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97章 ,好的開始與軍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97章 ,好的開始與軍屯

第397章 ,好的開始與軍屯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4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蒸汽博覽會的另一邊,扶蘇,胡亥帶著趙喻也來看熱鬧。

“小叔叔,快來看呀,這船沒有槳,沒有帆也能動。”趙瑜激動指著河道的蒸汽船驚喜道。

扶蘇看過了有的遲疑,他有點不懂這幕的原理了,這船冒著黑煙看不到船槳船帆卻可以運轉。

胡亥看一眼船饒有興趣道:“這必定是船下面有機關,你看后面的水都被攪動了。”

趙瑜指的蒸汽船非常小,就是那種兩三人的烏蓬小船,不過裝上一個蒸汽船槳,有后世經驗的徐凡自然不會弄什么龐大的明輪,而是直接上的是后世那種葉片船槳,當然因為動力不強,除了新奇之外,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

但胡亥卻對這樣的蒸汽船非常感興趣,因為因為他除了是錢莊東家之外,還是飛亥造船廠的東家,要是蒸汽機弄上海船,龐大的風帆就可以省去了,要知道海上的水手大部分都是用來操作風帆的,而要是用這個機器人取代風帆的話,可以節省很多人手,而在海上省人手就相當于可以多帶貨。

于是他找到蒸汽船的大匠問道:“這機器是如何推著小船前進的?”

大匠讓他看了水下的槳葉,胡亥這才恍然大悟。

胡亥繼續問道:“要是把這機器裝上三千料的海船上,還能不能推著海船走?”

大匠道:“現在這蒸汽機勉強能推動兩三百石的小船,三千料的海船短時間內很難辦到,這不單單要放大蒸汽機,還要全方面的提升蒸汽機的強度和馬力。最重要的是蒸汽機是要燒煤炭的,海船卻是要貿易的,煤炭裝多了,貨物只怕很難裝的太多。”

胡亥聽完滿臉失望。

這個大匠身邊的學徒看不下去了,再這樣被他的師傅說下去,他們還怎么獲得投資,只怕項目組都有可能被砍掉。

“客官不用灰心,事在人為,天子就說過,從01的突破是最艱難的,但從110卻非常簡單,就像最開始弄蒸汽機,天子齊聚了墨家大匠,才弄出了最原始的蒸汽機。

但接下來不到兩年時間,蒸汽機就衍生出來現在看到的版本。現在的蒸汽機能推動兩三百石的小船,我等只要繼續鉆研,完善蒸汽機,加強它的馬力,不要說推動三千料的海船,就算是3萬料也是可以的。

蒸汽不需要捕風,可以走直線,可以日夜不停的運轉,蒸汽海船必定會取代現在所有的海船,這必定是未來的趨勢。

天子為了推廣蒸汽機,專門下達了命令,蒸汽機的專利為30年時間,你要是現在投錢研究蒸汽船,必定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這個是天子都看好的項目,這天下還有比天子更會賺錢的人嗎?天子都看好,這生意就虧不了。”

