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405章 ,人口遷移的困境與青年的想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5章 ,人口遷移的困境與青年的想法

第405章 ,人口遷移的困境與青年的想法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7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巡視完洛陽城的紡織區,蕭何又來到洛陽城的南北市坊。

發現洛陽城不愧是天下中心,不管是北方的羊毛,牛馬等大牲口,南方的鯤鵬肉,龍燭,陳郡的鐵器,東海的鹽,甚至西域剛運輸到長安城的瑪瑙玉石在這里通通都能找到。

大運河的打通,不但是加強了陳郡在大漢經濟版圖上的地位,也加大了洛陽在大漢的經濟版圖地位,甚至于洛陽得到的經濟優勢更大,大漢經濟發展最快的兩個地區,聯通上洛陽,更加鞏固了洛陽坐于天下要道的地位。

依靠著洛陽便捷的交通,和大漢經濟整體上升的態勢,洛陽城各行各業蒸蒸日上,家庭式的作坊更是比比皆是。

蕭河在洛陽的府衙查看洛陽城稅收增加很快,一個洛陽城的稅收占據了三川郡一半的稅賦,人口也增加的很快,有種多年積累一朝爆發的感覺。

當然快速發展的洛陽也有很多問題,三川郡的人口稠密,大漢在第一次均田之時,公田幾乎就被均光。三川郡的土地不可能增,但人口就在一年一年的增加,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壯成年,但三川郡卻沒有條件給他們100畝土地。

距離大漢上一次均田已經過去了七年時間,這七年時間有十幾萬萬青年成年,這些青年當中有一部分沒有分家,就是在農村種地。

面對這種情況典慶只能苦惱道:“下官已經極力宣傳,去江南,南洋,遼東這些地區的好處,朝廷甚至可以給他們置辦房屋,農具,耕牛,甚至還可以給他們發老婆,可以說是什么都準備好了,他們只要去了地方開荒即可,要不了三年就可以攢下一筆不小的家業,但洛陽城卻依舊沒有多少人愿意去那些蠻荒之地。”

大漢的人口分布是極其不均衡的,像關中經過幾年的增長,戶籍超過了百萬戶,人口逼近700萬,關中人口已經超過了大秦時期,而三川郡戶籍也超過了30萬戶,陳郡,會稽郡,南陽郡這些地區的人口已經是大漢開國時期的兩倍了。

在這種人口稠密的地方自然是做不到均田的。

但像南郡,黔中郡,長沙郡,廬江郡卻又極其地廣人稀,到處都是深林荒野,沼澤湖泊,這些地區漢人的數量連百越部眾都比不上,極其需要人口來開發這些地區。更不要說還有南洋,遼東,河西這些需要人口開發的土地了。

所以大漢對漢吏的考核當中,還有一條是針對人口稠密的縣設定的移民考核,一般情況下,縣一級每年能提供兩百移民青年算是合格,提供三百移民青年算是良好,五百移民青年算是優秀,會得到優先提拔。

只可惜雖然大漢朝廷弄的條件雖然好,但卻從未有縣令能得到優秀的評價,甚至連合格的都很少。

移民考核已經成為了這些富裕郡縣漢吏最頭疼的事情。朝廷阻止他們用強硬的手段來遷移人口,又定一下這樣一個考核的標準,真是想把人給為難死。

不是沒有漢吏想要作弊,用強硬手段移民,一次弄了上千移民,想要得到一個優秀漢吏的稱號,結果做的太過頭了,引起整個大漢的轟動,上面派遣御史查下來,這樣做的漢吏不但沒有升官,反而自己被罷免,自己全家反而流放遼東了。

他本人的事跡還上了大漢月報,成為了天下人嘲諷的對象,有這樣的示例在,大漢漢吏自然不敢作法自斃。

蕭何問道:“難道是朝廷的條件不夠優渥,還是上百畝土地不夠吸引人?”

