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之黃金時代第六十四章 留在波特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體育>> 籃球之黃金時代 >>籃球之黃金時代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四章 留在波特蘭

第六十四章 留在波特蘭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8日  作者:不愛吃草的羊  分類: 體育 | 籃球運動 | 不愛吃草的羊 | 籃球之黃金時代 

波士頓的天是晴朗的天,波特蘭的天也是晴朗的天。

根據天氣預報,整個總決賽期間,兩座城市的應該都是晴天。

不過對于天氣預報的結果,波特蘭的球員們一向持謹慎懷疑的態度。

預報有雨的時候,時常雨下不下來,等到說晴天了,又突然一片云彩飄過來一陣豪雨。

甘國陽一直記得1993年總決賽,也就是四連冠的那個賽季,波特蘭一直在下雨。

可是最近俄勒岡電視臺開始回放開拓者之前的奪冠回憶,到悲傷的1993年篇章時,畫面里波特蘭的天氣都是晴天。

“臥槽,難道我的記憶出現問題了嗎?我怎么記得那年一直在下雨啊,下了好多好久的。”

在家中,甘國陽一邊看電視,一邊吃著一大盆水果蔬菜沙拉補充一下維生素和植物纖維。

這或許是甘國陽職業生涯最輕松的一次總決賽,不是因為對手弱,或者自己強,而是在首戰宣布退役后,他真的卸下了所有的包袱。

那些沉重的,歡樂的,關于過去的一切和一切,他都能放下,只專心投入到比賽,將它當做一個普通的系列賽去對待。

1993年開拓者神奇又悲壯的奪冠經歷,自然被拍攝成紀錄片供人們懷念,作為事件中心人物的甘國陽一直都不敢看。

其它奪冠年份,諸如1986年、1988年、1992年,還有77勝的1998年,官方的非官方的甘國陽都看過好多次,唯有93年他不敢觸碰。

而這次,電視臺播放相關的節目,重放當時的各種影像,甘國陽并沒有將自己關起來不看不聽,而是以一個平常心態靜靜跟著節目一起回憶。

未來,人們肯定還要重拍開拓者奪冠年份的紀錄片,這些當事人都會回到鏡頭中,回到曾經奮斗的地方,重新講述關于勝利、冠軍、友情、團隊以及命運的故事。

而2000年的這一次一定有著特殊的含義,理論上這將是甘國陽和開拓者的最后一舞,無論輸贏,一切即將蓋棺論定。

節目播放到雷吉劉易斯在場上意外病發,和彼得洛維奇在第二天坐車身亡的畫面,甘國陽心里還是非常難受,他幾乎想拿遙控器關掉電視。

閉上眼睛抬起頭沉靜一會兒,情緒平復了一些,吃了口沙拉,甘國陽能繼續看下去,他在內心告訴自己,雷吉和皮特正在另一個時空過著理想的生活。

在看完紀錄片后,甘國陽也吃完了一大盆水果蔬菜沙拉,接下來他開始訓練。

訓練的內容就是看比賽錄像,把之前兩場的錄像,還有本賽季其它凱爾特人、開拓者的比賽錄像拿來一遍遍的觀看。

從前兩個賽季開始,甘國陽已經在減少高強度肉體訓練,用中低強度的訓練來維持身體狀態。

本賽季中期,甘國陽恢復了一段時間的高強度訓練來調整狀態,等到了季后賽,他已經和高強度身體訓練說再見。

相反,他的腦力高強度訓練卻越來越多,除了可視化練習之外,大量的看錄像,看數據,看戰報,是甘國陽的必修課。

到他這個年齡和技術水平,再在身體、技術上投入大量時間和能量已經是投入產出比很低很低的一件事了,確實沒有太大的進步空間。

中低強度的練習保持住狀態足矣,如果高強度的練習把身體搞壞了,更加得不償失。

但在意識、戰術、籃球智商上,甘國陽認為自己還有挖掘的潛能,尤其是身體能力下降的情況下,如何更多用腦子打球,合理分配自己的體能,是一項重要且有意義的工作。

在第二場比賽結束后,甘國陽沖著貝爾曼吹下牛皮,說系列賽不會再回到波士頓。

既然吹了牛,當然要努力實現,如果第三場回到波特蘭輸球,系列賽就鐵定要回到波士頓。

到時候給鮑比提供垃圾話的素材,日子可就難受了。

要是主場連輸三場,1:4把冠軍拱手讓給凱爾特人,那系列賽確實也不會回到波士頓。

那這個笑話鮑比貝爾曼能一直說到死,等他老了躺在病床上連家人、朋友、女兒、孫輩都忘記了,他都會記得阿甘的這句話:“阿甘說,系列賽不會回到波士頓了,哈哈,確實沒回,我們4:1在波特蘭奪冠。”