胡亥聽完認可的點點頭,越是經商就越能感受到徐凡這個大漢天子在經商上的天賦。

在胡亥看來,大漢和大秦沒有什么兩樣,漢帝和他父皇也是一樣的人,一樣窮兵黷武,一樣對土地貪婪,他父親為了一些貧瘠的土地,北伐匈奴,南征百越。

漢帝對土地的貪婪甚至超過了他的父皇,連大漠這種植長草的貧瘠之地他都不放過,花費了三百萬金吞并了大漠。

但漢帝和他父王最大的區別就是弄錢的本事。漢帝太會弄錢了,不論是制糖業還是紡織業,漁業,捕鯨業,乃至現在的海貿,都給大漢帶來了天朗的財富。

而且漢帝對錢財的理解遠超旁人,能總結出貨幣就是一般等價物這樣的至理名言,甚至還說出了信用即貨幣這樣的話。

胡亥第一次聽到這話的時候,簡直如同聽到黃鐘大呂,在他腦海中不斷震蕩。

難怪漢帝會如此重視信譽,即便是他的敵人,漢帝也不從不輕易毀諾,對于功臣漢帝說分封就分封,說讓他們建諸侯國,就讓他們建諸侯國。

當時胡亥還覺得漢帝太過于迂腐,甚至不明白父王的大秦怎么會被這樣一個迂腐的人擊敗。

但現在看來漢帝這是早有預謀,就是因為有這一系列的舉動,天下人才會信任漢帝,認為他說的話一言九鼎不會欺騙人。

所以天下人才會接受紙幣,即便是胡亥這樣的敵人,他把紙幣存在身上,也不會擔憂這些紙幣兌換不出貨物。

胡亥預計整個大漢留存的紙幣超過了百萬金,這些錢全是漢帝憑借著自己的信用,從百姓手里借貸出來的。

漢帝靠著自己強大的信譽,能做到民不加賦,而遠征大漠。要是沒有這些財富,大漢今天的局面未必會比大秦強多少。

比起帝王身份,胡亥更認為漢帝是這個世界上最厲害的商人。連他都看好的項目,那必然是賺錢的好事情。

胡亥道:“你們這個蒸汽船項目,某投五百萬錢。”

話分兩頭,吳盛和鄧宗這些大漢的將軍也來見識見識,天子弄個蒸汽博覽會。

對于蒸汽船,蒸汽,紡織機,蒸汽石磨吳盛的人只是看了一個熱鬧。

但對于蒸汽火車的出現,吳盛等人甚至比著四周的小孩都要激動。

“陛下,這蒸汽火車和軌道完全是天作之合呀,要是軌道上都跑上這樣的蒸汽火車,再也不需要馬匹來拉車,日行千里也不是沒有可能。”

木軌不便宜,維護的費用更是極其高啊,這不單單是因為木材不耐消耗,要不斷更換新的木軌,也是因為軌道馬車對馬匹的需求更大,軌道每50里就有一個專門的驛站,每個驛站都要寄存幾十匹戰馬用于更換,而中原養殖馬匹的費用可不低。

要是能用蒸汽火車能替代馬匹,光這節省的費用就不低。

徐凡點頭道:“蒸汽火車的確是未來軌道交通的發展趨勢,這不單單是它的軍事作用,還有其更強大的經濟作用,蒸汽機會滲透在各行各業,全面取代現在的水車,風車畜力機器,我說下一個時代是蒸汽時代,這是認真的,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開啟了,最多三五年時間,你們就能感受到他澎湃的力量。”

吳盛問定:“陛下,現在軍中能不能用上蒸汽火車?”

徐凡搖頭道:“現在火車的馬力還是太小了,你們也看到了,只搭載8個小孩就讓蒸汽火車,有點不堪重負了,蒸汽火車還需要加強它的馬力,也需要提升它的品質。

這一切都需要錢財的投入,需要大量的工匠日以繼夜地改進,需要大量的作坊不斷實踐使用。這些都需要大量的錢財和人才才能做到的事情。”

吳盛恍然大悟道:“難怪天子寧今年開辦了一個蒸汽技術學院,這是在提前培養人才。”

鄧宗道:“兩三年時間而已,我等就靜看天子的新蒸汽火車。”

蒸汽博覽會一連開了三天,整個關中有十幾萬百姓觀摩了蒸汽機,他們看到了能載人的蒸汽火車,也看到了動不動就拋錨的蒸汽紡紗車,還見識到了無槳自動的蒸汽船。

天下有十幾萬人,對蒸汽機有所了解,知道這玩意兒是燒煤用蒸汽推動。

當然蒸汽機的價格也讓他們連連咋舌,動起來都不如能劃得快的蒸汽船,價格竟然是普通船的十倍倍,真很難想象是什么樣的傻子才會購買這樣的船。

關中的百姓看了個熱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蒸汽機都成為了關中的熱點。

而徐凡澤召集了所有蒸汽機廠的大匠開會,讓他們上報這幾天的成果。

蒸汽抽水機的組大匠孫杰激動道:“我們的抽水機整整賣出了150臺,價值1,500萬,同時還有13個商賈共同投了,3,800萬要我們改進更大馬力的抽水機。”

