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再聞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再聞

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再聞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28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接下來就沒有太多有用的信息了,這名女子甚至連幕后的“亥主”,都沒有機會見過;但是作為五顯神道的骨干成員,也是富觀祠主的秘密弟子之一,她卻是參加過了幾次大小的秘儀,也親眼見到了高層的顯圣手段。

比如轉眼之間,將人變成只剩原始本能的野獸;讓祭拜的五方五色神主之一,突然開口說話,指出暗藏的眼線和叛徒;跳下神壇,吞吐煙火,將五花大綁的祭品;瞬間燒成焦黑的枯碳,或是侵蝕成血肉消融的骷髏架。

或又是化作了混身枯萎縮水的干尸;有時候,又會對著女子降下詛咒,瞬間指腹而生出一只怪異;或是令男子當場爆裂成一團,迅速枯萎的血肉之花……種種驚怖、詭邪的顯圣手段,讓五顯神道在本地迅速站穩腳跟。

甚至在與本鄉本土的,一些淫祀外道的爭斗和拉扯中,長期占據了上風;乃至擊潰、消滅其領頭人,將其中下層成員和人脈吞并、吸收,轉變成門下的香社、鄉會之一。而富觀祠主,則是此輩在廣府最重要的突破口。

然而,在對方所描述的這些征兆中,江畋卻嗅出一點熟悉味道;似乎作為西京里行院,建立過程的墊腳石;也是江畋一路大殺四方的收割目標。昔日拜獸教/麒麟會,或是其他類似的余孽,又露出一點尾巴和端倪了。

畢竟自從天相之變后,世上的許多邪門外道、地下淫祀;都隨之變得活躍異常起來,其中一些已經頻頻顯露出,各種裝神弄鬼的特異手段與超常之處。遠離朝廷中樞的影響,又匯聚海內各方勢力的廣府自然也不例外。

當然了,作為被朝廷明令禁絕多年,卻在京中地下發展多年,深入滲透市井的五通神教殘余;富觀祠主這一脈源流,自然也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如她們是真的針對性,熟讀了道家玄門的諸多房中術,相關經典要素。

因此,能夠很好的引經據典,來維持明面上的偽裝身份;又糅合了閩地山區殘留的古代巫祭,鄉土淫祀的迷神亂心手段。因此,在私房助興和尋歡作樂的手段,以及促進繁育和受孕的概率上,確實很有一套獨到之處。

主打的就是一個,力大飛磚或是竭澤而漁;可以通過軌儀中的藥物和道具,無限透支受體的將來,換取眼前的歡愉不絕;乃至是提升成功受孕、誕下子嗣的概率。因此,一度在豪門后宅當中,暗中流行很長一段時間。

但是,在天相之變后的多年間,她們所秉持的這套事物,同樣也發生了某種蛻變;比如歡愉的時間更持久,也更加的感觀敏銳;相關人等更容易沉浸在,傳承的軌儀和術法,所描述過的“非想非非天”的極樂境界中。

但是由藥物和道具,導致的受孕概率,反而下降了不少;所以,她們獲得了額外的援助。隨后,江畋就在富觀祠主的隨身物品中,找到了一個鏤空的香盒;而被層層包裹在香盒內里,卻是枚拇指大皺巴巴的枯萎果實。

而按照富觀祠主記憶片段,以及那名女子的供述,這就是一件特殊的奇物;放在她們的黑燈修行場所內,可以被欲念的氣息所激活;變成宛如活物般的飽滿充盈起來。直到突然有一天開花又枯萎,就能令人輕易受孕。

想到這顆奇怪的果實,江畋忽然一念而起,瞬間激活了“傳動/感電”模塊;連接上了安西境內的令狐小慕標記,卻發現她已然來到瀚海深處,那座多層堆迭的巨型城墟所在;在圍繞著城墟邊緣的燈火與旗幟招展下。

大片被清理出來的平臺和空地上,已然建造起了連片蜿蜒的大小建筑,被縱橫交錯的過道、斜梯;貫穿和串聯在一起。還有更多密密麻麻的腳手架,則一直延伸像巨型城墟的頂部,變成一座座轉輪式的大升降平臺。

