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第337章 集體作坊,訂單農業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7章 集體作坊,訂單農業

第337章 集體作坊,訂單農業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15日  作者:小兵王2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小兵王2 | 秦末 | 我成為了位面之子 



大漢六年二月八日。

這是春日一個難得陽光明媚的日子,在這一天,無論是大漢朝廷還是長安城的作坊,或者是藍田煤礦場,關中的作坊都開始停工,工匠們都得到了難得的一天休息日。

藍田煤炭場的工匠們,獲得這個意外的休息日,本地的工匠們會趁著這個難得的日子,回家和家人團聚。

而在大漢打工的羌人工匠他們不能回家,他們或者是去礦產的澡堂泡澡,又或者在礦區找塊空地,來一場酣暢淋漓的足球場發泄他們的精力。還有大量的工匠直接去了長安城,想要逛一逛大漢的都城。

而驚雷對長安城充滿期待,這幾個月時間在藍田煤炭場挖礦,他終于學會了漢話,這天終于忍不住對長安城的向往,獨自前往長安。

“好多人呀!”這是驚雷對長安城的第一印象。

只見到處都是人群川流不息,一輛輛商隊馬車進進,城門口能看到維持秩序的漢軍士兵。

他的部落只有上百人,而藍田煤礦場也只有幾千人,像長安城這樣人流量的地方是他從未見過的,驚雷有種不知所措的感覺。

當他進入長安城之后,只見城內街道寬廣整潔,繁華熱鬧,商賈云集,人群川流不息,這一切的場景讓他感覺自己身處天國。

《三英傳》是此時整個天下百姓最喜歡聽的故事,不但說書先生在說,還有很多戲曲在改編他們的故事,版本已經是多種多樣了,要是過個幾十年,這些版本當中最精彩的情節會融合在一起,就會成為流傳千古的故事了。

他整個人被人群擠著漫無目的的走著。

說書先生說的是《三英傳》,就是以方浩,艾強,李凱三人為原型弄的故事。

現在這些作坊主最苦惱的事情就是,這天下難道就沒有既可以減少工匠俸祿,又可以讓工匠多消費貨物,這樣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而驚雷聽到李凱這個名字就停住腳步了。

忽然他聽到聲音道:“話說那李凱本是刑徒的后代,從小在囹圄當中長大,那可是受盡秦吏的欺負,受盡天下的苦楚,也就是本朝開國,當今天子圣明,才讓他從囹圄當中放出來,成為了大漢少府令下的一個礦工。

要是做不到,讓窮鬼們少在自己這里拿一點也是好的,看別人多賺錢,比自己虧錢都難受,只能說大漢的作坊主,距離資本家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現在驚雷聽到李凱這個名字,他本能的走進茶館。

隨著工匠工作時間減少和有休息時間之后,本以為會損失收入的作坊主們,卻驚喜的發現,工匠有休息時間之后,消費就多了,只要是星期日營業額普遍都高了三成,他們的生意反而變得更加好做了,他們第一次發現了節假日經濟。

只是讓他感到失望的是,從李凱離開礦產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他問過師傅,想要了解李凱的情況。

驚雷對這件事情記憶深刻,因為當天他們礦產也停工慶祝,從那天開始,他雖然做一樣多的工作,但俸祿卻多了200錢,師傅告訴他,這是他的加班費,是李凱幫助他們爭取來的光。

在他來大漢的半年時間,對他最好的是他的師傅老根,教會了他漢話,他幫助他寫信,郵寄俸祿和貨物回家。

同時他們礦產也開始周日休息了,而他知道這一切都是李凱帶來的,從那之后他就把李凱當做是恩人了。

在這樣的假日氛圍當中,長安城的人口看上去比平日多好幾倍,驚雷覺得天下的人都在這長安城當中了,他只能跟在人群后盲目移動。

對窮小子攪動風云,成為天下的弄潮兒,這種故事經久不息,一直是民間百姓最喜歡聽的故事,他們喜歡把自己帶入那些主角當中。

所以這些作坊主現在可謂是痛并快樂著,既心疼自己多付出的俸祿,又快樂貨物的銷量提升了。

但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難磨練了他的意志,墨家巨子在藍田礦場,一眼就看到他才干非人,說此非等閑之輩,日后必成天下棟梁,于是收他為關門弟子。”

