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44章 ,軍事軌道和坐鎮西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4章 ,軍事軌道和坐鎮西域

第344章 ,軍事軌道和坐鎮西域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9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這樣的北伐大戰不是一次就可以商議好的,徐凡看到天色已晚,就散會讓重臣各自休息。

周章,陳平,張良三人離開章臺宮走在一起。

周章有的惱火道:“這些將軍就知道打仗打仗,為了發動戰爭一個個危言聳聽,一個小小的匈奴人被他們說的無比強大,也不看看大漢國內現在的情況,又是修大運河,又是修軌道,朝廷哪里來的精力去對付匈奴人。”

周章這話在后世人看來極其短視,但對大漢來說卻是極其正常的情況。

匈奴人的人口只有大漢的幾十分之一,財政更是只有幾百分之一,匈奴的軍隊戰斗力不堪一擊,正面作戰,任何一個大漢將軍都有信心用10萬人全殲匈奴人大軍。

匈奴人雖然地盤廣大,但人口少,在周章這些人看來,匈奴人的實力只有戰國時期中等諸侯的實力,大漢不是打不贏匈奴人,只是現在的匈奴像一個沾滿了泥巴的乞丐,大漢即便是打他,自己也會濺一身泥,根本不劃算。

張良道:“冒頓野心勃勃,匈奴人的確要打,但六十萬人馬太過了,要對付匈奴人最好還是像現在這樣逐步蠶食,把匈奴人的實力削弱到一定程度,而后我大漢指揮東胡人,鮮卑人等這些胡人部落對漠北的匈奴人發動進攻,以胡制胡,可以最大程度減少我大漢的消耗。”

“漠北太荒涼了,朝廷鞭長莫及難以管理,我大漢的諸侯都不愿意占據這些地方,我大漢應當把漠南消化成大漢的本土,以漠南鞏固大漢北伐領土。

對漠北分而治之,匈奴人的實力削弱到一定程度之后,朝廷有必要和匈奴人議和,把龐大的漠北分成幾塊,交給幾個不同的部落,我大漢朝廷作為裁決者維持在漠北的統治。依靠這個戰略,我大漢只需要少量的精銳就可以統治整個漠北。”

但一旁的陳平卻說道:“子房你提出這個意見,要是在幾年前朝廷還有可能接受,但現在卻不可能了。”

陳平卻說道:“但沒有這些商賈,我大漢的士兵卻很難駐扎在漠南。而且這些事情說不定是天子樂意見到的。”

一就是木軌投入巨大,一里就要20萬錢,想要讓木軌聯通整個大漢,那花費的金錢更是天文數字。

徐凡想了想道:“這筆錢是大漢軍方的,要是你們同意建設木軌,朕也同意。”

“要知道今時不同往日,以前是胡人在上萬里的邊界線上想要劫掠中原,邊郡損失慘重,賢者們自然對胡人喊打喊殺,而現在我大漢從三個方向主動出擊,雙方的戰線已經推進到草原上了,他們本不應該這樣。”

而在另一邊,季心等人難得來一次長安城,徐凡在燕宮宴請他們。

擁有木軌系統的大漢,能在第一時間鋪滅騷亂,造反這這樣的事情,再也不可能出現大漢了,甚至有不少大漢將軍斷言,木軌之后無造反。

這套木軌系統經過一年多的修建,已經完工了一大半,已經聯通到函谷關。

對付匈奴人根本不用著急,更加不用像武帝那樣大打特打。對徐帆來說,后世最好的榜樣就是牛牛那根攪屎棍,強大的封建王朝他一個不惹,安分守己的做生意,但只要顯露出虛弱的面目,那就重拳出擊,使之成為自己的殖民地。

二就是木軌有一個巨大的缺陷,就是不耐用。要是木軌只有投入巨大這個缺陷,周章看在木軌巨大的戰略價值,哪怕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他也會一年修個幾百里的不斷投入。