大漢為了移民也是想盡辦法,每年都有幾萬金用于移民的開支,但效果卻不怎么顯著,每年愿意去邊郡的丁口一直沒有超過三萬人,去年更是前所未有的跌到一萬九千人。如何吸引大漢的百姓去邊郡開拓,已經是大漢最頭疼的事情了。

典慶無奈道:“現在大漢的青年不愿意吃苦,他們連鄉里都不愿意待,就更加不要說是貧苦的邊郡了。除非朝廷學習暴秦的政策,強制遷徒百姓,要不然像洛陽城的百姓打死都不會去邊郡的。”

蕭何馬上搖頭道:“暴秦之政怎么能在我大漢施展。”

典慶道“那下官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了,他們就想待在洛陽城,不愿去邊郡,為此還弄嘲諷的話,來諷刺朝廷的移民政策,說什么寧要洛陽稻草屋,不要邊郡百畝田。”

“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即便是洛陽城的稻草屋,那也只是稻草而已,哪里比得上百畝良田好,年輕的時候不愿意吃,如何成家立業,如何給自己后代一個穩定的生活。”

但因為大漢的戶籍制度不像大秦管理的那么嚴,更多的青年羨慕洛陽的繁華生活,紛紛擁擠在洛陽城當中。

正好當時的洛陽城手工業也在快速爆發當中,手工業上下游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這些人涌入洛陽城,為作坊主解決了勞動缺口的問題,同時這些作坊主提供的俸祿也比種田高,在洛陽城雙薪家庭是高于普通的農戶的。

同時洛陽城的基礎設施也遠比鄉村要好太多了,小學,戲院,茶館,公園,市集,這些能提供公共服務的設施遠遠不是鄉村可以比的,所以不管是從經濟上還是生活,青年都想要留在洛陽這樣的大城市,大量的青壯都涌入洛陽,造就了今天洛陽城的繁華。

蕭何想了想道:“與其把錢花在移民身上,朝廷要在軍屯上多花點功夫。”

強制移民自然是不可取,但大漢有三年的強制兵役制度,河西用軍屯的方式開拓,目前看來效果不錯,今年已經有兩千多對新人成婚,極大地加快了河西教化的進度。

大量的人口蜂擁到洛陽城,造成了洛陽城住房緊張,還是那租房的價格上漲,洛陽房價已經成為了一個大問題,長安米貴的問題,也讓洛陽城四周的鄉村青年感受到壓力。

很多剛來到洛陽城的青年,會在洛陽郊區購買一些木料,搭個窩棚,暫時解決自己住房的問題。

而后這種窩棚越來越大,隨著洛陽城手工業的壯大,工匠整體的壯大,窩棚的面積變得越來越大,已經有后世幾分貧民窟的樣子了。

當蕭何想要了解,匯集在洛陽城底層青年想法的時候。卻看到一個臟亂差的貧民窟,大量的板房木房搭建在一起,留下一條歪歪曲曲的巷道,看到這幕他搖頭道:“民眾居住問題要解決,這要是鬧火災,造成火燒聯營,后果簡直不敢想象。”

典慶道:“下官已經安排了五支防火隊駐守,只要發現火情,會第一時間滅火。”

蕭何道:“這只是治標,只有把這里改造成為里坊才是治本。”

典慶道:“陳府君也有這樣的想法,府君想學長安城,對洛陽城進行全面的改造。畢竟洛陽城是我大漢的副都。”

想了想典慶道:“丞相能不能把洛陽城的稅賦留在洛陽,讓我等完成這個改造計劃。”

典慶跟著三川郡太守陳銳去過長安城,當時他就被長安新城給震懾住,干凈的街道,高大的建筑,川流不息的商隊,這一切卻顯示出長安城高人一等的繁華,他也想讓自己的家鄉洛陽城變得一樣。