這兩筆錢加起來5,300萬錢,足夠他們機組的三年的研發經費了,也不怪孫杰如此激動。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蒸汽機終于向外賣了,只要他們繼續降低成本蒸汽機就可以盈利,他們的科研組就能走向正循環。

“這些礦老板就是有錢。”孫杰他們的待遇讓所有人都羨慕。

而后蒸汽紡紗車租的李雷道:“我們賣出了82架紡紗車,價值820萬錢,有15個商賈共同投了4,400萬的研發經費,要我們弄出效率比水力紡紗車還要更高的蒸汽紡紗車。”

“紡織作坊主的錢更多,不輸給那些礦老板。”

后面蒸汽火車科研組,蒸汽輪船科研組,蒸汽研磨科研組就沒有這么多的大款了,雖然有些商家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投了幾萬錢到十幾萬錢左右,但這些機械沒有太大的實用價值,一架都沒有賣出去。

所有的科研組接受的投資高達一億四千萬錢,這個數字已經遠超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了,本來他們預計能弄到兩三千萬錢,卻沒想到超出了好幾倍。

徐凡笑道:“本來以為這蒸汽機賣不出去多少,卻沒想到市場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蒸汽抽水機,蒸汽紡紗車就有人肯接受,這就是好的開始了。”

現在的結果已經有點超出徐凡的意料之外了,有兩個科研組已經可以市場化了。只要再進一步提升蒸汽機的安全性和效率,必然會有更多的作坊接受蒸汽機,只要能步入正循環,那么蒸汽時代的大門就難以阻擋的打開了,即浩浩蕩蕩大勢將不可阻擋。

徐凡對楊雄道:“現在我們的研發經費如此充足,而賣出去的蒸汽機也需要人手去維護,同時上傳維護的經驗方便下一步的改進,這需要的人手就更多,蒸汽技術學院再招一批學徒,按照兩倍的人數來配比。以老帶新。”

隨著蒸汽機不斷的普及,蒸汽方面的人才需求會越來越多,現在就要做好培養人才的準備,當蒸汽的大勢不可阻擋,人才就不會成為蒸汽行業的缺陷。這方面我們當有遠見,要舍得花費錢財來培養人才,今天多舍得花一錢用來培養人才,未來就會多一架蒸汽機,”

楊雄激動道:“諾”

花了天子如此多的錢,現在終于有點開花結果的樣子了。

大漢歷九年,十二月二日。

大漢太尉府的一個征兵令讓整個關中河北轟動了。

現在大漢實行的是義務兵役制和常備軍結合的制度,四個將軍府加上長安的禁軍總兵力是8萬。

在沒有發動大的戰爭情況下,大漢每年只需要招收23萬士兵。就能完成漢軍的更替交換。

所以大漢每個郡只能招個幾百人,而分到下面的縣,可能就是幾人乃至十幾人。

但今年關中河北征兵的人數暴漲了10倍,這讓大漢的民間激動起來,紛紛猜測,歇了一年多的朝廷,有新的討伐對象,所以才會征召如此多的士兵。

這種猜想,讓整個大漢的民間都沸騰起來,去年的漠北大戰,天子分封了上百諸侯,一躍成為大漢貴族的更是有上千家,一戰而改變命運的家族可謂是比比皆是。

即便是在后方押運糧草,看護糧道的普通士兵,也普遍得到了3000到上萬錢的賞賜。哪怕不在前線拼殺,對于普通的士兵而言,戰爭也能讓他們獲得一筆不小的財富。

對普通的百姓而言,大漢發動的戰爭不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反而會給他們帶來財富,甚至實現家族的躍遷,徹底改變家族的命運。

