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奇譚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合議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唐奇譚 >>唐奇譚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合議

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合議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10日  作者:貓疲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貓疲 | 唐奇譚 

然而,身為事實上的主持者,裴務本卻絲毫沒主動維持秩序,或是喝令制止和打斷他們;乃至派人帶走那些看似群情激奮、聲嘶力竭之下,作出種種逾越、違規舉動,的國代、司議和藩員的打算。

事實上,作為寰宇海內的諸侯外藩,專用的表達意見/宣泄情緒的場所;他就任宗藩院以來,早已司空見慣了太多,奇形怪狀的表達方式;也見多了為引人關注、嘩眾取寵,不惜當場鬧出的笑話。

比如,像是街頭潑皮無賴一般,一言不合就拳腳相加,或是冷不防暴起飽以老拳。或又是如潑婦一般的扯冠撕衣,赤膊倘胸的糾纏打鬧成一團;或是因為彼此的矛盾和積怨,相互投擲隨身的物件。

因此,出官方定期發布的邸聞/邸報之外,在洛都、西京的大小文抄上,宗藩院里的見聞與寶泉街的行情,永遠都牢牢占據著一席之地。畢竟,這些諸侯外藩的代表,實在是良莠不齊、出身繁雜。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他們,很難形成像樣的合議和決定。雖然,按照梁公留下的宗藩法度/《大禮議》,任何針對海內藩屬的朝堂決議,或是涉及諸侯外藩的事務,都須在宗藩院內過一遍流程。

只要能達到一半以上的共同意見,就能暫緩和推遲,相關的決議一段時間。而如果超過三分之二的合議,就可封駁、退回相應的詔旨、喻令;達到四分之三,甚至能令最初提議的宰輔,退位重議。

或者說,平時召集一次例會/年儀,能有七八成到場,就算是相當齊全的結果了。事實上,只有領取在京藩家的京貼和補助,或是大內宮中加賜諸侯外藩的使臣,寶錢、金帛、物料時,才最齊全。

但在這些天南地北,各自利益和抱團圈子都不盡相同;或是厲害沖突和矛盾不已,平日宛如一盤散沙的諸侯外藩間;想要達成其中任何一項,又談何容易呢?更何況,尚有無地藩主的最終否決權。

雖然,他們幾乎沒有行駛,這項專屬特權的機會。因此,大多數時候,這些藩家代表/諸侯使臣,更多是把宗藩院的所在,當做了一個日常吵架宣泄情緒、看熱鬧消閑度日,稍待解決紛爭的場所。

事實上,裴務本最近心情也有些微妙,乃至煩惱和困擾。因為,早年留下的風流債,讓一對自稱是他外宅兒子的兄妹,拿著信物找上門來了。這也讓他與出身名門的正室夫人,有些鬧心和不痛快。

要知道,京兆裴氏可是一個鼎盛大族,而道政坊的裴氏,又是其中的本房大宗之一;因此,有不少族人子弟,在省臺的下寮/堂后官,或是九寺五監仕事,或在外地為官,乃至遠仕諸侯外藩之家。

但相對于這些到處開花的,叔伯兄弟和近支族人,作為本房大宗的裴務本這一支,卻是有些子嗣不旺。裴老家主也曾有過七個子嗣,但安然活到成年卻只有四個,除了阿九、蕙娘之外還有個庶弟。

但這位庶弟,早年因為一些事情出奔海外,幾乎多年未曾聯系,形同音訊全無了。再加上早已內定繼承,舅舅家/海東公室家業的阿九。因此,為家門開枝散葉的壓力,就集中在了裴務本的身上。

為了攏住早年形骸放浪,風流恣意的裴務本;家里專門給他安排了一位,出自渤海高氏的正配夫人;這些年雖然后宅的姬妾不斷,但還算是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相繼為她生下了一男三女的子嗣。

只可惜,他這唯一的兒子,沒能活過總角之年;就夭折在時疫中了。此后,他雖然又和其他姬妾,生了兩個女兒,卻一直到前三個女兒相繼許人,都再沒有兒子降生。雖然,早些年還能恣意忘情。

