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76章 對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6章 對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

第376章 對大漠的安排,儒家的教化之道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3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八年,九月五日,漠南都護府,平虜堡。

北伐大戰開始之后,徐凡帶著太尉府參軍一眾參軍和高級將領,來到平虜堡這個戰爭的最前線,收取前線第一手信息,并且為北伐大軍處理好后勤事務。

吳盛把最新的前線戰報對徐凡簡要說明了一下道:“陛下,目前三路大軍進展都很順利,八月十五,厲鋒校尉柴武,在駱駝沙漠追上逃離的婁煩部,經過短暫交手,我軍全殲8萬婁煩所有部眾,現在大漠已經沒有婁煩部了。”

而后吳盛指向匈奴人王庭道:“8月上旬,漠南都督韓信帶領5萬大軍殺到匈奴人王庭外圍,冒頓不戰而逃,率領匈奴人主力繼續北退。”

“東路的遼東諸侯聯軍戰事也非常順利,折蘭部損兵折將,不得不退往狼居胥山。遼東諸侯聯軍距離匈奴人王庭只有一步之遙。”

而后吳盛指著地圖道:“我軍三路大軍全部突破匈奴人的防線,殺進漠北,匈奴人對我們的進攻根本沒有辦法抵抗,被我軍打的不斷后退,最多五日時間,我軍三路大軍完全可以會合匈奴人王庭,再繼續北進全部匈奴人主力。”

徐凡看著地圖道:“冒頓倒是很能忍,即便王庭也舍得放棄,告訴前線主帥,要是冒頓繼續撤退,就不必理會他們,以吞并匈奴人的有生力量為主。匈奴部連牧民都沒有了,那大漠自然會屬于我們的。”

打到北海就是漢軍的極限了,再繼續和匈奴人消耗,對漢軍就很危險了。

這是時代是溫暖期,漠北還沒有后世那種胡天八月即飛雪的狀態,但過了十月大漠的氣候就會快速轉寒,到時候在大漠的漢軍士兵最危險的敵人就不是匈奴人,而是極限的低溫,封建時代一場大雪損失23成士兵是常事。

吳盛道:“遵命。”

吳盛接著說道:“遼東都督呂臣來信,說遼東的部落首領有遷移大漠的想法。”

徐凡看向吳盛道:“是個人的想法,還是很多部落首領有這樣的想法?”

吳盛道“呂臣倒是沒有說清楚,但大漠比遼東大多了,生存空間也更大,匈奴人被我大漢消滅了,大漠成為無主之地,想來有這樣想法的部落首領不會太少。”

徐凡卻淡然道:“大漠不是無主之地,以后這片大漠就屬于我大漢了,這些部落和我大漢是雇傭關系,我大漢拿錢,他們辦事,事情做完了,他們該回哪回哪。”

“這點一定要明確告訴呂臣,該給那些部落首領的賞賜,情愿多拿也不要克扣,但這些部落手里有任何越界的行為,下手也不要留情,我大漢花費了上百萬金,不是給這些人打江山的。”

吳盛道:“諾”

消滅匈奴人難,但統治大漠更加難。

小時候徐凡看有關李二的電視機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

李二都如此能打了,把強大的突厥人都擊敗了,還把他們的大汗抓到長安城,提前上千年表演了一方少數民族的能歌善舞。

怎么打高句麗的時候,大漠又冒出一個鐵勒人,后面還冒出回鶻人,這大漠不是大唐的領土?

后來一查還真不是,大唐只占據了漠南的一些領地,其他地區的胡人換了個名字,繼續和大唐干,什么鐵勒人,回鶻人,大漠就是像胡人的資源點一樣,總是冒出一個個新的民族,繼續和中原打。

徐凡不想打完了匈奴人又打鮮卑人,打完鮮卑人再打羌人,想要杜絕這種情況,大漢就要直接統治這片地區。

徐凡問道:“從開戰起,我們抓了多少匈奴人?”