所以大漢百姓的武德更加充沛,他們愿意秋收結束之后,在亭長的集結下,鍛煉武藝,練習軍陣,戰國時期那種龐大的動員能力并沒有隨著暴秦的滅亡而消失,反而被徐凡得以加強。

所以這是征兵的命令,讓整個大漢民間異常幸福,普通的士兵都在幻想自己能誅滅強敵,成為大漢的貴族,有一塊封地,迎娶自己的暗戀女生,走上人生的巔峰。

十幾萬懷揣著這種理想的大漢青年走入了軍營當中,他們在本郡的新兵營當中,接受訓練,背誦漢軍的軍紀條例,鍛煉自己的體魄和武藝。

但在大漢的工商界卻感到此事有蹊蹺,且不說大漢的四境已無敵手,即便是真的要發動一場大戰,那也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去年的漠北大戰,光前期的糧草,武器裝備等各項戰爭物資,就準備了整整半年的時間,要算上前期的準備,那更是有兩三年時間,朝廷甚至為了漠北大戰的糧草運輸,花費巨資修建了一條軍用軌道。

但這一次朝廷的敖倉,藍田倉都沒有動,各地的武庫也沒有囤積鎧甲武器,怎么看朝廷也不像要發動一場大戰的樣子。

只有大漢的高層才明白,這一次大規模的征召士兵根本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充實河西。

大漢歷十年,二月二日。

一支穿著棉衣的漢軍,向著河西之地行軍,他們的目的地,是大漢新的領地金城郡。

金城郡,金城,漢軍營地。

領兵縣尉激動道:“我們終于到目的地,快整理軍容,給你們未來的軍官留下一個好印象。”

聽到這話,后方的士兵馬上排列整齊,快速的整理自己容貌表情。

而就在此時,軍營當中出現了一隊漢軍。

縣尉道:“報數。”

縣尉激動道:“內史郡兵應到1025人,實到1025人,請司馬指示。”

李煒道:“屯長趙忠,領士兵入營。”

“諾!”

“所有人,成兩路縱隊排列,齊步走。”

正式交接完成之后,李煒笑著對高陵縣尉道:“這位袍澤,要不要在金城休養幾日再回關中。”

縣尉點頭道:“那就多有打擾了。”

想了想縣尉小聲問道:“要是不涉及軍中機密,兄長能不能告知,這次朝廷征召如此多的士兵到河西之地來,是想打誰?難道是河西的羌人。”

這個縣尉,一路帶著新兵來到河西,他發現這塊好像就是高原的羌人能算是敵人,但羌人已經臣服在大漢的治下,而且高原比大漠還要荒涼,進攻高原怎么看都得不償失。

李煒笑道:“真要打仗,朝廷就不會派這些新兵過來,季國公不是把他的封國賣給朝廷,現在金城郡成了朝廷的直轄領地,但兩地人口稀少,朝廷不得不囤兵駐扎邊疆,這批新兵主要做屯田兵用,要在金城修路開荒,為朝廷守住這塊新的領地。”

“啊!”縣尉想破了腦袋都沒想到,朝廷這次征調這么多士兵,居然是為了屯田戍邊。

也不怪他想不到,大漢一直以諸侯守邊疆,先秦時期,屯田戍邊的行為一次都沒出現過,自然就不會有人往這方面想。

“只怕這一次會有很多士兵和他們的家族感到失望!”縣尉感嘆道。

這批新兵當中有不少是他征召,也有不少是他訓練,這些士兵和他們的家族,一個個都對他們寄予厚望,想讓他們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為家族獲取榮耀。

但他們萬萬想不到,這次他們到邊疆不是為了打仗,而是要屯田。

李煒道:“這些士兵應該感到慶幸,要是沒有朝廷屯田的話,他們根本不可能成為大漢軍人,是這次屯田才給了他們機會,雖然不能上戰場,但他們一樣會考上軍校,一樣可以去長安城戍守,在長安城學會新的技能,漢軍該有的待遇他們一樣不缺,照樣可以改變家族的命運。”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