但是,隨著年歲見長的不惑之期,他也就有些隱隱的著急和焦慮起來了。因此,他甚至聽到隱約的風聲;有人給老家主建言,讓他的夫人從近支宗族中,抱養一個健康的幼兒,從小開始重新培養。

雖然老家主對此不可知否,甚至從未公開表態過。但類似的風言風語多了,這也讓他的夫人高氏,不免有些郁郁寡歡和心結難解。高氏所出的這一支家門,嚴格意義上,只能算是渤海搞死的旁支。

但是,她的先人高千里,乃是追隨梁公麾下的三率十將,五長史,六小彪將,十六友中;早早就陣亡在洛陽城下大戰的十將之一。因此,追蔭其家門之后,這一支迅速成為了京兆高氏/北軍將門。

不但世代擔任過,龍武、神武等禁中宿衛的要職,還出了一位樞密使;雖然很快就急流勇退,轉而尋求外放為一地諸侯藩屬。因此一度壓過,原渤海高氏本家一頭;成為諸多旁支、小宗的領頭羊。

原本,還想著與年輕姬妾門再努力一下,看能否生出兒子來,再養在高氏的膝下。而這一對少年兄妹的上門,則徹底引爆了,家中引而不發的輿情。因為,這對投奔兄妹的生母,也不是等閑之輩。

而是早年與他情怨糾纏,差點就迎娶進府來的上京名花,他心中隱隱的多年遺憾之一;當時在京中鬧出了,好大的緋聞和是非。但在幾度歡愉之后,她選擇嫁給另一位追求者,就此離京音訊全無。

因此,現在突兀的冒出來,怕不是直接針對他,或是對裴府別有所圖么?但他還不得不接下,這個送上門來的燙手山芋。因為,這也是老家主的建議,無論其身份的真假,背后推動者的意圖如何。

先留在在府上,將一切事態都控制在眼皮底下,再慢慢的甄別和試探他們的身份;總比任其流落在外,變成其他別有用心之人的契機,或是工具要更好一些。但作為他的夫人,高氏就難以接受了。

因此,應邀來到洛都主持,這里的宗藩院合議;就成為了他在家門的冷遇和煩惱期間,難得逃避一時的間歇了。然而,這時此起彼伏的大部分喧囂,卻突然的逐漸消退下去,就像驟然退卻的潮水。

只有一個個個,有在場的禮儀官吏,負責的唱名和報誦聲;聲嘶力竭或是聲音洪亮的,回蕩在描繪著先人英雄史詩,偉大征程的空曠環形內壁間;又繞梁直上云霄一般,沖出高大穹頂氣窗和天井。

卻是這一次宗藩院的合議流程,在一番亂糟糟的你唱罷來、我登場的輪番表態之后,已然進入最關鍵的環節——票選定議。然而這一次的票選定議,卻是以遠超以往的速度,迅速完成了當眾唱報。

隨即,就在最后一輪唱報結束后,化作了當場山呼海嘯一般的巨大聲浪,瞬間像是要將化石膏,與鋼制梁柱的特大天頂,被掀翻了一般:“奉大內諭旨、中書門下制曰,發兵應援藩屬之款通過!”

“到場九百七十五家的司議、國代、藩員,有效計議資格共計一千四百八十九票;贊成一千三百五十七票,棄置一百二十八票;封還四票……”隨著這些消息,在一陣緊接一陣聲浪中,傳到外間。

原本聚集在宗藩院的外間,回廊與立柱之間;那些京中大小文抄、邸報的文員、速記;還有來自諸多公卿王侯、高門甲地,宗室外戚、官宦大臣之家,的奴仆、扈從和親隨等人,也隨之轟然而散。

然而,就在變相促成和主持了,這次足以載入史冊的,應援外藩合議/大事件的裴務本;滿心感慨與觸動不已的,自偏門走出來之后。卻冷不防被一個滿臉卑笑和恭維的朱衣宦者,隱隱攔住去路。

“大卿萬安,安陽主,有請大卿府上一敘;”然而,裴務本聞言卻是臉上一冷,心中警惕道:“她這就被放出來了么?又待如何!”然而宦者卻渾若未覺道:“自然是有些貴門干系,愿為內情。”去讀書


上一章  |  唐奇譚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