大漢所有的將軍們都在暢享,在大漢所有的郡縣都聯通木軌,朝廷的禁軍能在半個月內,出現在大漢的任何一個地方,如此高效的調動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威懾力。

徐凡直言不諱地說道:“現在大漢內部的工程太多了,朝廷不會貿然改變政策,全力北伐。”

所以現在大漢的木軌都是修建在繁華的商道上,因為只有這些商隊提供的傭金才能維持木軌的運轉,最起碼大漢第一條木軌是處于盈利狀態的。

韓信也跟著說道:“最重要的是我大漢的軍事重心在北方,有這樣一條戰略性的軌道可以聯通邊塞,對大漢來說是極其有利的。”

你們以為始皇帝是傻子,看不到木軌的好處?根本的原因是建設木軌的消耗,連暴秦都承受不住,始皇帝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設馳道。”

周章道:“荒唐,朝廷軍政豈能被這些商賈左右。”

路上徐凡不斷向著季心,韓信和呂臣三人了解大漠現在的情況。

他又不是始皇帝,在中原開了如此多的大基建工程,還南征北伐不肯停歇,但徐凡看來,匈奴人的實力增加快,但大漢增加的更快,香料島已經發現了,有這個大血包,大漢實力提升的速度更加快,時間在站在大漢一邊的。

去年他帶領遼東諸侯聯軍攻破衛滿的都城,他們這些遼東諸侯瓜分了幾十萬箕子之國的百姓,現在呂臣有點吃撐了,打算花幾年時間消化這些百姓。再繼續進攻匈奴人,他擔心自己的呂國會消化不了。

呂臣恍然大悟道:“原來你們這是打算堵住丞相的嘴,用這筆錢來修木軌。”

但偏偏木軌極其不耐用,一般用個一兩年軌道就會腐朽,想要持續使用,每年的維修費用就是一筆天文數字,而木軌想要普遍整個大漢,光維修這些木軌的費用就會超過大漢財政的十幾倍。

“畢竟天子經常說肉爛在鍋里,那些商賈再奸詐,也是大漢的商賈,他們占據大漠總好過胡人占據大漠的好。”

只可惜丞相周章毫不留情的打碎了這些將們的幻想。

徐凡喃喃自語道:“修建一條通向九原郡的木軌?”

畢竟軍費承擔了一部分木軌的建設費,商隊再承擔一部分,這條軌道的花費也就沒那么可怕。

季心道:“今年我大漢的軍方不是有5.5萬金軍費結余,末將以為這筆錢應當用在修建軌道上,咸陽到九原郡共1400余里,一年修500里,三年可以修通,要是朝廷能在北伐之前,修通咸陽到九原郡的軌道,糧食物資的消耗能減少九成。”

周章更是毫不留情說道:“當年暴秦為了伐楚,就在中原建立了龐大的木軌系統運輸糧草,但這套軌道系統卻在暴秦結束戰爭之后就給拆了。

徐凡他們來到燕宮之后,季布等大漢各路諸侯早已經在此。

現在大漢的民間可能更重視香料島的事情,但大漢軍方卻更加重視還在修建當中,長安到洛陽城的木軌系統。

修建這樣一條長安到九原郡木軌可能要花費30萬金,但對比漠北之戰耗費的上百萬金的開銷,這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木軌強大的運載能力,快速的運輸時間,讓所有人都為之側目,大漢軍方曾用木軌做過運兵實驗,三百里的行軍路程一日完成,轟動整個大漢軍方。

韓信道:“陛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等也不是要現在北伐,而是朝廷應當早做打算。”

而后陳平看向周章道:“朝廷財政的支柱就是紡織業,羊毛布已經成為了天下第二多的布料來源了,朝廷每年可以在羊毛布上賺10萬金,在羊毛布上收到的稅金也有十幾萬錢,丞相你支不支持他們?”