這樣的情況甘國陽絕對不能接受,所以吹出去的牛,一定要全力實現才行。

當然,甘國陽不會亂吹牛,他不會在沒有任何把握的情況下,就認為開拓者能在波特蘭捧杯。

在打完前兩場以后,加上常規賽的交手,以及賽后新聞發布會上凱爾特人球員、教練的發言,他已經大約摸探到了凱爾特人的底子。

他們很有天賦,而且治軍嚴謹,陣容搭配合理,戰術素養出眾,領軍的三個核心未來更是聯盟的翹楚,真正的巨星。

但他們有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年輕,經驗池子太淺,并且從前兩場的策略來看,鮑比貝爾曼太想讓他們打出老成持重的感覺,反而失去了年輕球隊的鋒銳之氣。

而且,凱爾特人的替補席上也缺少能改變戰局的老將,克里夫羅賓遜經驗豐富,但遇到開拓者和阿甘算是他倒霉,優勢都發揮不出來。

1986年的開拓者雖然也很年輕,但除了甘國陽之外,球隊里經驗豐富的老將并不少,替補席上的比爾沃頓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

當然,還有最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蒂姆鄧肯在比賽中沒有打出甘國陽在1986年那種統治賽場的表現,沒有打出“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驚人氣魄。

貝爾曼太過于穩健了,他為了避開甘國陽的鋒芒,甚至不愿意在比賽中設計足夠多的鄧肯單打甘國陽的戰術。

從數據效率上來說,這種做法是正確的,因為任何人單吃阿甘效率都不會高,不僅成功率低,還有可能被羞辱。

1997賽季猶他爵士就是這么做的,贏下了系列賽,后面的球隊有樣學樣,鮑比貝爾曼自然不會例外。

可是貝爾曼忽略了,有了科比、布雷洛克等外線好手后,想復刻97年內線躲著阿甘,靠外線爆種滅掉開拓者的奇跡,已經是不可能了。

1998年的爵士不比1997年的爵士差甚至更強,結果遇到開拓者就是被橫掃的命。

如今想要贏下開拓者,當你的核心也是內線,是四號位時,就要全力以赴和阿甘對抗。

湖人為什么在西部決賽能和開拓者鏖戰7場,一個原因就在于奧尼爾并沒有避開阿甘。

反而是阿甘在前六場比賽躲避奧尼爾的鋒芒,怕阿甘被奧尼爾消耗,一直積蓄力量到第七場,才一舉大破湖人。

如果從第一場開始甘國陽就和奧尼爾正面硬剛,在裁判的加成下,湖人七場搞定開拓者不是沒有可能。

因為甘國陽會被大量消耗,隨著系列賽深入,湖人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到第七場如果開拓者人困馬乏,湖人的機會就來了。

可惜湖人沒有抓住機會,客場的大敗,以及沒有及時識破甘國陽為首的老將在積蓄能量的意圖,導致他們在搶七被暴打。

奧尼爾在前六場順風順水,第七場面對阿甘一觸即潰,從身體到靈魂都被打敗,再度成為阿甘前進道路下的亡魂。

鄧肯面臨著同樣的危機,這位天才內線有著不輸于奧尼爾的才華,貝爾曼對他的調教是相當成功的。

可是甘國陽始終是一朵巨大的烏云,籠罩在鄧肯腦袋上空,也籠罩在鮑比貝爾曼的心頭。

打完第二戰后,凱爾特人全隊第二天就乘飛機抵達了波特蘭,這座貝爾曼一步步走上榮耀之巔的城市。

常規賽期間來這里打球,和總決賽6月份來這里比賽,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過去15年時間,波特蘭是真正的NBA籃球圣地,冠軍之鄉,這一代波特蘭球迷是幸福的,也是高傲的。

他們比其他地方的球迷更加的瘋狂和忠誠,開拓者是波特蘭的唯一,唯一的神,如宗教一般的籃球信仰。

隨著阿甘在波士頓召開發布會宣布賽季結束后退役,整個波特蘭陷入了一種狂熱而悲愴的氛圍中。

凱爾特人球員離開機場坐著大巴去往酒店時,整個城市都被開拓者和甘國陽的海報、標志、頭像、巨幅畫像所包裹,就連路邊的燈柱上都有“謝謝你阿甘”的標語牌。

抵達酒店后,在大堂掃地的黑人大叔認出了貝爾曼和凱爾特人隊,過去說了一句:“你們沒辦法在這里取得哪怕一場勝利,阿甘保佑你們。”

酒店員工有這樣的行為是會被警告的,凱爾特人這邊想要申訴,但被貝爾曼阻攔,說打好比賽吧,不用費勁了。

“這里是波特蘭,阿甘殺了人,也會有條子包庇他的。如果申訴,最后的結果是這位大叔會被辭退,然后整個波特蘭群情激憤,我們說不定還要道歉。”

貝爾曼太了解這里了,這座城市對阿甘的狂熱和信仰已經深深印刻在了骨子和基因里,說句實話,貝爾曼內心深處沒有這個勇氣去挑戰這種信仰。

因為他自己曾經也是信徒,還是信仰最深,最忠誠的那個。

不對,不是曾經,而是直到現在,這種信仰還是深深刻在貝爾曼內心最深處。

從他出版的那本書就能看出來,沒有真情實感,不是發自肺腑,誰能寫下那樣的文字?