雖然冒頓把部眾遷移到漠北,但在大漠冒頓只能算是個部落聯盟首領,即便連大漢都很難做到命令下到村一級,就更不要說是冒頓了。

那么很多的小部落,認為這場戰爭和他們無關,或者根本不在意,他們不認為漢人能在大漠里面抓住他們,畢竟中原的軍隊從來沒涉及這片領地,這里的牧民很難想象漢軍會殺到大漠,他們既心懷僥幸,又不知道如何應對。

但他們萬萬沒想到,這支大漢光在大漠的軍隊就超過了80萬,光守衛后勤的軍隊就超過了六十萬。

大戰開啟之后,他們根本無處躲藏,大漢的軍隊當中有太多他們自己人,這些人對大漠的每條河流,每塊草場都了解的清清楚楚。

在這些人帶領下,躲在大漠深處的小部落全部被抓了出來,光在漠南這一路就抓了幾十萬牧民。

吳盛道:“把柴武這次算上,大概有百萬牧民。”

徐凡道:“朕打算此戰之后建立漠北都護府,都護府主要的任務就是鎮壓大漠。同時朝廷在大漠分封上百諸侯,這些牧民一定要照顧好,此戰結束之后,每一個諸侯領1萬牧民去大漠建立諸侯國。

想了想徐凡對鄧宗道:“都尉以下的軍官,想要留在大漠,朝廷也不要吝嗇子爵,男爵之位,再讓他們在大漠建立伯爵領,子爵領,男爵領。”

鄧宗驚訝道:“陛下如此大范圍的分封功臣,不利于我大漢以后的統治。”

按照天子意見,光侯爵就上百,伯,子,男爵加起來只怕要超過上千位,如此多的貴族被分封,也只有大漢開國才有的事情。

要知道大漢每多分封一個貴族,就相當大漢多了一個上層的家族,一個這樣的上層家族,消耗朝廷的資源可不會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朝廷每多分封一個貴族,能掌握的資源就會削弱一分。

所以鄧宗在大漢開國之后,就在想辦法提升大漢貴族的含金量,沒有很大的功勞很難成為貴族。

徐凡道:“高級的爵位還能說成賞賜,但中低爵位他們只要留在大漠,他們是在戍邊,是在為我大漢建功立業,在大漠這樣的貧苦之地,朝廷不重賞,是沒有多少功臣愿意留下來的。”

朝廷按照伯爵分上千戶牧民,子爵五百戶,男爵百戶牧民這樣分,把漠北的匈奴人全部抓來,想來是夠分的。”

徐凡自然也明白鄧宗他們的想法,但他內外分得很開,封建官僚算是一種先進的政治體制,但這種先進的政治體制對錢糧的消耗更大,大漠這種貧窮的地方,要是讓漢吏直接管理,且不說漢吏對錢糧的消耗。

在如此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只怕要不了幾年就會官逼民反。這些漢吏反而會逼出一個強大的草原帝國。朝廷根本不可能直接統治,只能用消耗更低的封建貴族體制。

徐凡覺得在大漠實行中世紀的那種分封制度就非常好了,大漠割的越碎裂,對大漢越有利。

對大漢來說,大漠要做好兩點,一是為大漢的紡織業提供羊毛,二就是阻止胡人南下入侵大漢。

大漢不需要壓榨草原上的牧民,正常的商業往來就足夠讓大漠成為大漢的原料中心和商品市場。

所以對大漢來說,哪種制度能維持大漠的穩定,減少大漠對大漢的威脅,哪種制度就是好制度。

鄧宗道:“臣明白。”

吳盛道:“陛下還有一個問題,諸侯貴族分了牧民,但那些牧民為了養活自己,必須連牲口也要帶走。

但這些牲口卻是我大漢的戰利品,要是全被他們帶走了,普通士兵的賞賜怎么辦?