周章聽到這話,臉色深沉道:“支持。”

“漠北商社這個模式已經吸引了大漢其他豪強的注意了,今年我大漢就多了隴西商社,上郡商社,九原郡商社等豪強聯合組成的商社,每個都是財雄勢大,每個都躍躍欲試的想在大漠上找一片草場養羊。”

陳平悠悠解釋道:“現在大漢有一半的紡織機都在紡織羊毛布,隴西郡,北地郡,上郡,雁門郡,九原郡這些郡的財政收入,主要就是靠羊毛的利潤和稅金。你們沒有發現,這兩年邊郡的賢者們,對匈奴人喊打喊殺的聲音越來越多了。”

呂臣道:“其實像朝廷現在這樣鈍刀割肉的方法也不差,消耗也更低。”

張良恍然大悟道:“他們是看中匈奴人的草場了!”

季心道:“新修軌道自然價格高昂,但要是木軌鋪設在秦直道上,想來費用減半也是可以的。”

陳平道:“漠北商社已經在大漠擁有幾十萬只牛羊,去年他們販賣牛羊和羊毛賺了上億錢,他們已經成為了大漢最大的養殖大戶,連我大漢的太仆都比不上了。”

“而且木軌鋪設在北方,維護的費用更低,畢竟北方干燥少雨,木軌更加不容易腐朽。”

彭越說道:“木軌一里20萬錢,要修500里則花費10萬金,只憑香料島的收益難以滿足修建軌道的費用。”

這些人都是老友也不客氣,紛紛找自己相熟的人坐在一起。

季布問道:“陛下怎么來的如此晚?”

徐凡道:“討論一下匈奴人,匈奴人在漠北勢力壯大,韓信他們打算建立一條聯通九原郡的木軌,趁著匈奴人壯大之前滅了他。”

季布道:“陛下的確不能小看匈奴人,現在西域都出現匈奴人的影子。”

而后季布仔細說了河西發生的變化。

大月氏人被季布帶領的諸侯聯軍爆錘了好幾年,現在大月氏人河湟的領地全部丟失,河西之地丟了三分之一,部眾少了五分之一。

一個季布就如此厲害,更不要說季布身后還站著一個強大的大漢帝國。

大月氏人高層商議好幾年,既然打不過漢人,那就想辦法逃走。

于是他們把部落從靠近隴西的地方遷徙到靠近西域的地方。

而后大月氏人聯合匈奴人攻破了西域強國烏孫,匈奴人瓜分了烏孫的人口。大月氏人占據了烏孫的地盤。

季布道:“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大月氏人是打算讓出河西之地,遷徙到西域去。”

“末將向來自西域的商隊打聽過西域的情況,西域的面積不比中原差多少,其內有大大小小幾十個國家,這些國家小的只有幾座城池,大的也是幅員千里人口百萬。”

“當地有玉石,寶石,瑪瑙,黃金白銀,各種珍貴的香料,可以說是極其富裕之地。”

“不管是匈奴人還是大月氏人,占據西域,對我大漢來說都不是好事情。”

徐凡聽完季布的介紹都有點吃驚,西域真有這么富裕嗎?

怎么在他的記憶當中,西域都是沙漠戈壁遍地,也就是靠這一條絲綢之路養活沿途的這些國家。

徐凡道:“你有什么打算?”

季布道:“末將打算先占據河西之地,打探清楚西域的情況,要是西域真是富裕之地,末將愿意為陛下取之。”

好吧,這都是場面話。

真正的原因是季布這些河西諸侯聽到西域富裕,想要殺到西域建立諸侯國。

比起大漢其他方向的諸侯,河西的諸侯打仗,那真是要打的吐了,偏偏大月氏人的戰斗力不差,季布這些人難以一戰殲滅大月氏人。

而大漢的諸侯占據的河西之地,高原之地都是比較貧窮的。

香料島的出現,讓這些諸侯內心有點騷動,他們也想在一個富裕之地建國,而從現在的情況來看,西域就是他們希望之地。

徐凡想了想道:“要是你們愿意坐鎮,西域朝廷是必定支持。”