貝爾曼心里清楚,外界都說這是阿甘和貝爾曼的師徒大戰,是曾經親密戰友的戰場重逢。

可實際上誰是師,誰是徒,可真說不定呢。

貝爾曼真的指導和引領過阿甘嗎?確實是有的。

他畢竟是教練,從高中到大學到職業球隊,他稱得上阿甘的領路人。

可是回憶過往,在他們共同走過的道路上,究竟是誰指引誰更多呢?

貝爾曼心里有答案,其實阿甘更像是他的導師,是自己在籃球道路,乃至整個人生道路上的貴人。

在那些命運轉折的關鍵節點,總是阿甘站出來點醒貝爾曼,給予他巨大的幫助。

20年時間,他已經爬的很高了,高到一個自己靜下心來想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的高度。

他站在高處往下看,這段上山的路很陡峭,每一步都很難走,回想起來,這些臺階沒有阿甘在一旁,他根本就走不上來。

他連第一個臺階都跨不上去。

所以,所謂的師徒對決,阿甘才是那個師,貝爾曼才是那個徒。

阿甘是真正的引路人,人生和心靈上的導師,走在前面劈開紅海的摩西先知。

貝爾曼很想擊敗他,他做了大量的準備,包括心理準備。

但在內心的最深處,他知道,自己沒有殺掉阿甘的勇氣。

因為那意味著信仰的破滅,和對自我成長道路的背叛。

貝爾曼還沒有走到那一步,從他本賽季出版《太陽從西邊升起》就能看出,他依舊沒能從阿甘的陰影中完全走出來。

如果連他都不能的話,蒂姆鄧肯又怎么能走出來呢?

或許,最好的消息是,阿甘終于要退役了。

不管是鄧肯還是貝爾曼,都不用再面對這個恐怖的敵人。

可是一旦心里有了這樣的念想,內心就沒有了背水一戰,一決生死的勇氣。

這或許也是甘國陽的一個心理計謀,用自己的退役,激發主隊士氣,瓦解對手的意志。

總之,凱爾特人在波特蘭度過了提心吊膽的兩天,等待著第三戰的開始。

232的賽制下,意味著凱爾特人全隊必然要在波特蘭呆一周多,這是一種巨大的心理考驗。

年輕球員們第一次經歷總決賽,這樣的壓力很難適應和排解,而貝爾曼在處理這個問題上做的并不好。

他試圖用大量的戰術變化和輪換調整,來解決心理和士氣上的問題。

也就是說,用戰術上的勤奮,來解決戰略上的錯誤。

效果到底如何,比賽會給出答案。

6月12號,總決賽的第三戰在玫瑰花園球館進行。

賽前,開拓者隊的開場表演極盡的華麗和宏大,現場的氛圍熱鬧到頂點。

而且,玫瑰花園球館只是這場盛大狂歡的風暴眼而已。

以此為正中,整個波特蘭市都陷入了一年一度的“開拓者狂熱”中。

威拉米特河兩岸,派拉蒙大劇院、紀念體育館附近,玫瑰花園廣場上,到處都是人群。

其實在家是可以看直播的,跑到外面只能聽收音機,但很多人都更愿意出來享受集聚在一起的歡樂氣氛。

這種狂熱從1984年開始就沒有退燒過,當今年一切都要結束時,最后的高溫是驚人的。

不是沒有人勸說阿甘繼續打下去,可是波特蘭人了解阿甘,他是個說一不二的人。

很多球迷都說“與其寄希望于讓阿甘不要退役,不如想想辦法,讓他以后重新回來。”

畢竟,之前有過一次退役復出的經歷,再來一次好像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如果這次阿甘要退,大家就開開心心的,和他做一次美好的道別。

夜空中,直升機牽引著一幅巨大的阿甘畫像,從玫瑰花園球館的上空飛過。

球館里的大屏幕上播放了直升機的畫面,球場上一片歡騰,甘國陽看著不禁熱淚盈眶。

他在心里再一次告訴自己,一定要將自己的第十個總冠軍,留在他忠誠的波特蘭!


上一章  |  籃球之黃金時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