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43章 ,不把問題留給子孫后代和軍方打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3章 ,不把問題留給子孫后代和軍方打算

第343章 ,不把問題留給子孫后代和軍方打算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6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唐誠帶著韓信繼續前進,很快來到咸陽宮的范圍。

這個時候韓信吃驚的看到,咸陽宮外居然匯集了好幾千人,看他們的衣著打扮都是讀書人。

“朝廷不公,我等不服!”

“為什么去年錄取3000人,今年卻只錄取1000人?朝廷這是歧視我等!”

“要增加錄取名額!”

幾名士子不斷地高呼,還有不少人舉著旗幟橫幅場面極其壯觀熱鬧。

“這是什么情況?”韓信震驚道。

這可是在咸陽宮外呀,大漢的丞相府,太尉府,御史大夫府,甚至天子居住的燕宮都在此。

這是大漢核心機要場所,居然有如此多的人圍聚在這里,而且看這位參軍的樣子,他好像也不怎么在意。

唐誠淡然道:“這是今年科舉考試的士子在游行示威,他們已經少了很多人啦,再過幾天想來會散去的。”

徐凡認為游行示威能提前引爆社會的矛盾,讓朝廷的官員重視這個矛盾,提早解決,總好過一直壓抑壓成火山爆發,最后整個吞并一個王朝要好。

去年的大游行之后,游行示威已經成為了長安的一大特色了,只要有不滿的事情就會發動一場游行示威,游行的人群圍繞整個長安城再到咸陽宮集中,不過那些都是小規模的,也沒有造成多少動亂朝廷就沒有管過。

最后大漢朝廷設定了一個《游行示威法令》規定游行示威不得打砸搶燒,不得損害他人的利益,違反抗律朝廷必定鎮壓。但不影響其他人的游行示威,朝廷也不得干預,所以才有現在的這一幕。

韓信奇怪道:“發生了什么事情,他們為什么要圍著咸陽宮?”

唐誠道:“他們氣憤今年科舉考試的名額減少了,往年我大漢的科舉考試都會錄取三千人左右,今年卻只錄取了一千人,很多落榜的士子不滿,他們在這里游行示威,要天子和丞相增加名額。”

丞相周章本想立法限止這種事情,但被徐凡拒絕了。

唐誠雖然不是陳郡元老,但也是大漢開國六郡老兵,他在十幾歲的時候跟著天子打天下,一步步從小兵做到軍司馬,而后加入大漢軍官培訓班,成為太尉府的參軍。他靠著自己努力拼搏才擁有這一切,自然看不起這些想一步登天的人啊。

徐凡不想把問題交給子孫后代,那現在就要堅決控制住漢吏的名額。

直接了當的告訴這些人,鋼鐵廠更需要你們,全部給我去打鐵去。

韓信了然道:“這種情況對我大漢的臉面終究不好看,朝廷不管這情況?”

當然徐凡不否認這些士子游行示威的權利,但卻不會增加漢吏的名額。

他在后世見多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事情,面對矛盾總是不抓根本,總是想糊弄的解決問題,糊弄不住干脆就不解決,最后變成一個巨大的無法解決的問題。

唐誠不屑道:“他們也不想想現在是什么時候,天下已然太平,大漢的各級官屬也不缺乏漢吏,怎么可能還錄取三千人,就是現在的千人都未必能保證,一群刻舟求劍的人,把亂世的情況當成了正常的情況了。”

“朝廷財政收入的五分之一又都用在官員的俸祿上了,現在朝廷是不可能無限量的增加漢吏的數量,以朝廷漢吏替換的速度,每年千人將會是常態,即便你們鬧的再兇,也是不可能更改的。”

而此時叔孫通和伏生出來說道:“各位士子,減少科舉的名額已經是必然的事情,你們即便是在這里站上一年也是改變不了。”

