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38章 ,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8章 ,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

第338章 ,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6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第338章,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

第338章,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

第338章,許豐的勸解和工農業的矛盾

大漢六年三月二日,上林苑,棉田。

關中下了幾場春雨,樹生葉,草發芽,萬物開始復蘇。

徐凡跟著許豐把一粒粒棉花種子種下去。

春耕之后,徐凡就喜歡在長安城四周的田地當中巡視,而這片棉田是徐帆最重視的地方。也是他巡視的第一站。

許豐邊種棉花種子邊說道:“陛下您種田是一個生手,您有這功夫不如多弄一點鳥糞石到大漢來,多弄一石鳥糞石,我大漢就會多出10石糧食,天下就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情了。”

徐凡無奈道:“現在能挖掘到的鳥糞石已經是極限了,鳥糞石大部分都在海島上,那需要專門的尖底海船。而不是大漢的平底船,平底船去大海會被海浪打翻,但制造海船需要木料,需要足夠多的木匠,現在大漢在會稽郡,廣陽郡,遼東郡都有造船廠。

但這還是需要時間了,一根巨木從砍伐下來,到可以制作海船的木板,有時候需要34年時間,即便現在有干熘窯,可以減少好幾年時間,但制造一艘千石以上的海船還是需要幾個月時間,海船不夠,鳥糞石的數量就沒有辦法增加了。”

這兩年多時間,大漢不算小漁船,制造千石以上的海船已經超過了百艘,但面對漁船,運輸船,軍艦龐大的需求,這點數量依舊不夠用。

去年大漢已經決定在九江郡,廬江郡,衡山郡,南郡等地各自建設一個造船廠,為此還調撥了大量的造船工去這幾個郡當技術工人,以擴大海船的數量。

徐凡道:“今年這里不就種植了兩萬畝,余下的種植朕還分給各路諸侯,當這批棉花收獲之后,棉布的價格會下來的,最多四五年,棉布就會成為我大漢的普通布料。”

徐凡無奈道:“百姓沒有種子過棉花,他們不敢種植,畢竟他們也不富裕,承受不起損失,各地諸侯都有農家子弟,他們有人才,也損失的起。”

“其實比起棉花,大漢這兩年因為紡織業快速發展,有提升幾十倍效率的紡紗車,還有新式織布機,紡織的生產效率大增,整個天下缺的是絲麻,這兩年絲麻的價格已經提升了兩倍。但在民間,百姓情愿種植價格跌了一半的糧食也不愿意多種子桑麻。”

而長安城的作坊主也很快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就是去鄉村去找一些農戶打短工,他們俸祿更加低,普遍只有500錢之下,而且也只能在農閑的時候做幾個月的事情,但這也極大解決了勞動力的困局。徐凡也是認可這支模式的,可以給農戶增加收入。

徐凡道:“朝廷有丞相坐鎮足以,天子做好對大漢的發展的規劃,維持大漢各階級的平衡就行了。”

原材料最多,造船廠想要減低成倍只能在這兩大建造了,而且造船廠建設在當地還能加快江南的開發,對百姓來說,樹木砍斷能賺一筆錢,用這筆錢作為原始積累來開荒可謂是一舉兩得。所以大漢朝廷也是支持這樣的舉動的。

“比起朝政,讓棉花早日在大漢普及,才是更大的事情,要是棉花普及開,天下百姓就多了一種布匹用,這才是實實在在的財富,天下的財富多了,大家的日子才會好過。”

“朕已經讓大漢的官營紡織廠用這個模式,在關中定下了上百萬畝經濟作物田,幫助上萬百姓致富。”

徐凡問道:“耬車弄好了嗎?有這個農具,百姓春耕就可以省下很大精力了,就可以去做其他事情,哪怕是到長安城打短工也可以多賺幾百錢。”

許豐嘆口氣道:“百姓還是餓怕了,也就是在大漢這兩年才吃了幾頓飽飯,即便是老鄉種田也是要多種子糧食的。”

許豐道:“陛下還是多關心朝政大事,農事有我農家足以。”

許豐笑道:“這棉布的確好,具有柔軟、透氣、又舒適,就是少一點,價格貴了點,普通的百姓根本穿不起,但去年您做的最正確的事情就是把棉布帶給天下。”

徐凡喜道:“關中百姓普遍只有100畝土地,有小型的耬車也足夠了。”

徐凡繼續說道:“而且大漢的海船主要還是用在捕魚船上,畢竟鳥糞石海要讓糧食生長,但捕魚船只要捕撈到魚就是肉,去年大漢捕撈的海魚上百萬石,即便按照一斤海魚頂五斤糧食,這也是五百萬石的糧食。大漢朝廷如果想做到百姓人人有肉吃,就陛下加大對海魚的捕撈量。”

而之所以不在沿海郡縣弄造船廠,原因也很簡單。像齊地等中原之地開發的早,能做龍骨的百年巨木早就被砍伐光了。

因為長安城手工業快速發展,長安城各大工匠里的勞動力是越來越不足了。

許豐笑道:“小型的耬車已經弄出來了,用這支耬車可以抵得上幾十個人播種,但像天子您說的那種一人可播種六百多畝的耬車還沒有成功。”

許豐聽到這話眉頭緊皺道:“為何不給百姓也留下一點種子?”

