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國民政府的軍援從珍珠港以后就正式開始了,但最先享受到換裝的是駐印軍,也就是遠征軍——這支部隊以撤入印度的遠征軍一部為核心,后期從國內轉運過去,大約有十萬人左右。
這十萬人是正兒八經的美械,除了薪水被國民政府扣減以外,待遇全都向美軍看齊,包括美械師中最重要的遠程火力投送能力。
除了駐印軍之外的國軍,后期(1942年末)開始了換裝,不過跟駐印軍不同,這些武裝起來的軍隊雖然也叫美械師,但美械程度只能說是部份——無論是人員訓練和裝備,都無法跟駐印軍相比。
美械師中最重要的炮兵,這些部隊缺編嚴重。
但不可否認,這些部隊的戰斗力是高于全面抗戰初期的國軍的(不含德械師)。
截止目前,這些部隊預計要武裝36個師,目前形成戰斗力的部隊大約十個師,他們缺少美械中最重要的火炮等重武器,但在輕武器方面的供應是足量的。
除了上述兩支部隊外,國民政府還計劃裝備30個師的普通美械師,即只用美械輕武器裝備起來的步兵師——目前正在裝備中,但進度極其緩慢。
總而言之,目前的國軍,相較于全面抗戰初期,綜合戰斗能力提升的非常大,而日軍經過了幾年的戰爭后,戰爭初期的老兵折損嚴重,軍隊雖然擴編了幾十倍,但戰斗力呈嚴重下降態勢。
張安平認為如果國軍以堅定的態度、以傾盡全力之勢來打未來要爆發的豫湘桂戰役,勝面是非常大的。
但他很清楚,國軍是不會這么干的。
從浙贛會戰結束包括浙贛會戰,國軍在侍從長“英明”的指揮下,國軍由始至終保持著逢戰必保存實力的想法。
就連浙贛會戰,侍從長都舍不得跟日本人打一場決戰,更遑論是接下來必然要爆發的豫湘桂戰役了。
國軍指望不上,但豫湘桂戰役必然會爆發——那張安平該怎么破這個局?
他的想法是:
侍從長是堅定的反共派,那么,如果美軍向八路軍進行軍援呢?
不用懷疑,侍從長一定會急瘋的。
那么,美軍以援助八路軍為餌,迫使國軍放棄保存實力的想法,就等于拿捏到了國軍的軟肋。
到時候國軍必然要放棄消極抗戰的思想,提前進行戰略部署——如此情況下,豫湘桂戰役可能會以新的方式爆發。
極有可能攻守移位。
縱然不會攻守移位,豫湘桂戰役依然如同過去一樣爆發,可相較于原時空中,肯定不會這么慘。
但張安平一直猶豫的是:
如果自己的方案奏效,國民政府在面對盟軍以物資支援為條件的逼迫下,第一階段的想法絕對不是認命,而是從中作梗。
而自己一定是最佳人選。
但自己絕對不可能去破壞——這樣的結果是自己又一次失敗。
自己不是不能失敗,但如此一來等于接連兩年內面對共黨一直失敗,再加上自己在重慶時候的表現,老戴會不會懷疑自己有問題?
這一點,張安平不敢賭。
這也是他一直猶豫的原因。
一旦被老戴懷疑,任何的馬腳都可能會成為致命的毒藥,還有兩年時間,張安平不敢賭自己能不能扛住老戴的懷疑。
所以他一直在猶豫,不敢下決定。
可現在,他找到了破局的關鍵點:
毛仁鳳、通共!
具體的方式為:
計劃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實施,在自己奉命破壞的關鍵節點環節,爆發張安平“通共”事件。
如此一來,自己絕對會被帶走調查,而且是極其高規格的調查,到時候不管自己手里有什么工作,全都會陷入停滯狀態。
甚至連自己的布置,都會因此全部失效!
這就能保證八路軍獲得一批軍援——他知道以國民黨頑固派的尿性,絕對不可能眼睜睜的看著八路軍全員換裝,只要有一批八路軍獲得軍援,頑固派就得急紅眼了,到時候一定會被逼迫就范。
如此一來,八路軍吃到了一定的實惠,而國軍也會不得不停止消極抗戰。
接下來哪怕是豫湘桂戰役如期爆發,國軍必然會動用全力,而不是將美械師(半美械師)藏起來,只有少數分散布防。
而讓自己被調查的通共事件,到時候真相水落石出,所有的鍋全都是毛仁鳳的。
確定了要進行自己的秘密計劃后,張安平便開始動起來。
想要讓美國人逼迫國民政府頑固派就范,就得讓美國人意識到這個軟肋的存在。
毫無疑問,張安平的突破口就在自己的好基友佐克上校身上。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張安平跟佐克的交往頻繁,雙方進行了各種思想的碰撞,在張安平刻意的誘導下,佐克終于成功的生出了一種想法:
國軍好像并不是沒有可替代性!