三川郡每年的稅金都極其高,但七成要上繳朝廷,余下的三成要養著三川郡上上下下的官員,還要用來維護三川郡的各項基礎設施,還有一點結余會用來建設郡少府作坊,單憑三川郡的財政,是很難完成洛陽城改造計劃的。

蕭何淡然道:“你們先制定洛陽城的改造計劃,在賢者大會之時,再由賢者決斷。”

蕭何在洛陽城已經好幾天時間,雖然朝廷巡視已經說了不需要太守陪同,但在大漢很少有太守真這樣,三川郡守陳銳就是第一個這樣做的人。

陳銳是陳郡元老,還是陳家里的人,和天子關系密切,陳瑞的父親是長安客車的掌柜,可以自由進出燕宮,可以說是一位關系通天的元老,他明白陳銳是不服氣自己這個丞相,有點給他一個下馬威的意思。

但他蕭何雖然脾氣好,但也不是誰都可以拿捏的。

蕭何深入的看了這個貧民窟,面積極其大,他感覺有好幾萬人居住在這樣一個簡陋的地方。

到了夜晚,本來人煙稀少的貧民窟,開始有越來越多下班的工匠,街道兩旁也弄出來一些特色的蒼蠅飯館,勞碌了一日的工匠也愿意在這些地方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

天黑之后,這里反而充滿了煙火的氣息。

“老伯,來份羊肉串,四碗米飯,一個青菜,再炒一盤雞子,上一斤米酒。”一個青年大叫道。

而后他們一行四人找竹凳坐下。

“知道了!”一個中年婦女拿出一小壇子米酒和四個碗擺在桌上,而后她在進去忙碌。

四個青年熟練的倒出米酒,開喝起來。

“披其娘之,我們的那個東家,真是墨子月報上的寫的那種鐵公雞,一毛不拔。這個月我們廠效益如此好,他是一點賞金都沒有,還對某說要好好干,爭取早日在洛陽城買房子成家立業。我看他是想讓我努力給他那納一房小妾吧。”

“他給我多少錢,我就多少事,還想我給他多做事情,簡直是白日做夢。”

另一個青年笑道:“墨子月報上不就有這樣的笑話,我們好好干,給他納一房小妾。真當我們是沒有見識的鄉下人,連報紙都不看,某的學問比他都高,還想要用這套來蠱惑人。”

蕭何聽到這些年輕人的話,一陣搖頭好笑,這些都是墨子月報上警示工匠的小故事。

什么好好干,來年哥就可以納一房小妾。

什么只要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肯努力就是我兄弟,不肯努力就不是我兄弟等等。

蕭何只要看這些言語就知道,這是天子弄的故事。

整個大漢就找不到一個可以如此辛辣嘲諷作坊主的人,通過一個個小故事可以深入的揭開這些作坊主,虛偽貪婪的真正面目。這些小故事通過天下的墨者,傳遞給整個大漢的工匠群體。

只是蕭何有的不明白,天子把產業升為國本,三番五次警告漢吏不要亂伸手,同時要多少處罰了亂伸手的漢吏,天子在行動上是支持作坊主的。

而大漢開國以來,這些作坊主在天子的支持下,也發展的極其迅速,說天子就是這些作坊主的后臺也不為過。

但在日常當中,他又對作坊主極盡嘲諷,甚至聯合墨家來限制作坊主的發展,蕭何有的不明白天子真正的想法。

其實徐凡的想法很簡單,就是通過后世的小故事,讓大漢的工匠不要太幼稚,看清楚作坊主的正真正面目,不要被他們蠱惑了。

畢竟在一個增量的時代,矛盾緩和,工匠是最容易被作坊主蠱惑的,但偏偏他們的話語權也是在增量時代最大的,那些作坊主需要工匠給他們賺錢,沒有時間弄什么減員增效,他們甚至還會主動給工匠增加俸祿,這就導致了他們在話語權最大的時候不會給自己增加待遇。