徐凡道:“今年的情況應該會好一些,一個叫艾強作坊主,他弄了一個訂單農業的模式,先把定金給農戶,讓他們給紡織廠種植桑麻,而后秋收之后他們購買這些原材料,這樣農戶只需要付出勞動力,就可以解決絲麻的銷售。”

造一些平底船還能用小樹拼接,但造海船敢這樣做,船毀人亡是必然之事。在這個時代只有遼東和江南還能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林海。

許豐想到自己今年開始,幾乎餐餐都能見到魚肉,在大漢的肉類市場,海魚是最便宜的,他也不禁點頭道:“此乃國之根本。”

“其他紡織廠不想原材料受限,不想被朝廷的官營紡織廠排擠的破產,就必定會推廣這個模式的,這個模式能讓農戶收益,他們的風險被轉嫁給抗風險能力更強的紡織廠了,百姓就不用擔心會餓肚子的問題了,要不了兩三年時間,糧食和經濟作物的比例就會達到平衡,百姓就會富裕起來。”

許豐笑道:“這個艾強倒是有幾分本事。”

徐凡道:“他的確是做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情。”

許豐想了想道:“陛下不要怪老朽多嘴。”

“您說!”

許豐道:“如今的大漢已經是老朽從未見過的盛世了,天下的百姓大部分都能吃飽飯,這樣的盛景老夫也是頭一回見到。即便是現在老朽下黃泉,見到那些諸子也可以自豪說,我們這些后輩終于達成了他們想要見的盛世了。”

“這樣的盛世太難得了,諸子努力了幾百年,天下的百姓也等了幾百年,陛下又何必多起波瀾,就這樣享受這個盛世不好嗎?”

“老朽說句不客氣的話,這也就是當今天子是您,換成任何其他君王,秦泊早就沒命了,墨家也會被重新打散。

墨家能控制幾十萬人,這對朝廷的威脅太大了,不怪丞相要把秦泊趕出朝堂,秦泊登上高位,必定權傾朝野,這對大漢朝堂來說太可怕了。”

而后許豐奇怪看向徐凡道:“您難道就不怕嗎?”

徐凡道:“為什么要怕?當初支持罷工的人都是普通工匠,他們是要維護自己的利益,所以不是他們支持墨家,而是墨家在支持他們,百姓爭取自己正當權益,我為什么要怕。

除了天子這個身份,我也是百姓當中的一員,我也一天只想做四個時辰的事,一個耀日休息一日對我來說還是少了,我更想休息兩日,我還想各個節假日休息,最好一年再有半個月的帶薪休假。”

許豐聽的目瞪口呆,沒想到現在的《工匠法令》還不是天子的極限,天子還有更高的要求。

而且他也沒有想到天子是這樣一個想法,這何其怪異?

整個天下都是您的,您卻在想休息的事情?

徐凡的想法又不一樣了,大漢的百姓就是他統治的基石,他能當穩天子,就是靠著百姓的支持,他為什么要害怕自己人。

此時徐凡反而有點不明白,周章這些人為什么會對一場大罷工如此緊張,只要開始工業化,罷工就會成為日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工人爭取自己正當的權利,有什么好怕的。

許豐看著徐凡清澈的眼神,這就是天子最真實的想法。

他不由苦笑道:“您真沒有一個天子的覺悟,歷朝歷代出現秦泊這樣的人都會殺之而后快,無關于他的品德,只因為他有造反的能力,歷朝歷代多少權臣都是死在這一點上。”

許豐七旬有余,見過太多鳥盡弓藏的事情了。

徐凡卻不屑一顧道:“我為什么要害怕秦泊造反,這天下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秦泊要是想造天下人的反,天下的百姓怎么可能會追隨他。”

普通的百姓是什么樣子,他能不清楚,他在后世就是普通的百姓。安安分分做事,老老實實的做人,是天下百姓的常態,即便是被欺負了,只要不是步入絕境都很少反抗。

就像后世化肥農藥連連上漲,卻沒有幾個人幫助農戶發聲,反而是割了幾畝青苗做飼料,就好像犯了天大的罪過一樣。全天下就逮這農戶欺負,欺負人家沒有話語權,欺負人家不敢反抗。動不動出現為了大局只能犧牲農戶的事情。

這樣一個老實的群體都造反了,你是不是應該檢討一下自己了。

徐凡繼續說道:“反過來說也是一樣的,要是天下的百姓都追隨秦泊造反,那就說明這個朝廷不得人心,天子成為了獨夫。

這樣腐朽的朝廷留著做什么?

留著他們繼續壓迫天下的百姓!