在中國戰場,還有一支部隊,一直活躍于敵后,從全面抗戰爆發開始至今,這支部隊一直在跟日軍作戰,而且越打越強。
于是,佐克靈機一動,牽頭成立了一個觀察團,以軍事交流的名義前往八路軍控制區域進行觀察。
面對這支規格不高的觀察團,國民政府方面雖然重視,但重視程度終究是有限的,軍統從侍從室領到了添堵的任務的情況下,老戴并沒有動用自己的王牌張安平,而是派遣了幾名特務以警衛的身份參與了觀察團。
觀察團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八路軍控制區域內觀察了一通,期間更是觀察了赫赫有名的晉西北獨立團——可惜彼時有晉綏軍358團團長楚云飛作陪。
觀察一圈結束后,觀察團并未直接回來,而是繞道去了新四軍的控制區域,前往新四軍的換裝旅進行了軍事訪問。
按照美國代表團的想法,他們要為新四軍進行大規模的換裝,整個新四軍都會換裝美械(僅僅指輕武器)。
但實操中終究是受到了國民政府的強烈反對,在換裝了四個旅以后,支援就此中斷。
觀察團此次前往新四軍,另一目的就是確認新四軍的換裝旅到底值不值得美軍的投入。
他們在此之前雖然收到了很多新四軍方面交來的戰報,不少戰報都附有照片,可代表團終究是受到了國民政府刻意營造的信息繭房的干擾,縱然張安平就在第三戰區,面對這種人為營造的信息繭房,他也難以破除——所以代表團并未完全認同新四軍換裝旅的戰斗力。
他們的認知依然是“游而不擊”這四個字。
即使佐克不止一次的講述,但頑固的認知可不會因為佐克的話而改變。
這一次觀察團的行程,也是佐克有意讓這些官老爺接觸接觸下新四軍,實地考察一番,借以改變他們對新四軍、八路軍固有的印象。
正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嘛。
還別說,八路軍控制區的訪問還真讓觀察團的老爺們改變了看法,這也是他們同意了佐克的意見前往新四軍的原因。
接下來的江南之行,讓觀察團更是大開眼界,他們沒想到新四軍的換裝旅居然有如此戰斗能力——面對日寇的掃蕩,本應該游而不擊的他們跟日軍大打正面作戰,不僅沒有被日寇打敗,反而接連打出了多個勝仗,最終粉碎了日軍投入日偽軍超過七萬人的掃蕩。
這一番勝仗讓佐克的底氣更足了,于是,他向觀察團的眾人灌輸起了他的理念:
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雖然我們的戰略是先歐后亞,但這不意味著對亞洲不管不顧。
國軍接收到裝備以后總是以訓練未完成、未全面換裝為由搪塞,他們這么做的本質就是為了保存實力,既然這樣,那我們轉頭就去支援八路軍——
我們的軍援就是誘惑他們跟日本人玩命的蘿卜,誰跟日本人玩命,我們就支援誰!
不管他姓共還是姓國!
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八路軍和新四軍中走訪了一圈的觀察團眾人,這一次認同了佐克的理念。
遂在觀察團返回后,便出爐了一份報告:
論中國戰場兩支作戰軍隊的特性
這一份報告中先是解析了一遍國軍的構成——中央軍、地方軍混雜的國軍,看似是接受侍從長的指揮,但實則是各有算盤。
侍從長不想讓自己手中的中央軍悉數投入到戰爭中,生怕中央軍實力大損后壓不住地方軍,而地方軍方面眼見中央軍作戰一直保存實力、消極作戰,他們也不敢傾盡全力的去打仗,生怕手中的力量消耗殆盡后會落入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地步。
這也是國軍接受了大量的美械后,并沒有集中進行美械化整編,而是一點一點的為部隊換裝的緣由——對方又以此為借口,總是不發動決戰。
相反,活躍在敵后的游擊武裝,他們看似分成了一個個的個體,但他們卻接受著統一的指揮,不管面對多殘酷的戰斗,他們只要決定去打,就不會因為海量的傷亡而放棄。
且這支武裝所擁有的紀律性、服從性,也遠超國軍。
分析了兩支部隊的“特性”后,報告中又指出:
正是因為后者在指揮中的統一性,前者才將后者視作大敵——我們應該利用這種情況來達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是被國民政府單方面的制約。
這份觀察團出具的報告,在得到了史迪威的贊同后,就被轉呈鷹醬的核心領導層。
美國人卻是深受國軍消極抗戰的困擾,這份報告為美國人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執行思路,所以在收到了報告沒多久后,美國本土便給駐中國代表團發去了指示:
同意對八路軍進行軍援,以此作為拿捏國民政府的手段!
