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60章 ,無人不通漢和救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0章 ,無人不通漢和救援

第360章 ,無人不通漢和救援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7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_


字體:


王忠帶領韓信一行人入堡壘休整,他就發現堡壘內部的一個安置營地,被一個木欄桿鎖住,里面都是匈奴人的帳篷,還有一些匈奴人和不少的牲口在其中,有的臟亂差。這些匈奴人看到韓信的隊伍也不害怕,還好奇的觀察韓信他們。

這些人正是辛苦走線的匈奴人,即便現在被關押的狀態,但他們卻并不擔心自己的安全,反而有的期待自己來到大漢的生活。

王忠馬上解釋道:“這是末將前日撿的一個匈奴人部落,馬上就會運輸去后方。”

是的,大漢的邊郡士兵最喜歡這樣撿匈奴人,因為這其中利潤非常大,漠南商社愿意以每人3000錢的價格購買這些匈奴人牧民。

現在整個大漢到處都在上馬紡織廠,而北方只要紡織的布料就是羊毛布,這就導致北方需要的羊毛數量非常大,現在北方各郡的在建設牧場,或者是牧田聯合農場,一年放牧,一年種田。

而漢人百姓種田他們拿手,但讓他們放牧養羊就相對貧庸了。這就導致北地極其缺乏優秀的牧民,而匈奴人則是這其中的好手,整個北方的商社對牧民的渴求都是極其強烈的。

于是他們和漠南都督府達成一項合作協議,漢軍在漠南撿匈奴人,每撿到一個胡人,他們漠南商社給3000錢的勞務費,這筆錢一半上繳漠南都督府,一半士兵們分。

當然因為大漢沒有奴隸,而且現在匈奴人也屬于大漢的統戰對象,大漢想要占據整個大漠,就不可能殘酷的壓榨剝削牧民。

韓信是不可能因為這點錢財就放棄對匈奴人的統戰的,增加自己占據大漠的難度。

但漠南商社的人也幫助韓信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奴隸制在大漢太不正確了。

但可以用培訓費的名義,匈奴人來到大漢要教他們漢話,要教他們熟悉大漢的規矩法令,這要一筆培訓費很合理吧。

于是每個來大漢的匈奴人欠下漠南商社上萬錢,這筆錢要從牧民的俸祿當中扣除。

于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就達到了,前線的士兵得到錢財,所以他們非常活躍,主動出擊的到匈奴人的地盤上去撿人口,用這樣的方式打擊匈奴人有生力量。

漠南商社不但賺了培訓費,還得到了一批優質的牧民幫助自己放牧,為自己賺取豐厚的利潤。

逃到大漢的匈奴人,也想辦法來到了自己心目中的燈塔,逃離了饑餓和死亡相伴的生活。

漠南都督府則得到一批擅長放牧,精通大漠地形的大漢人。

誰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好處,一個沒有人受傷的世界便達成了。

韓信皺著眉頭道:“盡量不要讓他們停留在塢堡當中。”而后就不再多問了。

撿牧民是漠南對付匈奴人的一種軍事戰略了,匈奴人的地盤比大漢還要廣大,想要派遣軍隊占領匈奴人的地盤是極其困難的。就漠南這一小塊地區大漢就花費了好幾萬大軍駐扎,每年軍費開支更是超過了10萬金。

但很快韓信就找到了匈奴人的破綻,那就是匈奴人的人口太少了,占據整個大漠的匈奴人,人口總數也就幾百萬上下,他們損失幾十萬人口就會元氣大傷。

而韓信對待匈奴人的策略也是以殲滅俘虜他們的有生力量為主,韓信為漠南都督的這三年時間,用零敲碎打的方式吞并匈奴人十五萬。

這對匈奴人來說不亞于打了一場馬邑潰敗那樣的敗仗。要不是匈奴人在北方獲取收益,此時匈奴人只怕已經被韓信用這種方式打的元氣大傷了。

鎮寧堡,議事廳。

韓信坐在首座問道:“鎮寧堡北方的情況如何,我軍發動北伐,有多少部落愿意投靠我們大漢?”