就像士子多了,沒有位置,那就想個省心的方法,讓他們繼續讀書,把這個問題推遲幾年。

要知道秋收之后大漢朝廷是極其忙碌的,不但要進行科舉考試,還有各郡太守的上計,賢者大會,諸侯大會,可以說一年的總結大會都在這個時間段開啟。

唐誠道:“天子說了,游行示威是這些士子的權利,只要他們不妨礙到其他人就不必理會他們,但朝廷錄取多少人朝廷要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錄取。”

“爾等都是有見識的人,不像潑皮無賴那樣無理取鬧。老朽和你們算一筆賬,我大漢像亭長,里長,這些基層小吏都不算。就算鄉縣小吏,俸祿百石以下的小吏已經超過了10萬人,百石以上官員超過了3萬人,每年朝廷光支付這些官員的俸祿就超過了3000萬石糧食,10萬金。”

幾年之后再發了個小文章,讓你們脫去長衫去打鐵,說是鋼鐵廠更需要你們。

而且進入工業化時代之后,社會的矛盾爆發會更加激烈,游行示威的場次數會更加多,大漢朝廷不趁著現在社會矛盾少的時候積累經驗,學會處理這些問題。難道等社會矛盾積重難返的時候,就更難處理這些事情了。朝廷的人會出現什么昏招徐凡看的太多了。

現場的士子沉默了,一來游行示威十來天已經泄了他們的士氣,二來叔孫通算的賬也讓他們明白,朝廷官員是不可能無限量增加的。

叔孫通看他們冷靜下來了,繼續說道:“但你們也不是沒有出路,我大漢治下有上百諸侯,他們的諸侯國缺乏人才,你們可以前往這些諸侯國。

二就是我大漢,加大對教育,在郡縣,每千人要有一所小學,每鄉里有小學,伱們可以成為夫子,鄉間的夫子有土地,有學田,郡縣的夫子有俸祿,你們可以享受官員的待遇,有養老金,有醫療保障。”

去年的大游行獲取的福利待遇,官員馬上跟進,宗正叔孫通制定了官員的福利法令,這其中包括了官員的加班費,醫療保障,退休保障等,高級漢吏享受的待遇等等。

第一批享受退休待遇的大漢官員就是孔鮒,酈食其,許豐等年紀大的漢吏。

其中酈食其,孔鮒,許豐退休之后被徐凡返聘為尚書,雖然沒有權力,但可以依靠他們豐富的處理政務經驗,為徐凡這個天子提供意見。

成為大漢的夫子算是一個不錯的職業,徐帆吸取了后世的教育,知道任何行業都不能一味的講奉獻不講待遇,所以大漢的夫子待遇一直不差,屬于大漢中產以上,不管是收入和地位都是比較高的。

但能來長安考科舉的士子,普遍都是小地主以上的身家了,夫子這個職業對他們來說沒有太多的吸引力。甚至有很多人不屑一顧。

伏生這個時候也跟著說道:“難道只有成為漢吏才能實現你們的心中理想抱負,還是說你們的理想只是想掌握權利。”

“大漢想要建設大同世界,各行各業都缺乏人才,長安城當中,有水利學院,有墨子學院,有魯班學院,醫學院,這些行業都是建設大同世界必須的人才,爾等也可以加入這些學院,學習技能,為大同世界理想出力。”

“朝廷給了3000名額,爾等可以報考這些學院,要是家中缺乏錢財,難以完成學院,也可以申請成為朝廷的選調生,朝廷提供學費和生活費,幫助你們完成學業。”

叔孫通最后大聲道“路,朝廷已經擺出來了,該怎么選,你們自己抉擇,想好成為夫子就去宗正府報名,想要繼續學習的就去教育令府去報名。”

說完叔孫通和伏生兩人離開了。

這些士子們面面相窺。

“朝廷給了出路,我等散了吧!”一個學子道。

“成為夫子,學子算什么出路!”有人不服氣道。

“難道只有成為漢吏才算是有出路?小弟家中錢財不多,還是先以夫子為業,留在長安城,等待明年的科舉。”一個落魄的士子道。

“我等明年再來!”這些士子可能是想通了。也可能是叔孫通給他們擺事實,講道理,讓他們明白,繼續游行示威下去,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大量士子散開,留下的人也知道自己幾個人難以改變結果,不得不離開。

