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546章 ,農家的到來與房地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6章 ,農家的到來與房地產

第546章 ,農家的到來與房地產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27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歷三十年,七月六日,長安城郊外。

太子徐愛民望著遠方,當看到一支車隊出現之后,他馬上跑過去叫道:“吳師,吳師!”

馬車上的吳越聽到了徐愛民的叫聲下來笑道:“太子殿下,老夫在此。”

“有十幾年沒見吳師,孤真想死您了。”徐愛民拉著吳越的手道。

雖然徐愛民有很多夫子,但他內心最認可的還是在他小時候只教了他幾個月的吳越,他在上郡的農村只待了兩個多月時間,但就那兩個月的時間,他到現在都是記憶深刻,內心也是心有余悸的,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大漢窮苦的地方能窮的他難以想象,天下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和關中一樣富裕。

他不過在上郡待了三個月不到,而農家卻在上郡待了十幾年。在他看來吳越才是言行一致的長者,能在功成名就之后,還主動去上郡那種窮苦之地帶領百姓致富,農家的這些學者都是很具有理想主義的賢者,他自然既尊重又欽佩這些人。

吳越笑道:“夫子也經常想去太子,太子您在新大陸做的事情不錯,尤其是帶來了土豆,不要看土豆土里土氣,但這糧食不挑地,山坡旱地都能種,生長周期也短,而且產能也極其高,土豆可以成為我大漢的新五谷。”

土豆最開始雖然是劉濞他們帶到大漢來的,但劉濞能攜帶的種子非常少,農家他們種植了好幾年土豆,但也只是摸到了土豆的一些種植的方法,因為土豆數量太少,難以大范圍的普及。

而等徐愛民去新大陸,新大陸的土著教他如何種土豆,如何食用土豆,這些土著種植了幾千年的土豆,比起農家幾年的摸索經驗是太豐富了,徐愛民在他們在新大陸一年的摸索,就比農家幾年都要了解土地的習性,他把這些經驗交給農家,同時也給農家帶來了幾萬石的種子,土豆這才開始大規模在大漢普及。

有了大量的種子之后,和徐愛明傳過來的經驗,農家在大漢南北各地都建立了土豆種植實驗田,有了對比,農家才發現比起南方,土豆更適合北方的氣候,尤其是在九原郡的實驗田當中,農家的學者愕然的發現,土豆居然還能在戈壁上生長,產能還不小。

這個特性連農家的人都很吃驚,糧食富裕的時候,土豆還顯露不出什么,但遇到饑荒災年的時候,土豆就能救命無數了。

徐愛民笑了笑道:“此次孤請吳師過來,就是想農家在內史建立農社,把關中的農戶組織起來,最好和上郡一般,鄉鄉有農社,村村有組織。”

農家在上郡扎根差不多有15年,在商農的帶領下,農家大量吸收上進的農戶子弟,擴張農家的弟子,提升農家的影響力。

現在上郡幾乎每個村里都有農家之人,每鄉必有一農社,農社成為了上郡最大的鄉村自治組織,把上郡幾十萬農戶組織起來。

在農家的帶領下,上進的農戶共同勞作,共同生產,修道路,建水渠,把山林改造為果園,改造為經濟林。在鄉村建立了大量作坊,主要以食品加工和原料加工為主,背靠關中這個大市場,上郡鄉鎮作坊極其興盛,占據了關中7層的家具行業,一半的鮮肉市場,四成的鹵制品市場,水果市場。

尤其是上郡西瓜在長安城已經形成了品牌,每年都有大量的長安商賈,去上進的農社訂購西瓜,而后在夏季的時候拉到長安來販賣,靠著鐵路的運輸,上郡瓜幾乎占據了整個長安暑期水果的市場。

而這些作坊經濟作物的利潤,大部分都留在了農戶的手中,所以這15年時間上郡的農戶增加了五倍的收入,在農家的帶領下,上郡的農戶不但脫貧,而且變得富裕起來,單比農戶的收入,上郡農戶并不比關中農戶差多少。

農家在上郡的成績引得天下人矚目,所以法家想要變法,第一個找到的就是農家,大漢不是暴秦,很多強制的手段不能使用,想要把鄉村的農戶組織起來,法家也必須依靠農家。

徐愛民想要在內史變法,第一個想到的也是農家,所以在一個月前,他親自寫信給農家掌門商農,請農家的人來內史組建農社。

吳越道:“關中的情況和上郡不同,這里的農戶收入更高,傲氣更重,想把農戶組織起來又是極其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希望殿下能做到欲速則不達。”

徐愛民道:“這孤自然懂,農家在上郡花了15年才有所成效,孤愿意在關中等二十年時間。”

吳越內心松口氣,他最擔心的就是徐愛民年輕氣盛,想要在短時間內就看到成果,但鄉村的事情又極其復雜,越是想看到成果就越容易出問題。

七月中旬,吳越等上百農家子弟開始在長安城四周建立農社。吳越他們在知道菜籃子工程之后,非常感興趣,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農家每次的突破口都是先給當地的農戶帶來利益,農戶自然就會相信農家。