王忠匯報道:“鎮寧堡的白鹿部,野牛部都有投靠我大漢的想法,只是他們現在擔心匈奴人王庭的力量,不敢主動來投,但要是我軍北伐,他們會馬上投效我大漢。至于其他的部落他們想要和我們大漢做生意,不想打仗,并沒有改變現狀的想法。”

韓信冷笑道:“這些匈奴人打不過我們,要不然以他們的秉性,哪里會老老實實的做生意,只怕早就想帶領軍隊殺過來了。”

“白羊王倒是派過使者過來,他說愿意投靠我大漢,只求大漢把原本白羊部在漠南的領地還給他,他愿意帶領白羊部所有人倒戈相向。”

韓信搖頭道:“我大漢花費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是想要大漠成為我大漢的大漠,而不是白羊王的大漠。”

要真答應了白羊王的條件,大漠的白羊部必定會快速崛起,只怕要不了幾十年,白羊部就成為了大漢最大的敵人,這種給子孫后代留下隱患的條件,韓信自然不可能答應。

大漢朝廷對大漠的態度就是,這片土地以后必定是屬于大漢的,上面生活的人也只能是漢人。只有大漢的諸侯才能在大漠分封建國,白羊王還不夠資格。

韓信打仗一向講究戰事未起,情報先行,這里兩年他通過大漢的商隊安插了無數的探子,把大漠南北的查的明明白白,什么地方有山,什么地方有河,什么地方有戈壁有沙漠,韓信都心中有數。

他還前所未有的給大漠弄了一張極其清晰的地形圖,方便以后北伐。可以說韓信對大大漠的了解超過了九成九的匈奴人。

當然花費如此大的代價,韓信也不只探查了大漠的地形,對于匈奴人的王庭,大部落首領,中小部落的首領,韓信也是極盡拉攏,根據大漢朝廷的命令,承諾他們的政治地位,想辦法讓匈奴的貴族大部落首領為大漢所用。

此時匈奴國上下,可以說是無人不通漢,只是每個人的價碼不同而已。

冒頓對這種情況清楚明白,但也是無可奈何,想要解決漢人探子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閉關鎖國,把所有漢人的商隊全部趕出匈奴人的地盤。

但偏偏這是冒頓做不到的事情。大漠就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體,匈奴帝國從糧食到各種手工藝品,再到奢侈品,就沒有他們不缺乏的,他們唯一能拿得出手的產品就是各種牲口。而偏偏大漠天災人禍不斷,今天還是好好的牲口群,一場白災就可以讓它們全軍覆沒。

匈奴帝國就根本離不開大漢的糧食,布匹,各種手工品,他們也需要大漢的商賈把他們的牛羊,羊毛賣給大漢,在這種情況下,冒頓面對漢人的探子只能殺一些做太過分探子,其他時候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不過匈奴人各個階層對大漢對他們拉攏態度也各不相同。

像匈奴人的頂級貴族,大部落首領,他們只想把自己手中的牛羊和羊毛布高價賣給大漢的商賈,對大漢的拉攏則是極具敷衍。

大漢雖然富裕,過得也比匈奴好,但卻不可能給他們獨霸一方的權利,他們在匈奴可以做一方霸主到了大漢那一邊那只能做富家翁,匈奴人的頂級貴族根本不會為了所謂的好生活,放棄他們手中的權利。

而小部落首領則想投靠大漢,他們本就沒多少的權利,生活的品質也不比其他底層的牧民強多少,草原上的各種天災人禍,他們的抵抗力是最差的,稍微有任何的天災人禍,他們的部落就會消失在這茫茫的大漠當中。

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大漢的一個普通百姓,生活品質都比他們好,他們自然愿意成為大漢的百姓。所以走線來到大漢的部落是最多的。