美國領導層的想法其實就跟佐克的說辭一樣:
我們的戰略的確是先歐后亞,但這不意味著對亞洲的不管不顧,現在在太平洋上跟日本人酣戰,中國戰場必須要拖住更多更多的日軍才行。
而國民黨這邊,接受了美國的軍援后,卻一直是保存實力。
這兩年來,跟日本人的幾次會戰,全都是被動防御作戰,壓根就沒有過一次主動進攻——拜托,這可是戰爭啊,有來有回的才叫打仗,一個勁的防御這叫挨打!
現在駐中國代表團提供了一個拿捏的思路,領導層這邊自然要毫不猶豫的用上。
“什么?美國人要軍援八路軍?!”
侍從長失態的看著眼前的戴春風,不敢相信這么殘酷的話會從戴春風的嘴里說出來。
他跟集中國戰區參謀長、東南亞戰區副司令等亂七八糟職務為一身的史迪威勢同水火。
為什么?
有兩個核心原因:
1、侍從長將軍隊的控制權看的非常重,而后者卻利用美援物資(租借物資)的分配權,總想從他手上撬動軍隊的指揮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侍從長已經屢屢低頭了,但史迪威卻得寸進尺,想要全面掌控軍隊的指揮權。
這明顯是做夢,明顯是挑戰侍從長的底線。
2、侍從長要保存實力,防范共產黨力量的壯大。而可后者壓根不管這些,不僅主張積極進攻,而且還想把共產黨軍隊納入指揮體系。
納入指揮體系就意味著要給八路軍軍援——這是侍從長萬萬不能答應的。
為此,侍從長跟史迪威是斗智斗智再斗智,為了不讓史迪威將共產黨軍隊納入指揮體系,不得不不斷給史迪威分權。
為了妥協,眼見自己的底線都特么失守到肚臍眼了,沒想到這時候戴春風竟然匯報稱:
美國人要軍援八路軍!
娘希匹,這不是直接要扒了他的全部衣服嗎?
“我不同意!我絕對不同意!”
侍從長抓狂般的喊道:
“想給八路軍進行軍援?沒門!沒門!!”
上次給新四軍進行軍援,新四軍驟然出現了四個換裝旅,急的侍從長嘴角的水泡好長時間都下不去。
最終他以一定程度的放權為代價,終止了對新四軍的軍援。
沒想到才過去一年不到的時間,居然又特么舊事重提了。
這一次更狠,竟然是給八路軍軍援!
面對抓狂的侍從長,戴春風小心翼翼道:
“校長,這事是我的人從美國人嘴里獲得的消息,我估計用不了多久史迪威就會跟您報告,您看……”
侍從長按捺下心中滔滔的怒火。
“破壞,一定要破壞美國人的動作!”
“這一次,放權是不可能了!但美國人別想支援八路軍!”
“給小家伙下令,要不惜任何代價,一定要阻止美國人對八路軍的軍援計劃!”
他的怒火滔天,說完后狠狠的一拳砸在了桌上,以此來表達自己堅定的態度。
“學生知道了。”戴春風應是。
從侍從室離開后,戴春風一臉的苦澀。
他向侍從長匯報的情報其實是張安平提供的——為了避免侍從長想起用張安平,他刻意模糊了情報的來源。
可千算萬算,依然沒算到侍從長毫不猶豫的點了張安平的將!
上一次美國人要軍援新四軍,就是張安平負責從中作梗的,雖然只是遲滯了軍援時間,但終究是有苦勞吧?
可結果呢?
結果是張安平最后當了替罪羊!
現在美國人又一次故技重施,他說什么都不想讓外甥再摻和,可沒想到侍從長依然是點將張安平。
“混小子,這一次……真不是我不幫你啊……”
戴春風暗自嘆息,愁眉苦臉。
(還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