韓信看到這幕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了,在長安城之外看大漢的天下,欣欣向榮,繁花似錦,但進入長安城卻又如此動亂,也不能說是動亂,應該是充滿一股他不明白的活力,總之他很難明言。

韓信被安置在將軍府,與他一起的將軍還有鎮北將軍季心,鎮東將軍宋留,鎮海將軍彭越等人。

韓信和季心會面,兩人商議北伐匈奴人的事情,雖然按照大漢原本的計劃,北伐匈奴要等在3年后,但香料島的出現,讓兩人決定提前發動這場大戰了。用季心的話來說,他們軍方賺的錢,可不能被丞相奪走。

只能說香料利潤太高了,即便扣除稅費還有10萬5千金,這個數字遠比當初,漢軍改革要求的5萬金多的多。

身為大漢的丞相,周章自然不愿意浪費這些錢財了,他打算在長安城建設一條龍首渠,繼續鞏固大漢的根本。

但丞相的這個行為卻讓大漢軍方生氣了,當初軍事改革的費用本就是應該朝廷出的,只是朝廷要休養生息,才沒有通過,現在他們軍方找到香料島,自己弄來錢糧了,朝廷居然還想從他們手中奪走這筆錢。

這怎么可能,一向是他們軍方向其他人伸手要錢的,怎么能出現倒反天罡的事情,真當他們手中的拿的不是刀劍。

軍方的鄧宗和吳盛堅決不同意,哪怕多給退伍費,這筆錢也不能出軍方的賬戶。

大漢六年,十月一十七日。

徐凡召集季心,呂臣,韓信,宋留,彭越五人詢問各大將軍府,都督府事務,一同前來的還有大漢的丞相周章,張良,陳平,太尉府的參軍監軍吳盛,監軍將軍鄧宗,鎮軍將軍葛嬰等人。

季心第一個對徐凡述說了鎮北將軍府的軍務。

季心投靠徐凡最早,徐凡的所言所行甚至都記錄成一本書籍,他可以說是徐凡最好的學生了。

這兩年可不是只有韓信在擠壓匈奴人的生存空間,季心也有相同的動作。

他派遣儒生深入朝廷,大肆宣揚漢匈兄弟論,說匈奴人是大禹的后代,他們和漢人是血脈相連的兄弟,兩族兄弟大戰只能是親者痛,仇者快。

還派遣戲曲團混入進入匈奴人的商隊當中,這不但探索匈奴人的地理環境,還以戲曲的方式宣傳大漢的富裕生活。

而季心本人在九原郡,高舉不要戰爭要和平,要富裕不要刀劍的旗幟,大量吸收匈奴人進入九原郡。

要知道大漢可是已知文明的燈塔,這個燈塔承認是他們的大哥,還對他們開放邊境,讓他們成為大漢人,這會引起什么后果,后世已經非常形象的展示出來了。

九原郡有大把匈奴人移民,季心給這些匈奴人定居分草場,弄青儲飼料,幫助他們販賣貨物和大漢的奸商斗爭。

匈奴人和漢人的紛爭他也能做到公平處置,甚至于匈奴人遇到了什么困難,找季心,他也可以幫忙解決,一時間及時雨季心大名轟傳整個大漠。

匈奴人的部落爭相投靠季心,每年匈奴人都會消失幾萬部眾,整個陰山南北都被季心占據。

說完漠北的情況,季心繼續說了現在匈奴人的情況。

“陛下匈奴人雖然快被我們排擠出漠南,但他們卻已經統一了漠北,今年更是聯合大月氏人進攻了西方一個叫烏孫的強國,據說抓了好幾千鐵匠,現在匈奴人的軍隊也開始鐵器化了。”