但長安城的農戶太富裕了,各種農村的產業也比較完善,農家很難插手進去,倒是這玻璃大棚,普通的農戶沒資格做,但冬季蔬菜的需求卻依舊巨大,是一個可以帶來利益的增長點,農家子弟開始主動接管這個工程。

而在同一時間,張辟疆把楊樹里改造工程打包成一個項目,開始在長安城的股市募集資金。

這瞬間就成為了長安城的熱點,長安的有錢人對楊樹里改造工程的股票感興趣,紛紛開始打聽這其中的消息。。

張辟疆先拜見了天子,經過了天子半天教誨之后,他終于懂得了如何開發房地產,而后帶著自己連夜做好的企劃書來到了股票交易所。

張辟疆身前是一個巨大沙盤,長一丈,寬八尺,里面就是楊樹里改造后的模型

張辟疆指著這個模型道:“楊樹里將會建造330棟5層的樓房,里面將會有花園,湖泊,運動場,還有一個小型的足球場,滿足市民休閑運動的需求。中心有一片市集區,可以做到不出里坊就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

原本楊樹里里面的五所小學,將會合并在一起,成為一所能容納上千學子的學校,我們營造曹也在向教育令申請,建立楊樹里中學,滿足市民從小學到中學的教育需求,我們營造曹還將在楊樹里興建一座有50個床位的中等醫館,滿足居民的醫療需求。”

“張營造,這也想的也太齊全了,這么一個小小的里坊,居然包含了我大漢百姓的生老病死,教育,住房,醫療也全部解決,這樣的房子連老夫都想購買一棟。”

這種對外出售的房地產行業,還是第一次帶大漢出現,尤其是張辟疆剛剛說的那一切,真可以說是一切的需求都包攬進去了,即便是他們用挑剔的眼光也不得不承認,營造曹想的太齊全了,他們想到的這里也有,他們沒想到的這里也有,他們是第一次發現造個房子還有這么多門路。

他們能看出這種新式市坊的優勢,光比環境比各種基礎設施,這比大漢的學府四周的里坊和官員住的里坊也差不了多少,而這些地區的四合院和府邸,低的有幾十萬,高的有上百萬。

要是朝廷也定的是這個價格,那這個項目就有好幾倍的利潤,其利潤率可以直逼大漢的海商。

張辟疆繼續道:“一棟這樣的樓房造價大概是百萬錢左右,330棟樓房大致需要三億五千萬錢,學校,醫館,市集,公園,足球場,運動場,還有四周的基礎設施建設,這部分大致需要3000萬錢。

楊樹里有兩千兩百戶居民,因為市坊的建設工期有一年時間,我們營造曹要負責這些居民一年的房租費用。營造曹已經和這些居民商量好了,每戶每個月補貼他們1000錢的房租費,一年就是12000,2200戶居民的補貼2640萬錢,所以楊樹林總體的改造費用是4億640萬錢。這次我們營造曹要募集的資金是4億2000萬,余下的1000余萬這是為了防備意外。

我們營造曹以楊樹里的土地和營造管理做股本占據四成股份,這4億2000萬的資金則占據一下的六成股本,而這次本官來到股票交易所,就是要銷售這六成的股票,六成的股票共分為10萬股,每股4200錢。

這也算是徐凡為大漢的股票交易市場做的限制,在這個市場當中交易的股票,就沒有低過1000錢的,這樣有力的限制了普通的百姓加入,防止他們變成韭菜。

這也是大漢爆發了兩次經濟危機,但兩次的危機卻從來不是先從股票市場爆發的,反而是股票市場會受到經濟危機的拖累,這是因為徐凡對股票限制的太嚴,沒有讓他成為一個投機的市場。

當然人的貪欲徐凡是阻止不了的,這些年隨著長安俸祿的提升,大漢的富戶也越來越多,在長安股票交易市場開戶的百姓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不少收入不高的百姓,他們自己的錢不夠,干脆幾個人集中起來,用這種方式殺入股票市場。

徐凡在知道這一點之后也是無可奈何,只有被多割幾次韭菜之后,他們才會明白股票交易市場不是他們這些平頭百姓能進去的地方,你想在這里賺錢,人家直接拿收割機把你的本金都給收割光。

“張營造打算以多少價格賣這些房屋?”