冒頓巡視自己的領地,經常遇到一片地區本應該有部落的,但卻人去樓空,只留下一片空蕩蕩的牧場。逼的冒頓不得不把小部落安置在大漠,以此來減少人口的流失。

而在匈奴人幾千人的中等部落的情況又不同了,他們手中的權力說小不小,生活過的也不錯,有些人想投靠大漢但有的人卻舍不得自己的權利。白鹿部,野牛部就是匈奴中等部落,部眾有五六千人,但他們是想要投靠大漢過上好日子的。

而就在韓信和王忠討論匈奴人情報的時候,說是白鹿部有使者求救。

韓信讓白鹿部使者進入。

這個時候一個不到二十的青年跪在韓信面前悲泣道:“還請將軍救救我白鹿部?”

韓信問道:“你們白鹿部發生了什么事情?”

“我父親想帶領部眾投靠大漢,但被野牛部出賣,我們走到距離鎮寧堡50里的地方被白羊王帶領騎兵包圍了,現在只有將軍能救我們了。”

韓信馬上問道:“白鹿部有多少人,能征召多少士兵,包圍你們的士兵有多少?”

青年道:“我們白鹿部有5000余人,我父親已經征召了上千勇士和白羊王對峙,但白羊王部加上野牛部有六千余士兵,在拜月山把我們徹底包圍了。”

韓信聽完陷入沉思,大漢和匈奴人正式交手還在三年前,這幾年他和匈奴人都是小股部隊戰斗,尤其是打游擊戰,韓信領兵都是躲開匈奴人的大部隊,直接俘虜匈奴人的部眾。

現在匈奴人戰斗力如何?

匈奴人將領的指揮能力如何?

韓信不能說是一無所知,但卻也是知道的很少。

他唯一知道的是,冒頓在西域攻破了好幾個小國,抓了幾千鐵匠,在漠北龍城也開始學習大漢制造高爐,打造鐵甲。雖然他不知道龍城發生的具體情況,但從探子得到的情報來看,匈奴人的鐵甲數量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

韓信覺得這次是一個好機會,可以在正式大戰之前測一測匈奴主力的戰斗力。

“傳令平虜堡部隊立即集結,連夜趕到鎮寧堡來,集結親衛曲馬上集結,立即隨我出發。”韓信下命令道。

而后韓信下命令道:“王忠,你在此地等待我軍的大部隊,等大部落到來,指引他們去拜月山支援。”

王忠道:“諾”

韓信帶著自己的500親衛曲,在白鹿部使者的帶領下,花費一個多時辰趕到拜月山。

拜月山說是山,實際上卻是一個比較平緩的山包群,四周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此地郁郁蔥蔥極其肥沃,牧草可以淹沒人的小腿。

原本如此肥沃的草場應該有部落在此放牧,但因為此地是漢匈之間的邊界,尤其是現在漢軍進攻,匈奴人守的情況下,敢到這邊放牧的匈奴人部落,要不了幾天就會消失的無影無蹤,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匈奴人的部落根本不敢靠近漢軍堡壘100里范圍。

這兩年在匈奴人的部落流傳不少草原傳說,都是說南方有吃人的神魔,一頓要吃掉上百人,幾百頭牛羊,任何敢去南方放牧的部落,一天之內就會被這神魔吞噬干凈。

到了目的地附近,韓信命令全軍休息,同時派遣自己的斥候隊立即探察白鹿部落的位置。

傍晚指揮探馬回來向韓信稟報道:“都督,匈奴人在前方十余里,白鹿部馬車組成圓陣抵抗白羊部進攻,不過看情況極其狼狽,不知道能堅持多久。”

韓信淡然道:“這就要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要是不能堅持到我軍援軍到來,這就是他們的命。”