第二對他好的就是李凱了,在礦產經常照顧他,知道他家中貧困,會給一些他用不上的衣服給他,而且還教會了他很多的歌曲,帶他去踢足球。

但師傅卻告訴他,李凱帶著另外一些人去其他地方當礦工了,以后都不會回到藍田煤礦廠了。

后面聽他師傅說,李凱帶著工匠去長安城去罷工了,和城里的貪官污吏斗了一個月,終于斗贏了。

但在幾個月前,李凱帶著一群人離開礦山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這讓驚雷挺傷心的。

一個小二上前道:“客官您是要喝什么茶?”

“茶?”驚雷有些莫名其妙。

小二看驚雷一幅土包子的樣子,而且還是胡人長相,知道他不懂茶館的規矩,就指著牌子道:“想要來我們茶館聽評書,就要購買茶水,我們這里有毛尖,龍井,大紅袍等茶水,其中毛尖1錢一碗,龍井三錢一碗,大紅袍十錢一碗。”

“這么貴!”驚雷驚愕道。

他在大漢待了小半年,也知道一些大漢的物價,一升面粉也要不了1錢,而現在這一碗茶水居然比一升面粉都要貴,要知道一升面粉可是可以做三個饅頭的,足夠飽餐一頓,這茶是什么東西?怎么這么貴?

他看向茶館當中的茶碗,還沒有他飯碗一半大,他本能的想離開。

這個時候一個人抓住了他的手道:“來兩碗!”

“好嘞!”

驚雷驚喜道:“李大哥。”

李凱笑道:“剛剛就看到你了,還以為是看錯了,卻沒有想到你真在長安城。”

李凱帶著驚雷在茶館坐下。

而后他問道:“藍田礦場的的情況如何,大家還好嗎?”

驚雷道:“還好,你們走之后,藍田礦場增加了我們的俸祿,每個耀日還有一日休假,不想休息的繼續挖礦,也能賺雙倍俸祿,現在我每個月多了200錢的俸祿,師傅說這都是多虧了李大哥的功勞。”

李凱笑道:“這是全長安城學子和工匠共同的功勞,某只是在其中出了一份力而已。”

但李凱內心的自豪是掩飾不住的,他算不得什么大人物,卻也能做出改變國家的壯舉,幾個月前的游行示威,已經成為李凱人生當中最光榮的時刻了,他也一直引以為傲。

驚雷道:“李大哥,你現在在什么地方做事情,我以后休息就去找你。”

李凱道:“止陽煤炭場做事情,距離長安城也不遠。”

而后他對驚雷道:“這個煤炭場被我們包下來了,巨子要驗證全新的生產模式,就是沒有作坊主,我們這些工匠能不能活下去。

這個煤炭場,朝廷占七成股份,我等礦工出勞動力占據三成股份,現在我們是在給自己做事情,礦產的工匠每個月都能賺三千多,而且我們還有了一家小型的蜂窩煤廠,每天能生產上萬個蜂窩煤,產能還在不斷提升。廠子的收益還在不斷增加。”

“而且在朝廷的幫助下,我們通過開發錢莊貸款弄了一個小型水泥廠,以煤矸石作為原材料,效益非常好,生產的水泥供不應求,明年這個時候,說不定大家的俸祿可以突破到5000錢,達到長安城的高收入水平。”

“這么多!”驚雷無比羨慕,他即便加班加點一個月也只能賺1200錢到1300錢之間,他師傅能賺2400錢,但這在長安城已經是非常高的收入了,這是拿命才能換來的。而現在聽到5000這個數字已經是他不敢想象的了。