“而且這個冒頓也是一位雄主,他面對我大漢的兄弟論進攻,提出什么草原民族論,說我們漢人殺入草原,就是要消滅所有的草原民族,所有的牧民如果不想被滅絕,就應該團結起來和大漢戰斗。”

“他這個論調還真吸引了很多大漠的部眾,朝廷不能繼續放任匈奴人壯大了,要是真等匈奴人整合了整個大漠,我們將會面對一個幅員萬里的強大帝國。”

“要知道當年楚國也不過只有5000里的江山,卻已經是暴秦最強大的敵人了,而現在匈奴人的潛能比當年的楚國還要強大。”

韓信也跟著說道:“陛下,匈奴人潛能的確超過了楚國,尤其是他龐大的國土,即便是我大漢兵鋒再銳,也很難一戰擊穿,此時是匈奴人最虛弱的時候,要是給冒頓整合大漠的時間,我大漢想要擊敗匈奴耗費的力量將會更高。”

丞相周章皺著眉頭道:“小小的匈奴真有這樣可怕嗎?”

這些年大漢一直在囤積糧食,但邊境的土地本就貧瘠,兩年時間也沒有囤積多少糧草,要是現在發動大戰,那么就要從關中,中原調撥糧草,千里運糧,對錢糧的消耗可想而知了。

這一仗打下來,整個大漢的內政發展都會受到重創。

韓信道:“丞相,匈奴人在我大漢的連番打擊之下,實力不但沒有減弱還統一了整個漠北,匈奴人的韌性如此高,如何重視也不過分。更不要說匈奴之主冒頓還是梟雄,他領導下的匈奴人更加可怕,不能等閑視之。”

張良沉思道:“但現在和匈奴人大戰,會打斷朝廷所有的施政的政策。”

要知道現在大漢朝廷大部分的資源都投入進,興修水利,馳道和產業上,這些投入要持續不斷的,這個時候爆發戰爭顯然會打斷這個過程。

韓信道:“也不一定今年就開戰,但朝廷確實應該提前準備了。”

“和匈奴人的大戰,要現在就開始謀算了,要不然即便是三年之后,朝廷想要對付匈奴人也是極其艱難。”

“漠南之地還無所謂,朝廷只要投入10萬騎兵,30萬步兵防御糧道,逐步推進,吸納漠南的匈奴人,把他們教化成為漢人,朝廷一年可占據漠南,五年可消化漠南,但匈奴人的根本之地卻是在漠北。”

“漠北不但距離我大漢的統治核心極其遙遠,中間還隔著漠北沙漠,大漢要橫跨三千里才能進攻到匈奴人的核心地區,這對我大漢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即便是發動五萬騎兵進攻漠北,也需要三四十萬步兵防御糧道,而朝廷要是派遣10萬騎兵進攻漠北,那么就需要六十萬以上的步兵維持糧道。”

周章聽到這個數字一陣頭疼道:“又是六十萬,你們這些將軍打仗,難道就不思考一下,如此龐大的軍隊對朝廷的壓力是如何大的,這一仗打完朝廷十年都回不了元氣。”

當年大漢發動六十萬大軍進攻齊國,這還是在中原腹地,有一條巨大的黃河能運輸糧草,加上齊國富裕能極大恢復大漢的力量,但就算是如此,大漢花費了兩年時間才恢復元氣,敖倉的糧食今年才突破了上億石。

而現在韓信張口就是六十萬大軍,還要十萬騎兵,要知道戰馬消耗的糧食比得上6個士兵,十萬騎兵消耗的糧草比六十萬步兵還要夸張。

這就相當于120萬大軍的糧草消耗了,而且還是在幾千里之外的漠北決戰,從關中到九原就有上千里,九原到漠北又是3000多里,這條糧道超過5000里。

這一戰要是開啟,整個大漢的戰略全得掉頭,要把無窮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到這場大戰當中。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