而后韓信命令自己的親衛隱藏休整等待后方的援軍,同時派遣探馬時刻觀察戰場情況,命令他們有情況就馬上匯報。

與此同時,十幾里外的戰場上。

白鹿部用幾百輛勒勒車圍成圓陣,白鹿部落五千余人全部擠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青壯健婦全部手持弓箭長槍對外。

小孩,老人則在陣型最核心的地方,驚恐無比的等待最終命運的降臨,要是沒有援軍,他們十之八九要死在這片土地上。匈奴人就是這樣殘酷,哪怕是自己人也不會手下留情。而現在他們唯一的希望,就是幾十里以外的大漢援軍。不少人都在跪地祈禱,希望漢人的援軍早點到來。

白鹿部族長鹿英此時卻是一臉悔恨。他差點就成功帶領部眾逃到大漢,過上逃離饑餓的好日子,結果因為信錯人了,導致整個部落都要毀在他手中了。

托大漢這些人不斷宣傳漢匈血脈相連,匈奴人是大禹的后代,匈奴人和漢人是親兄弟。

鹿英在匈奴人當中一直都是親漢派。他是相信匈奴人就是大禹的后代,他們也是流傳著三皇五帝的血脈。他們胸膛中流淌的中原最正統的血脈,匈奴人的根不是在大漠,而是在中原。

現在漢人都承認他們的身份,他們就應該帶領部落回到中原過上富裕的日子,而不是繼續在大漠上吃沙子。

所以鹿英經常在王庭向其他部落首領宣傳,匈奴人要認祖歸宗回到中原,這才是解決匈奴人與漢人矛盾的最好方法。

漢人如此強大,富裕,他們只要回歸大漢,也可以過上富裕的生活。而要是繼續和漢人戰斗,以漢人強大的戰斗力,整個匈奴國都有可能煙消云散。

因為鹿英如此在王庭宣傳,冒頓打了他好幾頓鞭子,但卻又不敢殺了他。

因為匈奴人部落當中,這樣的親漢派為數不少,是一股非常龐大的勢力,冒頓都要有所忌憚。

尤其是中小部落首領,他們是最認可鹿英的話的,漢人能如此強大1個可以打贏他們10個,他們根本不可能是漢人的對手為什么還要繼續打仗。

和漢人做買賣不是更好,漢人也需要他們的牛羊和羊毛,現在羊毛的價格都上天了,有時間打仗,雙方不如坐下來談談羊毛價格。

小部落首領是為了利益,而那些大部落的親漢派,他們內心可能不認可漢人的這個說法,但現實卻逼著他們不得不承認這個說法。

承認他們是大禹的后代,雙方的戰爭,那就是兄弟內戰,還有緩和的余地,但要是不承認,只怕他們匈奴人這個種族都有可能煙消云散了。

但他們卻是不想投靠大漢的,而是想維持現狀,最好漢人退回長城以南,大漠是屬于單于的,也是屬于他們的,但要是連匈奴國都沒有了,他們哪里來的地位權利。

尤其是大漢這幾年在大漠的所作所為,這些大部落首領算是看明白了,漢人對待底層的匈奴人非常好,你要投靠大漢都可以吃飽飯,過上好日子。

他們這些大部落首領,確實權利會被漢人奪走,部落會被漢人打散,他們從高高在上的匈奴貴族首領,成為大漢的普通百姓,這種情況下只要有一絲的可能性,他們也不想投靠大漢失去權力。

但漢人的實力太強大了,兩個都督府,一個將軍部,從三個方向向匈奴壓過來,壓的匈奴人不得不逃離他們的家園漠南,躲到荒涼的漠北。

即便逃到漠北,漢軍強大的軍事壓力也壓的匈奴人上層喘不過氣了,因為冒頓這些匈奴人高層不管怎么謀算,他們都發現自己卻連漢軍一個將軍部都打不過。在漢強匈奴弱的情況下,承認是自己人以后戰敗了,好歹有條后路。

熱門、、、、、、、、、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