不賞賜不行,要是全部由朝廷出資,這不亞于重新打了一個漠北大戰,朝廷實在拿不出這樣一大筆錢財。”

吳盛的意見很簡單,總不可能諸侯吃肉了,底下的士兵連口湯都沒得喝了吧,這樣的分配方式,我大漢的軍心士氣還要不要了。

大漢強大的戰斗力,嚴明的軍紀是用金錢堆出來的,這點徐凡知道的清清楚楚。

以前大漢在中原內地征戰,戰利品就足夠賞賜士兵,畢竟打下一郡,分士兵土地就相當于分了上百萬的錢財。如此重賞哪個士兵不會效死力。

但這一套在大漠就行不通,牧民本來就非常窮。貴族搶乞丐能搶到幾個錢。

徐凡倒是愿意給士兵大漠的草場,要真有60萬漢軍士兵駐守邊疆,再加上他們帶來的家人,有這幾百萬漢人在大漠,他也不用擔心大漠會被別的種族奪走。

但他也明白,普通士兵是不會愿意駐守在荒涼的大漠,這對他們來說不是賞賜而是處罰,這種事情始皇帝已經做過一次。徐凡要真這樣做,漢軍的戰斗力也會崩潰。

所以戰后的賞賜也是大問題,吳盛他本想用繳獲的牲口賞賜給普通士兵,雖然不能全部解決問題,但也能解決很大一部分。

但徐凡卻想把這些牲口分給牧民,漢軍的士兵就很難辦。

徐凡想了想道:“朝廷出一部分錢糧,諸侯貴族拿走多少牲口,就記多少賬,由開發銀行進行墊付一部分,諸侯則用牲口和羊毛償還。”

朝廷已經給了你們土地和百姓,讓你們出點錢財不算過分吧。

“對于士兵的賞賜,分三檔,在漠南士兵,分3000錢左右的錢糧,漠南和漠北交接的分5000錢,殺到漠北和匈奴人決戰的士兵分上萬錢,還有就是士兵交戰的次數,交戰一次增加3000錢,交戰三次者由軍官推薦上軍校,朝廷培養他們成為軍官和漢吏,總的原則就是功勞越大賞賜越多。”

鄧宗點頭道:“諾。”

而后徐凡命人找來歐陽詢,對他在漠北開展的教育,狠狠的夸贊了一番,說他是當代的召公,太公。

說句實在話,沒有來到這里徐凡都不知道,儒家在漠南的勢力會如此龐大。幾乎每個鄉村都有一名儒生,每個村里都能聽到朗朗上口的讀書聲,而這些牧民讀的都是論語。

徐凡巡視的時候,發現當地的牧民甚至在放牧的時候都會朗誦論語,這讓徐凡驚訝無比,在大漢內地都不敢說有這么多百姓能夠熟讀論語,而在大漠這種荒涼之地,居然可以輕松聽到論語。

在儒生的教導下,這些牧民連漢話都說的不是很清楚,但卻堅定的認為自己是漢人。

這次漠北之戰,打的最兇狠最激烈的,就是被儒家教化了的漢人。最開始了解這一幕的徐凡是極其驚訝的,然后他就找了原因,才知道儒家這幾年在大漠是下了死功夫的。

儒家的教化之道還是有些東西的,對漠北的統治不能一味的強硬粗暴,漢軍給了這些牧民一棒子之后,也要給他們一顆甜,儒家就是最好的甜棗。

徐凡夸完歐陽詢,又問到儒家能不能調撥更多的士子前往漠北,讓漠北的牧民也接受教化。

徐凡也給了一個儒家一顆甜棗,他告訴歐陽詢,朝廷會在大漠恢復三代的封建制度,大漠將會出現上千個男爵領地,只要儒家愿意派夫子到大漠來,朝廷愿意在每個男爵領建設一所小學,就交給他們儒家。

徐凡發現在大漠儒家好像變成儒教了,那些信奉孔子的牧民與其說是讀書人,不如說是信徒。

徐凡聽說這些“漢人”,在“夫子”的帶領下,高喊:“子曰: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

然后拿著刀劍就上前拼殺上去,每個人都死戰不退,雖然他們是義軍,裝備差,但戰斗力卻極其強悍,對漢軍后方掃蕩匈奴人更是立下汗馬功勞,漠南幾十萬牧民部落都是被他們抓出來的。

