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內外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內外

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內外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20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與此同時,本官已是大理寺卿,朝散大夫,兼知尚書右丞的狄懷英,正埋首在堆積如山的公文中奮筆疾書;在天子病重而拒絕內外探視、覲見,當下外朝人心惶惶的情況下,也惟有加倍的效率處理公務,才能暫時讓他忘卻煩擾一二。

作為當今天子一手提拔和看重,心腹中的心腹,也是調露元年以來,一系列新政的領頭人物;他自然是風頭無兩、眾所矚目的存在;既主持大理寺的日常要務,又以右丞分管兵、刑、工三部;堪稱是東宮元從部舊的一時典范和榜樣。

雖然還未能正式登閣宣麻拜相,或是加上“同中書門下三品”“參知政事”的議政、輔政頭銜,參與政事堂的日常議事;但是在他所監管的兵、刑、工三部職分內,已足以列席常朝、大朝之外,真正決策軍國大事的小內朝,以供咨議。

而他今年還不過三十出頭,狄氏也不是什么郡望大族,甚至連鄉土大姓都算不上,勉強位列世代為宦的低品寒素門第。更早在數年前,他還只是一個被當時太子親自點名,選入東宮儲才的河東并州法曹參軍;堪稱君恩如海、扶搖乘風了。

因此,無論是他身后的狄氏一門,還是妻家的河東柳氏別支,都在他身上全力傾注了,巨大的資源,乃至令親族子弟爭相追隨他出仕,成為了當今天子最為得力的干將之一。故而,誰都可以改弦更張、變幻門庭,但唯獨他狄懷英不可。

哪怕在如今,天子病重不起,而內外謠言紛紛之際;作為天子門下的新銳干臣,他更要充當主心骨,竭力穩住局面,身體力行的安定人心。當初他被人視為幸進之途,用了這些年的努力,才逐步扭轉過來,獲得朝野內外的認可和敬重。

豈又能因為一時的立場和意志動搖,成為那遺臭萬年、罵名千古的功利之輩呢?因此,在這段時間里,他一直謹守本分、勤務如初;既不為朝中的紛擾亂象所動,也從不私下串聯、攀結;對各方的示好和試探,也游刃有余的保持分寸。

唯有上陽宮二圣名義,所發下的嘉勉和賞賜,才敬謝再三后盡數承受之;卻隨即以分享功勞、嘉獎勞苦之故,大都分給了部屬和手下;毫不與他人更多的口實和是非。另一方面,他則是身系調露元年以來,新君頒下一系列新政之要任。

身為承上啟下,調和內外的尚書省右丞;他既是協助天子治平天下,推動諸多新政普及的堅定執行者表率,也是各方利益訴求居中協調的潤滑劑;但有時,他也會準備充足的憑據和素材,直言面諫于君上,甚至勸阻其苛急、過火之處。

但出于同樣的道理。在天子所全力推行的諸多新政之下,固然是罷除二圣所需宮室、山陵,以及河道水利之外,國朝在興的大部分工程;大大減輕了徭役和賦稅,又整頓關中的府兵籍田,令軍備馳廢、兵役枯竭之勢,得以遏制和好轉。

更設法以皇莊、宮田,安置了諸多歷次對外征戰,所退役、遣散的老卒/傷殘將士;在軍中大大收攏了人心,也振奮了士氣。又抽取西域通商的沿途稅利,大開邊境的礦產、山林,以俘獲、罪人役使之,以其產出作價充實鞏固邊境軍備。

又在正科之外兩度別設,博取專業人才的恩科、特選;相繼取士數以百計;充實省臺部寺、兩京各道地方的低品職缺;以備戰吐蕃、安東所需之故,首創了選拔將校的武舉試,并成為兩年一選的常例。正式開設教習考核兵法的講習院。

乃至賑濟延邊突厥、契丹各族絳戶的災荒,籍此選拔各部精壯健兒入朝,自備弓馬充實官健、曠騎(常備募軍)……在傳統的臺諫、朝議之外廣開言路,以邸文、官抄,宣達王令與天下的名城大邑,令士人、百姓得以討論官府得失。