作為金山深處的萬里沙總部,紅土山城所帶回來的麗娘,所生下的那個嬰兒,一直表現的很正常;與她養在一起的,還有昔日吐火羅、大月氏都督府,烏濕波侯國/藍氏藩的幼年世子;并沒有顯露出什么異常之處。

倒是令狐小慕主動提及一件事情,就是在日常公務往來的相處當中;作為里行院下屬的寧亦,與令狐小慕跟班的麗娘,似乎看對了眼;但又礙于彼此的身份差距,不敢更進一步的挑明此事,也害怕人言可畏和妨礙。

但若是能夠得到,來自謫仙人的認可/變相的祝福,那所有的問題和阻礙,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江畋對此并無不可,甚至還額外交代她只要兩情相悅,大可盡量的多促成類似的事情,進一步加深內部的羈絆和穩固。

就在萬里之外的令狐小慕,滿心歡欣鼓舞的召集左右,宣布這個好消息的同時;江畋也將兩個經過精神沖擊和搜檢,變得神志不清的女人,隔空砸在了下城區的巡院屋頂上;頓時激起了一片雞飛狗跳,驚呼亂叫聲。

當然了,經過這么多次的練手,江畋已經能夠初步的控制,放大后的精神沖擊力度;不至于將目標一次性變成,精神錯亂的永久白癡。也許,在幾個月或是半年后;其中某人會有清醒過來的概率,但江畋早已離去。

接下來,江畋繼續前往下城區的另一面,也是廣府風光霽月之下的陰影和邊緣地帶。從某種意義上說,歷代廣府的繁華盛極;是建立在萬邦來朝、海圖大張的基礎上。但隨之而來還有滯留和盤踞在當地的海量番人。

如果說,五城十二區內的眾多蕃坊,代表的是廣府自古以來,百國千族萬邦匯聚于斯的風光與體面象征。那各種蕃人幫所盤踞的城區邊緣地帶,就形同是廣府潛在的瘡痍和污漬了;大量無戶籍的邊緣人群匯聚于此。

其中的絕大多數人都從事著,社會最底層的賤業或是最苦最累的活計;在宛如牛馬一般日常中苦苦煎熬著,寂寞無聞的生老病死;就等有朝一日大赦天下,獲得歸化人的出身資格;也自然而然成為廣府的基石之一。

世代繁衍生息之下,已然形成了依托著小江兩岸,星羅棋布的港區和市場,不可或缺的獨特生態循環。只是平日里,被遮掩在了大大小小的堤岸、低矮的墻圍和土壘、尖刺樹叢和荊棘圍籬的背后;令人熟視無睹了。

而這種魚龍混雜的環境,也最適合藏污納垢的需要;因此,與兩京十六府的其他地方一般,官府只要進行定期的掃蕩/刷業績;確保匯聚其中的眾多污穢,不會堆聚太多沉渣泛起,不小心濺出弄臟了老爺們的體面。

然而,隨著石板鋪就的主街和干道,變成了卵石拼接的小路和巷道;又變成硬化砂石和膠合土路面的野外,障道林蔭外的零星菜畦、池塘和果園、枯寂的水田……翻卷發泡的泥漿,飄滿污物的破敗溝渠、大小水洼。

雜亂無章的曲折街道、胡亂搭蓋和堆積起來的多層建筑,空中縱橫交錯的過道與繩梯;密密麻麻的突出窗外、檐下的橫桿和木板,還有草棚和瓦頂上,明顯被人踩出的雜亂痕跡。卻讓江畋感到了某種親切和熟悉感。

就像在長安的地下鬼市,或是洛陽地下的隱秘水城一般;令人充滿了緬懷的意味。而這里就是下城城郊,與其他幾個分區,的緩沖和過度地帶;廣義上蕃人幫地界一角“鼠雀窩”,也是大多數失蹤人口的最終所在。

而那批外來武德司的藏身地和窩點,以及為之提供遮掩的蕃人幫/地下勢力之一;就藏匿在這片足以容納,數萬人到十數萬人的混亂街區內。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