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內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內心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內心


更新時間:2025年08月07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不久之后,江畋松開眼神渙散的韋氏了。與此同時,他對方激活的記憶碎片里,得到一個壞消息,一個好消息。壞消息是,那位曾名染香的普王府女官,如今庒苑副使劉武吉的繼室夫人,文婷鄉君崔潔儀,已經在半年前不幸身亡了。

沒錯,也就是身為昔日普王府時的相好,如今躲在獨孤封君/樂庭郡夫人府上,避禍多年的清客魏選義認出來,并暗中進行試探和接觸的,那個大致時間點左右;她忽然就染上了嚴重的頭風,在前往萬安州的臨泉莊修養后傳出病亡。

但好消息是,這位出身“城南韋杜、離天兩尺”門第,位列諸多宰相世系之一的韋氏大妃,所知曉和涉及的當年內情,遠非區區一個普王府的女官可及。因為,她出身天寶末年的甘草宰相/清平堂老韋見素的長子,中書令韋鄂一脈。

因此被稱為大韋氏一門,也因為世代尊奉和維護天家的立場,與韋見素的另一個兒子,也是梁公左膀右臂的三率之一韋濤,開創扶政三家之一小韋氏先人;在朝堂上隱隱長期對立/政見不合。但卻與普王一脈,世代交好關系匪淺。

因此,當年閨名韋知柔的南海大妃,也是那位真珠姬/郡主,為數不多的親密手帕交/閨中蜜友之一。就連她的兄長和弟弟,當年也位列這位“滄海遺珠”的仰慕和追求者中。直到那位“堯舜太后”權衡利弊,將其指給外戚楊氏。

這才帶著莫大的遺憾,另取他人成家立業;然而,就在這位好閨蜜韋知柔的風光霽月,與長久親睦和尚的背后;既有從小積累而成的心理陰影,也有隱藏極好的羨慕妒忌恨的一面;更有一些委實不足為外人道也的陰私和黑暗處。

比如,她對于同樣出自高門之家,真珠姬自小到大順風順水,獨受“堯舜太后”寵愛有加的怨念。又比如,在事發之后的暗自幸災樂禍,乃至探望示好式的推波助瀾……尤其是她雖然未曾參與其中,卻在種種端倪中有所察覺;

身為兄長的韋保衡,私下參與了對普王府的女官,也是真珠姬的親密伴從,后來那位陳奉儀的輪番施暴和要挾;卻主動為其提供了遮掩,并誤導了普王府上的自查方向。因此,在兄長接掌家門之后,她也成功獲得一個關鍵把柄。

最終在命不久矣的堯舜太后面前,設法謀取到最大的好處;令自身遠嫁南海公室,避開后續風波。不但將當年某些可能牽涉其中人等,帶到遠離朝廷中樞追查的嶺外之地,還籍此得到兄長為首的韋氏家門,源源不斷的支持和助力。

甚至,韋氏在遠嫁離京之前,她通過對于兄長的試探和刺激;已經隱隱猜測和掌握了,關于與韋保衡一同施暴的,另外幾名同伙的身份和家門線索。因此,如今韋保衡雖然貴為宰輔,但依舊隱隱的受制,這位心機和城府頗深的妹妹。

或者說這就是她逃離嶺南,返京后的最大憑仗。但現在的這一切都歸江畋所有了。然而,當江畋從這些深入挖掘和觸發的記憶碎片中,慢慢的抽回思緒之后;卻冷不防感受到眼角的濕潤。此時此刻,這副身體居然不由自主的流淚了。

就因為在韋氏的記憶里,見到了那個人;不再是一張靜止的平面畫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存在,一幕幕鮮活而刻骨銘心的回憶場景。哪怕隔著遙遠的時空,哪怕有些模糊和失真,也依舊讓人充斥著,難以言表的緬懷、惆悵和傷感。

相比“仙露明珠”一般,似乎永遠凝固在某個時間中的那位;已經去世多年,卻似乎無所不在,依舊活在大多數人的口口相傳中,的那位堯舜太后,就要形象模糊的多了。就算在例行的內朝上,偶然間遠遠一瞥,也只是個華冠老婦。