這些年天子頒下的國政新法,其中有好有壞,自有成敗得失;但大部分都成功頒行見效,或是正在推行試點中以觀后效;但同時也不免直接或是間接,損害了林林總總的不同群體利益;比如先朝的勛貴外戚,皇族宗親,乃至勢家氏族。

既要籠絡和爭取其中一部分,以各種交換妥協的代價,成為天子新政的支持者,或是居中觀望,或是中立坐視;也要分化和打擊另外一些,抱殘守缺或是頑固不化之輩;勾織以合適的情由和罪過,名正言順將其逐出朝堂或是貶斥地方。

為此,就連天子也要屈尊吁貴,陸續迎娶了好幾位嬪妃之選;比如,出自太宗朝的開國勛貴功臣代表人物,被平反的國舅/太尉長孫無忌后人,侄孫女長孫壁;源自天后武氏別支的養女武玄霜;乃至是提攜狄懷英的恩主閻立本孫女閻煙。

而狄懷英既要作為新晉臣子的表率,在天后留下的北門學士、上皇看重的宗室諸王,年資勛重的宰臣等朝堂派系間,維持某種潛在平衡和制約。也要竭力協助天子,自下而上、自外而內的革舊迎新,日益扶植和擴大支持新政的新銳官吏。

如此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進程和勢頭,卻被天子再度病倒的意外;所暫時中止和打斷,甚至因此功虧一簣;都不是狄懷英所愿的結果。但他同時知曉,在昔日東宮的門下,也有好幾個不同背景的團體,成為當今天子門下的各自派系。

其中的萬騎中郎將程務挺、金吾衛將軍丘神績,門下舍人陳子昂、秘書監丞王勃等人,與他交情不錯或是,尚且能夠勸得住不輕舉妄動;但是其他編修局、崇文館出身的蘇味道、杜審言,就未必甘心蟄伏隱忍,甚至出現了動搖和異動。

比如身為現任河南府少尹的裴遁,也是皇后裴氏的從弟,就開始與武氏一族的武三思等人,交往會宴。要知道,當今天子為了排除朝堂中的武氏影響,可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才以加官增祿的方式,將其逐漸騰挪到一些清貴閑職上。

此外在歷年征戰中嶄露頭角的薛納,李孝逸、王孝杰、李敬業等一干新銳率將,年輕干吏;要么遠在邊關征戰,要么正在地方巡視,要么在關內整頓軍伍、編列府兵。短時間內沒有朝廷的詔旨,很難再回到中樞,成為當下的助力外援。

又有昔日東宮時,就籠絡在旗下的薛元超、魏玄同、張柬之、魏元忠、江融、宋令文父子、楊炯、沈佺、駱賓王、李嶠、崔融等一時人才俊杰;也因為新政緣故外放州縣地方,充為廉訪使、采風使、勸學使和東南市舶使等諸多要任。

更何況,前些年作為朝廷的定海柱,在位時間最長的元從宰相,郝處俊因病湯藥不治;另梁位背后支持太子/今上的宰相戴至德、張文瓘,也因年邁相繼告老榮歸了。當下正是中書令裴炎、侍中裴行儉,共同執掌政事堂的“二裴”當朝。

其他幾位宰臣中,唯有兵部侍郎、判尚書事的婁師德,因早年締結的淵源稍稍傾向東宮。因此,朝野內外有形無形的壓力,無意間都匯聚在了,被稱為“神斷”的狄懷英身上;他甚至已多日不歸家,而日夜值守在省臺、大理寺之間。

然而,當滿懷心思的狄懷英,終于審閱完一份,報請秋決的謀逆黨人名錄,并將其列入宰相決獄的竹匱之后,卻冷不防聽到一聲低沉的咪唔聲。與此同時,一只皮毛蓬亂、多處傷疤的灰色大貓,輕輕跳上了案頭,將腦袋送到他的手中。

短暫停筆擼貓的狄懷英,也不由松懈下來;但下一刻他就看見,一枚熟悉的玉牌,躺在了所有批閱好的公文最上方……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