李凱自豪道:“現在大家內心都憋著一口氣,要賺更多的錢,我們這么努力不是為了證明自己多了不起,而是想要向天下人宣告,沒有作坊主,我們工匠自己可以生活的更好賺的更多。

我等要用止陽煤炭場向天下人證明,作坊主養活我們工匠就是一個赤裸裸的謊言,他們是在盤剝我們工匠,他們給的俸祿是我們應得了,完全不用向他們感恩戴德。”

十月大罷工,他們也不是什么代價都沒有付出的,墨家顯示出強大的組織能力之后,他們的巨子秦泊,就受到了以丞相周章為首的所有大漢高官的排擠。

對于墨家組織的大罷工,周章即便是現在也是心有余悸的,秦泊居然可以在長安城組織十幾萬百姓,而且還能整個天下能組織起幾十萬百姓大罷工。

這種事情對徐凡來說可能算不得什么,因為他在后世看的太多了,幾十萬人都算不得什么了。

但周章他們卻恐懼無比,要是墨家發動這幾十萬人造反怎么辦?大漢的天下即便是不會滅亡也會遭受到重創。

要知道當初天子也不過是發動800刑徒,雖然現在大漢的天下已經不可能出現秦末這樣的事情了,但秦泊影響的也不是只有800人,而是幾十萬人乃至上百萬人。

墨家如此強大的影響力,任誰都會感到恐懼。大漢不允許有這樣影響力大的人存在,于是周章帶領眾多大臣上書天子,要求罷免少府令秦泊。

而秦泊也覺得,有朝廷官職限制,墨家反而更加難以發揮出全部的力量,這次罷工,本應該由他這個巨子帶頭沖鋒的,但因為他少府令的身份,他不得不只能旁觀墨者們的行動。

他覺得官場不適合墨者,成為漢吏之后,反而不利于墨者對百姓爭取利益。

而他也發現了,賢者會已經成為天下新的利益爭奪場了,這些大罷工顯示出墨家的力量,但同樣顯示出賢者會的力量,選者會議上達成的決議,即便是天子也不會否決,這還有比天子更好的背書嗎。

墨家應該爭取賢者的位置,通過賢者會來影響到大漢的朝政對百姓有利的地方發展。

于是秦泊上書請辭自己少府令的官職。

天子同意。

至此秦泊算是解脫了朝廷的束縛,開始在大漢各郡把工匠組織起來,幫助他們維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在為自己推選為賢者做準備。

但李凱他們卻不這樣好,在他們看來,這就是那些作坊主的報復行動,他們讓自己的巨子失去了關中。所以他們也想通過自己的礦場證明那些作坊主撒的彌天大謊,報復他們。

驚雷羨慕道:“李大哥,我們羌人就是缺乏您這樣的大英雄,小弟真想要投靠您。”

李凱道:“現在我們也缺人,你要真想來,就過來。”

驚雷一喜,但他很快就神情暗淡道:“我們是欠著朝廷的費用,是不能離開藍田礦產的。”

大漢朝廷給各路諸侯3萬的中介費,但羊毛出在羊身上,驚雷他們之所以只有其他礦工一半的收入,就是他們一半的俸祿要償還這筆中介費。

李凱道:“這筆錢,我借給你,以我們作坊的收入,你很快就可以還清這筆錢的。”

驚雷喜道:“以后某的命就是李大哥的了。”

而后李凱帶著驚雷去了長安城郊外足球場。

驚雷吃驚的看著如同城池一樣的建造,居然只是一個游玩的場所。

“兄長,怎么來的如此慢!”幾個壯漢抱怨道。

李凱笑道:“遇到一個熟人,就是驚雷。”

驚雷也馬上說道:“各位兄長好。”

他已經發現了,這些人就是當初跟著李凱離開的礦工。

但此時驚雷發現他們穿著半身絲綢衣服,上面還寫著3,4,5,6,7這樣的數字,只是他們身前寫的字他不認識。

這幾個工匠也認識他,而后笑道:“原來是小驚雷,某記得伱足球踢的不錯,跑得快,射的準,今天有機會也上場練一練。”