那不如讓它早死早投胎,換個新朝廷來執掌天下的好。”

徐凡后世有一個很出名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只有天朝才有治亂輪回,其他的文明都看不到這一點。

很多人又要從什么民族性,文化性,劣根性,什么東拉西扯說一大串。

但統統都是扯淡,那些小國寡民就沒有資格談什么治亂輪回。即便你強盛都能打的你滅亡,就更不要說你衰落了。

在徐凡看來就是天朝的體量太大了,大的即便是衰落了,也沒有能夠威脅到天朝的敵人。

所以這個巨獸的衰落期特別長,一直要衰落到成為一具僵尸,對外界的任何威脅都難以做出反抗,這時候才是他暴病而亡的時候。

而大秦洲等其他文明就不一樣了,政治體制太碎裂了,國家太多了,國土太小,百姓不夠,體量太小。

這樣的小國強盛的時候可以對外擴張,但只要出現一個堡宗這樣的二貨,國家顯露出一點衰弱的跡象,四周的敵人就會把這個國家就滅亡了,這些小國就根本沒資格享受衰落的過程。

體量太大,敵人就難以給這個致命一擊。即便出現堡宗這樣的二貨,楊廣這樣的昏君,恒靈這樣的無道之君,乃至于像我大宋出現代代出現貧庸的君主,但也只是緩慢衰落,國運也可以持續上百年。

反而是全球化之后,天下再次步入戰國時期的場景,那些上古文明的巨獸,終于有體量相當的巨人了。

于是再次出現霸主國出現衰落,也有可能瓦解的場景,文明燈塔,即便是不思進取,但在不進則退的全球化格局當中,也迅速衰落。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將會是這個時代的常態,越是競爭越激烈的時代,越不可能出現治亂輪回的事情,只可能出現你衰落了,立馬就被人取而代之的事情。

在徐凡看來大漢衰落了,站在百姓的對立面了,那就早死早投胎,讓新的朝廷取代,僵而不死,只能讓百姓多吃上百年的苦。

許豐聽到徐凡的回答,愕然道:“是呀,天下既然是天下人的,為什么會害怕一個人去造反?”

“老朽終究還是用以前的思維來看大漢的天下了,倒是讓陛下看笑話了。”

徐凡笑道:“哪里,許師您也是百姓當中的一份子,自然可以關心朝政了。”

許豐聽到這話笑道:“沒錯,老朽也是百姓的一份子,老朽也是大漢的主人,誰敢在我大漢的天下造反,老朽雖然打不贏他,但也要唾他一臉。”

徐凡繼續道:“工匠有墨家組織他們,但占據天下絕大多數的農戶還沒有一個學派去組織他們,想要把天下千千萬萬的農戶組織起來,這個學派非你們農家不可。”

“這幾年天下出現了多少先進的農具,先進的耕作技術,但在大漢大部分的疆土上,百姓還是按照上千年的傳統在耕作,根本就沒有人把這些先進的技術傳遍給他們。”

古代傳播技術的速度太慢了,蔡倫改進了造紙,但紙張大規模流行卻是在幾百年之后的南北朝時期。

曲轅犁出現在初唐,但傳播到整個天下卻是在北宋時期。

還有曬鹽技術,有說是在西漢出現,有說是在唐朝出現,但曬鹽大規模普及卻是在明清時節。

想要快速傳播技術,那么就必須有大型組織主動傳播農業技術。

本來大漢朝廷是可以承擔這個角色的,但徐凡不信任官僚的做派。

他甚至想到會發生什么事情,朝廷拿錢補貼農戶買農家,最后漢吏就會給一塊木頭當農家給農民,錢就被他們分了。而農戶還歡喜自己得到一塊木頭。

他覺得能承擔這個角色的還得是農家,農家的技術人員可以給農戶帶領利益,農戶就會相信他們。技術就更加好推廣。

許豐道:“這是我農家一直在做的事情,只是我農家子弟終究太少,能影響的范圍終究有限,而且他們還不像墨者有理想。”

說到這里許豐都有的無奈了。農家的子弟更想當官,而不是農戶,當然這種事情每個學派都有。當出去當官他們更想當地主,大地主,莊園主,而不是農戶。

這就導致農家子弟除了成為大漢的勸農官之外,大部分都投靠了大漢的諸侯手下做大夫。

徐凡道:“此乃人之常情,但農家子弟能在自己富裕的同時,能傳播技術,讓四周百姓富裕,這就算是對大漢有貢獻了。”

“許師可以先派遣農家子弟到長安城四周的鄉里,把農戶組織起來,共同勞作,共同生產,共同收獲。”

徐凡現在想要農業跟上手工業的發展,但這個時候卻遇到了大漢自耕農體系的缺陷了,明明天下糧食有多,但百姓還是種植糧食,明明大漢的紡織機缺的是絲麻,但百姓就是不種植這些東西,農業生產和手工業的生產不配套是現在大漢的問題。

徐凡明白這是有得必有失,大漢要是弄羊吃人,倒是不會遇到這個問題,但沒有財產的百姓就沒有消費力,經濟危機就成為了大漢不可解決的問題。

因為300萬規模的工業化還可以靠4億的殖民地,但大漢4000萬體量是不可能出現一個四十億的殖民地的,此時的天下不要說有四十億人口,就是四億人口都沒有。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