但增量時代不可能一直存在,當進入存量時代的時候,作坊主和工匠就要相互爭奪有限的利潤,就偏偏這個時候就是工匠話語權最低的時。

一句你不干,有的是人干,直接可以把工匠打入深淵,這個時候再想要爭取好的待遇就很難。所以徐凡要在工匠話語權高的時候,警醒他們,不要犯幼稚病,更不要做精神上的作坊主,斗爭永遠不能忘。

另一個青年道:“給人打工是沒有出息的,我等攢夠了錢,我們就直接開一家器械廠,他有什么能力,不過是比我們早兩年出來做事情,又趕上好時代,我等憑什么要一直給他打工。”

“開紡織廠,紡織廠賺錢。”一個青年激動道。

“紡織廠是女人的工廠,我等是個大老爺們兒開什么紡織廠,要開也是開一個器械廠,弄一個和水利紡紗車一樣的器械,震驚天下,我等也要像公輸仇老先生一樣,憑借自己的手藝,成為大漢的貴族,富貴自己的同時,為天下百姓謀福。”

現在公輸仇在工匠當中的地位并不比墨子低,他以工匠身份成為大漢的貴族,受到整個大漢工匠群體的崇拜,尤其是他發明的紡紗車,紡織機流傳天下,造就現在大漢紡織業的繁榮,他那句衣服天下的夢想,更是讓大漢的百姓欽佩不已。

發出一個豪言壯志誰都可以,但能真正做到的卻寥寥無幾,而公輸仇老先生卻是真正知行合一的賢者。

這個時候蕭何道:“你們真想要做到像公輸仇老先生一樣可不容易。”

幾人才把目光轉向了蕭何。

蕭何也不可取,坐在他們身旁到:“說豪言壯志之容易,但想真正做起來不但要有毅力,還得有學問?公孫老先生他是魯班傳人,他家幾代都是天下最好的工匠,這才有紡紗車和紡織機的出現。幾位小哥你們是什么學問?”

“讀完小學!”幾人回道。

蕭何笑道:“某以為你們真要有大志的話,還是應該繼續上魯班學院深造。”

但幾人搖頭道:“我們沒錢上學院,而且也考不上。”

“如果給你們一個上學院的機會,你們愿不愿意去?”蕭何問道。

“當然愿意去,這年頭有學問才能找好差事,我等要是有學院的文憑,早去諸侯那里當大夫,哪里用在洛陽城當牛馬。”

蕭何繼續問道:“大漢的邊疆地廣人稀,去了就可以分上百畝土地,你們愿不愿意去?”

他們馬上搖頭“我等就是從鄉村出來,好不容易留在洛陽城,又要我等去更偏遠的鄉村,那我等何必出來,留在老家不是更好。”

“在洛陽城吃喝玩樂什么都有,連讀書都方便,賺的錢也更多,哪里是邊郡可以比的,只有傻子才去那種地方。”

蕭何道:“剛剛伱們還說有大志向,想要造福百姓,現在卻連貧困點的邊疆都不肯。”

幾個人有點尷尬笑了,說點大話,咋就當真,這人也太死板了吧。

蕭何繼續問道:“你們覺得邊郡有什么條件才能吸引你們過去?”

“首先要有好的學校,最好有學府,想要改變命運,就要考上學府,邊郡那里連小學都沒幾個,我等著子孫后代如何讀書,如何考學院?”

“還有錢要給足,我等在洛陽城,一個月能賺600錢,一年吃吃喝喝下來還能積攢3000錢,在老家種地,可沒有這么高的收入,去邊境郡只怕更差,總不可能我等吃了更多的苦,收入卻變得更差。”

“還有安全也是個大問題,我等在洛陽城可以聽說書看戲曲,生病了也有大夫看,但去了邊郡一個水土不服就會要人命。”

“某有一個叔叔,當年就是跟著暴秦去了百越之地,沒兩年就沒了消息,想來是病逝了,那種危險的地方還是不要去的為好。”

蕭何聽完嘆口氣,想要移民實邊,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