李凱也脫了自己的外套,露出絲綢的比賽服道:“今天我等一定要勝利,當做整個長安城百姓的面,打響我們兄弟足球隊的名聲。”

“好!”所有球員都大吼道。

長安城有假期之后,足球運動快速興起,現在來到足球場看球賽的人已經不是大漢中層以上了,而是普通百姓也有時間可以過來觀看了。

現在長安城已經有業余的聯賽了,很多作坊為了在幾萬長安百姓面前打響自己貨物或者作坊的名號,都會組建一支足球隊,在運動員身前會寫上自己家作坊的名字。

只要勝率高的足球隊,作坊的生意也會變好,這種情況快速帶動原始的球賽正規化。

而李凱他們在擊敗五支球隊之后,在長安城已經打響一定的名聲了。而今天他們對戰的卻是大漢重騎足球隊,他們是這個球場真正的王者。

而賽場的情況也和大部分觀眾預料的差不多,上半場,重騎足球隊的連灌三球,打的兄弟球隊毫無脾氣。

最后倒是驚雷給了李凱他們一外驚喜了,在下半場幫助他們打入兩球,雖然最后他們還是以5:2敗了,但終究為他們挽回了一點顏面。

而驚雷也是前所未有的激動,這是第一次有上萬人對他歡呼,這種事氣前所未有,他感覺自己已經不想離開長安城了,這里才是他應該待的地方。

長安城,棉紡廠,廠長艾強正拿著筆,忙碌的對著計算今年的賬單。

去年季布給徐凡帶來了上百斤棉花種子,農學院的學生們用這些種子弄了上千畝的棉花田。

在這些學子的精心呵護下,用了各種土化肥,鳥糞石等肥料,秋收的時候,棉花每畝收成有上百斤左右,上千畝棉田收了10萬斤棉花,而后用脫粒機,把棉皮和棉子分離,得到5萬斤的棉皮。

棉籽留著做種,今年長安縣已經種下2萬畝的棉田了。

余下的棉皮,先紡紗,再織布,沒多久一匹價比黃金的棉布就誕生了。

5萬斤棉皮織了上萬匹布,這些布匹除了少數送給了大漢的高層,各路諸侯之外,大部分都是以極其高昂的價格被賣出去了。

這段時間,棉布成為了整個長安城的熱點,棉布具有柔軟、透氣、吸濕性和舒適性等特點,成為了整個大漢最上等的布匹,長安城上等人家都為擁有一匹這樣的棉布感到瘋狂。

算完賬冊之后,他看著已經停了一半的紡織機喃喃自語道:“不能這樣一直停工。”

棉花的數量終究太少,難以長時間供應,所以他的紡織廠已經停了一半的機械,余下的一半紡織機也在生產麻布絲綢,但原材料終究是一個大問題。

艾強來到戚鄉,找到當地鄉薔夫呂樞道:“我們長安棉紡廠打算和你們鄉合作。”

呂樞道:“怎么合作?”

艾強道:“我們紡織廠缺乏原材料,你們鄉想要賺錢,卻不敢種植太多的麻和桑樹,你們擔心賣不出去,而我們紡織廠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廠就以今年絲麻的價格定下100萬斤的麻和50萬斤蠶繭,我們紡織廠可以付十分之一的價格作為定金,這樣你們鄉生產的絲麻就被我們包下了,你們也就不用擔心風險了。”

艾強是打算讓戚鄉作為自己的經濟作物園。

鄉薔夫呂樞想了想發現自己人沒有吃虧,于是召集了他下屬的10個鄉里,雙方在長安縣令的保證下,簽訂契約,艾強當即給了100萬錢給戚鄉的父老。

至此紡織廠和原材料的合作的模式就此誕生。

(本章完)


上一章  |  秦末,我成為了位面之子目錄  |  下一章