河西和西域是大漢必定要控制的地方,占據河西,大漢則呈現對匈奴人的三面夾擊之態,對于吞并匈奴人極其有利。

占據西域則打通了中亞的橋梁,可以把大漢的影響力輻射到整個世界島的核心。

想要成功統治全球,必先稱霸世界島,要是稱霸世界島,那必須控制西域。西域是大漢霸權的關鍵所在。

季布他們想坐鎮西域,對大漢是有利的。歷史上漢唐都占據過西域,但因為人口太少了,沒有在這一片地區扎下根來。

在帝國實力衰落的時候,又退出了這片地區,尤其是除了窩囊宋這種廢物,大漢文明對西域的影響力斷了幾百年。

有前世的經驗教訓,徐凡明白想要在這片土地扎下根,靠著漢吏是不行的,東漢的官僚連西涼這樣的地方都敢放棄,就更不要說西域這種偏僻之地了。

只有分封諸侯在這片領地上,再不斷遷移百姓過去,大漢文明才能真正在這片土地上扎下根來。

季布聽到這話喜道:“末將謝過陛下。”

這個時候英布過來道:“陛下,趙佗這廝居然遷都龍令,他這是心生內鬼,擔心我大漢的軍隊會進攻他。”

“您什么人,怎么可能會做這樣的事情,他這是在誹謗您,是有造反的想法。”

“陛下,您給末將一道旨意,末將定帶領諸侯聯軍殺趙佗一個片甲不留。”

徐凡道:“趙陀想遷都在什么地方是他自己的事情,伱安心在黔中發展,等時機成熟之后,趙佗會開放門戶的,他想閉關自守,朕還不答應。”

季布抓住英布道:“來來,為兄來陪你喝酒。”

英布走之后劉邦來到徐凡身邊。

徐凡笑道:“聽說這次你可撿了大便宜,白得了上百萬畝的土地。”

劉邦笑道:“還好,衛滿這些人就不會建設國家,這些地方也就相當于我大漢的邊郡,不算太富裕。”

但劉邦的笑意是遮擋不住,白撿了一個郡大小的地盤,雖然發展的不算太好,但也比刀耕火種的野人強多了。

最重要的是他還得到一座幾萬都城,雖然人口被瓜分了大半,但好歹這座都城基礎設施完備,省去了他幾十年建設的時間。

而后劉邦道:“臣的長子劉肥,已然成年,但他才干不足,在遼東也混不出什么名,臣想為他在大漢討一份差事。”

劉邦這樣做,其實想保護自己的長子。

去年諸侯聯軍攻占了箕子之國,呂臣等諸侯瓜分了人口,這塊地盤因為靠近劉邦的諸侯國,就被劉邦占據了,當然他也因此背上了一筆債務,以此來補償其他的諸侯。幾方諸侯都對這樣的分配感到滿意。

而劉邦把自己的都城遷到王險城,就想把自己幾年辛苦開拓出來的沛城交給自己的長子劉肥。

在劉邦看來,嫡子繼承家業,庶子分一座小城不過分。

但他這個行為卻遭到了自己老婆呂雉和其他大臣的抵制。

劉邦和歷史上的他一樣能生,有十幾個兒子,這樣分封下去,劉邦的勢力必定會被瓦解。

面對如此多人的反對,劉邦只能放棄這個念頭,但他發現呂雉對劉肥有殺意,為了保護劉肥只能把他送到大漢來。

“劉肥?”徐凡有點印象,好像是劉邦的長子,后面當了齊王,沒幾年就死了。其他就不記得了。

徐凡想了想道:“他有啥特長,喜歡打仗,我就安排他去軍事學院,喜歡種田,我就安排他去農學,喜歡器械,我就安排他去魯班學院。”

劉邦道:“要不說犬子沒啥才干,您剛剛說的那幾條,他一條都不擅長,臣記得他好像就是算術好一點,能記記賬什么的。”

徐凡道:“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本事,要不這樣吧,朕安排他去農業錢莊,需要計算的東西很多,正好發揮他的才干,要是他能做得出頭,朕就安排他成為掌柜。”

劉邦喜道:“多謝陛下,多謝陛下。”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