張辟疆道:“按照長安的房價,一間房屋八萬錢,一棟這樣的樓房有40間,可以賣出320萬錢,”

在場的商賈馬上在內心計算了,330棟樓房,就是13200間房子,減去2200間要分給當地居民的房子,余下11000間房子,每間房子賣8萬錢,這就是8億8000萬錢,他們占六成的股份,就是五億兩千八百萬,這就是四億多投進去,一年之后能賺一億多,利潤有兩成多。

一通計算之后,在場的所有商家都有點皺起眉頭了,生意自然是好生意,畢竟這年頭一年能賺一億多的生意,而且8萬錢只是估價,實際上房子的價格會更高一點,他們賺的可能比預計更多一些,除了冒險出海,整個大漢也沒幾個這樣的好生意。

只是朝廷也卡的也太準了,只是這兩成多的利潤,也就比存在錢莊多了一成。相對應的是,朝廷不過是出了一塊土地,甚至這土地都不是朝廷出的,而是楊樹里百姓的,朝廷空手套白狼就賺了3億多,再加上建設的3億多的費用,這塊差不多有兩成多的利潤,加起來又接近一個億,這個項目朝廷卷走了差不多4個億,八成的利潤都被朝廷拿走了,這就讓在場的商賈有點不滿了,朝廷這也太過分了,一個項目八成的利潤都撿走了。

于是一個商賈說道:“朝廷占據的股份也太多了,我等出了全部的資金,不說占據八成以上的股份,但七成也是應該的吧。”

其他商賈也起哄道:“按照大漢的行規,營造一般也就是兩到三成的利潤,朝廷占據的股份也應該是兩三成左右,四成太高了,這相當于我等承擔了所有的風險,這權責也不對等。”

一成差不多就有上億的利潤,這些商家自然不甘心就這樣被朝廷白白拿走利潤,哪怕是讓出1分的利,那也有幾百萬,一個精明又合格的商家自然是輜銖必究,你不能一文文的扣錢,如何從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勝出?

但張辟疆卻淡然道:“楊樹里改造項目利潤并不算少,更不要說總利潤有一億多,整個大漢一年能賺1億多的項目,也沒有多少,各位如果不珍惜這個機會的話,某可以找其他人去聊聊,朝廷雖然賺的多,但要承擔的責任也更多,長安城的學府,醫館,和各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需要朝廷來承擔,這筆錢即便是賺了,朝廷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倒是各位只不過等上一年時間,各位的財富就會增長兩成多,說句不客氣的話,這是朝廷為爾等賺錢,爾等可不要貪心不足,要不然本官掛牌出售,看市場的反應?”

張辟疆弄出來的這份計劃書充滿了徐凡的影子,尤其是利潤的核算更是徐凡親自算出來的。

營造行業本應該利國利民的,關鍵是這其中的利潤,要被大漢朝廷掌握,還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是有一大堆群的食利者,吃光了這塊利潤,只能留下一地的雞毛。

徐凡有后世的教訓,自然知道這個行業的危險性,背負罵名幾乎是必然的事情,但如果連肉都吃不到,那就太不應該了。

所以徐凡才定下來七八成的利潤要被大漢朝廷掌握的這個規矩,跳動漢吏對付商賈,最后是走偏了怎么辦,他也沒辦法,他最多也只能管著這十幾年時間。

就像朱元璋定下了許多祖制,對皇室,對官員,對貴族,對商家不利的,明朝的官員廢的一干二凈,沒有一個人哭著說這是祖宗之法不可變。

對他們有利的,比如海禁,大明的官員倒是非常頑固了,一個二個哭的祖宗之法不可變,甚至還出了一個千古名臣劉大夏,直接燒了永樂大帝去下西洋積累起來的海圖和制造寶藏的海圖,就這還成為了大明的名臣,我大明的臣子反動起來那也不比宋臣差多少。

他也不可能逃過這個歷史規律,后世自然會有人,把他說的話講出那些對自己有利的宣揚出去,對自己不利的自然會埋入歷史的塵埃當中。

所以他也不會定什么祖制,遇到矛盾你就自己想辦法解決,解決不了,那就等著矛盾爆發一起清算,不要看工業時代積累的財富多,但矛盾積累的速度更快,二三十年就會爆發一次,你自己沒本事,扛不住這矛盾,自然會有后世的英雄來取代你們。

張辟疆做出了一步不讓的姿態,這些商人反而沉默了。越是有錢人,越是能看到營造曹帶來的錢景,長安作為大漢的都城已經快接近30年時間,在這30年時間內,朝廷不斷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改造長安城,但長安改造的速度遠遠追不上長安發展的速度。

因為大漢朝廷不限制戶籍的政策,這近30年的時間,長安的人口增加了一倍多,這還是在屯墾令的限制下,長安城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口分流到南方去屯墾。

而房屋的價格,即便是在朝廷的大力壓制之下,也增長了五倍多,早就有商家看到了這方面的前景,只可惜土地全部在朝廷手中,他們根本介入不了這個行業當中。

而現在朝廷主動打開了一個缺口,他們自然不可能真不賺這個錢,更不要說這還是開始,長安有100多個里坊,楊樹里都算是比較小的。要是朝廷全部按照這個標準來改造,這就是上千億的市場,他們只要占據一小塊的利潤,都是一個家族上百年的財富。

“某買1000股!”一個商賈道。

“某要1500股!”

“老夫要2000股!”

平衡瞬間被打破,這些商賈開始紛紛喊價。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