除此之外,還有幾個被韋氏刻意記下來的名字,比如前代淑妃郭氏的侄兒,東都的鴻臚寺少卿郭振遠;出身大國舅夏氏的北都/太原府少尹夏守殷;出自前宰相世系豆盧家的上陽苑總監,豆盧思琪;乃至出自前內侍省大宦西門璋的養子。

也是現今的刑部刑部司郎中西門成志;這就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又毛骨悚然了。因為,在韋氏的猜測中,陳奉儀的遭遇并不是唯一的;或者說,這是一個隱藏在權門子弟之中,長期存在的秘密小團體,任何新加入者必須交上的投名狀。

再加上之前已發現的此輩同黨,其中只怕要比預期數量更多;而作為他們的領頭人和召集者,同樣是一名貴不可言的人物。只可惜,那位西京監守殿下,早已被活埋在了驪山附近的無名荒野下;不然,江畋或許還能夠得到更多的答案。

這時,經過了一夜的鏖戰,幽暗的天色重新露出了魚肚白;城內四處混戰的叛軍,也終于發現了,插在內城門樓上的公室軍和東海旗幟;同時察覺到與內城的中樞失去聯系;頓時不復斗志,士氣大沮的嘩然四散,脫掉袍服遁入街坊。

自此,一波三折的珠崖城攻戰,在一天一夜之后,終于迎來了尾聲。重新聚集起部眾的討擊使顏克武,在第一時間前來面見江畋,并商議了若干后續事宜后;就毫不顧忌身體的傷勢,馬不停蹄的帶隊投入,對羅城、自稱的搜捕和肅清。

但與此同時,又將包括七百名騎行銃兵在內,約兩千五百名騎兵;盡數歸屬到了江畋的麾下,以為城外的追擊叛黨殘余所需。而江畋也同樣將一千多名東海護兵/步隊留下;交給同行的黎都衛/黎星可統帶,并委任在城內巡邏執行軍法。

以免在抄拿叛黨的過程當中,公室軍因為之前的傷亡和損失,將滿腔的怒火擴大成,不分青紅皂白的大肆報復行為,或是直接發泄在那些無辜的士民百姓身上。但僅限于無腦放火、濫殺和凌暴婦孺的行為;抄掠財物就睜一眼閉一眼了。

畢竟,驅使公室討逆將士渡海數百里,有橫越島中山脈,一路破壘拔寨潛襲到城下,再在城內攻戰了一整個白天黑夜。無論是從戰的海兵隊、鎮防兵,還是公室直屬辰衛軍,或是宮衛所屬,都必須讓他們有所收獲,才能繼續驅使用命。

因此,隨著溫暖而火熱的日頭,越發高升在天空中,照耀的大地亮堂堂的。江畋率領策馬飛奔的一眾騎兵,也將塵囂直上的珠崖城,徹底甩在了身后的地平線。因為,在已成癡呆的韋氏大妃記憶中,依稀還有潛逃出廣府的國老存在。

在逃出廣府之后,這兩方層有過短暫的合流,但因為對于后續起兵的方略,以及另立公室的主導權爭執不下,而分開行事。而那些無懼傷痛、酣戰不休的丹兵,還有尚未馴化完全的豬婆龍,便就是“國老”李閑野專門留下的拖延手段。

按照他們的私下約定,韋氏大妃在珠崖城舉兵,吸引那些藩屬、世臣,前來匯合和響應,同時盡量爭取時間生聚力量,拖住廣府派來的討伐兵馬。而“國老”李閑野在外遙為呼應,為她爭取到更多的外援,乃至是外海超凡武力的支持。

因此,公室軍僅僅攻克了叛亂的核心——珠崖城,并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只要輔佐和教導過三代公室的“國老”李閑野,依舊還活躍在外間;那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就依舊還未結束。或有更多的藩屬世臣,可能為其蠱惑、煽動。

但是,江畋此刻想要做的,則是追蹤他的行跡,并摧毀其所常年經營之下,暗中掌握的各種超常力量和特殊武裝……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