了解到這一切的徐凡那真是震驚無比,這還是儒家學派,說是儒教更合適,他們就差舉起一面十字旗了。

一個學派退化成教派,自然屬于腐朽且落后的東西,但這套東西卻天然適合大漠。

歷史上佛教統治了這片廣大的地區,對這片地區的穩定和民族融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徐凡穿越早了,大漢是沒有佛教的,儒家冒出來卻給了徐凡意外的驚喜。

儒家只要把牧民教化成漢人,徐凡不在意大漠變成儒家的地盤。

天子的保證對歐陽詢來說是意外之喜,尤其是天子打算在大漠分恢復周公之制,更是讓歐陽詢驚喜。

去年大漢的各個學派都以大同世界為自己學派的最終目標,對三代之治反而不怎么在意了。

但儒家卻是唯一的例外,他們還堅定的認為三代之治才是天下最好的制度。

于是歐陽詢向天子保證:“儒家會派更多的士子來到漠北教化胡人,讓胡人接受教化之光,成為真正的漢人,讓漠北永遠成為大漢的領地。”

平虜堡,外城。

大量的牧民來到,讓整個平虜堡人口暴漲好幾倍,內城已經人滿為患,很多人干脆在外層搭了個帳篷居住,甚至還有不少草市。

最外圍還有無窮無盡的牲口,大漢不止抓了幾十萬牧民,還抓了幾百萬頭牲口,這是一筆極其龐大的財富,讓平虜堡短時間內成了北方的經濟中心。

胡亥等人就在逛草市。

“這種上等戰馬在長安城最起碼可以賣你20萬錢,在這里居然只要萬錢。”朱沛撫摸著自己剛剛買下來的寶馬感嘆道。他一直想購買一匹千里馬,只是囊中羞澀,這次終于如愿了。

平虜堡物價真讓人瞠目結舌,一般的馬5000錢,耕牛3000錢,這價格只有河北的一半,把這些牲口賣到中原之地,能賺兩三倍的利潤。

價值幾萬元的皮革,只要幾千錢就可以買到,他甚至還看到了瑪瑙寶石,在中原之地價比黃金的奢侈品,在這里卻只要幾百錢就可以買得到。

柱子道:“胡亥哥,我們還等什么牧場,干脆在這里買一批貨,再賣到中原去賺的更多。”

胡亥搖頭道:“這種賺錢的買賣,輪不到我們出手,漠南商社早就在收貨了。今年長安洛陽的奢侈品又要大降價了。”

胡亥發現比起自己小家子氣的小打小鬧,漠南商社那才是正真的豪強。

他們組建了一家漠南鏢局,招募了3000多的私兵,專門幫朝廷運輸,糧草輜重,用這樣的方式,既提升了朝廷的好感度,又能賺筆錢。

此時的大漠,雖然看上去危險,但匈奴人的主力都在和漢軍主力決戰,小股的牧民,大漠的馬賊,根本不是漠南鏢局的對手,他們的出現只不過是給漠南鏢局增加一些戰利品而已。

有時候他們甚至會主動抓捕沿線的牧民,一場大戰下來,他們就抓了上千牧民,弄到了十幾萬頭牲口。

而漠北戰事開啟之后,漢軍對于糧草輜重的需求幾乎是無窮無盡,漠北商社主動為朝廷效力,前線的將軍們欣喜無比。

而去了前線漠南商社才顯露他們真正的目的,他們要做隨軍商人,他們的商隊跟著朝廷大軍的身后。低價收購前線戰士的戰利品,這高價賣到大漢來,轉手就有10倍的利。

漠南商社這實力,這組織能力,這強悍的戰斗力,已經不比大漢的諸侯國差多少。

了解到這一點的胡亥更是乍舌不已,同樣是做商賈,自己被漢吏盤剝,漠南商社卻已經是漢軍的盟友了,普通的漢吏還要討好他們。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