全可以支撐。

但形勢至此,已別無選擇,他之所以總決賽前宣布打完退役,也是怕自己動搖。

開拓者最終116:103,主場13分的優勢大勝凱爾特人,取得了第三戰的勝利。

系列賽的主動權已經握在了開拓者的手中,他們大比分2:1領先。

比賽結束離開球場時,現場球迷依依不舍,很多球迷圍上來要簽名,甘國陽都滿足。

雖然后面還有比賽,但有些球迷無法買到現場的票,今晚這場理論上就是他們在現場看的甘國陽最后一場比賽。

不僅僅是那些熱愛追星的小球迷,平日里冷靜、克制的中老年球迷們也難以抑制自己的情緒,圍到甘國陽身邊要留下一些紀念。

15年的時光,很多青少年已經成家立業,成為了父親或者母親,他們帶著孩子來看兒時偶像的比賽。

當年的中年人,有些已經白發蒼蒼,作為波特蘭開拓者的球迷,他們度過了最美好的時光,最踏實,最輝煌的歲月。

其中有一個老人,拿出一個筆記本,里面夾著一張照片,他希望甘國陽能在照片上簽一個名。

甘國陽拿起照片,以為會是自己的奪冠時刻,或者扣籃、進球的瞬間,哪知道都不是。

而是一個人在路上跑步的背影,在蒙蒙的晨霧中,一個高大的人穿著運動服在朝前跑著。

雖然照片有些模糊,但甘國陽一眼就能看出,這就是他自己,地點在威拉米特河附近。

甘國陽問道:“這…這是什么時候的照片?是您拍的嗎?”

老人點點頭,道:“是的,是我拍的。是1984年的冬天,早上,我正好拿著相機想去公園拍鳥,結果看到一個非常非常高的人在跑步。我就拍了一張,后來我才知道,那是晨跑的你阿甘。你已經很久沒有在波特蘭街頭跑步了。”

甘國陽剛來開拓者時,有晨跑的習慣,他會在波特蘭城各個街道奔跑,和這座城市一起蘇醒、呼吸。

這一習慣甘國陽堅持了不少年,后來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波特蘭的治安也越來越差,球星上街跑步危險系數太高,甘國陽才停止了晨跑。

沒想到曾經的瞬間,還是新秀時期的他,竟然被某個市民用相機固定在了照片中。

甘國陽拿著這張照片感慨萬千,他很認真地在上面寫下了自己的名字:甘國陽波特蘭開拓者(19842000)。


上一章  |  籃球之黃金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